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幸福”成了课程的灵魂

2016-04-12文/周

教育家 2016年43期
关键词:幸福学校能力

文/周 华

当“幸福”成了课程的灵魂

文/周华

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学校是一所一直以师生幸福指数高而著称的学校。学校立足于学生幸福人生的入门,把培养追求幸福能力当作课程的灵魂,专门设计了整套幸福教育课程体系,既丰富学生当下的幸福,使他们快乐学习,又使他们掌握获得幸福的能力,为未来的幸福奠基。

把“幸福”排进课表

幸福心理课程是拱墅附校在新课改过程中开发出来的幸福教育特色课程。学校根据幸福教育内涵和育人目标,以健康教育为基本内容,结合生命教育的本质内涵,以心理健康中的情绪教育为突破口,以提升幸福情绪力,完善人格为宗旨,抓住认识、表达、控制情绪这条主线,开发设计课程。它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征,分为低、中、高三个阶段,分别围绕认识情绪、表达情绪和控制情绪三大核心要素展开。以团体辅导、小组自主选择辅导和微型小实践为基本教育模式,辅之以心理剧场和心理节等经典活动,改善学生缺乏真正快乐与幸福的现状,引导学生学会主动追求、创造幸福,使每个学生都成为创造自己幸福生活的主人。

让“幸福”融入实践

为了让孩子真正掌握获得幸福的能力,学校开发了“幸福生活课程”,以实践来帮助学生获得幸福。学校借鉴美国中小学生必修课程“健康与幸福”进行校本化改造,开放形式,把社会、博物馆、美术馆、工厂、农村等作为课程资源,根据教育主题设计出具有探究性、体验性的综合实践课程。

根据课程计划,学校每月安排一次综合实践活动,每次1周,其中有1天为主题日,如去年11月的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是“感恩”。在这一天,全体师生以“寻恩——感恩——报恩——藏恩”为线索展开活动,从感恩实践参观、感恩表演、感恩大课、感恩大餐、感恩大片等系列活动中学会感恩,感受幸福。

现在,学校已经开发了安全生活主题、品质生活主题、感恩育品主题、自我管理主题、聪明消费主题等幸福生活课程。“幸福生活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弥补了课堂教育教学的不足,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探究性学习活动中,形成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让幸福展现缤纷的个性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但对他们来说,“幸福”不仅仅来自玩乐,缤纷的个性发展才是最大的“幸福”。

一是课程目标与培养目标的适切性和孩子天性融合。因需而设,因才而设,顺应天性,指向幸福能力。二是内容丰富性和选择性并举。开设了运动类、美术类、公益类、音乐舞蹈类、器乐类、棋类、国学类等三十多种体艺课程。三是将体艺课程分为普及类、提高类和精品类,让阶段性与成长性层次分明。

让每一个孩子拥有自己的“幸福银行”

紧扣培养目标,学校有自己独特的评价方式——幸福币。学校根据过程激励、各美其美、自我管理三原则,实施幸福能力“六福”评价:健福、博福、雅福、慧福、品福和能福。如果达到四种以上单项福,就可以同时获得综合“幸福学生”荣誉称号。

作为学生在校园幸福成长过程中的奖励物化载体,幸福币分六种颜色,分别代表不同的成长奖励。每班成立幸福币管理组织,即“幸福银行”,每个同学都建立了自己的“幸福储蓄账户”,统计幸福币积累数量和记录幸福币使用情况。学生可以利用幸福币,和校长同餐,优先外出参观,替代作业等,每学期学校把个人幸福银行的情况计入综合评价——“学生幸福成长银行一卡通”。换句话说,每一个学生拥有自己努力创造的幸福小银行,储存自己的成长幸福,记录自己成长的轨迹。这样的幸福评价,让每一位儿童享受成长的幸福,做最幸福的孩子。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学校)

猜你喜欢

幸福学校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幸福”之下,真实的不丹
学校推介
为了“幸福”的母亲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