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今天你×了吗”的构式研究

2016-04-12马云超

昭通学院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构式语法意义

马云超

(西南交通大学 人文学院, 四川 成都 611756)

●语言学研究

“今天你×了吗”的构式研究

马云超

(西南交通大学 人文学院, 四川 成都 611756)

构式语法是近年来受到我国学者追捧的一种解释力极强的语法理论,“今天你×了吗”就曾作为一种构式被讨论,但是相关结论存在过分忽略差异、不切要的弊端。探究构式“×了没”与“×了吗”构式意义之间的重要差别,并以构式压制的观点,论述“今天你×了吗”从普通用法变成固定结构的渐变过程,支持构式意义“后天”形成的观点,以完善关于本结构的已有研究成果。

构式语法; ×了吗; 构式意义; 构式压制

“你×了吗”作为一句简单的问候语由来已久。从语义学的角度讲,这句话的人际意义远远大于它所要传达的疑问意义,即重点不在于说了什么,而在于说没说。近十年来,这句问候语意义越来越虚化,但也因此重新焕发生机,大量活跃于新闻标题、广告中,用以吸引公众眼球。其内部根本动因是标新立异,在语用、语法方面都有其独到之处,我们必须对这种“旧瓶装新酒”的用法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将用构式语法理论对其进行分析。

一、研究背景

构式语法兴起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构式被理解为形式和意义的配对,主要理论基础是整体大于部分之和,认为语言的整体意义不是简单的各词汇短语意义的相加,而是有一个延伸的整体意义,因此,构式的意义、形式具有不可预测性。由此看出,构式语法学派是与形式主义语言学派针锋相对的,几乎适用于所有的语言,特别是对汉语的研究有极大的帮助,因为汉语是注重意合的语言,没有明显的形态变化、固定的句式结构,且句法成分之间的次序并不固定。自从被引入我国以来,构式语法凭借其强大的解释力简易明确地解决了一批传统的研究方法无法解决的问题。

“今天你×了吗”有一系列相似的表达结构:“今天你×了没”、“今天你×了没有”。现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向上:一是仅从广告用语的角度入手,认为“今天你×了吗”具有宣传和煽动性,构式意义为“受话者应当对×进行消费”,且由于具有亲切自然的语气、新奇活泼的特点,十分流行,[1]如何潇(2014)《析网络流行语‘今天你×了吗’的特点》;二是从所有语料分类入手,讨论原型范畴,用转喻隐喻理论解释,[2]如郭全生、张曼(2014)《试析‘今天你N了没有’及其同句式中的名词动化现象》。前者的不足是只关注广告和网络流行语,不全面;后者的不足是停留在现象表面,不深入、不切要,因而解释力也不够。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关于这一构式的研究有两个特点:第一:注重系列结构的共性而过度忽略差异;第二:尽管近十年来,这个结构的使用热度不减,但是研究的成果却不十分丰富,有据可查的不过十余篇,且结论还有待深入。

二、对比研究

我们对网络上和现有文献中“今天你×了吗?”、“今天你×了没?”结构进行了整理,并分类如下。

(一)今天你×了吗——

×为动词的有:笑、吃、喝、爱、淘、规划、堵、涨、停、写、中、破、漂、嗨、表白、被考试、亏、重生、山寨、穿越、捐、粉……[3]

(1)今天你淘了吗?(《淘宝网新版上线:今天你“淘”了吗?》 域名城 2016-03-31)

(2)今天你中了吗?(《adidas yeezy 350 中签名单 今天你中了吗》 虎扑装备 2015-06-24)

(3)今天你重生了吗? (网络小说《今天你重生了吗》 作者:风吹翦羽)

×为名词的有:奥斯卡、八卦、白领、博客、风、实名、小资、瑜伽、低碳、微商、奇遇、QQ、google……[3]

(1)今天你奥斯卡了吗?(《金陵十三钗影评》 腾讯网 2014-10-01)

(2)今天你“小资”了吗? (《今天你小资了吗》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08年12期)

