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综述

2016-04-13西南科技大学四川绵阳621010

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软实力中国综述

刘 挺(西南科技大学 四川 绵阳 621010)



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综述

刘挺(西南科技大学四川绵阳621010)

【摘要】文化软实力提出至今,在国际范围内形成了广泛共识。随着人类文明不断向前发展,在物质资料相当丰富的今天,文化软实力更是得到了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也引起了中国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我国学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始于上世纪90年代,并在之后成为国内学术研究的焦点与热点。目前,国内学者关于文化软实力的研究成绩斐然,有关文化软实力的专著与论文不断推陈出新。国内专家学者就文化软实力的定义、内涵、意义、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取得了一些共识。

【关键词】中国 文化 软实力 综述

文化是“软实力”的核心资源,它对增强综合国力作用与意义重大。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不仅能使优秀的中华文化在传承与创新中欣欣向荣,同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意义非凡。因而,深入研究文化软实力理论,准确把握文化软实力的内涵与实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为此,国内不少专家学者对文化软实力理论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绩。鉴于此,本文综述如下。

一、文化软实力的概念与内涵研究概况

文化是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软实力的概念最早由美国著名学者约瑟夫·奈于1990年提出,他先后撰写了《软实力》、《软实力的挑战》、《软实力——国际政治中的制胜之道》等关于“软实力”的著作,在他看来软实力是一个国家文化、政治观念等自觉吸引力的体现。目前,国内专家学者在文化软实力研究方面已取得了显著成果,中国学界对于文化软实力的定义、内涵与西方相近但又赋予了其厚重的东方特色。

(一)国内专著关于文化软实力的定义

目前,国内学界关于文化软实力的研究专著主要有门洪华主编的《中国:软实力方略》、马庆国等撰著的《区域软实力的理论与实施》、唐晋主编的《大国策:通向大国之路的中国软实力——软实力大战略》、彭新良的《文化外交与中国的软实力:一种全球化的视角》、王佐书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软实力》等,这些著作均从不同的角度和方面对文化软实力做出了与时俱进的理论探讨。童世骏在《文化软实力》一书中对约瑟夫·奈软实力概念进行了分析研究,然后指出与政治价值和外交政策相比,文化软实力是指建立在文化基础上的国家实力,是一种具有强大向心力的软实力。[1]唐代兴在《文化软实力战略研究》一书中指出文化作为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地位十分重要,它是构成国家软实力的基础。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是一个国家哲学思想、传统习俗、核心价值、宗教信仰、民族人格心理等因素的综合凝华的结晶,这种文化的特质深深的渗入在一个国家的国家意志、行为、外交政策与国家战略等方面,同时它也表现在这个国家的政体制度、意识形态等方面。作者认为文化是一种刚柔并济的柔性力量可以创造生存,而作为刚性的一部分它又可用作对外战略、扩张渗透、协调合作等,如果一个国家的综合素质形象对于外界越具有亲和力和吸引力,则这个国家的软实力越强大,这个国家的生存创造力也越强大。[2]

(二)有关文化软实力的文章

1.文化软实力的定义。在中国软实力的研究成果中,王沪宁的《作为国家实力的文化:软权力》一文是最早的关于文化软实力的研究文章。在他看来,文化实则是一种软权利,它包含着政治体制、民族文化、民族意志、意识形态等因素,当这种文化软权力向外传播时就能自然地产生出一种强大的向心力。[3]魏恩政、张锦的论文《关于文化软实力的几点认识和思考》一文与王沪宁的观点相似,但论断更为精辟。他们认为,文化软实力是相对于文化硬实力而言的,它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文化资源的体现,主要包括价值体系、民族文化、意识形态、政治制度、国民素质与形象、外交政策等一切文化因素,这种软权力对内发挥强大的动员、号召力、凝聚力等,对外则产生很强的渗透力、吸引力与说服力。软实力与硬实力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促进一个国家对内职责和对外功能的实现。[4]于莉莉《论文化软实力的内构》一文则从文化功能构成方向对文化软实力进行了探析,认为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共同体的坚定维护力量,是社会生活的精神纬度,它赋予了一个国家或者一个民族源源不断的进取力量,具有放大或缩小经济、政治等硬实力的作用,同时文化产业的发展可以为一个国家创造出巨大的经济收益,引起国家财富的巨大增值。文化也是民族的心灵世界,给人们创造出予以慰藉与享受的精神家园。[5]

