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个活在民间的诗人

2016-04-08马及时

草地 2016年1期
关键词:买单诗人诗歌

马及时

短短不到一年时间,文佳君接连生了两个“二胎”,真可谓双喜临门。

2014年农历9月11日,佳君的爱妻小孟“二胎”生了个胖小子。诗人难掩心中的狂喜,他在新诗集“写在儿子的百日宴里”写道:“两个小时前我们相遇在梦里/你牵着风筝奔跑,春天也在奔跑/我气喘吁吁地追赶你,追赶春天/我知道春天和阳光都是爱着你的/不然,它们怎能/映照这浩荡的悠远呢/现在,你就睡在我的身旁/嘴角调皮地动来动去”。

诗集也是诗人心爱的儿女。

佳君除“二胎”生了个胖小子,他诗歌的“二胎”也在阳光与鲜花中临盆。在中国严厉的计划生育政策下,生个“二胎”实属不易。感谢祖国,幸好诗歌不搞计划生育,不然,诗人们如何敞开生儿育女。

为佳君的双喜临门鼓掌和高兴。

诗人刘春说:“在诗歌的运动场上,文佳君不是那种万米长跑型选手,他是短跑的好手。迅速、犀利、一气呵成,有的篇什甚至带有即席口占的性质。”

刘春对都江堰情结可谓深莫可测。一说到都江堰的老师、作家、诗人时,他常常流露出浓厚的感情色彩。但是,这丝毫不影响他作为一个才华型诗人兼具的敏锐的诗评家目光。

刘春评说佳君的诗,一针见血,非常到位。“短跑好手。迅速、犀利、一气呵成。”完全如此。当然别忽略了 “即席口占”四个经典的字。

不同的诗人往往有不同的写诗习惯。佳君写诗,特别喜欢坐在黑夜与黎明之间思索。倘若黑暗里他睁着双眼怀了诗的“孕”,拂晓四点钟就会爬起来写诗了,一口气写四、五首短诗乃小菜一碟。并且,让人惊讶的是,每首诗中,常有让读者眼睛一亮的佳句。

难怪,刘春序佳君《果然》诗集《我的朋友文佳君》一文中,有这么一句沉甸甸的话:文佳君用自己的才华巩固了他作为一个优秀诗人的基础。

“迅速、犀利、一气呵成”的文佳君,无疑是个丰产型诗人。所以,他的那些热爱和不热爱诗歌的朋友,完全有理由守候在诗歌的风景区里,深情地盼望他产下诗歌的“二胎”“三胎”“四胎”乃至“五胎”。

写分行诗进入文坛的我,随着年龄的增长,与诗渐行渐远,最后只能站在远处遥望诗歌了。

人越老越敬畏诗歌。

退到远处不是不爱诗,是因为害怕写不好诗而选择站在远处。人们常说:每一个初恋的年轻人都是诗人。只有他们出口成诗,只有他们能听懂树叶儿的歌唱,听懂那一群群“叶鸟”在阳光下对生命、自由、爱情、青春和友谊不息的讴歌。

佳君蕴含着现代意味的诗充满了青春气息。

我的心虽未老,但人毕竟老了,诗歌的激情早已海潮一般退去,无法诠释佳君年轻的诗歌。于是我想,既然无法破译他诗歌的激情和密码,不如就简单地说一说佳君这个人。

就用他自己的定义吧:文佳君是个活在民间的诗人。

这个从部队、从聚源乡间广袤的田野上唱着歌走来的平民诗人,出过诗集获过奖并且已经小有成绩的诗人,最让人奇怪的是:他居然没有半点儿诗人的架子!所以我要说,个性独特的文佳君,他的自我评价非常正确。

退伍军人、新闻记者、诗人文佳君,男,四川都江堰市聚源镇人氏。虽系土生土长的农村人,但外表堪称小英俊,恍眼一看,还确有几分阿尔巴尼亚人的味道。

文氏家族曾是聚源旺族,当地至今仍存文家坝子一说。

其爷爷是旧时读书人,聚源有名的乡绅,其母乃文革前的大学生。难怪,为人潇洒的佳君,外表虽“散”,但谈吐之间,却透露出厚实的文化内涵。

刘春的文章说:“熟悉文佳君的朋友都知道,文佳君对世界对生活中有一种越来越罕见的真诚与率直,他是一个跟你第一次见面就能够敞开天窗说亮话的人。”

刘春说的完全没错。

但,也许是共事时间太久的缘故,我眼里的佳君,似与刘春略有差异。

佳君其实是一个非常不成熟、非常不理智的人。军人的经历给他一腔热血,诗人的特殊气质又使他略显另类,有时,他的为人处事就显得“瓜兮兮”的了。比如,目测他的酒量只有二两三钱,兴致一来,他偏要喝三两甚至喝四两,端起酒杯先把自己整醉后,就到处打电话喊哥们儿来买单,或者,干脆自己抖包包把单买了。

举一个我亲身经历的例子。

2007年8月9日晚,晴,都江堰酷热,但南桥边河风阵阵送爽。一大群以乡镇干部为主的相识或不相识的人,聚集在新堰坎夜啤长廊里,大家一面互相说酒话,一面狂饮,一面想方设法把对方灌醉。

佳君敞开大嗓门,端起酒杯,拍着胸口四处敬酒,首先自己把自己敬醉后,就开始乱整了。他掏出一大叠百元红票子,见歌就点,见玫瑰就买,见如厕的人就发一张红票子,就说:“兄弟,拿去买票,屙!”

