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敷贴疗法在溃疡性结肠炎中的运用*

2016-04-09邵兰君郝微微温红珠刘玉婷历娜娜史佳宁曹丽静

陕西中医 2016年5期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药大学

邵兰君 审 校 郝微微 温红珠 刘玉婷 历娜娜 史佳宁 曹丽静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消化内科 (上海 200032)



传统敷贴疗法在溃疡性结肠炎中的运用*

邵兰君审校郝微微△温红珠刘玉婷历娜娜史佳宁曹丽静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消化内科 (上海 200032)

摘要目的:溃疡性结肠炎因其病程缠绵难愈,伴随着不断上升的发病率,正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西医药虽然有效,但毒副作用相对较大。 探索安全有效,毒副作用小的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近年来,敷贴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不断被挖掘。方法:总结UC有关敷贴治疗的现状。结论:作为UC治疗过程中的辅助治疗方法,中药敷贴有望在临床治疗减少口服用药,减低复发率方面作出巨大的贡献。

主题词 结肠炎,溃疡性 /中医药疗法 外治法

1起源敷贴法又称外敷法,是针对不同的病症选用相应的药物,并将其研为细末,与各种不同的液体或赋形剂按比例调和,调制成糊状制剂,采用无纺布的材料,将中药膏体涂抹于无纺布之上,敷贴于一定的穴位或患部,通过皮肤的吸收作用,以治疗疾病的方法。根据中医“内病外治、子午流注”,利用天然药物刺激穴位,促使药物经穴位由表入里,循经络内达脏腑,穴位敷贴一方面疏通经络,调理气血,调整脏腑阴阳,使人体各种功能趋于平衡;另一方面,让药物经穴位皮肤直达病所,从而发挥治疗作用[1]。

研究显示,穴位敷贴在治疗高血压方面具有确切疗效,因其简、廉、便、验的特点[2]是不宜多服降压药和久服降压药不能耐受者的可取疗法[3]。在治疗过敏性鼻炎、慢性肺系疾病中其医疗成本低廉、治疗方法多样、痛苦小、见效快、操作简便、临床疗效肯定[4-5]。通过药物刺激相应的穴位而发挥药物和穴位经络的双重治疗作用,穴位敷贴疗法在防治缺血性中风亦有一定优势[6-7]。此外,敷贴在治疗乳腺增生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风湿性疾病等方面均取得了不错的效果[8-10]。近些年来穴位贴敷疗法还广泛应用于内科各种消化系统疾病,如胃痛、泄泻、便秘、消化性溃疡、慢性胆囊炎、胆石症、肠易激综合征、慢性结肠炎、乙型肝炎、肝硬化等[11]。

2症状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主要影响直肠和结肠黏膜的慢性疾病[12],多表现为血性腹泻或脓血便,可有左下腹或下腹部阵发性痉挛性绞痛,伴有便意或里急后重,偶有恶心、呕吐、上腹不适、发热等症状[13]。病因病机尚未十分明确,往往由多因素引起, 先天性和获得性免疫应答均参与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14],是世界上难治性消化病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环境因素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此病的发病率呈现出上升的趋势[15]。

3治疗现状 3.1联合敷贴治疗3.1.1口服药物联合敷贴治疗:西药联合溃结宁膏穴位敷贴可调节体内免疫细胞因子水平。郭维军等[16]观察溃结宁膏穴位贴敷治疗脾肾阳虚型UC患者的临床疗效证实了这一点。蔡辰蕾等[17]观察中药汤剂联合溃结宁膏穴位敷贴亦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刘丰、康宜兵等[18-19]通过观察肠炎清配合穴位敷贴治疗UC的临床疗效,发现服用肠炎清胶囊的同时予穴位敷贴治疗总有效率高达86.67%、93. 33%,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应用。此外,中药穴位敷贴也是治疗慢性非特异性UC的有效方法之一。张向东等[20]观察发现使用乌梅汤结合敷贴,明显优于对照组。同样的结论在谭笑银等[21]的研究中也得到了验证。