2.中国文化软实力内涵。不同的民族拥有不同的文化,文化软实力在不同的国家也被赋予了不同理念。余玉花《在论文化软实力观》一文中指出,约瑟夫·奈的软实力理所体现的是美国利己主义原则和霸权主义思维,中国的文化软实力也与中国的国际思维紧密相关,但不是出于掌控世界的目的,而是为了满足中国人民群众文化需要的能力。[6]贾海涛在《试析文化软实力的概念和理论框架》一文进一步指出,西方关于软实力的概念源于西方学界对于西方有关权力的认知,这种认知对中国有关文化软实力的认识产生了深远影响,但中国文化软实力理论又同西方文化软实力理论存在诸多差异。中国文化软实力是西方文化软实力的一个质变过程,它是在继承中国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上对西方相关理论的扬弃。[7]韩宝华、秦裕华《当代中国语境下的文化软实力解读》一文对当代中国语境下“文化软实力”的内涵进行了深刻的阐述,作者认为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内核应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国文化软实力凝聚功能的载体是“和谐文化”。在丰富多彩的世界民族文化之林中,“中华文化”则是中国文化软实力的身份象征,但只有通过“文化创新”才能保证中华文化发展紧跟时代步伐,在继承与创新中焕发生机。[8]方志在《文化软实力呼唤“硬指标”》一文中认为,文化软实力包括内外两个部分,内在核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精神文化,外在形式主要表现为物态文化,如文化产业、文化事业等。[9]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国内学者认为文化软实力是一切无形的精神力量的实力,是在特定人类共同体生活的价值系统下对外彰显的一种柔性吸引力,它是一个国家核心价值系统与社会行为凝聚力的体现,更是一个民族传统典范及遗产的影响力与感染力。因此,文化作为软实力的核心资源对于一国而言意义重大,它是一国实力之体现。

二、文化软实力重要意义研究概况

文化软实力之所以重要是因为,首先文化是一个民族凝聚力与创造力产生的重要源泉,其次文化与政治、军事、外交、经济等密切相关,国家的政治价值体系和制度政策中往往受到文化作用潜移默化的影响。再者,文化可以使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与凝聚力得到加强,引领了社会思潮,为一国之国民创造出共同奋进的思想基础。因此,在当代复杂多样的国际格局中,文化软实力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意义重大,同时可抵制西方资本主义文化的渗透,提高西方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具有积极作用。同时,提升文化软实力也会促进我国文化产业的巨大发展,给国家创造出切实的经济利益。目前,我国专家学者有关文化软实力重要性以及我国文化软实力发展存在的问题等方面的研究成绩突出。

(一)构建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

沈壮海主编的《软文化·真实力——为什么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一书较好的概括了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作者指出,文化实力总体上反映着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强弱,文化是制约和影响综合国力发展物质实体的重要方面,它是物质实力发挥作用的一个有利媒介,所以一个国家找准文化发展的方向,占据文化发展的制高点有助于该国提高其综合国力。[10]陈飞、柳卫东《提升文化软实力的战略意义》一文认为,现今我国社会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国家经济发展潜力与势头强劲,文化软实力发展战略能增强民族自信心,提高民族自豪感,增强人民的凝聚力,消除社会矛盾与隔阂,促进经济的大力发展,提升我国综合国力与国际地位,巩固我国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因此,提升文化软实力是现在包括未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11]王广军在《论加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一文中认为,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的不断发展进步,文化日益成为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是生产力的重要体现,文化为社会发展提供巨大的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也为社会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文化作为“软实力”,对于一国国际核心竞争力的表现作用重大,这种作用愈发突出与明显,中国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就必须大力加强建设国家文化软实力,把它放在与经济发展,国防建设同样重要的位置看待。[12]

