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视域下加强意识形态教育谨防“颜色革命”渗透

2016-04-11刘纲强

实事求是 2016年3期
关键词:意识形态教育新媒体

刘纲强 熊 瑶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系 北京 102488)



新媒体视域下加强意识形态教育谨防“颜色革命”渗透

刘纲强熊瑶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系北京 102488)

摘要:网络时代,新媒体已然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主战场,成为信息交流传播的主渠道、思想交锋的主阵地、各种思潮舆论的竞技场,意识形态的斗争更加隐蔽、更加激烈,呈现许多新特点、新问题,对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构成了严峻挑战。如何有效遏制新媒体领域中“颜色革命”的内容,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培育主流意识形态,成为当前中国意识形态教育中面临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新媒体 意识形态教育 颜色革命

近年来,西方国家利用其在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方面的优势,凭借互联网、手机媒体、数字电视等新媒体,将“颜色革命”的黑手逐渐伸向了普通大众,加大了对我国人民意识形态的渗透,叫嚣“每个人都是推墙的力量”,企图让“颜色革命”在中国上演,使得人民群众意识形态淡薄,出现理想信念混乱和信仰危机,严重影响我国国家安全。网络时代,新媒体已然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主战场,成为信息交流传播的主渠道、思想交锋的主阵地、各种思潮舆论的竞技场,意识形态的斗争更加隐蔽、更加激烈,呈现许多新特点、新问题,对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构成严峻挑战。如何有效遏制新媒体领域中“颜色革命”的内容,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培育主流意识形态,成为当前中国意识形态教育中面临的重要问题。

一、新媒体是西方敌对势力开展“颜色革命”的重要载体,是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的重要媒介

新时期,新兴媒体呈现出快速发展势头,无论是在传播方式还是在媒介形态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传播的信息量呈现几何倍数增长,同时西方敌对势力利用新媒体开展“颜色革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对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1.新媒体领域的斗争就是话语权的斗争。新媒体在国家政治理念传播和意识形态教育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够独身事外。信息时代的话语权尤为重要。新媒体领域中的话语权斗争越来越激烈,成为了“没有硝烟的战场”。西方国家利用自身在信息技术以及国际话语权方面的优势,大肆宣传“颜色革命”,表面上宣传通过和平的、非暴力的方式追求“自由、民主”,却忽视各国实际,一味地标榜自己的民主价值观念,散播“西式民主”这种廉价的“政治毒药”,通过扶持“代理人”,煽动人民群众以“街头政治”的方式达到和平演变的目的——实现政权的更迭。

如何重塑社会主义话语权、构建社会主义话语体系,是社会主义传播、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要问题。社会主义话语权的缺失,严重影响世界人民对于社会主义的清醒认知和了解,成为阻碍人类社会进步的巨大障碍。中国作为仅存的5个社会主义国家中的大国,受到来自西方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最为激烈。站在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最前沿,中国更应该旗帜鲜明的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充分利用好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打破西方国家对国际话语权的垄断,抢占国际话语权高地,掌控主流意识形态,坚决抵制西方国家利用话语权优势对社会主义声誉的恶意诋毁和污损。

毛泽东曾指出:“凡是要推翻一个政权,总要先造舆论,总要先做意识形态方面的工作。革命的阶级是这样,反革命的阶级也是这样。”[1](P194)西方敌对势力在典型事件或偶发问题上,利用新媒体这一重要载体制造舆论攻势,通过电视、网络等歪曲事实、颠倒黑白,“妖魔化”中国,掀起群众的不满情绪,企图让“颜色革命”在中国上演。因此,无论何时我们都要注重舆论阵地的建设,掌握我国新媒体领域的话语权和舆论的引导权。

2.新媒体是意识形态斗争的重要媒介。媒体历来都是各种意识形态、社会思潮斗争的重要工具,思想领域中的较量、交锋就是凭借媒体来传播、展现的。美国著名学者J·希利斯·米勒认为:“媒介就是意识形态。”[2]虽说新媒体本身是社会发展进步的产物,没有任何意识形态倾向,但是因为掌控媒体的势力及目的不同而带有不同的意识形态倾向,进而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重要媒介。

