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理念创新引领实践发展
——论深圳图书馆的理念创新之路

2016-04-12

山东图书馆学刊 2016年3期
关键词:深圳理念图书馆

蔡 箐

(深圳图书馆,广东深圳 518036)



理念创新引领实践发展
——论深圳图书馆的理念创新之路

蔡箐

(深圳图书馆,广东深圳 518036)

[摘要]理念创新是深圳图书馆成功之路的基石。论文在回顾深圳图书馆所取得成就的基础上,梳理和解析深图多年来所秉承的各种创新理念,包括服务立馆、技术强馆、文化新馆以及全城一体化的理念演变之路,尤其强调理念创新的重要性及其引领作用。

[关键词]理念创新深圳图书馆服务立馆技术强馆文化新馆全城一体化

1986年建成开放的深圳图书馆,植根于深厚的改革创新土壤,针对不同发展阶段,历任领导审时度势,以其卓越的领导、持续的理念创新,不断引领深圳图书馆在新技术应用、服务创新和阅读推广等领域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

深圳图书馆的三十年,是不断创新生长的三十年,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三十年。深圳图书馆的发展始终与创新联系在一起,并以理念创新为先导引领事业发展,“理念创新”是深圳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魂”。

2016年初发布的《深圳图书馆“十三五”发展规划》中,将“服务立馆、技术强馆、文化新馆”作为一以贯之的办馆理念再次加以重申,“始终以读者为中心,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服务效能,以科技驱动业务发展,以科技引领服务创新,促进文化与科技融合;并从源头活水的文化中汲取智慧,不断返本开新,推陈出新,使公共图书馆与城市文化发展一起脉动。”本文将在回顾总结深圳图书馆所取得成就的基础上,梳理和解析深图多年来所秉承的理念及理念演变之路,尤其强调理念创新的重要性及引领作用。

1开放、平等、免费——服务立馆

1.1理念回归

追本溯源,“开放、平等、免费”的服务理念实质上是公共图书馆精神的回归和本质体现。公共图书馆诞生于近现代社会,迄今已有160多年的历史,其诞生是社会民主精神、民权至上、民生保障、社会平等、信息公正等现代社会人文意识成熟的结果[1],同时也伴随着现代公共图书馆基本精神与理念的萌生。学界普遍将1852年创建的英国曼彻斯特公共图书馆视为现代公共图书馆产生的标志,其主要特征是“以国家法律保证、公费支持、免费服务、以及对社会成员无区别服务”[2],体现了公共图书馆理念的精髓。

从英国曼彻斯特公共图书馆,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各个版本的《公共图书馆宣言》,以及国际图联的《公共图书馆服务指南》,都体现了一脉相承的公共图书馆精神。从理论上概括,这种精神之核心就是人文关怀和人本主义的精神,具体包涵五个元素:开放、平等、免费,政府创建,公费支持。这是一个现代意义上的公共图书馆所应具备的基本特征,是现代社会世界公认的公共图书馆应奉行的准则。

深圳图书馆前任馆长吴晞先生以“天下之公器”来形容、描述现代公共图书馆精神之精髓,并提到:“我国现代意义上的公共图书馆是西方思想文化传入的产物。限于特定的历史条件,先辈们更关注西方图书馆的方法、技术和图书馆的社会教育职能,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公共图书馆的理论和精神。改革开放后受市场经济大潮的影响,致使经营创收、以文养文、文化产业等形式成为主流,我们图书馆的根基尤其是公共图书馆精神的建立,是先天不足的。”[3]在长达一个多世纪的历史进程中,中国的公共图书馆在物质和硬件上的建设已蔚为大观,但公共图书馆精神的回归和复兴,任重而道远。

1.2国内首开先河

深圳图书馆自开馆之初便将“开放”的理念作为旗帜,多年来始终走在全国前列。早在1986年深圳图书馆老馆舍建成开放时,就在全国率先实行“免证进馆、全开放服务”,首推全开架阅览模式,这些服务理念在80年代开风气之先,在当时普遍实行闭架服务的全国图书馆界产生了巨大轰动。