3.1.2其他联合:中药灌肠和穴位贴敷,在调节身体机能,提高治愈率、降低复发率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且无长期应用西药激素等诸多弊端,经济安全,疗效显著。刘艳歌、陈丽华、韩振贵等[22-24]运用中药贴敷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UC,临床疗效确切,尤其适合基层医院推广应用。蒋应玲[25]也证实此法可促进溃疡面愈合。此外运用电针、栓剂、肠内滴注等方法联合敷贴治疗均能缓解疼痛,改善临床症状,减少不良反应发生风险[26-28]。

3.2单用敷贴治疗虽然,临床上尚未将敷贴作为溃疡性结肠炎的主要治疗方法。但是,不断有研究证实即使是单用敷贴也能在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上发挥作用。

陈昌飞等[29]提出溃结宁膏穴位敷贴能明显改善UC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肠道黏膜病变,并能降低促炎因子的含量。邹君君等[30]在此基础上指出该疗法不仅能减轻临床症状,还能减少不良反应,改善机体免疫功能。当然,临床上溃疡性结肠炎的症型多样,除了之前提到的脾肾阳虚型外,脾虚湿热型也较为常见。邹国军等[31]通过予肠愈膏穴位贴敷治疗,肯定了其在大肠湿热型UC的临床疗效。

对比临床上使用较多的西药,黄磊、田建荣、何润明等[32-34]证实溃结宁膏穴位贴敷治疗脾肾阳虚型UC疗效不低于柳氮磺胺吡啶(SASP),且复发率更低,在改善中医证候及提高机体免疫力优于后者,对于UC的维持治疗具有明显的优势。

4总结综上所述,敷贴通过皮肤吸收,经穴位随经脉循行,直达病所,不仅避免了口服药物经肝脏的首过效应,还减少了对胃肠,肝肾的毒副作用,作为辅助治疗,在UC的治疗方面有很大的运用前景。其制作方便,相对西药廉价实用,有望在临床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然而,不可否认,虽然取得了不错的疗效,敷贴治疗UC仍然存在有不少的问题:首先要明确一点,并不是所有的病人都适合敷贴,比如皮肤比较敏感,有伤口、破损,甚至感染的患者。其次,溃疡性结肠炎本身病因病机复杂,学术界尚未形成统一的共识,加上辨证分型的多样化,很难用某一固定的敷贴成品治疗所有本病的患者,临床上加减敷贴药物的配制,制作针对每位患者的个性化治疗是理想化的方案。但是很显然这样不论在制作流程还是使用的便捷度上都会受到限制,不利于推广。因此,缩小范围,探索针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某一证型而不是所有病患的,行之有效的,又方便快捷的敷贴成品,是个值得一试的想法。

参考文献

[1]郭燕蓉,朱蔚,郑媛.中药穴位敷贴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10):204-206.

[2]刘腾腾,沈翠珍.吴茱萸穴位敷贴治疗高血压的研究进展[J].中医外治杂志,2014,23(3):39-41.

[3]马婷婷,李胜涛.穴位敷贴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研究进展[J].四川中医,2005,24(11):35-36.

[4]秦尔奇,苑家敏.穴位敷贴治疗变应性鼻炎研究进展[J].中医研究, 2012 ,25(2 ):74-76.

[5]谢洋,余学庆.穴位敷贴治疗肺系疾病研究概况[J].辽宁中医杂志,2009,36(8):1403-1405.

[6]林峻安.电针结合穴位敷贴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偏瘫的疗效观察[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

[7]张东淑.穴位敷贴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实验与临床研究[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08.

[8]张晓梅,孙建华.穴位敷贴疗法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研究进展[J].现代医院,2014,14 (10):53-55.

[9]张婷,高静,吴晨曦.穴位敷贴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研究进展[J].河南中医,2013,33 (5):771-773.

[10]谭丽君,刘维.中药穴位敷贴治疗风湿性疾病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杂志,2015,42(7):1370-1372.

[11]胡冬青,曹志群.穴位贴敷疗法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的应用[J].河南中医, 2012,32(9):1248-1251.

[12]Fazl QP, Mohd LW, Ajaz AM, et al.Ulcerative colitis: A challenge to surgeons[J].Int J Prev Med,2012,3(11): 749-763.

