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探究效率的策略

2016-04-09石晶华

江西教育C 2016年3期
关键词:常态效率探究

石晶华

摘 要:常态课堂就是指常规状态、自然状态下的平常课。教师追求简约的课堂,要在常态课上,保证实验的开出率,提供有结构的材料,小组内分工合作,进行长时有效的探究,通过学生的亲身经历,建构科学知识,提升科学能力,培养科学态度。课堂的有效性归结起来,也就一句话——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关键词:常态 效率 探究

所谓的常态课堂,是指常规状态、自然状态下的平常课。在教学方式上,要求教师在现有的条件下,改变两手空空进课堂、教师说实验学生听实验的状态;在教学评价上,要求教师向课堂40分钟要效率与效果,让学生在走出课堂后有所收获。

一、回归常态课堂教学

小学科学课改经过几年的探索,渐已回归本源。从当初追求课堂教学的轰轰烈烈、热热闹闹,逐渐趋向理性和成熟。其中,2011年喻伯军老师关于《追求简约的课堂》的讲座,起到了风向标式的作用,科学课回归课标、回归课堂,使科学教师追求每一节常态课都是公开课(优质课),每一堂公开课也都是常态课成为一种动力和时尚。关于常态课堂的评价,应当是扎实、充实、丰实、平实、真实的。这里她讲到了课堂目标要有意义,课堂活动要有效率,课堂过程要有生成性,而课堂本质是常态性的,待完善的。这些描述本身极简,却蕴含深厚。因为它具有普适性,因而也就值得每一个教师在自己的课堂中观照、改进、提升。

二、以学生为有效教学主体

有效教学包括三重意蕴: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用数学公式来表示就是:教学效率=有效教学时间/实际教学时间×100%。教师不能拘泥于探究教学的步骤环节,而是要大胆地缩减课堂教学的环节,整合细小的环节,力争把一节课的教学环节缩减到三至四个环节。新课导入一般就在2分钟左右,总结运用一般控制在8分钟左右,而学生的主要活动和研讨交流应该占到30分钟左右。从中可以看到,课堂的核心活动是学生的学,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探究、思考和交流,这里面有很多值得研究思考的。比如:教学材料的呈现、研究方案的设计、探究活动的连续性有效性、活动后的讨论交流,这是从纵向上对这30分钟的理解;横向上,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之间的关系、课堂预期与课堂生成的关系以及课堂评价等都值得教师思考。

三、提高课堂探究的效率

1.努力提高实验的开出率

教师要力求做到以下几点:学具袋里的材料要100%进行分组实验;实验室里有的材料,应100%进行分组或演示实验;课内材料与课外材料结合,提早一节课布置学生带一些材料,比如树叶、蚂蚁、蜗牛、生态瓶等;有些观察需要在课外进行,就通过课内观察与课外观察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究的整个过程,如观察种子发芽等。

2.重视起始课的引领

在起始课中,孩子们主要学习基本的观察方法,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他们有目的、有序、细致地观察。在“蚂蚁”一课中,笔者让学生比赛,看哪个组的小朋友发现最多,孩子们都睁大眼睛去观察:蚂蚁的腿是一节一节的,腿上还长着细小的毛……学生们说出了越来越多蚂蚁的特点。起始课的内容虽然简单,但却不乏科学味,同时还能调动学生的科学兴趣,这对引领学生的科学学习具有着重要作用。

3.规范常态课的探究

在常态课上,教师要力求做到以下几点:精心组织教学,有结构的材料;留足探究时间,充分进行实验;小组分工合作,课堂民主开放;控制课堂纪律,注意倾听交流。比如“杠杆的原理”一课,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来探索,作为长时探究的一次尝试。

这一堂课,学生的活动时间大概有30分钟,而教师只需简单引导,把课堂完全交给学生。学生能自己做的,教师不教;学生能自己发现的,教师不说。学生成了课堂真正的主人,不但提高了实验效率,学生的探究欲望也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其实,常态课让长时探究成为可能。教师的导变得更简洁,而留给学生探究的时间也就充分起来。比如“做框架”一课,孩子们慢慢摸索出了一套方法:10本——5本——2本——1本,每当突破100,就递减本子数,而且把本子整齐地交叉上叠,保持重物的稳定性。最终,当最多的一组加到508本时,一根直立的竹棒断了,记录便诞生了。活动整整用了一节课。

这样的课,更多体现的是小组分工合作的重要性。这是学生自己设计的实验,为了规范桥之间的间距。小组中有负责改变形状的,有负责加重物的,还有专门的记录员。孩子们用了两支笔顶住桥墩,或者用尺子量出间距,保证了实验数据的真实性。

4.重视核心课的探究

在教学的时候,教师要根据教材的内容,确定每个单元的核心探究活动,精心地准备有结构的材料,认真组织课堂实验,以及尽快实现高效教学课堂,扎扎实实地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部过程,就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为他们的成长加码。

比如“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一课,笔者利用猜想的环节,引导学生分析和控制变量,并且在实验过程中严格控制条件,以确保实验数据的真实性、科学性。考虑到温度计的误差问题。实验室里的温度计误差很大,因此,笔者事先做了实验,确保温度计的起始温度和上升速度都较接近,尽量减少实验的误差。考虑到测定时间和读数的一致性问题。笔者设置了一位报时员,每2分钟前倒计时10秒钟,让读数的同学做好准备。每个温度计设一位读数员,尽量保证同时读数,以确保数据准确。

要在常态课上,保证实验的开出率,提供有结构的材料,进行长时有效的探究,通过学生的亲身经历,建构科学知识,提升科学能力,培养科学态度。

一节课,实验做还是不做,教师演示还是学生分组,走过场还是扎扎实实进行探究,对于学生的成长意义是不一样的,这也正是常态课追求简约高效的宗旨所在。

其实,课堂的有效性归结起来一句话——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要把自己定位于学习的组织者、引领者和合作者,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在引领学生科学探究的道路上,教师仍需继续努力。◆(作者单位:浙江省新昌县南明小学)

□责任编辑:范宏芳

猜你喜欢

常态效率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提升朗读教学效率的几点思考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新常态”需要新举措
我眼中的医改新常态
主动适应新常态 积极争取新作为
跟踪导练(一)2
新常态下的艰辛与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