这种全新的服务模式给读者带来了诸多便利,读者来馆读书实行“三不要”:进馆不要证,到阅览室不要证,到书架取书不要办任何手续[4]。如今虽大多数图书馆都采取了藏、借、阅合一的全开架服务模式,但在30年前作为市级公共图书馆还是极其罕见的,这种改变不只是形式的变化,而是理念的变化,引领了图书馆服务方式的重要变革。

1.3“开放、平等、免费”理念的正式提出

2006年7月,深圳图书馆新馆落成开放,馆领导将多年来对公共图书馆的理解与探索融入到新图书馆中,全力打造一个“真正的公共图书馆”[5]。新馆祭起了“天下之公器”的旗帜,提出了“开放、平等、免费”的办馆理念,呼唤以人文关怀为核心的公共图书馆精神,面向社会民众敞开了大门,首开国内公共文化场所全面免费的先河。事实上,“开放、平等、免费”的理念并非深图的独创,而是沿用160多年前英国曼彻斯特公共图书馆的纲领,却在21世纪的深圳图书馆新馆中焕发出新的活力,回归公共图书馆精神的本质,达到甚至超越了发达国家图书馆的水平,因此被视为深图的“创新”。

所谓开放,即对所有读者开放、全部文献实行开架服务;平等,以平等利用为基础,不论性别、年龄、社会地位和贫富贵贱,给予一视同仁的服务;免费是原则,公益性服务范围内的项目一律免费。吴晞馆长也曾多次通过媒体公开向社会宣称:“深圳图书馆向所有读者敞开大门,免费提供服务。无论你的身份、地位如何,有没有工作、户口、住房,衣着是否鲜亮,囊中是否羞涩,既然来到图书馆,就是渴求知识,拥抱文明,都会受到一视同仁的热情接待。”[6]这一创举引起了轰动效应,社会反响强烈,业界热评如潮,读者人潮如涌,馆内人头攒动,深图成为社会各界瞩目的焦点。

深圳图书馆“开放、平等、免费”的办馆理念与实践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社会影响。在深图的率先引领作用影响下,深圳各大文化场所陆续免费对公众开放,全国多家省市级公共图书馆相继实施免费服务或减免服务收费;同时,促使公益、均等、开放等理念成为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既定方针,直接推动了文化部、财政部出台关于全国公共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文化馆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的政策,广大公民深受其益。2008年中国图书馆学会颁布的《图书馆服务宣言》也确立了“对社会普遍开放、平等服务、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

深圳图书馆作为国内探索和实践公共图书馆精神以及公益文化服务的先行者,做出了无可替代的贡献,起到了为天下之先的作用[7]。此后,深圳图书馆管理团队与全馆同仁一起,在“开放、平等、免费”的人文关怀理念引领下,在工作中竭力践行“服务立馆”的方针,以理念创新推动服务创新,推出诸多创新型的服务策略,致力于打造大众化、数字化和研究型的大型综合图书馆。

2“文化+科技”——技术强馆

2.1技术先行,技术立馆

80年代的深圳,百废待兴,作为当时八大文化设施之一的深圳图书馆建成开放,但历史积淀不算丰厚,学术人才相对不足。时任领导班子提出了“技术立馆”的办馆理念,引进技术型人才自主研发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ILAS),引领中国图书馆进入计算机管理时代。在技术先行先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支业务过硬的技术团队,其中不乏卓越人才,其特点是对各种新技术保持敏感和充满热情。选择技术立馆的创新方针和办馆理念,在某种程度上也是深圳图书馆不得已的选择。1986年建馆的深圳图书馆属于新生代、后来者,跟国内诸多大馆、老馆相比,错过了很多历史性的发展机遇,缺乏深厚的馆藏积淀和业务传统,先天不足,如何才能跻身大馆、强馆的行列,唯有走技术领先的路线。正如深圳图书馆前任副馆长甘琳女士所说[8]:

“作为年仅二十出头的深圳图书馆,在中国众多的图书馆群体中,她是后来者,更是新生代。论规模、论积累、论沉淀,她都无法与国内其他省、市级图书馆相提并论,然而,就是她,从创建的那一天起,就将自己生存、发展的命脉与行业价值及科学技术紧紧地连在一起,视开拓、探索为天赋使命,借助各种高新技术,尤其是数字技术等,为服务社会,为更新图书馆服务理念,也为图书馆事业发展注入了生生不息的创新魂……”

2.2从“技术立馆”到“技术强馆”

自建馆以来,深图始终坚持走技术立馆、技术强馆的现代化图书馆路线,先后承担了多项重大技术研发项目,形成了自身的强项与优势,在图书馆自动化、数字化方面奠定了深厚的基础,引领深圳图书馆不断向自动化图书馆、数字图书馆、智能图书馆、智慧图书馆转型发展。

1986年开馆之初,深圳图书馆全面采用自行研制的“实时计算机光笔流通管理系统”,实现文献流通的高效化,用光笔流通开计算机技术应用之先河。1991年,受文化部委托开发的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系统ILAS研制成功,给当时国内图书馆界带来了自动化、数字化的技术与观念,成为中国图书馆自动化的里程碑,加快了深圳图书馆的自动化和现代化进程,ILAS问世以来先后荣获国家级和省部级的大奖共10多项。

2000年,由深圳图书馆牵头组织成立的联合采编协作网(CRLnet),实现了书目资源的共建共享,多年来在业界一直处于技术领先地位,在2005年荣获了文化部首届“文化创新奖”。2005年,深圳图书馆承担的国家重点科研课题“数字图书馆体系结构研究与应用平台开发(dILAS)”项目通过文化部鉴定,作为ILAS的升级版,提供了先进实用的数字图书馆体系结构和应用平台,为图书馆从自动化向数字图书馆过渡奠定了技术基础。

2006年深圳图书馆新馆开放时,率先引用和全面应用了国际先进的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并以RFID技术为契机和手段,以全新的理念带动图书馆业务模式和管理机制的创新,促进深圳图书馆走向智能化图书馆之路。深圳图书馆还在此基础上研发了“RFID文献智能管理系统”,该系统开拓创新地集精确典藏、灵活排架、文献定位导航、自动寻址归架、科学整架上架及典藏防盗等功能于一体[9],并研制了国际首例RFID智能书车,全面实现了图书馆文献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从2008年起,深圳图书馆巨大的借还量中95%以上均由基于RFID技术的自助借还设备完成。

2008年,深圳图书馆研制成功“城市街区24小时自助图书馆系统”,截至2015年底全市自助图书馆总量达到240台,建成了覆盖全市和具有辐射效益的自助图书馆网,以技术创新理念为先导全面推动了图书馆管理与服务的创新。自助图书馆系统因快速而灵活的建设模式、智能化监控管理技术、全自助与全天候的服务模式和均等化服务,被业界誉为“第三代图书馆”,荣获国家文化部第三届“文化创新奖”,被列为首批国家文化创新工程。

近些年,深圳图书馆持续追踪科技前沿,加强技术创新,不断探索各种新技术包括“云平台”监控技术、跨平台数据挖掘技术、可视化统计分析技术、统一技术平台搭建以及各种“微服务”技术的应用,全面推动深圳图书馆的服务创新与跨越式发展。

2.3文化科技融合的典范

吴晞先生曾将图书馆的人文精神和现代科技比作“道”与“器”的关系,所谓“道”就是以人文关怀为核心,所谓“器”就是以现代科技为手段,前者就是服务立馆,后者就是技术强馆[10]。“道”和“器”的融合实质上就是如今公共图书馆界所普遍信守的“文化+科技”理念,而深圳图书馆比较早得领悟到这一模式的重要性,并将两者较好的融合起来加之贯彻实施。

