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言语自我监控中的填充暂停研究

2016-04-11侯冰洁

侯冰洁

(1.吉林大学 外国语学院,吉林 长春 130012;

2.吉林大学 文学院,吉林 长春 130012)



言语自我监控中的填充暂停研究

侯冰洁1,2

(1.吉林大学 外国语学院,吉林 长春 130012;

2.吉林大学 文学院,吉林 长春 130012)

[摘要]填充暂停,作为一种间断语流现象,是自然言语的有机组成部分。笔者结合汉语口语的真实语料,探究汉语口语中填充暂停现象的特点。研究发现:填充暂停的分布特征受认知任务复杂性影响;作为说话人的一种认知策略,填充暂停具有指示修正,重新计划言语和保留话轮的认知功用,体现了说话人运用元认知进行言语自我监控的能力。上述发现对揭示言语生成机制的真实面目具有启示意义。

[关键词]间断语流;填充暂停;言语自我监控

一、引言

自然言语的特征之一是存在诸如语误、暂停和自我修正等各种形式的间断语流现象。在心理语言学领域,间断语流现象被视为口头言语的有机成分,是了解言语产出过程中自我监控行为的窗口。语言使用中的自我监控,作为一种内在的认知活动,伴随着整个言语活动的始终,并且有其外在表现。而最能证明言语自我监控行为存在的就是自然言语中的各种间断语流现象。言语产出过程中,从说话人意识到自己的语误,停止语流,到进行自我修正的每个环节都渗透着自我监控的特征。各种间断语流现象因而可以提供大量关于说话人如何监察并调控其话语的信息。

本文探讨的是间断语流的一种特定形式:填充暂停。说话人在对自己的言语进行监控的过程中,有时可能需要时间重新规划和编辑自己的语言,暂停通常用于此目的。因此从说话人的认知角度看,我们把言语产出过程中的暂停现象看作是说话人有意识地监控自己言语行为的结果。从心理语言学角度来划分,暂停可分为无填充暂停和填充暂停。无填充暂停指在言语产出过程中出现的一段无发音的语流暂停,即静默;而填充暂停则指在言语产出过程中出现的含有填充词(如“嗯”、“啊”、“这个”等)的间断语流现象,是说话人在信息传递过程中出现的符合某一特定语言常规语音形式的语义空元素。虽然填充暂停不会改变话语意义,但在说话人的自我监控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具有丰富的认知涵义。在此,我们将填充暂停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汉语口语真实语料,聚焦其中的填充暂停部分,探究其在言语自我监控过程中的功用,旨在提高人们对填充暂停现象认知价值的认识,同时也为汉语自然言语研究提供实证依据。

二、研究方法

根据Levelt的言语自我监控模型,监控主要在言语产出过程中的两个阶段发生:在言语前信息形成阶段,说话人可以监控自己的内部言语,属于隐性监控。Levelt把此时被监控到的内部言语称之为“语音计划”。在言语信息形成阶段,也就是当言语前信息进入到发音器,并由发音器官实施语音计划后,说话人可以监控自己的外部言语,属于显性监控[1]。研究言语中的填充暂停这一现象是探究说话人言语产出过程中显性自我监控的重要途径。

本研究采用录音的方式收集国内某高校20名大三学生(10名男生,10名女生)之间进行的一对一日常对话的音频数据。每两人一组,共10组。每组对话的平均时间约为30分钟,共获取总时长为300分钟的语音材料。我们对已经录音的10个音频文件进行从声音到文字的转写,总的分析字数为73515字,并对文本中出现的填充暂停和自我修正进行了标注。在准确转写并标注录音材料的基础上,对语料中填充暂停的出现次数、发音时长及其在句法层面的分布情况进行了统计,并对不同填充暂停之间的分布特征进行了对照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填充暂停在言语自我监控过程中的功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三、研究结果与讨论

(一)填充暂停的分布特征

我们在语料中发现以下几种填充暂停:“呃”、“嗯”、“啊”、“这个”、“那个”。需要说明的是,由于“这个”、“那个”本身还可以用作代词,“呃”、“嗯”、“啊”还可以用作助词,所以在本研究中,我们依据两条原则对语料中出现的“呃”、“嗯”、“啊”、“这个”、“那个”是否是填充暂停做出判断:

(1)在该语段处不表达实际语言意义;

(2)“这个”、“那个”在该语段处不是指示代词;“呃、“嗯”、“啊”在该语段处不是语气助词。

语料中出现的各填充暂停的概述性统计数据如表1:

表1 填充暂停出现次数

通过对上述填充暂停分布情况的进一步研究,我们发现这5种填充暂停主要出现在以下4种句法环境下:从句前面;谓语前面;名词词组前面;名词词组内部修饰语和中心语之间。各填充暂停在这4种句法环境中的分布情况不尽相同(如表2)。超过半数以上的“呃”、“嗯”、“啊”出现在从句前。此外,随着句法单位变得越来越小,“呃”、“嗯”、“啊”出现的比率呈递减趋势(如:嗯82.47%>8.88%>5.68%>2.97%)。Wasaw依据英语语料研究了言语产出过程中不同语法成分的认知加工次序,并提出语法权重假设。这一假设认为:大脑的语法编码器在生成语法表层结构的过程中,当遇到较大的、较复杂的句法成分时会面临更多的言语计划问题。也就是说,语法权重越大,这些成分在概念或句法层面上就越难提取[2]81-105。我们对汉语“呃”、“嗯”、“啊”3种填充暂停的研究结果印证了这一假设。在我们的语料中,在更大、更复杂的句法成分前,“呃”、“嗯”、“啊”出现的几率往往更高。

表2 填充暂停在句法层面的分布 %

填充暂停“这个”、“那个”的分布特征则与“呃”、“嗯”、“啊”的分布情况存在明显不同。从表2可以看出,这两种填充暂停频繁地出现在名词词组前(“那个”:39.75%、“这个”:34.15%)和名词词组内修饰语与中心语之间(“那个”:21.25%、“这个”:26.35%)。也就是说“这个”、“那个”更有可能出现在与名词相关的间断语流环境中(“那个”:61%、“这个”:60.5%)。这表明当说话人在言语产出过程中遇到名词提取的困难时,更倾向于选择“这个”或“那个”作为填充暂停。

(二)填充暂停的功能

通过分析,我们发现分布在不同位置的填充暂停在说话人的自我监控过程中起着指示修正、计划修正策略和保留话轮的作用。

1.指示修正

尽管填充暂停在某种程度上对所要传输的信息本身是种干扰,但对研究言语自我监控行为而言,却是一种有特殊价值的语料。言语自我监控主要由自我监察和自我调控两部分构成。在说话者自我监察到错误并暂时间断言语活动后,就开始进行自我调控和修正,在此期间或者没有言语产生(无填充暂停)或者插入一些话语(填充暂停),这些表现都是自我监控处于启动状态中的信号和标志,能够很直接地反映说话者自我监控系统的存在。在言语自我监控过程中,填充暂停往往是进行修正前的言语征兆,而修正则是填充暂停的动因。

在我们的语料中,65%的自我修正前出现填充暂停。这表明填充暂停与自我修正紧密相关,可以被当作自我修正的信号。由于填充暂停经常伴随不同类型的修正策略,对其指示修正的功能需要结合不同修正策略进行研究。我们对语料中出现的自我修正进行了分类,即重启、插入、替换和重复4类。通过进一步研究,我们发现:不同填充暂停与自我修正各类型有关联(表3)。

表3 填充暂停在四类自我修正中的分布 %

如表3所示,填充暂停“呃”和“嗯”最多出现在重启修正之前(“呃”:62.72;“嗯”:73.82%);填充暂停“啊”最多出现在重复修正前(66.04%);而填充暂停“那个”、“这个”则最多出现在替换修正前(“那个”:52.04%;“这个”:51.94%)。我们认为,作为指示自我修正的信号,5种填充暂停的这种分布特征与不同自我修正类型的认知任务复杂性有关。重启,作为一种修正策略,指的是当说话人发现正在进行的言语有悖于其交际意图时,选择完全放弃原话语,转而重新计划和组织其言语的行为。替换修正是指说话人发现言语错误后,选择替换错误词项的方式进行自我修正。重复修正则是指说话人在言语交际过程中,有自我修正意图但由于认知资源的暂时缺损,而对词、词组或句子所进行的有规律的重现。就认知任务的复杂性而言,重启修正或替换修正要比重复修正复杂得多。因为在重启修正中,说话人往往不仅改变了其言语的句法结构,而且同时改变言语的意义;而在替换修正中,说话人需要提取合适的词项来替换错词。二者皆是比重复更复杂的认知加工行为。这5种填充暂停在不同修正类型中的分布情况表明:不同填充暂停的出现受到认知任务复杂性的制约,填充暂停“呃”、“嗯”、“这个”、“那个”多用在较为复杂的自我修正中,而填充暂停“啊”多用在较为简单的自我修正中。

2.计划修正策略

填充暂停在说话人的言语自我修正过程中还发挥着另一作用,那就是重新计划言语以实现修正目的。元认知自我监控理论认为,当认知主体监察到错误后,会重新计划任务,确定解决策略,进行元认知调节。填充暂停便是元认知理论中的重新计划阶段在言语自我监控过程中的体现。在言语产出过程中,说话人一旦意识到正在输出的信息与自己的交际意图不匹配,就会通过言语计划来调整输出信息,以澄清他们的意图。此时填充暂停出现,表明说话人需要时间来计划修正策略,为符合交际意图的新信息进行编码[3]120-123。

