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安院校思政教育的意识形态功能研究
——以“原理课”为例

2016-04-12侯潇潇

山西警察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公安院校马克思主义思政

□侯潇潇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北京 100038)

【教育教学研究】

公安院校思政教育的意识形态功能研究
——以“原理课”为例

□侯潇潇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北京 100038)

意识形态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属性,发挥意识形态功能是思政教育的题中之义。公安院校承担着培养公安高级人才的重要使命,在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异常复杂严峻的今天,加强公安院校思政教育的意识形态功能迫在眉睫。思政课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如何彰显并充分利用其意识形态教育的作用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公安院校;思政教育;意识形态功能;“原理课”

在和平与发展作为时代主题的大背景下,战争似乎已经离我们远去。但意识形态领域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可谓刀光剑影、暗流涌动。面对严峻形势,习近平总书记在“8·19”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去年中办国办印发的《意见》中强调高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要做好学校宣传思想工作。在这种情况下,凸显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功能,对高校具有重要意义。公安院校作为培养共和国警官的摇篮,更要确保预备警官政治立场和政治信仰的坚定性、纯粹性和正确性,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功能。

一、思政教育意识形态功能的内涵与本质

提到思想政治教育,大多联想到的是中国共产党进行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属于中国的专用名词,这显然是一种错误理解。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术语,并不专属社会主义国家和无产阶级政党,它概括的是普遍存在于一切有阶级的社会和国家的社会现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社会生活中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其产生、发展和变化建立在现实的社会历史条件和实践活动基础之上,折射人们在精神生产与消费活动的社会联系,在有阶级存在的社会中究其实质是进行“阶级的教育”。简单地说,思想政治教育指的就是人们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开展的、带有政治说教性的教育活动。学界普遍把思想政治教育理解为“一定的阶级、政党、社会群体遵循人们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1]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尽管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社会和国家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但归结起来其最根本、最稳定的属性是意识形态性。意识形态一词,自从法国哲学家托拉西提出、将其界定为观念学并成为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统治和封建神学的手段,到后来与拿破仑执政统治需要相背离并受到拿破仑的指责,再到马克思立足于社会物质生产,对意识形态进行界定,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意识形态一般理解为“在阶级社会中,适合一定的经济基础以及树立在这一基础之上的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而形成起来的,代表统治阶级根本利益的情感、表象和观念的总和”,[2]它的核心内容是政治理念和政治信仰。每个社会制度有与之相适应的主流意识形态,一种社会制度下的各个发展阶段,也同样如此。

意识形态性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灵魂,指的就是它的政治性、阶级性,即它以维护自己所属阶级的统治为目的,服务于本阶级的根本利益。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从其意识形态性出发,分为意识形态功能和非意识形态功能。其中,意识形态功能是思政教育的基本功能。“所谓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功能,即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的对受教育者施加意识形态的影响,使其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体系,并依此指导和规范自己行为的作用。简言之,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的向受教育者传播和灌输意识形态的作用,其目的就是达到社会整合,维护统治阶级的统治地位。”[3]

高校作为进行高等教育的学校,首先要解决的就是为谁服务以及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毛泽东曾经指出:“学校教育,文学艺术,都是意识形态,都是上层建筑,都是有阶级性的。”[4]因此我们的高校就是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大学,其任务就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思政教育意识形态功能就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进行意识形态方面的引导,使其树立正确的政治信念和价值观念体系,并以此规范自己的行为。“学校被认为在人们政治思想教育方面起着主要作用,其任务是维持社会制度,使后代的政治世界观同前辈的相一致”。[5]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就是充分展示以马克思主义为旗帜和灵魂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逻辑力量,使学生将其内化入自身的理想、信仰和思想方法之中。

二、公安院校加强思政教育意识形态功能的必要性

公安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一支重要力量,担负着为公安机关培养和输送公安高级人才的特殊使命。在国内外经济环境错综复杂、政治环境异常严峻、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加强公安院校思政教育的意识形态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1.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公安院校的大学生是共和国的预备警官,承担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角色,将来要服务人民、保家卫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至关重要的前提;其次要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信念,确立忠于党、祖国、人民和法律的政治立场。同时,还要具备吃苦耐劳、敢于担当、不怕牺牲的崇高品质。这就给公安院校的思政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更重的任务。它要求公安院校围绕人民警察的角色负载和职业责任,从公安工作对社会稳定发展、党和政府形象的影响等方面开展思政教育,通过专业知识、政治立场、理想信仰、道德修养、行为规范等教育,使学生成为思想品质高尚、道德修养良好,具备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知识丰富、本领扎实的优秀人才。因此,公安院校要通过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确保为公安事业输送可靠的人才,做好公安事业的智库。

