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舞台演活大历史
——浅谈历史课本情景剧在教学中的作用

2016-04-11颜中华

新课程(中学) 2016年12期
关键词:重力势能情景剧木块

颜中华

(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国际分校)

小舞台演活大历史
——浅谈历史课本情景剧在教学中的作用

颜中华

(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国际分校)

新一轮历史课程改革强调:“要以唯物史观和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通过精选历史课程内容,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转变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历史问题的空间。”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呢?应该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核心,注重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那么,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呢?笔者以为,历史课本情景剧是实现这种转变的重要方法之一。

历史课本情景剧,指的是教师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引导或协助学生以历史课本内容为依据、以教室为舞台、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用简单的情节再现课文知识点的一种课堂艺术表现形式。这是一种很好的直观教学手段,它能使学生在亲自体验历史的过程中,消除对历史的陌生感和距离感,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意识得到强化。用小舞台演活大历史,这种历史课本情景剧在历史教学中能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在体验中增强历史课堂魅力

历史充满着魅力,在几千年的历史舞台上演绎了一幕幕丰富多彩、扣人心弦的话剧。然而历史的魅力并不等于历史课的魅力,无需讳言很多学生对历史课并没有好感。历史是由无数精彩而鲜活的细节组成,然而教科书受篇幅影响,往往言简意赅,提纲挈领。教师的课堂教学如果只局限于教科书,某年、某月、人物、地点,背景、原因、过程、结果、影响、评价,生动的历史变成一个个知识点的框架,失去鲜活的生命力,缺少让学生感动的氛围,又如何让学生感受历史的魅力,提高人文情感呢?

因此,在历史课堂中,教师有必要把生动翔实的历史情节展现给学生,通过编演历史课本情景剧来营造引人入胜、生动鲜活的历史氛围,如历史人物的特写、历史情节的补充、历史场景的渲染、紧张的戏剧冲突等精彩情景,来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让学生走进历史、体验历史、融入历史,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极大地增强历史课堂魅力。如:在学习《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时,我组织学生编演了一段情景短剧:

时间:1894年夏

人物:李鸿章、慈禧太后、左宝贵、叶志超等人

地点1:坤宁宫西暖阁

旁白:19世纪末,经过了明治维新的日本,国力大盛。为了解决国内各种复杂的矛盾,侵略成性的日本统治集团把魔爪伸向了他昔日的老师——中国。发动了一场旨在侵吞土地,掠夺财富的罪恶战争……

李鸿章:启禀太后,中日开战,前方战事吃紧,海军衙门上来奏折,要求增加海军军费,以供战需。

慈禧:哦,那就拨一些过去吧。

李鸿章:是,可前一时期,各国赔款刚付清,所以国库紧张万分,海军大臣恳请……恳请……

(李鸿章犹犹豫豫,吞吞吐吐,面带难色)

慈禧:恳请什么呀?

李鸿章:恳请太后把办60大寿庆典维修颐和园的费用暂时移挪一用?

慈禧:什么?(把眯着的双眼猛睁开)要挪掉这笔银子!哼!(站起,来回踱步,后背对李鸿章站定)我好不容易办个寿宴,现在竟打起我的主意来了!告诉他们不可能,今天谁让我不高兴,我以后让他一辈子不高兴!(满面怒容)与日本之战,能和则和,我可不要到时让我没了好兴致!

李鸿章:是,太后,臣一定照办!(缓缓退出)

地点2:天津北洋大臣衙门议事厅

李鸿章:各位将军,中日虽然交战,但是,仍然要以和为贵,国际友人正在帮我们调停,能不战最好不战。当前我方,应先定守局,再图进取,更何况过些时日老佛爷就要搞“万寿庆典”。在这个节骨眼上,我们可不要坏了她老人家的好兴致啊!

左宝贵、叶志超等人:是,中堂大人!(齐声)

由于学生计划周密、准备充分,表演时语言精练,感情投入,对历史人物模仿的惟妙惟肖,使已经逝去了的历史重现出有血有肉、有声有色的原状,学生感受到历史的真实。观看过程中同学们掌声不绝,课堂气氛热烈、活跃。在学生对史实有了一定程度的感性认识之后又进行相互提问和解答。学生在主动体验和感受的过程中,学习和探索了教材中的主要问题。这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增强了课堂实效,让学生充分感受历史课的魅力。

二、在参与中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课本情景剧从编剧、道具制作、服装、化装、背景布置、排练、多媒体软件的设计、问题的设计到演出,实际就是一次艺术实践。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各小组职责明确、密切配合。为了编写出好的剧本,编剧组的学生查阅了大量资料和有关书籍。对台词字斟句酌,对人物的发型与衣着反复推敲。道具组的学生为了使场景更加逼真,甚至自掏腰包购买一些必需品。演出组的学生认真揣摩剧本、分析人物,一次次的排练、一次次的改进,占用了大量吃饭和休息时间,真正达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问题设计组更是绞尽脑汁,不放弃任何疑点,并向全班学生发放问卷征集了大量既有新意又有价值的探究性问题。释疑组学生也毫不示弱,他们通过图书馆上网查阅了大量资料并请教了相关学科的老师,以应对问题设计组学生的发问。学生的参与热情之高,对于问题的认真与执着,以及在这一系列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是我在以前所没有见到过的。