实质上,技术立馆是各种现代化技术应用于图书馆的一个过程,但技术创新并不是孤立的,通过技术创新促进服务创新才是深圳图书馆不断努力和追求的目标。深圳图书馆多年来不断加强各种现代科技的应用研究和探索,以科技驱动服务创新,以科技促进业务发展,推动本馆以及“图书馆之城”的数字化和智慧化建设,为市民营造科技气息浓厚、功能多样化、服务便捷的城市阅读氛围。

譬如,自助图书馆便是人文理念与科技创新深度融合的产物,集成了RFID技术、图书传输和分拣自动控制技术、数据通信技术等各种高新技术,同时又体现了人本主义理念,为公民创造一种方便、快捷,超越了时间、空间的自助服务模式,正如媒体所言,“由深圳人打造的城市街区自助图书馆,是一次‘文化’与‘科技’的深情相拥”[11]。

3文化空间、文化价值——文化新馆

3.1从“文化空间”到“思想文化中心”

自公共图书馆问世以来,公共图书馆的服务角色和定位始终随着社会环境和用户需求的变化而变化。十多年前,“公共图书馆作为市民第二起居室”的口号首先被提出来,公共图书馆的多元化角色日益受到重视。近些年,公共图书馆界同仁不断创新,充分发挥图书馆作为“城市第三空间”的价值,让城市公共图书馆更多承载城市文化空间和信息交流的功能。尤其在全媒体时代,公共图书馆服务不再局限于阅览、外借和空间的提供,而应发挥“学习交流中心”的功能,根据民众终身学习的需求组织各类学习和交流活动[12]。

近年来,深圳图书馆在阅读推广的同时着力创设新型文化空间,在品牌与空间融合的基础上策划开展相应的读者活动。为充分发挥公共图书馆作为“第三文化空间”的价值,深圳图书馆依托现有馆舍对原有空间不断改造升级,倾力打造了以南书房、讲读厅、爱来吧、深圳学派文献专区、世界文化区为代表的一系列新型文化空间,拓展和延伸了图书馆的服务领域,增添了人性化、多元化的阅读体验与交流,满足市民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文化需求,获得市民广泛赞许。依托这些空间,加强活动策划与组织,逐渐形成固定时间、固定场所的系列读者活动,打造、培育和提升具有深圳特色的阅读推广品牌。

深圳图书馆2016年初发布的《深圳图书馆“十三五”发展规划》中,将“信息纽带”和“智慧空间”作为未来发展的愿景之一,在致力于信息与人相联结的基础上,重视和加强人与人的关联,打造多元智慧空间,启发公众学习,鼓励知识的分享与交流。

不同于其他公共场所,公共图书馆被称为“城市之心脏”,它为市民提供的文化空间不局限于“场所”的单一价值,而是具有一定的思想性和文化传播性;公共图书馆的社会教育职能也不是传统的灌输式教育,而是体现在思想的互动与创造。深圳图书馆张岩馆长认为:“图书馆未来应成为思想文化的中心。对于公共图书馆来说,我们目前提的比较多的是公共服务,但公共服务其实只是图书馆一个最基本的职能。图书馆本身是一座巨大的思想文化宝库,它的思想文化属性也不容忽视。其所有工作都应该围绕一个核心:把人类宝贵的思想文化资源保存下来、发掘出来并传播出去。[13]”

近年来,深圳图书馆在打造文化空间强化阅读推广的同时,始终围绕这一理念,回归公共图书馆的资源核心,致力于在阅读内容和思想文化领域深度耕耘,多开展以馆藏资源为载体的阅读推广活动。依托自身丰富的馆藏资源和公众学习平台所开展的讲座、沙龙、展览等活动也不同于信息爆炸时代的碎片化传播,而是致力于思想文化的建设与传播。如近年来深圳图书馆积极倡导和推荐经典阅读,引导和推动读者直面经典、了解经典、走进经典,连续3年研究发布“南书房家庭经典阅读书目”,围绕经典书目资源,策划开展经典导读系列讲座、经典文献展示及主题展览、经典诵读活动;创办公益阅读杂志《行走南书房》,激活经典著作、倡导人文回归、沟通馆员读者、鼓励分享交流;还创办品牌沙龙“深圳学人·南书房夜话”,围绕传统文化和经典学术话题,深入挖掘和宣扬本土学术文化,为深圳学人搭建学术思想交流、碰撞的平台,成为深圳学人互相切磋、砥砺思想的文化圣地。