新媒体时代,意识形态斗争无处不在,意识形态安全更加突出和重要。近年来,西方敌对势力转变了对华意识形态战略,宣传、斗争的主要手段从传统媒体向新媒体转变,充分利用数字网络的互动平台,将意识形态斗争的主战场转向新媒体领域,突破了意识形态渗透的时间和空间限制,通过互联网加大对中国意识形态的渗透。西方国家还通过开发具有意识形态倾向的网络游戏、开设网站、输出电影等渠道输出本国的价值观念,使得意识形态渗透更加具有隐蔽性和欺骗性,其危害更加深远。

2014年9月,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王伟光发表的一篇以《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并不输理》为题的文章,本是一篇运用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学说分析历史和现实的深度学术解读文章,却因受到所谓的“公共知识分子”和网络水军的围攻,在网上引起了轩然大波,被攻击成“老调重谈”“开历史倒车”,被谩骂为“文革余孽”“沉渣泛起”“为文革翻案”等。这足以看出在思想理论界和互联网领域中意识形态斗争的复杂性和尖锐性。

新媒体视域下意识形态话语权和主导权的斗争愈演愈烈,我们要主动适应现代信息技术革命的新潮流,大力推进新媒体建设,准确掌握舆情动态,充分利用新媒体优势加强意识形态教育,在意识形态斗争中掌握主动权,切实推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建设,增强时代性、感召力和引导力。

二、新媒体的发展给意识形态教育带来极大挑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6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8.8%。互联网络的迅猛发展,使得新媒体的影响力更加广泛,并因其开放性和互动性成为信息交流和思想传播的重要平台,使得主流意识形态的构建以及意识形态的教育和管理面临更多的问题和挑战。

1.新媒体的发展促进了多种社会思潮的传播,容易造成人们理想信念和价值观的混乱,为“颜色革命”的传播提供了便利条件。新媒体领域中信息的网络化、公开化以及其开放性和交互性给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及其教育带来了严峻挑战。近年来,西方国家加大了对于新媒体领域的投入和建设,充分利用新媒体优势开展意识形态斗争。美国政治学者安德鲁·查德威克指出互联网已成为“西方价值观出口到全世界的终端工具”,[3](P34)为“颜色革命”的传播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普世价值”等各种社会思潮充斥互联网、数字媒体,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想时有出现,使得人民思想观念发生变化,影响社会和谐稳定。西方敌对势力利用资本主义文化霸权大肆推行意识形态渗透,以“自由、平等、博爱”为旗帜,诋毁人民民主专政,鼓吹多党制和轮流执政,容易让人们产生困惑,造成理想信念淡化和价值观混乱,妄图通过“颜色革命”推翻共产党的领导,颠覆社会主义政权。

2.西方敌对势力通过网络利用民族、宗教以及非政府组织等形式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给意识形态教育带来极大挑战。互联网的发展,同时也给西方敌对势力利用民族、宗教问题、非政府组织等进行意识形态斗争提供了便利条件。西方国家利用其在信息技术、网络、影视等方面的优势,融合运用多种新媒体,重视利用互联网和手机媒体进行意识形态传播,针对中国的特点“量身定做”了意识形态渗透性强的敏感内容,对中国进行西方的意识形态话语体系渗透,灌输资产阶级的价值观和政治信条。

西方敌对势力邀请“民族分裂分子”制作访谈节目,披着人权的外衣,搞人权双重标准,大肆宣传民族分裂思想,支持“藏独”“台独”“疆独”以及香港的“占中运动”,利用群体性事件或突发事件,制造传播谣言,诋毁我国的民族政策,通过互联网煽动民族矛盾、挑起民族仇恨、破坏民族团结、制造事端等。