通过这次活动,我终于认识到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作热情一旦被激醒后所表现出来的巨大力量!学生在参与中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他们学习的兴趣、探究的欲望、创造的快乐被充分调动,从而真正体现新课程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发展的理念。

三、在运用中提升历史思维能力

“思维自问题始。”只有在思考中学习,才是有效的学习,历史教学的最终归宿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而角色表演只是达到这个目的的一种手段。表演结束后,利用问题设计进行引导或将学生注意力从剧情引导到课堂所要解决的问题上来,才有利实现学生对历史理解的升华。教师设置的问题要有层次,有梯度,要有意留给学生质疑和释疑的空间。在情景内容的创设中必须要考虑情景要与问题有机结合,“有价值的教学情境一定是内含问题的情境,它能有效地引发学生思考”“具有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功效”。

为了充分利用情景剧引导课堂教学,我和问题设计组的学生一起精心设计五个问题:

1.请问这场战争是在怎样的背景下进行的?它是一场什么性质的战争?

2.李鸿章为什么奉行“避战自保”的方针?

3.清政府为什么在一开始就定下了求和的基调?如果清政府不一味求和能否在这场战争中取得胜利?能否最终打败日本的侵略?

4.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的最终原因是清政府避战自保的求和方针,但在战争过程中仍然出现了左宝贵、邓世昌等一批英勇杀敌血战殉国的将领,二者是否存在矛盾?

5.当时的中国有4亿人口,95万军队,进行的又是反侵略的正义战争,而日本只有29万军队,且后方遥远,供给不便,进行的又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可是为什么清政府还是失败了呢?

这些问题是围绕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背景和失败的原因而展开的,这些问题涵盖了不同知识点,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设计。有的是考查基础知识,学生可以联系课本知识,触类旁通。有的是带有一定的探究性、甚至是有一定思维深度的,这些问题学生在书本上是不能直接得到答案的,他们必须结合情景剧的内容进行思考、探究,问题的设计给学生提供了多角度思考问题的空间,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独创性。通过提出问题,便于学生从剧情内容获取系统知识,将书本知识转化成实际能力,在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中,“论从史出”,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充分感受历史魅力。

英语历史(history)一词与故事(story)相近,历史的灵魂是故事,没有故事的历史,就像一个没有躯体的灵魂。小舞台演活大历史,作为历史教师,如能恰当地运用历史课本情景剧,在历史课堂上展示一个丰富多彩的生动有趣的历史,就能使学生走进历史、体验历史、感悟历史,从而真正感受到历史课的魅力。总之,历史课本情景剧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只要在教学中不断完善,巧妙创设,灵活运用,它一定能成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在历史课堂教学改革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1]于友西,叶小兵.中学历史教学法(第2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王家范.感受历史智慧是一种愉悦:谈华东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的编写[J].基础教育课程,2006-11.

·编辑 孙玲娟

思考:(1)橡皮为什么会被弹起?

(2)钢尺弯曲程度越大,将小球弹起的高度越大,说明了什么?

引导学生思考:橡皮被弹起说明钢尺具有弹性势能,1和2位置导致橡皮弹起高度不同,说明两次钢尺具有的弹性势能不同,并且是在2位置的能量大,而1和2的区别是钢尺的弹性形变不同。所以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在弹性限度内,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物体具有的弹性势能就越大。

2.弹性势能在生活中的应用

(1)弹弓上的橡皮筋形变越大,弹性势能就越大,“子弹”就射得越远。

(2)发条上得越紧,弹性势能越大,钟表走得时间越长。

设计意图:利用生活中的例子加上图片帮助学生加深对弹性势能大小的理解,用机械钟表发条模型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发条,因为很多学生没见过发条。

四、重力势能

PPT展示图片:网页新闻高空坠物伤人事件。

引导学生理解:被举高的物体同样具有做功的本领,叫重力势能。

1.提出问题:重力势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2.学生根据生活经验猜想:重力势能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高度有关。

3.实验器材:沙坑、压力小桌、三个质量不等的木块。

4.设计实验:本实验设计全部交给学生,小组讨论后上台展示。

(1)探究重力势能与物体质量有关

设计思路:控制木块高度不变,改变木块大小,比较木块重力势能。

进行实验:用大小不等的木块,三次从相同高度释放,比较小桌下陷深度,下陷深度大的说明该木块重力势能大。

学生总结:重力势能与物体质量有关,高度相同时,质量越大,重力势能越大。

(2)探究重力势能与物体高度有关

设计思路:控制木块质量不变,改变木块高度,比较木块重力势能。

进行实验:用同一木块,三次从不同高度释放,比较小桌下陷深度,下陷深度大的说明该木块重力势能大。

学生总结:重力势能与高度有关,质量相同时,高度越大,重力势能越大。

五、机械能

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一个物体可以同时具有动能和机械能。

·编辑 孙玲娟

猜你喜欢

重力势能情景剧木块
重力势能大小由谁定
新媒体时代下情景剧的“新”呈现
——以情景剧《半条被子》为例
怎样数出小木块的个数
《重力势能》教学案例
(情景剧)一江之水
浅议农村中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情景剧创作
小鸭数正方体木块
势能变化不用愁重心变化来解忧
关于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理解与运用的几个典型错误
大型生活情景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