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办艺术院校导师制教学的实施及思考*
—— 以四川文化艺术学院产品设计专业导师制教学为例

2016-04-13刘红英

设计艺术研究 2016年6期
关键词:导师制产品设计导师

刘红英

四川文化艺术学院,四川绵阳 621000

民办艺术院校导师制教学的实施及思考*
—— 以四川文化艺术学院产品设计专业导师制教学为例

刘红英

四川文化艺术学院,四川绵阳 621000

导师制教学在中国高校本专科专业推行的时间并不太长,但其实施的目的却都是为了更好地培养人才,以促进学生的广泛就业。有基于此,特别结合四川文化艺术学院产品设计专业实施的导师制,探讨了项目制在导师制教学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考察了导师制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而根据参与导师制课程教学的亲身经历,提出相关建议,以供参考或者批判。

导师制;项目制;应用型;艺术人才培养

一、前言

在中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常态下,民办教育作为一股新生力量也突显了其在中国教育教学发展历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四川文化艺术学院作为一所民办艺术院校,经过十余年的努力,已经逐步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办学定位因此更加明确,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结合得更加紧密。为了更好地推动学校科学、快速、健康地发展,从2010年开始实施了校园学分制;同时各专业根据自身特点,对本专业的教育教学进行了改革,开展了导师制、项目制、工作室制、学团制、书社制等,并依照人才培养的规律,将实践教学分为基础训练、专业实践和创新实践三个层次,并以构建的工作室平台、专业竞赛平台、团队创作平台和社会服务平台作为支撑,形成了“三层次、四平台”的实践教学体系。

二、应用型艺术人才培养改革的背景

大学开展的应用型教育是在我国经济建设现代化和高等教育大众化推动下出现的一种新类型教育教学理念,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专业性人才。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应用型人才培养已成为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1.国家政策导向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 2020年)》明确指出,“民办教育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促进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因而做出了“建立高校分类体系,实行分类管理”、“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规模”的部署和要求[1]。在此前提下,对艺术院校来说,培养的是具有一定专业基础知识的 专业技术型和专业技能型人才相结合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2.四川文化艺术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定位

四川文化艺术学院的前身是四川音乐学院绵阳艺术学院,在人才培养方面多是沿袭“教与学”模式,偏重于理论教学,而忽视了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通过对国内外优秀大学的考察与调研,学校意识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因而结合学校自身实际,从2010年开始推行校园学分制,以“大课堂、大舞台,艺术与科技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实践与产业项目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造就社会需要的人才,要求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同时,更要把握现代科技在艺术实践中的技术技能,鼓励学生为市场设计、为市场生产,将作品变成产品、将产品变成商品,让学生与市场有着更加紧密的对接,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不同需求。

学校更名为四川文化艺术学院之后,定位于应用型艺术本科,在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上不断地探索、试验,积极尝试分类招生、分流、分段、分层多元化人才培养新模式,强化专业人才培养特色、个性化培养模式,努力提高应用型艺术人才的培养质量。

三、产品设计专业导师制教学的实施情况

四川文化艺术学院在学分制改革的大背景下其导师制教学应运而生。导师制具有传统的“师傅带徒弟”的教学方式,但又有很多的不同。对本专科学生实施导师制,是近年来我国高等院校作为构建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一种教育教学改革新模式,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补充、丰富和提升。因此它是指为学生配备导师,在思维方式、思想、学习方法、专业素质、能力和知识方面全方位的对学生进行教育和指导。

美术学院产品设计专业是最早开展导师制教学的专业,目前已经实施了六年,基本上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导师制教学体系。从产品设计专业实施导师制教学的情况来看,导师制更有利于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实际项目的实施,有利于大类教学、分类培养教育理念的发展丰富。产品设计专业导师制的实施对学校校园学分制的推行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形成了“导师制+项目制+工作室制”的教学模式,对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完善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四川文化艺术学院美术学院即将全面推行导师制教学,学院的专业多以美术类和设计类为主,由于艺术类各专业的特点不同,在导师制的实施上也不能一概而论,应分类实施。目前,各专业都在积极地探索适合自身专业特点的导师制教学。

四、导师制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1.导师制与项目制教学融合不够

项目制教学是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经验的有效途径之一,可以围绕某一项目切实地解决某个实际问题,不仅可以补充传统教学的不足,还能够提升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自学分制实施以来,学校积极参与承办各类大型活动,让学生投身其中,如首届中国原生态民歌盛典暨中国民间文艺第十届“山花奖”评选系列活动、第六届四川旅游纪念品设计大赛、“亲情中华”华侨春节联欢晚会、第三届中国(绵阳)科技城国际科技博览会开幕式展演等活动,给学生提供了较多的实战机会,让他们在参与的实际项目中丰富了自己的专业知识并且提升了专业技能。