国内也有学者从和平与发展的角度对文化软实力的作用加以阐述,叶小青《和平发展视阈中的中国文化软实力建构》一文认为,加强我国文化建设是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内在要求,发展文化软实力有助于我国在国际社会中塑造和平友善的国际形象,所以加快中国的文化软实力建设对于维护我国发展利益,保证国家安全,提高中华文化的共性与个性方面均意义非凡。[13]此外,国内有学者从国家战略、民主政治的视角来研究文化软实力的意义,把文化建设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加以阐述。孙锐、陈鑫《从提高国家软实力的战略高度来看文化建设》一文指出,文化建设有助于我国提升文化软实力,文化软实力的客观载体是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我国应多总结和探索世界强国崛起之奥秘,借鉴其发展经验,并在文化层面找准我们自身的发展方向,通过思想观念,体制机制的创新,激发社会发展的活力,激活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各种积极要素竞相迸发。同时,文化建设务必要处理好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等之间的关系,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我国文化的丰富多样性。[14]谢雪屏教授从维护我国发展利益与国家安全的角度对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进行了说明,他在《文化软实力竞争:关注中国国家文化安全》一文提出,文化软实力在当今各国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加突出,现今国际政治斗争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文化领域的扩张与反扩张、渗透与反渗透,所以文化安全已成为保障国家安全的重要方面。因此,要全面加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不断加强文化建设与发展。[15]李彬《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全面发展的一个新视域》一文也认为,文化软实力是提高我国综合国力的逻辑指向,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同时也是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的一种有效手段。[16]

也有学者研究、总结和借鉴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关于文化软实力的相关研究成果,并提出了他们关于文化软实力构建的相关意见。曾海涛、申细花《浅析提高文化软实力的途径与意义——对葛兰西、哈贝马斯、阿尔都塞相关理论的借鉴》一文深刻的分析了如阿尔都塞、哈贝马斯、葛兰西等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的文化软实力理论,如阿尔都塞提出了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概念,强调教育的重要作用等,哈贝马斯着重强调了公共领域对文化影响力的重要意义,葛兰西则特别强调“文化霸权”。[17]该文作者还进一步地指出,构建中国文化建设旨在提高文化软实力,而发展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意义则在于更好地促进社会主义民主的发展。

(二)发展中国文化软实力发展存在的问题

中国拥有丰富的文化软实力发展资源,并且近些年来在文化建设方面也取得了诸多的成就,但是类似于民族文化流失,文化产业落后,文化发展失衡、文化建设水平低,文化自主创新能力低等问题导致了我国文化发展的存在着诸多不和谐现象。西方国家长期以来试图对中国实施文化殖民战略,向中国传播灌输西方普世价值观,我国文化事业面临着巨大的威胁和侵略。因此,国内学者在文化软实力建设重要意义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我国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梳理与总结,这为今后我国文化事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刘洪顺《关于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几点思考》一文认为,纵观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发展现状可以看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发展的很多方面受到西方国家的牵制与掌控;我国文化实力与西方国家存在着严重的文化逆差;我国的文化在西方世界存在着较大的文化“误读”;我国的硬实力与文化软实力发展之间存在着不均衡现象;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的冲击也对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产生了冲撞。[18]武铁传《我国文化“软实力”存在问题及提升路径探析》一文也指出了我国文化软实力发展存在的一些问题,如政府在文化发展事业中定位不明确;文化发展受文化管理体制机制的束缚过多;国内文化市场发育不成熟;文化产业发展落后,出口能力弱,文化贸易逆差严重等。作者认为,在当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应增强有关文化软实力发展的国际经验,借鉴和学习西方发达国家关于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经验,以人才培养夯实文化产业繁荣之本,以文化产业集群化带动文化“软实力”提升。[19]

孙西辉在《论加快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大意义》一文则对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发展进行了全面的论述。文中指出,一方面中国历史悠久,传统文化底蕴深厚,拥有丰富的文化软实力资源,如风靡全球的中国热、海外华人圈、中国外交理念、中国发展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等。但另一方面,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国民对国家的认同以及民族凝聚力不断下降,国家人才流失、国民素质缺憾,传统文化中的一些腐朽陈旧的东西与现代社会发展不适应,国际机制建设与安排中的身份不相称等。[20]邓显超《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机遇与挑战》一文认为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正处于一个较为关键的历史时期,既是机遇同时又面临制约与挑战。机遇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建设上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这为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构建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和市场基础。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和丰富多彩的文化资源是我国文化软实力发展的天然源泉;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为文化软实力的发展提供了强劲的技术支撑;中国对外开放范围和领域的增多为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提供了广阔的世界市场和难得的国际环境;国家政府对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视是我国发展文化软实力的战略支持和政策保障。挑战则有:中国的文化建设与我国目前的政治、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国内文化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适应;国内文化建设与对外开放新态势不适应;高科技术的发展与文化建设衔接不精密;文化建设与我国作为历史文明古国与文化资源大国的地位不符;文化软软实力建设面临着文化人才缺失的挑战;同时国内文化建设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尚存距离。[21]