(3)今天你低碳了吗?(某小学作文、阅读题目)

×为动宾结构的有:偷菜、读书、剁手、提速、挨粽子、违章、敷面膜、排毒、罢工……[3]

(1)今天你偷菜了吗?(小品题目)

(2)今天你挨粽子了吗?(《枪战英雄》游戏相关网文)

(3)今天你排毒了吗?(《今天你排毒了吗 详解排毒最佳时间》百度经验 2013-04-16)

×为形容词的有:素(素食生活)、白、绿……

(1)今天你素了吗?(《今天你素了吗》 新浪美食)(2)今天你白了吗? (《美容护肤小窍门,今天你白了吗?》 网易新闻 2011-09-01)

(3)今天你绿了吗?(博客)

×为意义不明确的字母符号组合:biu、duang

(1)今天你biu了吗?(博客)

(2)今天你duang了吗?(《你今天duang了吗 外媒:全球网民陷入集体无聊》 搜狐新闻 2015-03-02)

(二)今天你×了没——

×为动词的有:志愿、腐败、贪、歪……

(1)今天你歪了没?(《孙俪秀歪脖照“拯救地球”》 东北新闻网 2012-12-26)

(2)今天,你腐败了没?(《今天,你腐败了没》 大众参考 2006-03-24)

(3)今天你贪了没?(《今天你贪了没?!》东方财富网 2015-07-09)

(4)今天你志愿了没?(《今天你“志愿”了没》中国网传媒经济频道 2016-01-03)

×为名词的有:末日、潜规则、uber、APP……

(1)潜规则了没?(《24品牌冰箱售后服务调查》 万维家电网 2011-08-16)

(2)Uber了没?(《嘿,你Uber了没?》 中国服饰 2015-08-15)

(3)你今天末日了没?(《你今天末日了没》 豆瓣读书)

(4)你的汽车APP了没?(《你的汽车APP了没》 中国汽车市场 2012-03-21)

×为动宾结构的有:中招、相亲、吃药、得病、拼菜……

(1)今天你相亲了没?(《今天,你相亲了没》 大众心理学 201001)

(2)你中招了没? (《香港已经成为假货重灾区!你中招了没?!》 美丽韩国 2016-06-24)

(3)今天你吃药了没?(《达明·赫斯特新展展现药品美学》 新浪收藏 2014-10-10)

(4)今天你得病了没?(博客)

(5)今天你“拼菜”了没?(《今天你拼菜了没》 道客巴巴 2012-06-29)

×为形容词的有:肥、胖……

(1)今天你又胖了没?(博客)

(2)今天你肥了没?(《喵星身材论:今天你肥了没?》 宠物世界 201403)

×为意义不明确的字母符号组合:duang

(1)今天你duang了没?(《今天你duang了没?》 中金在线 2015-02-27)

由以上材料,我们首先可以得出一个基本结论:“今天你×了没?”的使用普及率远远低于“今天你×了吗?”。

的确,“今天你×了没”和“今天你×了吗”在结构、意义、用法等多个层面上保持着高度的一致性,都是表完成的结构助词“了”加上疑问词,来询问×的完成情况。但在使用频率上如此悬殊却也让我们不得不反思,这两个组合是否真的如很多学者所说,是完全对等的。或者如果是完全对等的,为何我们的研究者更愿意从“×了吗?”入手,而“×了没?”的成果却寥寥无几。

我们认为,两者事实上各有侧重:疑问词“吗”更强调询问,情感上带有中性色彩;否定副词“没”表疑问则有明显的感情倾向性,特别是带有贬义色彩的词时,往往可以直接传达说话人、文章中要表达的否定意义,在“推荐”的构式意义之外,还多了“劝诫”的意义。比如《今天,你腐败了没》一文的标题就观点清晰地表明作者的态度,即警醒读者不要腐败,比“今天你腐败了吗?”显得立场鲜明。

