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育德”在情境的土地上诗意栖居

2016-04-11戴明

初中生世界 2016年28期
关键词:育德工具理性思想品德

■戴明

让“育德”在情境的土地上诗意栖居

■戴明

随着新课程理念的深入,思想品德教学中育德和育分的纠结更显突出。坚持情境教学设计,能较好地实现育分的工具性。但我们更有责任通过多元的、拓展的教育教学情境去彰显思想品德学科的育德功能。让情境教学从育分的工具性向育德的价值理性升华,思想品德教师责无旁贷。

育德情境工具理性价值理性

一、问题与困惑:育德与育分的纠结

当下的教育,无论是学校办学,还是学科教学,都存在育德与育分的纠结,思想品德学科尤为如此。教育,太多的爱都在围绕分数表达,不尽的关心都在以分数描述,教育的愿景充斥着分数的功利。

1.教育的应然要求:育德(育人)。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教育的本质是什么?翻开任何一本教育论著,摘录教育家的名言,上网收索关键词,虽然说法有上百种,但归纳起来都是通过教书来育人。育德育人才是教育最终的、本质的目的。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和综合性是课程的主要特性。“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是课程的核心。”该表述进一步阐明了思想品德学科的本质就是育德育人。

2.教育的实然景象:分数至上,不知疲倦地追逐。

(1)分数的守望

新一轮课程教学改革风起云涌十多年,蓦然回望,我们发现有一个超级“定海神针”似乎无法撼动——分数。每次考试过后,教师与家长的通话不外乎两种情形:通报孩子的考试成绩,分析失分的原因,提出努力方向;聆听家长焦急的诉说与拜托。与此同时,学校层面施加的压力也不容忽视。教师和学生对分数很敏感,守望住分数才能守望住我们“稳稳的幸福”。

(2)分数的误导

笔者所在学校的中考成绩一直在全市名列前茅,2015年各门学科均分都在全市排名第一。还没有来得及享受取得成绩的喜悦,忧愁、压力和困惑又如影随形而至。从理论上讲,大多数人的思想品德修养都是同一层次的,十三四岁的青少年学生更是如此。如果一份成功命制的思想品德试卷遵循能力和素质立意,能准确反映考生品德现状的话,学生的学业水平本不该“贫富悬殊”。

我们困惑的是,《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评价建议”中明确指出,思想品德课程倡导的评价方式有观察、描述性评价、项目评价、谈话、成长记录和考试。就考试方式而言,又进一步指出有辩论、情境测验、开卷和闭卷的笔试等。由此可见,评价目标应该是也必须是多元的,为什么考试分数就成了唯一重要的指标?以分数为本位的应试教育中,作为教育的对象和主体的人——活泼可爱的青少年学生被忽视了,甚至不见了,学生的身心健康、个性发展、价值情感不断地被边缘化。

二、实践与探索:从情境教学到情境育德

当下教育的问题不是一时一事所造成的,也不是一人一己所能改变的。虽然我们不能扭转季节,但可以营造局部的春天。面对问题,何以解忧?我们可以呐喊,但更重要的是要自觉先行、亲行。

1.情境教学的共识。

情境教学并不是新话题,对各门学科都具有普适性。但情境教学的有效性和教育的德育性的共生、交汇,必然彰显于思想品德课堂。为此,笔者与学校的部分同仁于2012年申报了泰州市级课题“初中思品课堂情境教学的实践研究”。经过两年的研究,我们小结了情境创设的“四性”要求,提炼了“一境到底”的情境设计与应用策略,归纳了思想品德情境教学设计的八大原则,探讨了跨学科情境设计的新思路——如“物理入思品”等。随着课题的深入研究和顺利结题,我们发现:教师运用情境教学的意识提升了,教学情境设计的水平提高了,情境运用的方式多样化了;学生对思想品德学习感兴趣了,初步实现了快乐学习、幸福学习。更为现实的是,学生的考分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原来对思想品德不感兴趣和分数偏低的学生的成绩取得了明显进步。情境教学在育分方面的工具性和育德方面的价值引领方面初显魅力。

2.情境育德的追求。

反思前两年的课题研究,我们无法挣脱分数的枷锁,研究偏重于育分的工具性——大多数“有效性的教学设计纷纷围绕分数展开”,情境育德的价值理性研究得不够。现在想来,仍有一丝愧意。

2013年,我们又申报了江苏省“十二五”立项课题“初中思品情境育德的实践研究”,设想充分挖掘情境育德的因子,实现从育分向育德的升华。近两年来,我们做了如下实践与探索:

首先,组织课题组成员进一步学习了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育的诗篇》,学习了李镇西、雷夫等中外教育名家的书籍和事迹。许多教师认真地积累了学习笔记,努力提升自己的理论修养,以期进一步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

其次,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以“三贴近”的情境引出问题,引发思考,引导感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始终把学生主动的个性发展放在中心位置,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特别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以追求每个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经过研究,我们提出了强化“体验”教学的构想。

思想品德学科的教学如果仅仅是从理论到理论,从抽象到抽象,那么学生一点也不会有学习的兴趣。如果教学源于学生可感知的生活,遵循“发现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的逻辑,在情境设计中充分考虑价值观目标的因素,充分挖掘情境的德育因子,就一定能把育人目标落实。

再次,随着课题研究的深入,我们越来越认识到:课堂上充分考虑情境育德的因素是一种显性培植,而校园生活中教师的示范引领则是很好的隐性滋养。为此,我们要求课题组的所有教师“轻言教、重身教”,重建育人目标。

最后,借鉴美国价值观教育的经验。美国价值观教育有两个很重要的特点:一是给予学生判断的能力和思考的土壤;二是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情境。有鉴于此,我们在教学实践中经常对学生进行思辨活动训练,其类型主要有三种:一是让学生填写价值观清单;二是让学生进行价值逻辑推理;三是创设两难情境,让学生自主讨论。

三、坚守与展望:让情境从工具理性向价值理性升华

本文所述的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含义,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概念界定。所谓“工具理性”,就是通过教育教学实践的途径确认手段的有效性,从而追求事物的最大功效,为人的某种目标服务。在此,对其具体而简单的理解就是育分的追求,表现在教学中就体现为对教学成绩的追求,这是当前应试教育环境下,任何学科、任何学段都无法回避的事实。价值理性以主体为中心,关怀人性的世界,价值理性视野中的世界是一个人文的世界、一个有意义的世界。

工具理性的优先地位,一直被学界高度重视。但学科教学仅仅停留在工具层面,显然是浅层次的。思想品德学科更应全程强化育德功能。在此,我们明确提出:一般学科“教书育人”,思想品德学科则“育人教书”。这是一种价值理念的改变,我们期待实现情境从育分的工具理性向育德的价值理性的升华。这种升华不仅是期待学生道德品德的提升,而且是(或者首先是)教育者自身道德品德的提升。秉持着对教学工作的积极和热爱、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和守望,教师可以在展现教学优势的情境教学设计中尽情释放真我,可以在对思想品德学科课程优化的建构中自觉提炼自我,可以在指向专业成长的教学生成中成全自我。

(作者为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励才实验学校教师)

本文为江苏省“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初中思品情境育德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D/ 2013/02/59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育德工具理性思想品德
探求中考毕业班级足球的育德路径
新时代高校教师育德能力的提升途径
新时期高校治理模式及其优化设计——基于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统一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育德养正:幼儿园教育的理性回归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融入法制教育的实践探索
基于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融合的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路径
在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融合中推进新媒体从业人员政治引导
初中思想品德翻转课堂教学的困惑与思考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解题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