APP下载

丝绸之路拓展与巩固

2016-04-13惠晓东

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匈奴西域将军

惠晓东

(西安市西汉帝陵保护管理中心 陕西 西安 710101)



【西部文化】

丝绸之路拓展与巩固

惠晓东

(西安市西汉帝陵保护管理中心 陕西 西安 710101)

汉宣帝先后打败丝绸之路上的匈奴和西羌,设置西域都护府保障丝绸之路畅通,极大地促进了这一地区经济的发展。更重要的是西域地区开始隶属中央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西域 汉宣帝 丝绸之路

中国古代经中亚通往南亚、西亚以及欧洲、北非的陆上贸易通道。因大量中国丝和丝织品多经此路西运,故称丝绸之路,简称丝路。《汉书西域转》记载“西域以孝武时始通,……东则接汉,厄以玉门、阳关,西则限以葱岭。……自玉门、阳关出西域有两道,从鄯善傍南山北,波河西行至莎车,为南道,南道西逾葱岭则出大月氏、安息。自车师前王廷随北山,波河西行至疏勒,为北道,北道西逾葱岭则出大宛、康居、奄蔡焉。”

德国地理学家、东方学家李希霍芬(1833-1905年)1860年开始考察了包括中国在内的远东地区。1877年,他在5卷本巨著《中国》,首次将“自公元前114年至公元前127年间连接中国与河中以及印度的丝绸贸易的西域道路”称为“丝绸之路”(Seidenstrassen)。也就是说“丝绸之路”是李希霍芬发明的一个概念。

一、西汉初期对匈奴和亲

西汉初期,连年的的战争使得民不聊生国力虚弱,而此时北方少数民族尤其是匈奴经常在汉朝边境挑起战事豪取强夺,边境人民苦不堪言。

汉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冬季,汉高祖刘邦亲率32万大军,出征匈奴,同时镇压韩王信叛乱。由于轻敌冒进,结果中了匈奴诱兵之计。刘邦和他的先头部队,被围困于平城白登山,达七天七夜。《史记匈奴列传》记载“高帝自将兵往击之。……於是冒顿详败走,诱汉兵。……冒顿纵精兵四十万骑围高帝,於白登七日,汉兵中外不得相救饷” 。自白登之围后,西汉统治者认清形势,与其与匈奴兵戎相见,搞得民不聊生,还不如缓和二者关系,发展经济富国强民,与匈奴采取和亲政策。于是刘邦采用刘敬建议,以汉朝宗室女嫁给匈奴单于为阏氏,岁送一定量的絮、缯、酒、食等给匈奴;双方约为兄弟;开放“关市”,两族人民互通贸易。“高帝乃使刘敬奉宗室女公主为单于阏氏,岁奉匈奴絮缯酒米食物各有数,约为昆弟以和亲,冒顿乃少止。” 汉王朝与匈奴的关系得到缓和,虽然匈奴贵族还时常派兵在边境打杀掠夺,扰乱民生,但都是小打小闹。这正如《汉书匈奴传》记载“时时小入盗边,无大寇。” 总体而言这时期汉王朝与匈奴的关系以和平为主,这既促进了汉族与匈奴经济文化交流,也为汉王朝繁荣经济发展农业赢得了时机。

二、西汉对匈奴的征伐

西汉初期对外和亲对内休养生息的政策取得明显效果,到了西汉武帝时,已经是国力强盛,兵强马壮,积累大量财富。“天下殷富,财力有余,士马强盛”为了开辟东西方交流的通道,也为了打击匈奴贵族势力,汉武帝放弃汉初和亲政策。

《汉书西域传》描写了汉武帝与匈奴的战争。武帝元光六年冬(公元前129年),匈奴侵犯上谷(今河北怀来),杀掠吏民。武帝遂派遣卫青、公孙敖、公孙贺、李广等将军出击。“匈奴入上谷,杀略吏民。遣车骑将军卫青出上谷,骑将军公孙敖出代,轻车将军公孙贺出云中,骁骑将军李广出雁门。青至龙城,获首虏七百级。”

武帝元朔元年(公元前128年)秋,“匈奴入辽西,杀太守;入渔阳、雁门,败都尉,杀略三千余人。遣将军卫青出雁门,将军李息出代,获首虏数千级。”

武帝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匈奴入上谷、渔阳、杀略吏民千余人。遣将军卫青、李息出云中,至高阙,遂西至符离,获首虏数千级。收河南地,置朔方、五原郡。”对北方匈奴战争取得初步胜利。

事实上,尽管武帝对匈奴的战争给匈奴造成了沉重打击,接连收复河南、河西走廊等地,匈奴逼迫远遁,但是汉朝与匈奴之间的战争并未结束。随着大将霍去病、卫青先后病逝,以及李广利战败投降,汉武帝无奈中止了与匈奴的战争,不复出兵。并下轮台罪己诏“承孝武奢侈余敝师旅之后,海内虚耗,户口减半,光知时务之要,轻徭薄赋,与民休息”

