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咸安区45例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效果分析

2016-04-09廖柳霞许建军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 2016年1期
关键词:抗病毒治疗艾滋病效果

廖柳霞,许建军

(1.咸宁市咸安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湖北 咸宁 437000;2.咸宁市咸安区永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咸安区45例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效果分析

廖柳霞1,许建军2

(1.咸宁市咸安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湖北 咸宁 437000;2.咸宁市咸安区永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摘要:目的 探讨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效果,为进一步开展有效的抗病毒治疗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05年4月至2014年12月年抗病毒治疗的患者,统计分析其治疗后CD4+T淋病细胞、病毒载量变化和治疗前后机会性感染发生率及生活质量的变化等方面进行效果评价。 结果 艾滋病患者经抗病毒治疗后CD4+T淋病细胞有逐渐增长的趋势,病毒载量明显降低,各种机会性感染明显减少,患者病死率下降,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 咸安区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效果是非常显著的,积极治疗机会性感染和患者良好的依从性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效果

我国艾滋病的抗病毒治疗开始于1999年底,咸安区自2005年4月起开始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工作,至2014年12月累计治疗艾滋病患者45例。现将45例患者抗病毒治疗情况进行分析,评价其治疗效果,为进一步开展有效的抗病毒治疗工作提供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2005年4月至2014年12月底,全区接受免费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并已建立档案的有45例患者。

1.2资料来源《艾滋病综合防治系统》和参加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患者治疗档案。

1.3方法用Excel软件整理资料数据,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抗病毒治疗效果。

2结果

2.1基本情况45例抗病毒治疗患者中,男37例,女8例;男女比例为4.63∶1;年龄最大70岁,最小20岁,平均38.22岁;感染途径中,经血液2例(4.44%),异性性行为28例(62.22%),同性性行为15例(33.33%);已婚/同居37例,未婚5例,丧偶/离异3例。

2.2治疗方案和治疗时间45例患者开始方案中7例为D4T+3TC+NVP,18例为AZT+3TC+NVP,11例为AZT+3TC+EFV,9例为TDF+3TC+EFV。由于抗病毒药物的副作用和个别药物退出抗病毒治疗而调整了部分治疗方案,目前在治41例患者治疗方案中1例为TDF+3TC+LPV/r,15例为AZT+3TC+NVP,5例为TDF+3TC+NVP,13例为TDF+3TC+EFV,7例为AZT+3TC+EFV。其中治疗时间满9年1例,满8年1例,满7年2例,满6年3例,满5年4例,满4年3例,满3年7例,满2年6例,满1年8例,不满1年6例。

2.3抗病毒治疗前后患者CD4+T淋巴细胞变化情况治疗前CD4+T淋巴细胞计数平均为(113.15±99.54)/μl,治疗后不同时间CD4+T淋巴细胞计数均有明显回升,与治疗前基线值相比, CD4+T淋巴细胞计数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41例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前后CD4+T淋巴

注:治疗后1、2、3、4、5年均与治疗前基线值相比较

2.4病毒载量变化情况2014年在治的41例患者中病毒载量检测﹥1000拷贝/ml有2例(考虑为服药依从性不好或一开始感染了耐药毒株,已在做耐药监测),占4.88%,病毒载量检测﹤400拷贝/ml有36例,占87.80%,其中病毒载量检测﹤50拷贝/ml有32例,另3例抗病毒治疗未达到半年,未做病毒载量。

2.5机会性感染发生率41例艾滋病患者在接受抗病毒治疗前具有各种机会性感染33例,机会性感染发生率为80.49%,经抗病毒治疗1年后下降为4例(9.76%)。见表2。

注:有些患者同时出现2种或2种以上症状

2.6患者死亡情况截止2014年12月底抗病毒治疗死亡4例。其中治疗不满1年、满1年不满2年各1例,满2年以上1例。病死的3例患者中,1例由于无法耐受药物毒副反应而退出治疗,另外2例不能按时服药,最后因艾滋病相关疾病死亡,意外死亡1例。

2.7生活质量的变化41例在治患者中在治疗前有8例不能从事体力劳动,占19.51%,其中4例只能卧床休息。经过机会性感染治疗和抗病毒治疗后,所有患者身体逐渐康复。目前能从事轻体力劳动者29例,占70.73%,从事中重度体力劳动12例,占29.27%。

3讨论

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是目前唯一能够持续、有效抑制艾滋病病毒(HIV)复制,帮助机体免疫系统重建,推迟HIV感染到发病时间,降低艾滋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的疗法[1]。它在遏制艾滋病毒流行及延长HIV感染者的生命等方面发挥了及其重要的作用[2]。本研究结果显示经过积极规范的抗病毒治疗后,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确有明显效果,这与以往研究结果一致[3,4]。抗病毒治疗抑制病毒复制和改善免疫功能的效果主要通过定期检测病毒载量和CD4+T淋巴细胞来评价。结果显示,经过抗病毒治疗后患者CD4+T淋病细胞成逐年上升趋势,治疗后均值明显高于基线值、达到对患者渴望重新获得免疫功能重建和/或维持免疫功能,对延长患者生命并提高生存质量和降低死亡率有重要意义。另外,本研究中有1例患者在抗病毒治疗后中途由于无法耐受药物毒副反应而退出治疗,另外2例不能按时服药,最后因艾滋病相关疾病死亡。因此,在治疗时要加强对患者的依从性教育,尤其强调在开始治疗前至少做3次以上的依从性教育。患者良好的依从性对治疗效果具有决定性作用,不仅可以最大限度地抑制病毒复制,有助于免疫功能重建,而且可减少病毒耐药性的出现,使抗病毒作用更具持久性,从而达到更好的疗效[5]。本研究结果还显示经过抗病毒治疗后,患者各种机会性感染明显减少,患者病死率下降,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由于咸安区所有艾滋病患者在开展抗病毒治疗前未进行病毒载量检测,无法从病毒载量抑制上评价治疗效果。提示今后应该在治疗前进行病毒载量基线值检测,以便更好地分析患者体内病毒复制情况及用药效果。

总之,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对艾滋病患者有确切疗效,积极治疗机会性感染和患者良好的依从性是治疗成功的关键。科学规范的督导管理是保证患者长久保持良好依从性的可行方法。

参考文献:

[1]国家免费艾滋病抗病毒药物治疗手册[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26

[2]沈忠,卢洪洲.2011版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指南解读[J].世界临床医药,2012,33(3):183

[3]曹琳,周旺,姚中兆,等.武汉市125例成人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一年疗效观察[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2,21(6):102

[4]崔光辉,凡建东,吴明胜,等.合肥市蜀山区2006—2011年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分析[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11,17(6):436

[5]韦秋玲.109例HIV/AIDS患者抗病毒治疗临床观察[J].中国艾滋病性病,2010,16(4):375

(收稿日期:2015-07-09)

DOI:10.16751/j.cnki.2095-4646.2016.01.0021

中图分类号:R512.9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4646(2016)01-0021-02

猜你喜欢

抗病毒治疗艾滋病效果
《 世界艾滋病日》
按摩效果确有理论依据
迅速制造慢门虚化效果
艾滋病能治愈吗
预防艾滋病
抓住“瞬间性”效果
模拟百种唇妆效果
护理干预对丙肝患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研究
艾滋病母婴阻断抗病毒治疗依从性及相关因素分析
关于艾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