当然如厕的人都不要。买了一大捆玫瑰花后,他不分男女,见人就发。那些一个个脸如关公的酒人,接过玫瑰花不看也不闻,顺手就丢弃在桌上、地上。随买随丢。一时之间,夜啤长廊的卖花小贩云集,一个个脸都笑烂了,他们从地上反复捡起玫瑰花,一次又一次地卖给舌头都转不动了的佳君。

长条桌上的酒人们无动于衷,只是灌酒,只是憨笑。

我大吃一惊,连呼“佳君,买不得花了!”

“不、不怕,我、我有的是钱……”说罢,佳君“哗”地一声拉开斜背的小挎包,漏出一札银行封条还在的红票子。我一把抓在手上,忙说:“这1万元我帮你揣起,等你酒醒了还你。”

“好。马、马老师你、你、我、我放心!”这是佳君当晚说的最明智的一句话。

夜深了。炎热中的南桥岸,酒话连篇的酒人们酒兴不衰,一个个还在频频举杯。白酒、啤酒的泡沫中,女的把眼睛也喝斜了,男的胸口拍得比南桥河水还响。我估计,只要解开衬衣扣子,一大半男人的胸口都肿有三公分多高。

夜更深了。我架起挣扎着还不想走的佳君,穿过夜风中的南桥,往他家的方向龙池商住城走去。离他家门还有两台阶梯,一台17级,一台9级。我奋力将佳君扶上17级阶梯,岂料他乘着酒兴,使劲推了我一把:“马、马老师,走!我、我自己爬、爬……”

想着他已安全,于是夜色中返身向文庙山的家走去。

岂料,第二天下午在报社见到佳君,将一万元塞还给他时,他竟告诉我一个非常不幸的消息。

“马老师,昨晚醉惨了!”

“咋了?”我问。

“昨晚那最后九级阶梯,我爬了整整一夜,爬拢门口眼一花,倒头就睡着了。第二天天亮家人开门,发现我睡在家门口,地上流了一大摊口水的我,居然还在扯噗鼾!”

很多人都说:佳君是个性情中人。开了许多餐馆、种了上百亩番茄都亏本的他,依然热爱买单。记得有一年报社团年,大家刚吃完饭,他就面如关公地站在人群中大吼:“今天老文高兴了,一定要办招待,要洗脚的都去哟,走,到杨柳河边富侨洗脚去!”

那天,他要到青城山去办事,临走又摸了几千元要我帮他买单。

还有一次,新闻部聚餐,大家的香烟吃完了,佳君不怕欠下人情债,打个电话就有人送了四条中华牌香烟来,在座吃烟的人就高兴地瓜分了。

还有,他总爱把欢乐无私地分享给大家。不顾三十多岁骨头已硬,那些年,凡是酒足饭饱之后,佳君都要在硬地上来几个惊险的前空翻,给美丽的女同事们留下一串快乐的尖叫。

这类例子实在太多了。

我说佳君是活在民间的诗人,应该差不多,现从他新诗集中那首叫《想将自己的幸福放大960万倍》的诗里摘录几行来佐证吧:“腊肉已经熏好,香肠也灌了/年的味道那么缠绵那么悱恻/我在街头打望 无所事事/我一直喜欢这样的小城生活/春天写写花儿雨儿的诗/夏天望江水喝清茶吃啤酒/秋天时故作沉思想象丰收/冬天里把自己制造为雪……”

鱼儿一般穿越岁月之流,痛快地活在民间的诗人文佳君,他爱诗,爱酒,爱女儿,爱朋友,爱买单,爱所有他爱过的女人。他的因为诗而喝出激情与浪漫的酒,从都江堰喝到东北,从成都喝到桂林,喝到上海、邛崃、双流、彭州直到醉在重庆。他还特别爱各种各样的奇石,爱收藏小人书、图书、根雕,总之,属于诗人独有的爱好不少。

我想,佳君的优点很多,但有时优点和缺点分不太清楚。比如,他的“爱买单”朋友们会说:巴适,家人也许就会给出“乱整”的相反评价了。

算了,结识佳君甚久,关于他的故事太多,恐怕再写一万字也难以结束。打住。还是用刘春《果然》序里的一段文字为这篇拙文结尾吧。

我再一次确认:不是因为诗歌,而是因为他的直率,他的对人不设防,他对现实的反思,才使得我们日益成为莫逆于心的朋友和兄弟。

责任编校:周家琴

猜你喜欢

买单诗人诗歌
诗歌不除外
“新”“旧”互鉴,诗歌才能复苏并繁荣
晒娃还要看诗人
我理解的好诗人
诗人猫
诗歌岛·八面来风
我要试一试
UNIQLO叫你来买单了
必买单品就是她!
诗人与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