3.2从“空间价值”到“文化价值”

在全媒体信息时代,信息资源与信息服务无所不在,用户获取信息资源的渠道多元化和便捷化,但“图书馆消亡论”的预言并未成为现实,公共图书馆的地位更没有被谷歌、百度这些搜索引擎所取代,公共图书馆事业依然生机勃勃,究其根本原因,在于图书馆拥有互联网所无法提供的空间资源、学术馆藏资源和文化资源,在如今的信息爆炸时代让用户获取资源前提下,拥有资源才是图书馆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基础。

正如张岩馆长在2016年全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不同于其他盈利性组织,公共图书馆的价值是文化价值,这种‘以文化人’的价值正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图书馆的专业价值无可替代,应通过馆藏资源征集、收藏、推介、出版、传播和使用,成为一座城市的智库,成为市民终身学习的场所,成为教育公平均等的有益补充。”因此,公共图书馆作为知识中心、学习中心和文化中心的地位不会改变,一个图书馆不能只有知识而没有文化,公共图书馆在变化,但公共图书馆作为收集、整理、保存和利用人类文化遗产的职能不会改变,这是社会赋予图书馆的天职和神圣使命[14],公共图书馆的文化价值在日益增强。

2015年,深圳图书馆启动“十三五”规划编制,领导班子深刻认识到,一个组织的长盛不衰往往源自于持续创新,而唯有文化才是创新的根本动力,故在办馆理念中新增了“文化新馆”,以期从源头活水的文化中汲取智慧,不断返本开新,推陈出新,日新向上。

4全城一体化

一体化和均等化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最终目标,更是城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内在要求。作为“图书馆之城”的龙头馆和中心馆,深圳图书馆始终秉承“共建共享”理念,致力于打造“全城一个图书馆”,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便牵头组织实施集中编目和联合采购等项目,协同全市各区馆不断加强馆际文献资源的共建共享和联合服务,从覆盖全城的图书馆网络的构建,到引领和推动全城公共图书馆的一体化服务与管理,进而推进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标准化、规范化与均等化,无一不体现了“全城一体化”的理念发展和践行历程。

4.1“共建共享”与“图书馆之城”战略

“共建共享”理念是多年来图书馆界倡导的基本理念,也是深圳图书馆一直秉承的重要理念,是实现全城公共图书馆服务一体化和均等化的理论根基。早在20世纪90年代,深圳市、区图书馆在资源共建共享方面就初步达成共识,包括联合市、区图书馆进行集中编目,实现书目资源的共享化,从而最大程度的节约编目成本;限于市区两级财政体制分割弊端,多次召开馆长联席会共同探讨协调采购机制,以发挥政府财政资金的最大效用。

对于深圳图书馆界而言,基于“共建共享”理念的全城一体化战略的重要里程碑是覆盖全城的“图书馆之城”网络建设。2003年,深圳市委、市政府确立文化立市的发展战略,把深圳的发展目标定位为建成国际化、高品位的城市,深圳市文化局首次在全国提出建设“图书馆之城”的新思路,其目标是整合全市公共图书馆服务系统和文献资源,在全市范围内为市民提供统一的图书馆服务。

所谓“图书馆之城”是一个形象的概念,即把深圳建成为一个没有边界的大图书馆网,以全市已有、在建和将建的图书馆网点和数字网络为基础,联合各图书情报系统,建立覆盖全城、服务全民的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网络,实现图书馆网点星罗棋布、互通互联、资源共享,为市民提供功能完善、方便快捷的图书馆服务,达到提供丰富资讯、支持终身学习、丰富文化生活的目的。[15]从地域与空间上来说,它是一个覆盖全城的图书馆服务体系和数字化服务网络,通过合理布局图书馆网点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基层点,实现图书馆文献信息服务的近距离获取;从资源上来说,通过整合全市文献信息资源,建立全市跨系统的文献信息资源体系,形成资源特色,实现全市文献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