互联网的发展还为宗教传播提供了新的载体,使得宗教传播更加便捷、受众更加广泛,在一定程度上为境外敌对势力进行宗教传播和渗透提供了便利条件。西方敌对势力借助宗教这一华丽外衣传播“西式福音”“西式民主”,大肆传播有神论,并且在中国进行非法传教,发展信徒,企图通过思想控制信教群众。境外敌对势力还在中国推行所谓的“福音西进计划”,在我国西部地区、少数民族地区传教,利用宗教进行渗透,造成人们思想上的混乱,使得当地民族问题与宗教矛盾交织在一起。有的基督教传教士进入高校发展学生信徒或者深入偏僻穷苦的边远乡村发展信教人员,教唆新入教的学生潜伏高校内部或进入其他高校发展新教徒,使得学校这片净土不再安宁;在偏远乡村中有的村庄几乎全村人都信基督教。在新媒体高速发展的势头下,我们尤其要警惕境内外“三股势力”,严防其利用微信微博、电子书刊等数字媒体进行思想渗透和从事反华分裂活动。

西方国家还通过大力发展和支持非政府组织,输出西方的政治理念和“西式民主”,在输出“颜色革命”的过程中充当急先锋。例如西方的“爱因斯坦研究所”“索罗斯基金会”“国际共和研究所”等接收西方政府的高额经费,利用文化交流打着“学术交流”“学术资助”的幌子,开展高层论坛、学术研讨,实质是传播西方资本主义文化和意识形态,诋毁社会主义制度。西方敌对势力借由非政府组织,向我国输出“颜色革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打着所谓人权的口号推广“西式民主”,推崇所谓的宗教自由和新闻传播自由,制造舆论影响和舆论压力,完成西方政府不便出面解决的问题。

3.西方敌对势力利用新媒体在潜移默化中推销其价值观念,寄希望于青年知识分子,加强对我国新一代的渗透。新媒体的发展也给在校学生的意识形态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严峻挑战,因其传播速度快、影响面广、渗透性强、互动性强、甄别难度大、监督引导难,进一步消解了高校的意识形态教育。西方的各种社会思潮、价值观念的传播渠道变得更加隐蔽、传播的速度更加迅速,通过互联网、手机媒体等随时随地地呈现在学生们的移动终端上,渗透到每个人的学习和生活当中,在潜移默化中对他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形成了严重冲击,淡化了学生们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感。新媒体的发展,同时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形式、方法和手段等有了更高的要求,必须在坚持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上,不断拓展引领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空间和新渠道,利用新媒体实现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发展。

西方敌对势力寄希望于中国受过教育的青年知识分子,不断物色、拉拢“亲美(西方)势力”,大力培植“代理人”,成为其在中国开展“颜色革命”的内应力量。西方敌对势力同时通过支持“异见人士”妄议我国大政方针,诋毁中国共产党和国家领袖,企图在我国现实土壤中培植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思想,传播“反共、反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将西方的“自由、民主、人权”包装成“普世价值”进行意识形态渗透,大肆宣传“资本主义比社会主义好”“西方文化比社会主义文化优越”等政治理念,不断“妖魔化”中国,达到“西化”“分化”我国的图谋。

三、打好主动战,强化阵地意识,揭露“西式民主”的虚伪,防止掉入“颜色革命”的陷阱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金灿荣在《“颜色革命”危害深重》一文中指出,“颜色革命”是西方势力推行干涉、大搞颠覆的工具,是国家安全之敌、动乱之源、人民之祸。[4]面对西方敌对势力的意识形态渗透,我们绝不能听之任之,必须时刻警惕和防范西方“颜色革命”,要及时发出自己的声音,揭露“西式民主”的虚伪,在重大舆情问题上坚持正确舆论导向,防止掉入“颜色革命”的陷阱。

1.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为指导。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强化阵地意识,防止社会主义文化“失声”、消解和边缘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我党的指导思想,要想牢牢把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权和话语权,必须坚定不移地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加强理论学习,坚定理想信念,筑牢我党的主心骨。邓小平曾多次指出:“我们一定要经常教育我们的人民,尤其是我们的青年要有理想。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我们干的是社会主义事业,最终目的是实现共产主义。”[5](P110)