三、汉武帝初始西域和汉宣帝保障丝绸之路畅通

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王朝。汉武帝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设立河西四郡(酒泉、张掖、武威和敦煌郡),打败了活动在蒙古草原地区的游牧民族—匈奴,实现了对我国北方草原游牧地区的统一。

汉宣帝先后打败丝绸之路上的匈奴和西羌,设置西域都护府,保障了丝绸之路的畅通,进一步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刘询(公元前91―前49),字次卿,原名刘病已,汉武帝刘彻曾孙,戾太子刘据之孙,其父为史皇孙,母为王夫人,前74年—前49年在位。

宣帝在位期间,全国政治清明、社会和谐、经济繁荣、“吏称其职,民安其业”,史称“宣帝中兴”,还有史家说,宣帝统治时期是汉朝武力最强盛、经济最繁荣的时候。

宣帝本始二年(公元前72年),为了得到更多利益,也为了转移内部矛盾,匈奴又一次向东侵略汉朝边民挑起事端,向西侵略汉朝盟国乌孙国。乌孙国首领“昆弥”及公主立即派遣使者向汉王朝求救。汉书宣帝本纪》记载“匈奴数侵边,又西伐乌孙。乌孙昆弥及公主因国使者上书,言昆弥愿发国津兵击匈奴,唯天子哀怜,出兵以救公主。”

这年秋天,宣帝下诏,调集关东行动快捷的轻车锐卒以及各郡国身体强健善于骑射的将士。命令御史大夫田广明为祁连将军,后将军赵充国为蒲类将军,云中太守田顺为虎牙将军,及度辽将军范明友、前将军韩增等五位将军,率兵十五万骑攻打匈奴,同时派遣校尉常惠出使乌孙。与此同时,昆弥率领五万骑兵夹击匈奴。匈奴落荒而逃。《汉书匈奴传》“本始二年,汉大发关东轻锐士,选郡国吏三百石伉健习射者,皆从军。遣御史大夫田广明为祁连将军,四万余骑,出西河;度辽将军范明友三万余骑,出张掖;前将军韩增三万余骑,出云中;后将军赵充国为蒲类将军,三万余骑,出酒泉;云中太守田顺为虎牙将军,三万余骑,出五原:凡五将军,兵十余万骑,出塞各二千余里。及校尉常惠使护发兵乌孙西域,昆弥自将翕侯以下五万余骑从西方入,与五将军兵凡二十余万众。匈奴闻汉兵大出,老弱奔走,驱畜产远遁逃” 。

本始三年(公元前71年),汉宣帝任命常惠为校尉出使乌孙。常惠率领乌孙军队攻打匈奴并大获全胜,常惠也因战功被册封为长罗侯。“传遣校尉常惠使持节护乌孙兵,昆弥自将翖侯以下五万骑从西方入,至右谷蠡王庭,获单于父行及嫂、居次、名王、犁汗都尉、千长、骑将以下四万级,马牛羊驴橐(骆)驼七十余万头,乌孙皆自取所虏(掳)获。还,封惠为长罗侯,是岁,本始三年也。” 关于这次胜利《汉书宣帝本纪》也有记载“(本始)三年……校尉常惠将乌孙兵入匈奴右地,大克获,封列候”

车师既是当时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城市,也是汉朝与匈奴相互争夺的重要城市。为了解决边塞士兵所需的粮草等供给,做好与匈奴长期战争准备。地节二年(公元前68年)汉宣帝命令郑吉屯田渠犁。“地节二年,汉遣侍郎郑吉、校尉司马憙将免刑罪人田渠犁,积谷,欲以攻车师。”

西羌是我国古老的少数民族,是姜姓的一支。西羌南与蜀、汉边界外面的蛮夷接壤,西北与鄯善、车师等国接壤,其范围大约是河西走廊一代。汉武帝时征讨四夷,开疆拓土,北却匈奴,西逐诸羌,开始打通河西走廊。后来西羌与匈奴联合十余万攻打令居、安故,汉朝派将军李息、郎中令徐自为率领十万人马进攻并平定了入侵者。朝廷开始设置护羌校尉,持节统领羌人。宣帝时,各羌人部族结盟起事。于是,神爵元年(公元前61年)四月,宣帝派老将赵充国、将军许延寿帅兵平定西羌叛乱,第二年五月,俘虏西羌首领,西羌俯首称臣。紧接着汉朝设金城属国以管理归附的羌民。宣帝时汉朝对西羌的胜利不仅保证了河西走廊地区人民的安宁、进一步促进这一地区经济发展文化交流,同时保障了丝绸之路这一东西方贸易通道的畅通。