产品设计专业也是在学校项目制教学中最先实施的专业之一。产品设计专业项目制从2010级本科课程改革入手,将学校的设计类重点科研课题、企业项目、重要比赛项目引入教学,以项目组形式安排成员,分配具体的研究任务;整个项目组成员由高年级和低年级学生构成,可以有效发挥高年级学生的优势,激发低年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弥补不足,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进步,营造以项目创作为主的学习氛围。在导师制的实施过程中,由于导师对项目的重视不够,没能很好地将项目制和导师制教学融合在一起,因此存在着较多的脱节现象。

2.缺少有效激励机制,致使教与学的动力不足

导师制的实施,无疑需要导师在完成应有的教学科研任务之外,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基于此,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是非常必要的。导师方面,目前存在着教学、科研工作量非常之大,报酬却不高的问题,亦即对教师的积极性调动不够,因此主动性不足,也就影响了指导的效果。面对此种情况,学校应该科学地核算导师的工作量,作为一定的课时量计入,对成绩优秀的指导教师给予奖励,并在职务、职称晋升以及评优、评先方面给予真正照顾,对考核不合格者通报批评,并取消其导师资格[2]。不仅要针对教师,对学生也需要有相应的激励机制,让他们有更大的积极性参与项目。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时肯定会影响部分公共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故此学分的相互兑换就需要有一个明确的规定;项目完成后如何对学生进行相应的补贴也需要有一个清楚的规定。如果不能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导师制教学的实施就难以正常展开,实际所起的作用和预期的效果就会存在差距,甚至是走过场。

3.导师与学生相互沟通交流大多局限于课堂

导师制教学是以师生通力合作为基础的,指导教师和学生只有充分交流,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运用正确的方法,进行市场调研、资料搜集、设计创意等。通常情况下,指导教师与学生的见面,多局限于课堂教学时间,课下进行指导的时间相对要少,在完成具体项目时,导师就不能有效地实施指导,因此也就耽误了项目完成的时间,如果时间周期过长,势必影响项目的进度和项目完成的质量。由于工业设计专业的特殊性,每一个设计环节都需要指导教师的全程指导;学生的经验和能力有限,指导教师如果不能很好地对整个设计流程跟进把控,就会对后期成果的呈现产生较大影响,甚至能使项目失败。

4.教学场地不固定,指导有困难

指导教师应该有专门的工作室,工作室场地需要固定。项目实施时,加班完成项目的情况十分常见,如果利用公共教室就难以满足设计的需要。导师制教学中更多强调的是以学生为中心,所以就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但在实际实施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完成项目的场地不固定,时常是以“打游击”的方式,有时为了寻找教室进行相关活动而大费周折,浪费了不少宝贵的时间。学生需要有一个固定的实践实训场地,或者是实验室、工作室,这样就能便于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帮助、辅导以及设计等。

5.导师的管理能力和业务水平有限

导师制教学对指导教师的要求非常之高,不仅应该有扎实的专业能力,还需要有较强的组织和管理能力。导师在导师制的教学中更多地是充当一个心理疏导、化解矛盾、解决问题、掌控课程和保证项目进度的角色。目前,整个指导教师队伍缺乏实际项目的完成经验,更多停留在理论教学的层面,当引入项目的时候,并不能有组织、有计划、有措施、有办法地安排和指导学生完成整个项目任务。在产品设计专业开展的导师制中这一问题就更为突出。

6.学生缺乏团队意识,自控能力较差

一个项目的完成需要团队成员的全力合作,靠一个人的单打独斗是很难获得成功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对毕业后走向工作岗位非常有好处。在实施导师制的过程中,发现学生的团队意识和自我约束能力比较差:以项目组为单位,分配任务之后,项目组员在项目的考察调研、评估分析、创意表达等方面表现的不积极,基本上都是个人完成各自的设计任务,互不交流,因此完成项目的效率低,其方案合格率也低。项目组长在管理整个项目时要求不严格,使得项目进展缓慢,或难以展开,这给导师制的实施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也就成了挑战。学生是导师制的主体,只有充分地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导师制的实施才能得到真正的保证。

7.学生知识和技能体系不完备,与项目的要求脱节

在导师制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的基础不扎实和知识储备不欠缺的问题暴露无遗。以产品设计专业的学生为例:在设计进程中有很多的想法和创新的点子,但无法用二维、三维软件表现出来;设计时只是注重创意,不考虑实际的生产(制作),做出的设计方案无法实施市场化转化;学生的创意思维非常局限,多是停留于产品设计的表面,而对当前的产品流行趋势、产品的材料和加工工艺了解很少;对产品设计的市场调研不知道如何展开、调研完成后也不明白如何进行材料的整理与分析。这些问题很多都与专业基础知识相关联。基础薄弱,在进行项目设计时势必力不从心,教学中只有在厚基础的同时强化实践,让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形成体系,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项目教学的要求。

五、实施导师制教学的思考

应该肯定,导师制的实施,专业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专业技能得到了提升,导师制课程中完成的作业,在国家和省、市大赛上多次获奖,取得了优异的成绩,部分设计作品申请了国家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并实现了产品的成果转化。毋庸讳言,实施导师制教学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因此亟待解决。通过对现有问题的分析,经过认真思考,笔者认为如果能够有效解决以下几个问题,就可以使导师制教学有序、高效地展开。

