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侯马市山洪灾害防治项目实施方案分析

2016-04-08孙丽媛

山西水利 2016年12期
关键词:汾河山洪实施方案

孙丽媛

(侯马市水务局,山西 侯马 043000)

侯马市山洪灾害防治项目实施方案分析

孙丽媛

(侯马市水务局,山西 侯马 043000)

侯马市作为山西省山洪灾害防治项目第四批建设县之一,在项目运行和管理中发现山洪灾害非工程措施体系存在不足,明确了县级山洪灾害防治项目实施方案的总体建设目标、任务、建设内容。通过山洪灾害的防治,将给当地的发展带来一系列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山洪灾害;实施方案;非工程措施;侯马市

1 概况

侯马市位于汾河下游,临汾盆地南部,东邻曲沃,西接新绛,南依紫金山,与闻喜、绛县接壤,北与襄汾隔汾河相望,东西长17.5 km,南北宽16.5 km。总面积222 km2。紫金山蜿蜒市境南部,形成一个天然屏障,汾、浍两河流经侯马形成自然环带,构成一个天然的平川盆地。

侯马市境内有汾河、浍河和礼元河3条河流,水库1座。汾河穿越该市西北边界,由北庄村入境,从张庄村出境;浍河系汾河一级支流,横穿市境东西,从西韩入境,在新绛县三林镇入汾河;礼元河发源于运城市闻喜县,在侯马市驿桥村流入浍河。浍河二库位于侯马市东南6 km处的香邑村南,水源一部分来自浍河水库,另一部分来自沸泉泉水。

2 山洪灾害防治建设重要性

侯马市位于汾河下游,属暖温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季风影响显著,雨量分配不均,降雨集中在汛期6—9月,局部常出现暴雨,导致山洪灾害发生频繁,对基础设施造成毁灭性破坏,对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构成极大威胁,已成为当前全市防灾减灾中的突出问题,是当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

3 一期工程现状

3.1 一期实施方案基本情况

侯马市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防治区涉及全县2个乡镇所辖12个村委、2个重点企业、学校,划定防治区面积91.1 km2,受威胁总人口0.444 9万人。

礼元河流域为浍河一级支流,河长12.6 km,流域面积54.7 km2,河道平均比降13.2‰,侯马市境内流域面积16.5 km2。该流域包括上马办事处的7个行政村,1个重要企业,1座寺院。流域内总人口8905人。

马皮沟流域为浍河一级支流,河长5.2 km,流域面积36.4 km2,河道平均比降60.2‰。该流域包括上马办事处的金沙村、复兴村、史店村、乔山底4个行政村,凤城镇的河东村,3个重要企业、1座学校、1个影视基地。流域内总人口11 747人。

3.2 一期实施方案进展情况

侯马市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实施方案于2013年1月编制完成,8月省防办批复,9月完成招标工作,2014年10月完成初步验收。

3.3 一期建设后非工程防洪体系现状

3.3.1 水文部门监测站点

侯马市有临汾水文水资源勘测分局管理的4个雨量自动监测站,其中在山洪灾害防治区的有1个。

3.3.2 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体系

侯马市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共新建12个简易雨量站,5个自动雨量站,2个自动水位站。建设县级监测预警平台1套,无线报警发送站2处、无线报警接收站9处,组成从预警平台到重点防治区域的报警体系。

3.3.3 现状非工程措施防洪体系存在问题

目前侯马市山洪灾害非工程措施建设已基本完成,但通过一年多的运行,还存在监测预警平台及视频会商系统配置偏低的问题,群策群防体系建设需进一步加强,应急保障系统缺乏。因此需完善山洪灾害非工程措施体系,全面提升山洪灾害监测预警能力。

4 山洪灾害防治补充建设

4.1 山洪灾害防治调查评价

主要内容有山洪灾害调查、山洪灾害分析评价、山洪灾害调查评价数据审核汇集、调查评价成果综合集成和调查评价业务培训。

4.2 非工程措施

4.2.1 监测系统

侯马市2个小流域的防治区总面积91.1 km2,现有自动雨量监测站点6个,站网密度15.2 km2/站。达到《编制大纲》规定的每站控制面积50 km2的技术要求,且能满足实际要求,故本次不再增加自动雨量监测站。

4.2.2 预警系统

重点是建设乡、村简易雨量(报警)器、简易水位站、无线预警广播,以及手摇警报器,锣、鼓、哨等设备,扩大预警覆盖范围预警系统;增加无线广播6套;新增手摇警报器6套,锣、哨6套。

4.2.3 完善县级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平台完善

完善县级计算机网络及会商系统1套,县级平台延伸到8个乡镇,平台8套,县级预警信息发布能力升级1套,县级平台软件完善1套,移动巡查设备5套。

4.2.4 群测群防体系完善

进一步完善县、乡、村群防群测体系,修订完善各级山洪灾害防御预案。

4.2.5 山洪灾害应急保障系统

建立县、乡级防汛部门与各级应急抢险队的联动机制,落实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的应急响应措施,建立长效的应急管理机制。

5 效益分析

5.1 社会效益

减小山洪灾害对人民生命的威胁,避免人员伤亡,保证社会正常的生产和生活秩序。保护交通运输线,减轻人们的心理负担和精神创伤,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5.2 经济效益

山洪灾害的防治,可以采取一些工程措施,避免山洪灾害的发生或降低其发生概率,减轻山洪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从而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

5.3 生态环境效益

通过实施山洪灾害防治项目,可以减免山洪灾害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减少水土流失,保护山丘区土地资源,保护森林植被、水质和自然景观,改善人居环境。

6 结语

通过对全县自然地理、经济社会、历史山洪灾害的调查,在山洪灾害评价的基础上划定一般防治区和重点防治区,结合山洪灾害非工程措施项目实施效果,确定雨量和水位预警指标,完善县级计算机网络及会商系统和山洪灾害防御预案,开展山洪灾害防治宣传、培训、演练,建立山洪灾害应急保障系统,从而全面提升山洪灾害监测预警能力,高效发挥山洪灾害非工程措施的作用。

TV877

C

1004-7042(2016)12-0016-02

孙丽媛(1980-),女,2009年毕业于山西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助理工程师。

2016-10-07;

2016-11-18

猜你喜欢

汾河山洪实施方案
关于“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的批复
一图读懂《山西省汾河保护条例》
优雅地表达
汾河水韵
下周分红派息实施方案
下周分红派息实施方案
黑龙江省土壤污染防治实施方案
遭遇暴雨山洪如何避险自救
依托百里汾河工程构建体育健身绿道的思考
湖北省山洪沟治理思路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