做好新时期意识形态工作,要结合当前我国社会转型实际、思想多样化、利益多元化的现实,紧紧抓住新媒体这一新兴媒体,将党的主张和人民心声有机结合起来,在新媒体宣传中融入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防止社会主义宣传内容的空洞化、标语的口号化,加强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通过理论学习、宣传教育着力改变新媒体视域下普遍存在的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和社会责任感缺失等现象,帮助人民划清是非界限、改变错误观点看法、澄清模糊认识,始终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2.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真正体现人民当家作主,揭露“西式民主”的虚伪。人民民主专政不能丢,这是检验是否真正理解和承认马克思主义的试金石。在当前国际环境下,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仍然处于激烈竞争的状态,阶级斗争是客观存在的,我们要理直气壮地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社会主义民主才是最广泛的民主,能够让人民真正实现当家作主。“西式民主”则是掩盖事实真相的谎言,实际上是金钱民主,是有钱人的权力游戏。2011年9月,美国纽约群众发起的“占领华尔街”运动的矛头“直接对准金融寡头和高管阶层,其实质是99%对1%,反对分配不公的资本主义制度,击中美国要害”。[6](P40)在这金钱分配不均的前提下,人民民主就被蒙上了一层“面纱”,一层金钱掩盖下的虚伪“面纱”,是不可能让人民真正实现民主的。坚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就要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前提下,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法治国家,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不偏离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3.大力发展新媒体,抢占网络主阵地,掌握舆论制高点。防止舆论被“撕裂”,造成官方与民间的误解,而使民众形成“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心态。面对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之势以及公开透明的舆论环境,我们要加强网络监督和信息管理,促进网络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利用好这一新平台,主动了解舆情,掌握舆论制高点,有效应对突发事件,做好正确舆论的引导。加强对新媒体的投入和建设,充分利用新媒体优势,发布权威信息,进行权威辟谣,制止“网络谣言”,将新媒体打造成“谣言粉碎机”,改变民众“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心态,积极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

目前,我国现阶段正处于改革的攻坚阶段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加强意识形态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尤其注重青年知识分子的教育,要认清国际国内意识形态斗争的复杂性和艰巨性,认清青年知识分子意识形态教育的紧迫感和重要性,充分利用好新媒体的优势,要不断丰富发展和创新马克思主义教育的途径和方式,充分利用好新媒体这块意识形态斗争的前沿阵地,建立和发展一批具有影响力和号召力的互联网站、微博平台、微信订阅号,不断开辟理论传播新平台、新途径,引导传播主流思想和价值观念,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提高理论宣传的针对性、创新性和实效性,让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真正成为主流意识形态。

4.筑牢思想长城。谨防西方意识形态渗透,打造抵御国内外敌对势力干扰、破坏和“颜色革命”的铜墙铁壁。在意识形态斗争中,我们要擦亮眼睛,敢于亮剑,敢于向西方推行的“颜色革命”说不。意识形态斗争工作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在渗透与反渗透、颠覆与反颠覆的斗争中,警惕和防范敌对势力的意识形态渗透,筑牢思想长城,争取最广大人民群众,团结在党的周围,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

现如今,西方国家受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影响,深陷泥潭仍未恢复,资本主义陷入了一场深刻的意识形态危机。我们要抓住有利时机,打好主动战,利用新媒体的优势,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让西方“重新发现马克思”,在西方掀起新一轮的“马克思热”,使其充分认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坚信“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7](P413)

[参考文献]

[1]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0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

[2][美]J·希利斯·米勒.全球化时代文学研究还会继续存在吗?[J].文学评论,2001(01).

[3][英]安德鲁·查德威克.互联网政治学:国家、公民与新传播技术[M].北京:华夏出版社,2010.

[4]金灿荣.“颜色革命”,危害深重[N].人民日报,2015-06-14.

[5]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6]赵曜.资本主义的衰落和社会主义的复兴[A].李慎明主编.社会主义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C].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

[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责任编辑:洪美云

中图分类号:G4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3-4641.2016.03.06

猜你喜欢

意识形态教育新媒体
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影响下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全媒体时代地市党报媒体融合的四个着力点
新招数化解新难题:新媒体环境下防止报道差错路径探析
高中生意识形态教育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