在我们所列举的实例中可以看到,“今天你×了吗?”的实例中,共有“亏、被考试、山寨、违章、罢工”等五个可能含有负面意义的词,只占到总数的十分之一;“今天你×了没?”的实例中,“腐败、贪、得病、末日、潜规则、中招、肥”等七个词可能含有负面意义,占到总数的百分之四十四。可见,进入后者的贬义词比例远远大于前者。

所以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这两个结构都有褒贬意义,但程度不同。如果将“推荐”看成数轴的正值,“劝诫”看作数轴的负值,那么“今天你×了吗”的构式意义则基本只覆盖零点右侧,而“今天你×了没”则覆盖零点左右。而且由于同一个词、结构的各个义项之间的具有相互感染的作用,“今天你×了没”的“推荐”意义受到“劝诫”的感染,远没有“今天你×了吗”强烈,即正向取值更小。

因此,我们常常在需要引发消费者购买欲的广告中看到“今天你×了吗?”,同时在一些原则性、教育意义较强的文章标题中常看到“今天你×了没?”。

三、构式意义的形成

对于构式语法中构式意义的由来,学界历来有不同的见解,一种观点认为语言本身就具有构式,构式本身就具有构式意义的“先天论”,因此,任何语言单位,包括语素,都是构式,这也是Goldberg的观点;另一种是认为构式是来源于历史演变、语用变异,构式意义是后来被赋予的“后天论”。我们试从“今天你×了吗”构式意义的衍生来分析次问题。

(一)×为动词、动宾结构

作为一个汉语母语者,从上面的×为动词例子中,我们可以明显感到不同的动词带来的语感差异,我们认为这主要是原型范畴关系在起作用。以“×了吗”为基准生成正则表达式,在国家语委语料库中进行检索,由于语料库创建时间较早,它基本保留了这个结构还没有以流行语形式出现时的状态:

(1)大商场去了吗?

(2)陈政委回来了吗?

(3)你们听说了吗?

(4)教学质量下降了吗?

(5)你得到签证了吗?

(6)你拉火儿了吗?

由于“×(v)了没”以往常常用于询问情况,或者人际间问候,因此我们自然而然地对能出现在×处的词形成了范畴:首先它们都是动词,其次它们常见于日常生活中,如吃、喝、穿、去、来、结、离、睡、醒、过等等,且省略的宾语也可以通过动词意义或者语境、背景知识恰当的补充出来。当然这其中的典型莫过于“吃”,“吃了没”被很多学者拿来说明中国人的饮食文化、人际交往哲学,这是深入到中国人骨髓中的文化集体无意识。因此,当我们遇到一个新×(v)的时候,常常会以“吃”与之作比较,并确定它出于范畴的中心还是边缘位置。由此我们可以将上面关于“今天你×了吗”的例子分为三类:“笑、吃、喝、写”属于范畴中心位置;“规划、堵、涨、停、亏、山寨、捐、表白、爱”等词语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只是适用的场合不够广泛,使用的频率不够高,而“被考试、重生、穿越”远离一般人的生活,这些都应当属于中间过渡地带;“淘、中、破、漂、嗨”不明所云或者仅能根据现有的知识进行不确切的揣测,让我们很快将其边缘化。

这里我们区别中心和边缘的主要依据是达意是否明确,那么绝大多数动宾短语都属于中心:“偷菜、读书、剁手、提速”,少数如“挨粽子”的则属于边缘。

由此我们可以初步推测,似乎是这些边缘动词的进入,激发了这个结构内在的构式用法,用“先天论”解释更为合理。此时我们可以看到,×动词与“了”结合紧密,疑问词“吗”则相对独立。但是当×的词性逐渐丰富起来,这种情况发了的变化。

(二)×为名词、形容词、意义不明确成分

我们认为在“今天你×了吗”的结构中,存在向纵横两个维度延展的原型范畴体系:在一种词类中,如动词,以“吃、喝、穿、去、来、写”为原型,有“中、破、漂、嗨、表白”为边缘词;在词类之间,以动词为原型,有名词、形容词、意义不明确成分为边缘词。从而形成一个由点(动词原型)及面(动词),由面及体(多词类平面堆叠)的三维立体模型。由此,“今天你×了吗”才被完全建构。