三、中国文化软实力发展方向研究概况

文化软实力反映着一个国家的影响力和创造力,它是看不见的思想、观念与文化凝结成的一种柔性力量,没有具体物化和指标化的方式加以定义。因此,有关文化软实力研究也存在一定的难度,但国内专家学者关于文化软实力内涵、意义以及我国文化软实力发展现状的研究依旧硕果累累。我内学界针对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理性分析与思考,并提出了有关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意见和建议。

(一)传统文化是文化软实力构建的基础

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必须加强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不少国内学者对此进行了探讨。赵英臣、刘光辉《软实力时代的民族文化发展思考》一文指出,中华传统文化是构建文化软实力的首要资源和重要基础,它是新时期中国文化发展创新取之不尽的思想源泉,更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我们应积极采取提倡文化自立自强、文化自尊自觉的精神,推进民族文化的传承、积累与发展。在文化软实力构建中应加强文化安全建设,增强文化传播力,推动建立国际文化新秩序等措施,以和谐文化外交来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22]郭卫华在《儒家道德哲学对提高“文化软实力”的启示与回应》一文也指出,传统文化资源是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战略的基础,也是实施的开端。儒家哲学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主体部分,它所强调的关于个体道德自觉的道德理念以及人伦秩序的伦理精神对提高“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价值启示,提升中华文化软实力发展战略又为儒家道德哲学的现代化提供了新契机。[23]何星亮《“保护”与“创新”、“引进”与“输出”相结合,大力提升文化软实力》一文认为,发展文化软实力要将保护与创新进行有机结合,做到文化发展既有“保护”又有“创新”,保护祖先和历史留给我们的优秀民族文化,创新是保护的创新,因为民族文化是我们文化创新的基础与保障。同时要处理好文化“引进”与“输出”之间的关系,引进发达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方面的经验和技术,加快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步伐。同时,文化输出的目的是为了让世界了解与认识中国与中华文化,将中国的历史,中国的发展理念等,增强世界各国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消除关于中华文化的一些偏见和误解,扩大中华文化在世界的影响力。作者认为,在文化软实力构建上只有通过“保护”和“创新”相协调,“引进”和“输出”相结合,才有利于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这是繁荣和复兴中华文化的关键。[24]

(二)文化软实力构建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用

刘洁、杨连生、杨建华《和谐社会视角下文化软实力及其构建》一文指出,文化软实力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意义重大。构建文化软实力必须符合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本质要求,在弘扬中华文化价值观,大力推进文化创新的同时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作用,要正确处理文化民族性、世界性、继承性与超越性之间的区别与联系。[25]李宗桂、张倩《“三元”并举提升文化软实力》一文也提出,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最高纲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中华民族的共有精神气质是文化软实力的价值底线,文化民生是通过人文化和生活化的特征来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建构。因此,通过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构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和发展文化民生相结合的三元方式,以纲目并举促进文化软实力,既能保持文化的先进性,同时又体现了文化的大众性和普及性。[26]徐可纯《和谐文化建设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本途径》一文指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开放新、民族性、先进性、群众性、现代性的本质属性所决定了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的关键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基础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规范和引领社会思想。同时,必须通过文化创新增强中华文化的活力,建设既包含传统内核又具有现代因子的中华民族共同精神家园。[27]李金才《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国家文化软实力中的地位和作用》一文指出,国家文化软实力根本上是强大民族凝聚力的体现,这种凝聚力的基础是基于对社会主体核心价值体系的共有认同。因此,弘扬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灵魂与根本,提升文化软实力必须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与凝聚力,引领社会思潮,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28]

(三)重视在全球化背景下建设文化软实力

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还必须关注全球化背景,注重借鉴和学习国外经验。何芳《全球语境下的文化软实力》一文指出,当前化软实力已被各国视为综合国力发展的一部分,文化的发展前景被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所看重。我国应通过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战略提高中华文化的竞争力与吸引力,在全球文化互动中构建中华文化形象,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把我国建设成为文化强国。[29]段水雯《论文化全球化背景下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高》一文认为,经济全球化发展促进了各国民族文化的全球化,这会严重影响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事业。我们在构建文化软实力的过程中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发掘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积极进行文化的创新,并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与传媒技术手段传播中华文化,增强中国文化的吸引力。同时我们要加强与世界各国文化的交流对话,引进西方先进文化的同时务必要坚决抵制西方文化殖民主义浪潮。[30]