1.建立双导师制

所谓双导师制,就是既要有企业导师也要有专业导师。在导师制教学中让企业人员加入其中,使其以企业导师的身份指导学生完成项目,这样便能弥补专业导师缺乏市场经验的不足。应该聘请企业中富有管理经验、具有较高专业水平和技能的资深管理者或技术专家为企业导师,只有这样,在指导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就可以更好地、更有针对性地从企业需求、市场需求、消费者需求多个方面给予指导[3]。

2.引入公司管理制

公司管理制,就是在导师制教学中,借鉴公司的管理模式,结合学生的特点,让其具有提前进入公司、企业工作的紧张感的一种管理手段。管理重在“理”。要让学生明白引入公司管理制的目的,让那些参与项目不认真、不积极的学生感受到较大压力,从而激励其学习的积极性。从产品设计专业实施的导师制中发现,由于管理方面的原因,课堂上学生比较懒散,时常不按要求上课,实施项目时也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入公司管理方式,实施项目淘汰制、上下班打卡制等,必要时与学分兑换、成绩评定、奖助学金评选等内容挂钩,以此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只有让学生充分参与其中,并且从严要求,才能使他们得到更好的锻炼,才能培养他们的责任意识和团队意识。

3.建立实习薪酬制

导师制教学中可以引入一些政府和企业委派的实际项目,这类项目会有一定的项目经费作为支撑,这些经费虽然不是很多,但可以合法使用,即拿出一部分经费作为项目人员的劳务补助,这样就可以让学生从另一角度体会到做项目的成就感。具体的补贴形式可以按照一定的任务量和工作量,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进行分配。这一制度的实施更多是象征性的,并不会养成学生只有得到金钱才肯做事的习惯。这一制度在产品设计专业的导师制中有所体现,实施实习薪酬制并不是要让学生挣钱,而是要让他们明白只有不断努力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才能有所收获。面对复杂的就业形势,提前进入实习状态,对学生走向工作岗位是有一定帮助的,让他们感受到工作的不易,由此找到自己的不足,并不断地完善自己、提升自己,而合理的打击、较多的挫折、适度的压力,能让学生成长得更快、成熟得更早。

4.建立成果评价和反馈机制

以项目的形式展开设计,但评价项目结果的终端却在公司。虽然在产品设计专业导师制的教学中完成了不少政府、公司项目,却缺少项目成果评价和反馈的机制。一般一个项目完成后交给政府和公司,就意味着这个项目已经结束。事实上,项目真正的评价和意见反馈才是实现项目管理从决策、执行、评价、反馈到决策优化的闭环管理模式的关键性环节。针对完成的实际项目,让学生真正地参与从最初的市场调研到设计创意、结构设计到工程样机制作、工厂化生产到市场反馈等整个项目过程,对于他们的成长将会有更大的帮助。

六、结语

牛津大学实施导师制已有六七百年的历史,足可以看出导师制已不是什么新型的教学模式。我国本专科教学实施导师制的时间并不太长,在此之前的传统教学形式中虽然也有涉及,但却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导师制教学。近年来诸多高校探讨、实施导师制教学,已经成了一种趋势。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导师制教学将会越来越规范、越来越科学,在教育教学中将会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在四川文化艺术学院产品设计专业实施导师制教学的六年时间中,笔者深感实施导师制的重要,学生在导师制教学中的成绩在项目成果转化、设计大赛获奖等社会活动中得到了较好的证明。但也存在不足,因此需要结合学校实际、产品设计专业的特点等进一步地予以矫正、完善。

[1] 黄言涛,刘红英.独立学院产品设计专业方向实践教学模式探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5):5-6.

[2] 陈力祥.实施本科生导师制之长效机制探究[J].大学教育科学,2016(5):33-37.

[3] 胡旺盛.对高校本科生导师制教学改革的思考[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0(2):1-3.

On Tutorial-based Teaching System in Private Art Colleges :A Study of Sichuan College of Culture and Arts

LIU Hongying

(Sichuan College of Culture and Arts,621000Mianyang , Sichuan)

The purpose of implementing Tutor-based Teaching System in China's higher educational system is to better cultivate talents and increase the employ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Taking product design major in Sichuan Institute of Culture and Art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illustrates the necessity and signif cance of project for Tutor-based Teaching System and analyzes the problems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utor-based Teaching System. In addition, based on the author's teaching experiences, the paper puts forward several suggestions for further discussion.

Tutor-based System; project;application type;arts talent training

J023

A

10.3963/j.issn.2095-0705.2016.06.016(0087-05)

2016-08-16

四川文化艺术学院重点教改项目(201401001)。

刘红英,四川文化艺术学院美术学院讲师。

猜你喜欢

导师制产品设计导师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智能产品设计
践行“三全育人”理念,推行本科生导师制——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专业导师制的实践与探索
《冷·暖》
《教堂之夜》
V eraW an g
导师榜
开放大学“导师制”培养模式的探索与思考——以软件工程专业为例
LESS IS MORE:极简主义的产品设计
爱情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