表4 填充暂停的发音时长

暂停的持续时间被看作是衡量言语计划的量的标志,研究表明,不同的填充暂停表现出不同的发音时长(如表4)。当我们结合这5种填充暂停在四类自我修正中的分布特征(表3)可以看出:填充暂停“嗯”和“呃”的发音时长大于其他3种填充暂停,且更有可能出现在重启修正之前;填充暂停“那个”、“这个”的发音时长大于填充暂停“啊”,且多出现在替换修正前;而填充暂停“啊”发音时长最短,且主要分布在重复修正前。这表明出现在重启和替换前的填充暂停发音时长要大于出现在重复前的填充暂停的发音时长。我们认为这种差异产生的原因主要是不同修正类型所造成的认知负载不同。依据认知负载理论,认知任务越复杂,对说话人的言语计划所造成的负载越大,出现言语产出认知资源暂缺的时间越长,说话人因此需要恢复认知资源供应的时间也就越久[4]187-192。如前所述,由于就认知任务的复杂性而言,重启修正或替换修正要比重复修正复杂得多,说话人的言语负载更大,需要更长的时间来进行言语认知资源的编码,于是采用更长的填充暂停来计划修正策略。

另外我们还将作为指示代词的“这个”和“那个”的持续时间与作为填充暂停的“这个”和“那个”的持续时间做了对比,结果表明:作为填充暂停的“这个”和“那个”的持续时间要长于作为指示代词的“这个”和“那个”。究其原因,作为填充暂停的“这个”或“那个”出现时,说话人往往面临重新进行言语加工的问题,此时“这个”或“那个”要被说话人用来缓解在线言语加工压力,所以发音时间较长;而作为指示代词的“这个”或“那个”往往出现在流利言语中,此时,说话人在线言语加工压力小,所以自然要比作为填充暂停的“这个”或“那个”在时间上持续短一些。

3.保留话轮

在言语交际过程中,填充暂停为对话双方可以更好地相互协调、进行语轮转换等提供重要信息,因而具有一定的交流功能。暂停时间是言语交际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在言语产出过程中,说话人一旦监察到错误,就会开始语流暂停,为接下来的言语修正做准备。尽管无填充暂停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帮助说话人争取时间以计划修正策略,但是如果此时说话人使用无填充暂停的时间过长,那么他就会面临失去话轮的风险。因此,为拖延时间,留住话头,说话人在短暂静默后,往往会使用填充暂停来向听话人证明自己仍在从事言语产出活动,进而向听话者暗示自己目前的话语还没有说完,希望继续控制该话轮。听话者在接收到这种暗示之后则会利用填充暂停与说话人建立会话共识,因而不会打断说话者,而是等待说话者接着说出正确的言语。

四、结语

本研究结合汉语口语的真实语料,对言语交际中的填充暂停现象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填充暂停并非自然言语中的可弃物,而应被视为说话人在言语交际过程中解决问题的一种方式,是一种认知策略。就言语自我监控而言,说话人希望通过填充暂停来传达自己指示修正,重新计划言语,制定修正策略,保留话轮等认知心理,体现了说话者运用元认知进行言语自我监控的能力。具有上述功能的填充暂停因而获得了丰富的认知内涵。

言语产出过程中的自我监控是言语生成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言语交际过程中的填充暂停现象的分布特征和认知功能,有助于人们进一步了解言语产出活动中说话人的自我监控行为,对认识言语生成机制的真实面目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参 考 文 献]

[1] Levelt,W. J. M.Speaking:fromIntentiontoArticulation[M].Cambridge:MIT Press,1989.

[2] Wasaw,T. Remarks on Grammatical Weight [J].LanguageVariationandChange,1997(9).

[3] 王洪亮,绪可望.全息论视角下的语言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2).

[4] 付天舒,李兴华.层次理论的发展与动态的语言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1).

[责任编辑:张树武]

A Study of Filled Pauses in Speech Self-Mongulation

HOU Bing-jie1,2

(1.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Jilin University,Changchun 130012,China;2.Literature School,Jilin University,Changchun 130012,China)

Abstract:Filled pauses,as one of speech disfluencies,are an organic part of natural speech. In this paper,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filled pauses are identified,based on an analysis of a corpus taken from the Chinese spoken languag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filled pauses is influenced by the complexity of cognitive tasks. As a kind of cognitive strategies,filled pauses perform the cognitive functions of indicating self-repair,re-planning speech and keeping the turn,which reflects the ability of the speaker to employ the meta-cognition to self-monitor his speech. The findings have implications for revealing the true nature of the mechanism of speech production.

Key words:Speech Disfluencies;Filled Pauses;Self-Mongulation

[中图分类号]H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6201(2016)02-0061-04

[作者简介]侯冰洁(1975-),女,吉林长春人,吉林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吉林大学文学院博士生。

[基金项目]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14JD22) ;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14JD18);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4QY044)。

[收稿日期]2015-12-06

[DOI]10.16164/j.cnki.22-1062/c.2016.0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