四、结语

20世纪9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提升文化软实力对国际竞争的重要意义,纷纷研究文化软实力理论,制定文化软实力发展战略。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文化软实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当今时代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党的十七大提出“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31]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社会取得快速发展的同时,通过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开展了发扬中华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在内的形式多样的文化软实力发展战略,使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与凝聚力得到了加强,不断规范和引领了社会各界思潮,巩固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使中华文化在世界影响力显著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蒸蒸日上。国内专家学者长期以来关于文化软实力理论开展了积极的讨论和研究,不少学者对文化实力的定义、形成、特征、意义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从发表的文章来看,学者们以不同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了概括、总结。本文主要梳理总结了我国学界有关文化软实力研究的现有成果,重点概括我国学界关于文化软实力定义、内涵、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意义、发展现状以及如何提升文化软实力等方面的研究情况。通过对我国现阶段文化软实力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归纳,既可使我们更加清晰的了解目前国内有关文化软实力的研究现状,同时能促使我们更加深刻的把握文化软实力的深刻内涵,并理解文化软实力在当下的重要理论意义和时代价值。

【责任编辑:张伟】

参考文献

[1]童世骏.文化软实力[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8:15-16.

[2]唐代兴.文化软实力战略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4-6.

[3]王沪宁.作为国家实力的文化:软权力[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3):91-95.

[4]魏恩政,张锦.关于文化软实力的几点认识和思考[J].理论学刊,2009(3):13-17.

[5]于莉莉.论文化软实力的内构[J].求索,2006(7):77-79.

[6]余玉花.论文化软实力观[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3):71-76.

[7]贾海涛.试析文化软实力的概念和理论框架[J].岭南学刊,2008(2):75-79.

[8]韩宝华,秦裕华.当代中国语境下的文化软实力解读[J].实事求是,2008(2):74-75.

[9]方志.文化软实力呼唤“硬指标”[J].出版参考,2008(5):1.

[10]沈壮海.软文化·真实力——为什么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7-13.

[11]陈飞,柳卫东.提升文化软实力的战略意义[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5-16.

[12]王广军.论加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J].理论界,2009(1):156-158.

[13]叶小青.和平发展视阈中的中国文化软实力建构[J].长白学刊,2009(3):145-148.

[14]孙锐,陈鑫.从提高国家软实力的战略高度来看文化建设[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2):4-7.

[15]谢雪屏.文化软实力竞争:关注中国国家文化安全[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5):1-5.

[16]李彬.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全面发展的一个新视域[J].前沿,2008(5):174-175.

[17]曾海涛,申细花.浅析提高文化软实力的途径与意义——对葛兰西、哈贝马斯、阿尔都塞相关理论的借鉴[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8(9):23-25.

[18]刘洪顺.关于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几点思考[J].理论学刊,2008(1):14-17.

[19]武铁传.我国文化“软实力”存在问题及提升路径探析[J].理论前沿,2009(7):173-175.

[20]孙西辉.论加快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大意义[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3):113-115.

[21]邓显超.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机遇与挑战[J].长白学刊,2009(2):144-147.

[22]赵英臣,刘光辉.软实力时代的民族文化发展思考[J].泰山学院学报,2009(2):46-49.

[23]郭卫华.儒家道德哲学对提高“文化软实力”的启示与回应[J].青海社会科学,2008(1):136-138.

[24]何星亮.“保护”与“创新”、“引进”与“输出”相结合,大力提升文化软实力[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24-28.

[25]刘洁,杨连生,杨建华.和谐社会视角下文化软实力及其构建[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399-402.

[26]李宗桂,张倩.“三元”并举提升文化软实力[J].岭南学刊,2008(3):111-115.

[27]徐可纯.和谐文化建设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本途径[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8(4).

[28]李金才.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国家文化软实力中的地位和作用[J].南方论刊,2008(9):9-10.

[29]何芳.全球语境下的文化软实力[J].学术探索,2008(1):72-75.

[30]段水雯.论文化全球化背景下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高[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127-128.

[31]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J].求是,2007(21):3-22.

★文化产业★

作者简介:刘 挺(1990—),男,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人,西南科技大学政治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国际关系。

收稿日期:2015-06-11

【中图分类号】G1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8784(2016)01-34-7

猜你喜欢

软实力中国综述
SEBS改性沥青综述
NBA新赛季综述
肯尼·格雷特,爵士的“中国”调子
JOURNAL OF FUNCTIONAL POLYMERS
持之以恒反“四风”——我省正风肃纪工作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