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郑和下西洋的“另一面”

2016-04-09江苏

教学考试(高考历史) 2016年4期
关键词:航海家亚非赏赐

江苏 刘 波

郑和下西洋的“另一面”

江苏 刘 波

1405—1433年间,郑和统率了一支堪称15世纪最庞大的远洋船队,七下西洋,纵横于西太平洋与北印度洋的广阔水域,遍访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其规模之大,历时之久,航程之远,不仅在航海活动上达到了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而且比欧洲航海家的远洋航行早半个多世纪。这一切都值得我们引以为豪,然而,在还原历史复杂性的视域下,我们还应看到郑和下西洋的“另一面”。

一、赔本的壮举

郑和船队在下西洋的过程中,受到了各地的热烈欢迎。船队每到一地,郑和先是会见当地国王或头目,表达明朝与之通好的意愿,接着对他们进行一番赏赐,赏赐都极力从丰。在官方活动结束后,郑和也与当地居民和平贸易,以中国的丝绸、茶叶、瓷器等,换回一些奇珍异宝,供皇室贵族享用。由于郑和执行“厚往薄来”的政策,完全违反商业规则,其结果必然是无利可图,有的只是大量的付出。

随着郑和的连续出使,许多国家和地区纷纷遣使来华,其中有许多使节也搭乘郑和的宝船来中国。例如永乐二十一年(1423年),郑和六下西洋回朝时,竟出现古里等十六国使臣1200多人同时来朝贡的局面,这的确是旷古未有的盛事,不过明成祖对他们的赏赐的耗费可能也是“旷古未有”的。明成祖自恃天朝上国,物产富足,对朝贡之国均以黄金、白银等“加厚酬之”,其价值远远超过贡品的价值。不难看出,这种朝贡活动使中国的财富大量外流。

因此,郑和下西洋成就愈大,行得愈远,通国愈多,则中国开支愈大,也就是赔本愈多。据记载,仅在永乐十年以前的三次下西洋中,郑和船队就花费了600多万两白银,这在当时是一笔巨大的开支,这还不包括明成祖对众多贡使的大量赏赐。郑和下西洋的壮举成了赔本的壮举。由于开支浩繁,导致明朝“库藏为虚”,几乎导致明朝的经济崩溃,终至于不能承受。随着明朝国力衰退,航海壮举的悄然结束则成为历史的必然。

二、可怜的动机

郑和下西洋既然赔本,且又“与国无补”,为何明成祖还要一而再,再而三地令郑和作此赔本的壮举呢?这就存在一个动机问题。

明成祖是通过“靖难之役”,从侄儿建文帝手中夺得皇位的。这有悖于封建正统观念,在封建社会是绝对“大逆不道”的。因此,在大杀建文旧臣后,明成祖迫切需要提高个人声望,以改变他“大逆不道”的形象。于是,派郑和下西洋,“宣德化而柔远人”,以“重利诱诸番”,使“万邦臣服”,用大量物质财富换取海外诸国形式上的藩属关系,以实现他“帝王居中,抚驭万国”的雄心,树立“代天行命”的天子形象,收拾民心。这样,郑和伟大的航海就变成了实现明成祖一人意志的航海。而当这种政治目的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满足后,帝王自然就会缺乏进取的热情。这与西方航海家积极进取开辟广阔的海外市场,谋求利益的经济性动机相比,郑和下西洋的动机未免显得有些可怜,其一开始就预示着不会有壮丽的结尾,只能昙花一现,夭折于未功。

三、令人怀疑的成就

今之大多人认为郑和下西洋的成就是巨大的,如郑和下西洋后,亚非国家来华使节往来不断,中国与许多亚非国家结下了传统友谊,意义深远。但笔者以为贡使来华的频繁,除了使明成祖“威制万邦”的虚荣心得到满足外,剩下的就是得不偿失了。而所谓的友谊又是建立在经济付出基础之上的,一旦没有了付出,传统友谊就很难持续,后来明朝国力衰退,无力继续大量“赔本”时,繁盛一时的朝贡随即迅速地冷落下来就是最好的说明。由此,笔者不禁对郑和下西洋取得的成就产生一些怀疑,这一壮举除了创造出了当时的几个世界纪录外,实在很难找到其他什么令人信服的于国于民的益处来。

总之,郑和七下西洋昙花一现的壮举,是“朝贡贸易”被运用到极致而失败的典型代表,也是中西文化交流古典时代结束时最精彩亦最哀伤的谢幕。仔细研究这段历史,我们不情愿地发现:郑和下西洋虽然向世界表明了中国人面对海洋的能力,却并未促使中国进入资本主义社会,而西方航海家的航海却给西方带来了空前的发展契机,最终西方由海洋迈向了近代化。这不能不说是一大憾事。

(作者单位:江苏省无锡市市北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航海家亚非赏赐
第二十二届亚非眼科大会(AACO 2022)
林肯航海家Nautilus加州海岸限量版
全新林肯航海家扬帆起航
畅游南极小雪的惊喜
西夏赏赐制度述略——以律令为中心
一个人,一艘船,一本书——访航海家翟墨
国王的赏赐
北宋赐茶初探
清朝赏赐琉球国王及其来华使节制度初探
好玩的跷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