[13]程雪,董晓琳,严琴.中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实验研究进展[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4,30(1): 69-71.

[14] Packey CD, Sartor R B .Interplay of commensal and pathogenic bacteria, genet- ic mutations , and immune regulatory defects in the pathogenesis of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s[J].Intern Med,2008,(263):597-606.

[15]陈剑明,岳红,唐立龙,等.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药研究进展[J].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10,12(2):56-59.

[16]郭维军,朱莹,赵希.溃结宁膏穴位贴敷治疗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3,20(7):10-12.

[17]蔡辰蕾,朱莹.四神丸加味合溃结宁膏穴位敷贴治疗溃疡性结肠炎22例总结[J].湖南中医杂志,2014,30(12):68-69.

[18]刘丰,张北平,罗云坚.肠炎清配合穴位敷贴治疗溃疡性结肠炎30例疗效观察[J].新中医,2005,37(1):22-23.

[19]康宜兵,刘丰,罗云坚,等.肠炎清配合穴位敷贴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45 例的疗效观察[J].重庆医学,2008,37(17):1987-1989.

[20]张向东,马晓婷,张婧.乌梅汤结合中药穴位敷贴疗法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 40例临床观察[J].宁夏医学杂志,2012,34(2):174-176.

[21]谭笑银,陈训梅.乌梅丸结合穴位敷贴治疗溃疡性结肠炎42例[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1):279-280.

[22]刘艳歌,罗瑞娟,孙二霞.中药灌肠加穴位贴敷治疗湿热蕴结型溃疡性结肠炎60例[J]. 光明中医,2014,9(2):290-291.

[23]陈丽华.中药保留灌肠联合神阙穴贴敷治疗慢性溃疡眭结肠炎[J]. 中国现代医生, 2013,51(16): 126-127.

[24]韩振贵,马玉琛.中药灌肠与贴敷法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J]. 河北医学, 1998,4(12):79-80.

[25]蒋应玲.中药保留灌肠联合穴位贴敷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效果观察[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0,10(25): 6101-6101.

[26]贾一波,先霞,刘雪锋.电针配合穴位贴敷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J].中国针灸, 2010,(9):717-719.

[27]席作武,艳霞.美沙拉嗪栓联合穴位贴敷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光明中医,2013,28(5): 999-1000.

[28]贺步尘.加味白头翁汤肠内滴注与痛泻宁穴位贴敷联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J].当代医药论丛,2014,12(1):175.

[29] 陈昌飞,朱莹.溃结宁膏穴位敷贴治疗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30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导报,2012,(3):19-21.

[30] 邹君君,朱莹,张晓江,等.溃结宁膏穴位敷贴对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γ干扰素、白细胞介素-4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3,21(6):305-307.

[31]邹国军,刘作龙,戴必霞.肠愈膏穴位贴敷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30例疗效观察[J].湖南中医药杂志,2013,29(9):25-27.

[32]黄磊,蔡植,朱莹,等.溃结宁膏穴位贴敷治疗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针灸,2013,33(7):577-581.

[33]田建荣,李小江,韩宏伟,等.神阙穴位贴敷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临床观察[J].河北中医,2012,34(6):884-885.

[34]何润明,詹原泉.自拟药物穴位敷贴疗法干预溃疡性结肠炎缓解期的维持治疗对防止复发的影响[J].内蒙古中医药,2013,(11):3-5.

(收稿2016-01-06;修回2016-02-03)

通讯作者:△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上海200437)

【中图分类号】R574.6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0-7369.2016.05.05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403362)

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龙医团队项目(LYTD-09)

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22R1432000)

上海中医药大学2015研究生创新专项(教学215)

·文献综述·

猜你喜欢

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药大学
“结肠炎”背后的亲子关系问题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病二科简介
《江中中医药大学学报》简介
中医药大学本科生流行病学教学改革初探
湖北中医药大学
足底溃疡性扁平苔藓合并普秃一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40例
愈疡消溃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30例
辨证论治慢性腹泻型结肠炎45例
治疗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