2.这是新形势下加强高校思政政治工作的题中之义。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际政治格局多极演化的今天,意识形态争夺的方式愈加复杂和隐蔽。西方敌对势力千方百计地图谋实现对我国的西化和分化。大学作为意识形态的前沿阵地,早已不是一方纯净的世外桃源,西方敌对势力把意识形态领域对我国挑战的主战场放在了大学,他们利用各种手段和途径兜售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观点和价值理念。大学生受到西方文化思潮的侵蚀和价值观念多元化的冲击,理想信念、政治信仰有所动摇的现象时有发生。尤其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各阶层的利益关系发生改变,社会矛盾日益凸显,热点难点问题增加。这些因素都对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判断造成困扰和冲击。政治建校是公安大学的办学方针和优良传统,公安大学的学生担负的另一重身份是共和国的预备警官,将来要成为维护社会秩序、保护社会安全、为人民服务的公务人员,这要求他们对党、人民和国家做到绝对忠诚。因此,在大学期间,如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如何保证意识形态领域的纯洁性,如何牢固树立“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思想,成为忠诚可靠、保家卫国的人民卫士,就更加需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忠诚教育方面的作用。

3.这是公安机关政治性和公安院校特殊使命的内在要求。人类社会进入后工业化时代以后,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一方面与科学技术意识形态联姻,借助科技的理性力量宣扬资本主义制度的进步性和统治的合法性;另一方面又与商业意识形态联姻,使得以资本逻辑为核心的经济实用主义向全球弥漫,还有国家通过电影等形式植入自身意识形态,向全世界兜售他们的文化和政治理念。因此,为了牢牢把握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动权和领导权,社会主义国家也要从各个方面充分发挥意识形态的功能,其中尤为重要的就是作为国家意志象征的行政机关和公职人员。

公安机关是人民民主专政下的国家机器之一,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在意识形态重要性凸显的形势下,公安机关在肩负武装镇压性职责的同时,也要更好地履行其意识形态功能。人民警察与民沟通、为民服务等工作关系到警务工作的效果和警民关系的和谐程度,他们的素质和形象不仅代表着公安机关的精神面貌,而且也关系到国家意志的普及和国家合法性的维护。因此,人民警察不仅要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要求的品质和美德,树立忠诚、为民、公正、廉洁的价值观,而且要具备自觉维护、传播国家意志的政治意识,将所担负的意识形态功能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这种要求下,公安院校应充分认识自身担负的特殊使命和教育对象的角色负载,重视预备警官的意识形态功能,加强意识形态教育。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意识形态功能的剖析

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高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具有与其他所有课程相同的任务,即传授知识的教育功能,又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即意识形态功能。思政课的教育功能旨在促进个体全面发展,使之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从而实现个体的社会化。思政课的意识形态功能要求以理想信念教育为中心,在专业知识的传授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三观教育和思政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政治觉悟。具体来看,思政课要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所处的大环境出发,论证社会主义制度的先进性、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必然性合法性,实现学生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和捍卫。通过思政课对公安院校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有助于塑造和彰显警察的意识形态功能,为预备警官预备将来发挥其角色所承载的职业功能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因此,充分挖掘并有效利用思政课的意识形态教育功能,能够为公安院校开展意识形态工作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以下简称“原理课”)是高校为了响应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方案而开设的公共必修课,在整个思政理论课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作为思政课之一,“原理课”也承担着教育和意识形态两个功能,兼具科学性和价值性双重属性,即在传播哲学知识和人文精神的同时,还担负着道德教化和政权辩护的作用。在道德教化方面,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通过学习、理解,有助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理想信念、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在政权辩护方面,马克思主义哲学隶属于社会意识形态,是社会主义中国思想上层建筑的主要构成部分。作为思想上层建筑,它一方面对我国的经济基础具有保护自我和排除异己的作用,另一方面又与政治上层建筑相互作用,为社会主义政治法律制度、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进行辩护。因此,“原理课”在帮助学生理解、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自觉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指南抵制各种非马、反马的社会思潮,投身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上具有基础性和引导性的意义。