“图书馆之城”建设不仅是一个探索、实践和创新的过程,更体现了“共建共享”理念的发展演变。自2003年正式提出建设“图书馆之城”,深圳市先后制定并实施《深圳市建设“图书馆之城”(2003-2005)三年实施方案》《深圳市建设“图书馆之城”(2006-2010)规划》《深圳市建设“图书馆之城”(2011-2015)规划》,经历了提出概念、实践探索和创新完善的发展历程。理念先行、规划先行,有了明确的阶段性目标,持续指引和保障“图书馆之城”在网络化和一体化领域的长足发展。

4.2“通借通还”与“统一服务”

图书馆服务一体化是城市公共图书馆发展的总体趋势。但由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图书馆链条受行政体制的约束,难以实现居民获取文献信息资源的普遍性、便捷性和均等性,推动图书馆服务一体化成为城市公共图书馆所面临的共同选择。为此,在“图书馆之城”战略规划框架的部署下,深圳图书馆先后实施了“通借通还”和“统一服务”战略。

“通借通还”是2004年依据深圳市“图书馆之城”建设规划推出的方便市民借阅图书的一项服务策略,开通此项服务的读者可持已纳入通借通还体系的任一图书馆的读者证借还体系内任一图书馆的中文图书。“通借通还”服务范围的逐步扩展给市民增加了文献借阅的便利性,实现了公共图书馆的资源共享,使市区图书馆和基层图书馆的图书借还服务实现无缝对接。但由于没有统一的技术平台支撑,通借通还业务开展不畅,需要共建共享的平台来实现统一均等的图书馆服务。为此,2009年6月,《深圳市“图书馆之城”统一技术平台建设方案》启动并实施,市、区图书馆统一服务全面展开。

“统一服务”理念的提出和实施是实现全城一体化的重要步骤。其理念核心是所谓的16字原则:“互通互联、资源共享、一证通行、通借通还”,即通过搭建统一服务平台,汇集、协调全市的力量和资源,提升图书馆整体服务效率,降低服务成本,提高服务质量,打破现有城市图书馆行业层级壁垒,保证全市各类各级图书馆在同一平台上开展服务。“统一服务”的实施标志着不同系统、不同类型公共图书馆从此可以互通互联、资源共享,使读者在资源利用、读者服务和活动中享受无障碍、无差异的服务,真正感受到公共文化服务的便利化、均等化。截至2015年底,全市234个各级公共图书馆及240台自助图书馆已经实现“统一服务”。

4.3标准化、规范化与均等化

围绕“全城一体化”的奋斗目标,10余年的“图书馆之城”建设促使深圳市公共图书馆规模、体系结构、服务效益都有较大的发展与提升,逐步构建了一个理念超前、设施先进、资源丰富、服务便利、互通互联的图书馆服务网络。而2009年启动的“统一服务”着力打造“全城一个图书馆”,为读者提供便捷、高效、无差别的一站式图书馆服务。

根据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标准化、均等化的建设是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内在要求,“均等化”是指保障全体公民能够公平可及地获得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务,而“标准化”和“规范化”是实现“均等化”的有效手段,是实现“全城一体化”服务的关键。

“图书馆之城”服务是一个内涵及外延都相对宽泛的概念,涵盖由市、区、街道、社区等各级主管部门兴办的600余家实体图书馆,缘于规模、资源、地理位置、服务对象等因素,提供的服务举措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为实现“全城一个图书馆”的理念,应在网络化和资源共建共享的基础上,加强统一服务管理,推进服务标准化和规范化,从而达到全城一体化和均等化的目标。在统一服务技术平台下,深圳图书馆牵头制定“图书馆之城”相关标准和业务规范,构建较为全面的“图书馆之城”建设与管理制度体系,推动“图书馆之城”建设与管理的规范化和标准化,用规范化管理来实现各馆均等同质的图书馆服务。同时,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完善全市图书馆设施布局,重点解决布局不均衡问题,实现公共图书馆协调发展和基本服务均等化。譬如,自助图书馆通过建立采用同一服务标准、覆盖城市街区的网络化服务体系,直接面向广大读者尤其是难以利用图书馆的群体,延伸与拓展了图书馆服务的时间与空间,“十三五”期间将持续优化布局,推动自助图书馆运行管理和服务组织的规范化,促进服务的均等化和充分保障读者权益的实现。