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乘匈奴内部矛盾爆发,匈奴日逐王先贤掸带着数万人投降汉朝,匈奴失去了控制西域的力量之际,宣帝特派郑吉,出使西域,并开始设置西域都护。《汉书西域传》记载“是岁,神爵二年也。乃因使吉并护北道,故号曰都护。都护之起,自吉置矣。僮仆都尉由此罢,匈奴益弱,不得近西域。于是徙屯田,田于北胥鞬,披莎车之地,屯田校尉始属都护。都护督察乌孙、康居诸外国,动静有变以闻。可安辑,安辑之;可击,击之。都护治乌垒城,去阳关二千七百三十八里,与渠犁田官相近,土地肥饶,于西域为中,故都护治焉。”

西域都护设置意味着西域正式成为了汉朝国土,从此,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是从这时开始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技术不断传入西域诸国,极大地促进了这一地区经济发展。中国社科院中国边疆研究所副研究员吕文利认为“(汉朝)设立西域都护府,标志着中央政权第一次对西域的实效管辖,更为重要的是,宣帝一朝解决了匈奴和西羌问题,维护了通往西域和中亚的丝绸之路的畅通,为汉匈双方带来了60年的和平,使得丝绸之路又迎来一个大发展的时期”

汉武帝的伟大之处在于凿空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一代中兴之帝刘询打败了匈奴西羌,设置西域都护加强对西域的管理,则保障了丝绸之路的畅通,丝绸之路开始了他的兴盛时期。西北大学历史系教授韩养民先生是我国著名的秦汉史专家,韩教授认为“汉武帝时,张骞奉旨出使西域,使得张骞成为丝绸之路上第一位留下姓名的人。但是巩固丝绸之路,第一位将丝绸之路纳入国家行政管理的则是汉宣帝。”

四、丝绸之路的现代意义

汉代丝绸之路的开辟和发展,在数千年的中国历史中,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中国与其他国家的经济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及至后来,明朝又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至此,陆上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共同推动者中华文明阔步前进。我国的丝绸之路与西方新航道开辟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西方的新航道开辟更多的是殖民地的开拓,带去的是杀戮和抢劫,掠夺和霸权。而无论是汉唐以来的陆上丝绸之路,还是明朝以来的海上丝绸之路,中国当时在全球都是强大富裕的国家,在丝绸之路的带动下,文明与合作,繁荣和昌盛,友好与善意是交往的关键字。中华文明是包容的文明,是和谐的文明,是友好的文明。

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出访哈萨克斯坦期间,首次提出了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倡议;同年10月,习近平主席在印度尼西亚国会发表重要演讲时明确提出,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自此“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被称为“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的提出是历经几代领导人共同努力的结晶,更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创造性的思维。它将充分依靠中国与相关国家的通力合作和合作共赢,为促进国家经济文化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带一路的提出和发展将是汉代以来丝绸之路的开拓和创新。既有助于当代经济的发展,又有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当今社会是合作的社会,任何国家都没办法独自发展,古代丝绸之路已经让中华大地受益数千年,现代一带一路的提出将又是惠及后世的伟大工程,而这些成功和惠泽离不开几千年前汉宣帝的不懈努力打下的基础,应当为历史所铭记。“一带一路”是我国和平崛起的重要行动,是打造国家新型合作伙伴关系,建设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的重大举措,是我国主动而为的更大范围、更高水平的开放格局,必将赋予中国崛起新的时代内涵。

[1] 刘庆柱 李毓芳,西汉十一陵[M].陕西人民出版社,1997.

[2] 李明伟,丝绸之路研究百年历史回顾[J].西北民族研究,2005.

[3] 司马迁,史纪匈奴列传[M].国学原典,2014.

[4] 班固,汉书宣帝本纪[M].国学导航,2014.

Broadening and Consolidating of Silk Road

HUIXiao-dong

(Western Emperors’Mausoleum Protection and Management Center of Xi’an,710101,Xi’an,Shaanxi,China)

Xuan Emperor of West Han Dynasty defeated Hun and Xiqiang on the silk road and established western retion’s protective Frontier-Command Headquarters to guarantee Silk Road’s smooth communication and increasingly promoted the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what greatly account is the management supervision starting of Turkestan,which became inseparable part of China.

Turkestan;Xuan Emperor of West Han Dynasty;Silk Road

2016-6-20

惠晓东(1965-),男,西安市西汉帝陵保护管理中心馆员,主要从事帝汉陵保护和研究工作。

I258.8

A

1674-2885(2016)03-72-04

猜你喜欢

匈奴西域将军
西域门户——两关遗址
我家的“将军”
匈奴王的珍宝
义退匈奴兵
李代桃僵(上)
“生化危机”之匈奴的阴谋
将军
班超出使西域
西域散章
《西域图志》纂修略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