四、发挥“原理课”意识形态功能的现实路径

“原理课”意识形态功能的实现有赖于两个因素,即现行教材和任课教师。就教材来说,以现行的2015年修订版教材为例,在重视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同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内容和本质贯穿其中。结合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对教材相关内容做了补充、改进和完善,更好地将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方向。可以说,围绕思政课意识形态功能需要而编订的“原理课”教材,基本能够达到公安院校意识形态教育的需要。然而,再好的教材,如果没有出色的老师来讲授的话,也实现不了其应有的作用。因此,要发挥“原理课”意识形态功能,更为重要的就是活的因素,即任课教师。公安院校的“原理课”任课教师只有清楚地认识到自己所担负的重要使命,在教学和工作中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才能使意识形态教育如虎添翼、事半功倍。

1.结合课程性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线设计教学内容。“原理课”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是,其意识形态功能应然和实然的矛盾。在应然层面上,意识形态性是该课程的应有之义;而在实际教学中,“原理课”却面临意识形态功能弱化的尴尬境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现实表达和理论成果,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任课教师要坚定“原理课”的意识形态性,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线索组织、设计教学,在进行理论知识教育的过程中呈现西方敌对势力的意识形态渗透,回击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狭隘性和欺骗性,论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优越性和正当性,使学生在理性的基础上信服并选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2.以学生为中心,开展互动式教学法,丰富教育形式。之所以会出现“原理课”意识形态功能的弱化现象,与一贯填鸭式、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有很大关系。教学活动虽然由教师组织和实施,教师起主导作用,但活动的展开应以学生为对象,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关切。学生对抽象的理论往往感到比较空洞、枯燥,教师可以通过课下沟通或调查问卷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困惑和兴趣点,以问题意识设计教学内容,并结合社会实际问题有针对性地讲授知识,这样更容易增加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同时,由于授课对象在中学时接受的马克思主义教育程度不同,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就应该针对这一点采取相应的办法,对于基础好的可扩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对于基础不太好的要先打牢基础,循序渐进,以便减少部分学生的重复感和部分学生的迷茫感。另外,教学过程要改变老师一言堂的传统教学模式,哲学注重批判性和反思性,所以在教学中也应采取互动式教学,在讨论、论辩中展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魅力和理想信念教育。在教学形式上,除了课堂显性教育之外,充分利用微信、微博等网络平台,也能够实现课程的意识形态教育功能。由于公安院校的特殊性,学校执行严格的警务管理制度,学生自主时间较少,通过这些网络平台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多接触、多沟通、多交流,从思想上关心爱护学生,能够及时发现、解决学生存在的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价值追求和理想信念。

3.教研相长、良性互动,以研促教并驾齐驱。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不仅要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准确、深刻、全面地加以把握,潜心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著作,从事教学活动,而且要有明确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意识,从事相应的科学研究,促进学科的发展。要从传统的单纯教书匠的思路里摆脱出来,抓好科学研究,提升科研水平,切实用科研成果去支撑教学,以做学问作为驱动,实现自我学术修养的提高、自我能力的发展和自我教学水平的提升。同时,作为一名公安院校的思政课教师,还要深入研究公安文化、警务文化、公安实际工作,具备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素养,这样才能更好地了解公安院校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思维特征,进而运用思政课教学的特点、规律和方法,传授高度抽象、逻辑严密的马克思主义原理,增加讲授知识的穿透力和实用性。

[1]张耀灿,郑永廷,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50.

[2]俞吾金.意识形态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129.

[3]李辽宁.当代中国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功能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56.

[4]毛泽东选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444.

[5]安东尼·奥罗姆.政治社会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317.

(责任编辑:黄美珍)

Study on the Ideological Func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Public Security Colleges——Taking the course on principles of Marxism as example

HOU Xiao-xiao

(People’sPublicSecurityUniversityofChina,Beijing100038,China)

Ideology is a fundamental attribut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deological function is the them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Public security colleges shoulder the important mission of cultivating advanced talents for public security. Because of the extreme complication and severity in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and economic situation, it is urgent to strengthen ideological func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s the main channel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how to highlight and make full use of the role of ideology education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is a question worthy of consideration.

public security colleg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deological function; course on the principles of Marxism

2016-03-04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支持性研究项目)(2015JKF01426)

侯潇潇(1983-),女,山东泰安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人文社科部讲师,研究方向:公安思政。

D631.15

A

1671-685X(2016)02-0083-04

猜你喜欢

公安院校马克思主义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我国公安院校水上教学课程的困境与出路
思政课“需求侧”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关于公安院校“智慧校园”建设的思考
基于科学计量学的公安院校科研与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