5结语

理念创新是深圳图书馆近年来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深圳图书馆作为国内公共图书馆领域各种先进服务理念与技术进步的先行者之一,多年来始终以理论创新引领实践创新,以理念创新推动图书馆变革发展,创新理念与实践已成为深圳图书馆的优秀传统和文化惯性。“十三五”期间,深圳图书馆将立足“创新型、智慧型、包容型、力量型”城市主流文化建设,持续开拓创新,致力于打造“世界一流的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中心图书馆”。

参考文献

〔1〕吴晞.天下之公器——论公共图书馆精神[J].深图通讯,2006(2):3-4

〔2〕范并思.建设一个信息公平与信息保障的制度[J].图书馆,2004(2):1

〔3〕吴晞.公共图书馆的理念和深图服务立馆的方针[J].数字图书馆论坛,2009(3):17

〔4〕谭祥金.深圳图书馆的成功之路[J].图书馆论坛,2007(6):159

〔5〕吴晞.服务立馆·技术立馆——谈深圳图书馆的办馆方针[J].深图通讯,2008(4):28

〔6〕吴晞.文明沃土,知识津梁——关于深圳图书馆文化的对话[N].深圳特区报,2004-08-08

〔7〕吴晞.服务立馆·技术立馆——谈深圳图书馆的办馆方针[J].深图通讯,2008(4):28

〔8〕甘琳.理念技术服务——深圳图书馆二十二年实践综述[J].数字图书馆论坛,2009(3):22

〔9〕吴晞,甘琳.从RFID到智能化图书馆——“文献智能管理系统”及其在深圳图书馆的应用.深图通讯,2006(3)

〔10〕吴晞.天下万世共读之:公共图书馆与阅读推广[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4.8:48

〔11〕甘琳等.创新与超越——城市街区自助图书馆网建设与实践[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3.6:15

〔12〕吴建中.转型与超越——无所不在的图书馆[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12.6:68

〔13〕图书馆报.访深圳图书馆馆长张岩:一以贯之的“服务立馆,技术强馆”[N/OL].[2015-03-06].http://xhsmb.com/20150306/news_3_1.htm

〔14〕程焕文.图书馆在变,图书馆的价值没变[EB/OL].[2016-4-30].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78019f0102e02w.html

〔15〕深圳市“图书馆之城”缘起[EB/OL].[2016-5-10].http://www.szlib.org.cn/libraryNetwork/view/id-1.html

Concepts Innovation Leading Practice Development——Discussion on the Road of Concepts Innovation of Shenzhen Library

Cai Qing

[Abstract]Concepts innovation is the cornerstone on the success road of Shenzhen Library. Based on the review of great achievements made by Shenzhen library since its establishment, the paper analyzes various innovative concepts Shenzhen library has adhered to during the past years. For example, service underpins the library, technology strengthens the library, culture renovates the library, and the evolution road of library integrating into the whole city. The paper especially emphasizes the importance and leading role of concepts innovation.

[Key words]Concepts innovation; Shenzhen Library; Service underpinning the library; Technology strengthening the library; Culture renovating the library; Library integration into the whole city

[中图分类号]G258.2

[文献标识码]A

〔作者简介〕蔡箐,女,就职于深圳图书馆,博士,已发表论文近20篇,参编著作3部,参与国家社科基金课题2项,文化部科研课题1项,市级科研课题若干项,主持中国图书馆学会专项资金项目1项。

猜你喜欢

深圳理念图书馆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深圳欢乐海岸喜茶LAB店
图书馆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深圳
深圳医改破与立
深圳“去编”激起千层浪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
去图书馆
中医理念的现代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