当×是名词、形容词时,我们发现,这些词都具有一定的动词的性质,或者说可以看成动宾短语、述补结构截略掉动词部分的结果,如“今天你(上)微博了吗?”,“今天你(练)瑜伽了吗?”,“今天你(吃)素了吗?”,“今天你(变)白了吗?”。有的学者将这看成是一种隐喻和转喻作用的结果,但是我们认为这更应当是一种构式压制,而转喻和隐喻则是其表现方式。由于“×了吗”表示询问动作×的完成情况,而助词“了”更是只跟在动词后面,表示完成状态,根据上面我们提到的原型范畴理论,×的典型词性是动词,那么名词、形容词进入这种形式以后就会不自觉地表现出动词特性,也就是构式对进入它的词的词性做出了改变和调整。

但是即便进入构式的×都具有了动词的特点,但是由于本身词性的作用,名词、形容词×和“了”之间的联系没有动词×与“了”之间的关系密切,“了”开始向后游离,与疑问词“吗”结合在一起。特别是当意义不明确的“duang、biu”进入这个结构时,这种结合变得更为紧密,也就意味着,“今天你×了吗”已经完成了从一般句式到构式的转换,可以灵活的接纳任何形式的×进入构式中。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构式的意义并非从一开始就有,而是经过无数次语用的调整之后的结果,“×了吗”从一开始的日常询问变成了一般的关心、督促,进而发展出推荐使用、鼓励购买的构式意义,在×逐渐脱离动词、脱离意义明确的词的过程中,这种构式不断被抽象化、功能化。因此我们也就可以看出最初认为是一些动词激发了构式意义是说不过去的,这是在语用变异的过程中、在语境中被赋予的,在被广泛使用后可以脱离语境,单独发挥作用。所以,我们认为构式的意义不是“先天的”,而是“后天的”。

四、结论

本文讨论了一直被学者们认为毫无差别的“今天你×了没”和“今天你×了吗”之间的重要区别,这种区别主要在于“今天你×了没”可以表示“推荐”和“劝诫”双重构式意义,而“今天你×了吗”则只能表示前者,因而两者的语用环境有很大的差别。同时,推演了“×了吗”从普通用法逐步发展为固定构式并拥有构式意义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伴随着×词性的改变发生的,并发现在这个过程中“了”与前后两个成分之间的紧密度的变化。

[1]何潇. 析网络流行语‘今天你×了吗’的特点[J]. 语文学刊,2014(1):23—25.

[2]郭全生, 张曼. 试析“今天你N了没有”及其类同句式中的名词动化现象[J]. 语言研究,2014(5):147—148.

[3]陈晓宁, 陈文安. 流行“今天你×P了吗?”的原型范畴化初探[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6):57—58+67.

A Construction Grammar Approach to “Jin Tian Ni × Le Ma”

MA Yun-chao

(School of Humanities,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Chengdu 611756, China)

Scholars are highly influenced by construction grammar which has great explanation ability in recent years. “Jin tian ni × le ma” has been discussed as a construction, but the conclusions has many disadvantages. For instants, it ignores the differences ofconstruction meaning between “× le mei” and “× le ma”, and don't get to the point.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differences of construction meaning between“× le mei” and “× le ma”, and the process of “jin tian ni × le ma”becoming a fixed structure gradient by construction coercion. Then, we can support that the construction meaning appears after the construction. This will improve on the existing research results of this construction.

Construction grammar; × le ma; Construction meaning; Construction coercion

2016-10-10

马云超(1992— ),男,山东济南人,在读研究生,主要从事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

H146

A

2095-7408(2016)06-0060-04

猜你喜欢

构式语法意义
一件有意义的事
有意义的一天
生之意义
跟踪导练(二)4
Book 5 Unit 1~Unit 3语法巩固练习
从语法构式到修辞构式再到语法构式
诗里有你
“XV的(不)是Y”构式探微
从语法构式到修辞构式(下)
一种新的“不是A是B”构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