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听觉是逝者最后消失的感知

2016-04-11吴伟勤

中国医学人文 2016年1期
关键词:逝者呼吸机家人

文/吴伟勤



听觉是逝者最后消失的感知

文/吴伟勤

作者单位/广东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十个月的临床实习经历,虽不至于轰轰烈烈,如旁人所说的见惯生死,看淡性别;然而这十个月来获得的历练却是课堂三年学习换不来的。它让我明白了在工作中情商的重要性,也懂得事情要分轻重缓急,一件一件慢慢来,解决起来会比较快;更让我感受到了上班族的辛苦:每天起早上班,今日事今日毕的紧迫感。

然而我最想与大家分享的临床故事,却是一件关于启发我对临终关怀思考的故事。

她颤颤巍巍地拄着雨伞走了进来,我来ICU已经是第三天了,而她来了应该不止三次。今天轮到我和我的老师护理她的老伴—— 一位胰腺癌切除术后并发肾功能不全的70多岁的阿叔,插着呼吸机,每天定时做血液透析,放在腹腔里的一条管子总有百来毫升的墨绿色液体流出来,好像溪水流不完似的;静脉里输着单价就要千百块的昂贵的药液,全身上下连着各种“天线地线”……她一见到他就紧紧地握着他的手,仿佛和他分别已久,刚要启唇眼眶就红了。

“阿璇,你听到我吗?你要是听到我就点点头,我就知道了。”

阿叔艰难地示意了。

“阿璇,你今天的手比昨天暖了,你在慢慢地好起来了。你在这里要坚强,要有信心。”见阿叔没有什么反应,她心急地大声问道:“是不是我说话太小声了!你听不到!那我说大声点!”见到阿叔眨了眨眼睛,她才确认他能听到。

“这是上帝给我们的灾难,我们躲不过”,她像一个妈妈在安慰失落的孩子似的,轻轻地抚摸着他的额头,“但是这也是每个人都要经历的,只要你勇敢地渡过这一关,我们就可以平平安安地回家了……像以前那样,你喜欢写字,我给你做饭,互相照顾,相亲相爱。”说着,她拿出纸巾拭去阿叔眼角的泪水,而她自己的,却任由其湿了脸庞。

阿叔抬起手来想帮她,无奈力气不够,只见她弯下腰来将脸庞搭在他的手上蹭了蹭,然后开心地在他耳边呢喃着,“呐,擦干净啦”,接着又紧紧地握着他的手。

“以前你的手就是这么温暖的,而我总是喜欢拿你的手温暖我的……”说着说着,她又不禁哽咽起来,而我也没法再假装镇静地站在旁边写护理记录了。

短暂的半小时探视时间很快就到了,即使人性化的科室管理往往会将其延长到一个小时,但对于生病的人来说,一天24小时想和家人呆在一起都不为过。然而在ICU,有这种想法是多么得不现实。

吃完晚饭后,来不及休息,我又开始上班了。白天她来看望他之后,阿叔的精神就好多了,趁我为他翻身替他松开约束带之际,他用他的食指在我的胳膊上比划着——“回家!”我看着他,他的眼神里尽是恳求与希望。一时之间,我竟不晓得怎么回答他才好。或许不是不晓得,只是不想那么快就让他听到否定的回答。“阿叔,你想回家,是吗?”他激动地点了点头。“可是你现在还不能回家,因为你还插着呼吸机呢,你看,要回家得等到你能自己吃饭,自己坐起来……”没来得及听我说完,他又激动地在我胳膊上写字,这次我是猜不懂了。于是我拿来写字板,帮他松开约束带,协助他握着笔,希望他把他这么多天来想表达的都写出来。可是,长期的病痛已经折磨到他连写一横一竖都格外艰难了,他歪歪曲曲在写字板上写了好几次,终于留下了“回家”两个字。其实我是连看带猜的,我又给他解释了一遍,还在写字板上写下让他看。他拿过笔,焦急地在板上来来回回地写,看不懂,擦掉,再写,还是看不懂,又擦掉,再写……他着急地要哭了,像是受尽了委屈,嫌弃自己怎么会变得这么笨。

我安慰他慢慢来,我会看懂的。终于,他几乎是喉咙里呐喊着同时写出了“要吃东西了”。

“可是阿叔,您现在的问题就是肚子胀啊,您胃肠里的东西都跑到腹腔去了,我们就是要帮您抑制您的消化液,还用管子将这些消化液引干净……您要坚强积极地配合我们的治疗,想要回家,首先第一步就是脱离这个机器,您自己能好好地呼吸……”我一边吐白话一边别扭地夹杂着专业词汇跟他耐心地、反复地解释。皇天不负有心人,终于,他相信了我的话,慢慢地平复下来。他转过头去盯着天花板看,我问他,阿叔,您累吗?您要是累了就睡一觉吧!他眨了眨眼睛,似乎是在回应我的话。

给他做完生活护理和治疗之后,已经是晚上9点多了,他还是盯着天花板看,也许,他是在思考我的话吧,想着如何才能做到回家的第一步——摆脱呼吸机。加油!阿璇伯伯!为了你自己,更为了爱你的家人。

下班回到宿舍,已经是晚上10点半了。我将他们的故事发在了朋友圈,这些点滴,大概是实习能带来的独一无二的财富了,无关医术,也无关智慧,只因医学本该是个温暖的人文学科啊!

回想4年前,不顾家人的反对,坚决要报考医学专业的我,那时候之所以哭着也要学医,就是因为不忍心看到身体病痛让美好的家庭变得支离破碎;可是后来却因为被调剂到护理学专业而在大学伊始变得懒散倦怠,甚至觉得学了也没什么用,到时候所做的还不都是“遵行医嘱”。直到后来的临床见习,以及如今的实习,让我渐渐明白,当初的想法,只不过是自己肤浅的认识。医学的精髓不仅在于治愈疾病,更在于抚慰人心。时至今日,我才真正懂得了“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这句话的内涵。所幸,我领悟的还不算晚。

【后记:三天后,在我的夜值里,阿璇伯伯离开了。凌晨4点,心电图在30秒内变成一条直线的画面就这样永远刻在我的脑海里。再过2个小时,天就亮了。遗憾的是,直至他被装进尸单里,我们谁也没说一句安慰的话,那时的我们似乎都忘了:听觉是逝者最后消失的感知。】

猜你喜欢

逝者呼吸机家人
PB840呼吸机维修技巧与实例
全生命周期下呼吸机质量控制
呼吸机日常养护结合护理干预对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纪念
爆炸一周后,贝鲁特停下来缅怀逝者
最好的养生是对家人和颜悦色
让逝者安息生者慰藉 无锡水警老许16年打捞百余尸体
与家人一起进餐有助于身体健康
徐显秀墓的镇墓神兽壁画 逝者的神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