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班主任成长学堂”的校本研修模式探究

2016-04-09寇承斌

江西教育C 2016年3期
关键词:班队学堂研修

寇承斌

“班主任成长学堂”是笔者学校“教师成长学堂”学习型组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基于学校青年教师逐年增多而设置的以班主任为主体的一项校本研修活动模式。乔建中主编的《班主任德育理论与操作》中,对班主任组织学习问题阐述道:“只有有效的研训组织才能真正将教师个体团结成‘学习型组织。”学校“班主任成长学堂”的建设与实践探究,旨在改变固有的班主任培训观念和做法,让班主任本人在专业发展中得到更为系统专业和有针对性的培养和锻炼,以促进学校班主任队伍建设的优质发展。

一、组建学堂

学校于2011年成立了班主任成长学堂,一届学制为2年,每届学员20人左右。“学堂”由分管德育的校长担任班主任,与德育处共同负责班级的课程计划和管理事务。“班主任成长学堂”还在校园网上设置了学习专栏供大家交流。

二、建章立制

1.建立章程

制定了《西善桥小学班主任成长学堂章程》,明确了班主任成长学堂的目标、制度,全体学员必须按照规章制度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2.规范制度

“学堂”采取班级管理制,按年段分3个组,分管校长、德育主任、大队辅导员任组长。每个班结合年段实际和班级特色,共同研究常规管理及班级特色建设。

“学堂”对学员采取学分评价制,分三类,第一类计分方式为成长档案袋,以研修活动资料计分;第二类计分方式为研究性学习,以外出学习、研讨沙龙、课题研究情况等为打分依据;第三类计分方式为常规性教育,根据学校班队量化考核工作方案,每月评比范式班级,并对安全、活动、大课间、主题教育等工作质量进行打分。

“学堂”还采取课业评价制:根据学员学时、学分、学习记录、班级特色成效等评比优秀学员,并纳入教师评优和绩效考核。

三、实施策略

1.学堂授课

班主任成长学堂每学期为学员统一购买班队管理书籍作为教材,以客座教授、市级和区级优秀班主任组成导师团,对全体学员进行定点、定时、定计划的授课,确保学习的系统化、系列化,每学年为16课时。在学习过程中,“学堂”将学习活动与班队管理实际相结合,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题探讨交流,撰写教育个案、研讨反思笔记等。课堂的学习引领了班主任专业化成长。

2.游学研训

“学堂”将校内学习与校外“游学”相结合。学校与南京市晓庄学院联合开展了“顶岗置换”活动,“学堂”选派优秀教师参加,并参与晓庄学院组织的赴杭州、泰州等地的学习、观摩活动;与建邺实小达成互派班主任交流学习协议,互派时间一周;每学期派两位班主任到其他学校学习优秀的经验,感受其他学校班级文化建设的良好风气并灵活运用到自己的工作中,以提高工作成效。丰富的游学研训使每位班主任从理论到实践都有了质的飞跃。

3.专题联盟

班主任成长学堂以专题为依托组建了两个联盟组。

一是课题研究联盟。“学堂”开展了启发潜能专题研究,每个学员围绕启发潜能申报了个人课题并进行深入研究。此外,创建了“菁菁校园”QQ群,将研究的思考和做法通过该平台进行交流。

二是班队活动展示联盟。“学堂”开展特色中队建设活动,每学期分年段进行班队会活动展示、专题汇报,通过丰富多彩的班级特色活动搭建一个学习知识、锻炼能力、展现才华的舞台,弘扬个性特长,塑造健全人格,让班队焕发出新的生命与活力。每月开展范式班级、特色中队评比,树立典型,通过讲座、论坛等形式介绍经验,在民主自由的交流对话中促进团队建设。

“学堂”还外聘了区关工委老师为辅导员,并组建学校家长委员会,及时对学堂的工作进行监督指导。

四、有效评价

“学堂”的建设重视对学员的评价,主要采取教师自评与家校共同参与的互评相结合的形式,使教师学会反思,达到自我管理、自我成长的目的。

1.学分制档案

“学堂”建立电子化的班主任成长档案袋,学分跟踪,两年一个周期,将研修活动记录、教育叙事案例、读书笔记、教育论文、学生谈心记录等设置成学分,促进班主任的自我评价。

2.评选优秀学员、星级班主任、首席班主任

班主任的管理工作与月范式班级评比,以及《班主任量化考核方案》挂钩,并把考核结果纳入绩效考核,评价结果作为评比优秀学员、星级班主任、首席班主任的重要依据,同时作为各类评优的条件。

学校在班主任工作评价方面进行的积极探索,有效激发了班主任工作的动力,强化了班主任岗位责任意识,提高了班主任工作的效率。

学校关于“班主任成长学堂”建设与实践的研究,已经形成了具有针对性、规范化、有实效的校本研修特色模式,我们将以这种模式为主要抓手,不断促进学校班主任队伍建设再发展。◆(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西善桥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万永勇

猜你喜欢

班队学堂研修
古稀之年上学堂
中小学骨干教师“双减”项目式研修模式探索
不谋全书者不足以谋一课——“整本书阅读导读课”研修心得
实践体验让班队活动“实”起来
“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的实践与探索
森林学堂
宝宝国学堂
班队课与微课程亲密“联姻”
自主研修与我的专业成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