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桑干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对策探讨

2016-04-08荆海丰

山西水利 2016年12期
关键词:桑干河流域生态

荆海丰

(山西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山西 太原 030024)

桑干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对策探讨

荆海丰

(山西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山西 太原 030024)

桑干河流域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有水土流失、水污染以及水资源过度开发造成的水环境问题等,以系统、综合治理为思路,根据流域地貌特征和社会经济发展布局,提出林灌草种植、农业节水、城区优化水资源配置和污水治理、河道整治以及水生生物保护等措施,以期实现社会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和谐共存。

生态环境;保护对策;森林覆盖率;水资源配置;桑干河

1 概况

1.1 社会自然状况

桑干河位于山西省北部,发源于忻州市宁武管涔山庙儿沟,自西南向东北流经山阴县、应县、怀仁县、大同县,沿途接纳源子河、黄水河、浑河、御河等支流,在阳高县南徐出省境入河北省,于官厅水库上游与洋河汇合后注入永定河。桑干河在山西省境内流域面积16 749 km2,干流长261 km。流域范围涉及忻州、朔州、大同3市18个县(区),2014年总人口341万,其中城镇人口154万,城镇化率45%;地区生产总值1 231亿元,耕地面积61.27万hm2,粮食产量231万t。

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构成了流域的地貌骨架,大同盆地位于桑干河干流两岸山体形成的条带状槽型区域。流域地貌类型多样,土石山区主要分布在大同盆地西北部和东南部的流域分水岭周边地带,约占总面积的37%;黄土丘陵区约占总面积的41%,为土石山区的延伸部分;中部为冲湖积平原区,约占总面积的22%。植被土壤处于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向温带草原的过度区域和森林土壤向草原土壤的过渡带。

流域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季风大沙多、干旱少雨,夏季雨热同步降水集中,秋季凉爽早霜,冬季严寒少雪。流域降水量由南部和西北部山区向中部盆地递减,南部多于西北部,迎风坡大于背风坡,70%集中在七八月份,多年平均降水量404 mm。多年平均气温5.1~7.1℃,平均蒸发量1 100 mm,干旱指数2.7。

1.2 存在问题

桑干河流域地处黄土高原与内蒙古高原交接地带,风大沙多,干旱少雨,土壤侵蚀和土地沙化严重,是京津风沙源三大通道之一,自然生态系统较为脆弱。加之流域上游的朔同区域为国家能源基地中的晋北煤炭基地,随着煤炭工业的发展、人口的增加,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又产生了一系列人为生态环境问题,一是废污水直接排放或不达标排放,并有面源污染,致使河流污染严重,水神堂泉断面水质为Ⅲ类外,干流与其余7条支流约90%监测断面水质为劣Ⅴ类;二是不合理的水资源开发利用并挤占生态用水、煤炭开采破坏地表与地下水环境等,导致泉水出流衰减或断流、河道断流、径流量持续减少;以及干支流河道整体防洪标准低、不断呈现采煤沉陷区问题等。各不利因素相互影响,互为因果,恶性循环,已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面对的紧迫问题。

2 生态环境保护思路

立足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以改善用水结构、优化水资源配置、控制用水总量,保障河道生态基流、逐步恢复地下水环境;强化污染治理和防预,提高再生水利用率,改善河流水质和水生态环境;持续进行植树造林和水土保持建设,提高林草覆盖率,涵养水源、防风固沙;以河道治理、水域恢复等措施,实现防洪保安全,改善生活环境。通过实施山水林田湖系统治理、综合治理、自然修复,实现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和谐共存。

3 生态环境保护对策

3.1 河源、泉源区

在干支流源头和岩溶泉泉源区域,继续建立和扩大保护区范围,增加森林和灌丛面积,涵养水源,保护区域动植物。

黄水河和浑河源头已设立了3处保护区,面积432 km2,保护对象为华北落叶松及森林生态系统,动物主要为黑鹳、金钱豹、金雕等。增加恢河、源子河、壶流河、万泉河源头保护区面积672 km2。通过封山育林、禁止垦荒和放牧等,恢复保护区动植物生态系统。

《山西省泉域水资源保护条例》已划定神头泉泉域60 km2、水神堂泉9 km2重点保护区面积,建议增加水神堂泉保护区面积22 km2。通过泉组清淤,垃圾清运、泉域周边绿化美化等,控制泉域污染,保护水源。

在其他支流高中土石山区主要采取生态林灌木恢复措施,在立地条件较好的地域辅以飞机播种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即作为防风林带又可涵养水源。3.2 中低土石山区及黄土丘陵区

第一,现状已治理的区域,应在原有治理措施的基础上,不改变其治理方向,因地制宜、因水利导的布局林业和水土保持工程。特别是立地条件较好的有林地、灌木林地和草地,采取封禁治理措施,采用水平沟整地径流调控方式,改造乔木林为密林,提高郁闭度。

第二,现状未治理区,按规划设计尽快治理。在10°以上的坡地宽深式沟道内建设坝系工程,防止水土流失,提高骨干坝建设标准,确保防洪安全;在土层较厚的宽浅式沟道内布设高郁闭度的乔木林生物沟;对土层较厚的窄型小沟道布设柳谷坊或杨谷坊;在沟道或河道有大面积滩地的地域实施生物坝防护工程,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

第三,在采煤沉陷区,关停神头泉域重点保护区的煤矿,减少煤炭开采对泉域地下水的直接影响。根据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对流域内沉陷区地面塌陷坑、塌陷裂缝采用碎石和黏土进行填筑,在其上游修筑排水渠,降低降雨对塌陷地面的冲刷,减少地面水土流失,恢复土地功能,宜草种草、宜林植树。并选择坡度、坡向有利的开阔地形,开发光伏太阳能电站。按照全省采煤沉陷治理搬迁工作安排,继续进行采煤沉陷区受威胁村庄的搬迁工作。该项目资金计划已全部落实,在总结前期搬迁经验的基础上,推进后续计划的顺利实施。

3.3 冲洪积平原区

一是在农业耕种、畜牧养殖相对集中区域,继续推广种植耐旱农作物,全面进行节水改造,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和效益;开展面污染治理和农村垃圾、污水处理工程,控制畜禽养殖污染排放并资源化利用,推进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利用农村的自然风光作为旅游资源,推进以城市居民为对象的现代旅游农业产业园区建设。

二是在平朔、大同市区等经济发达和人口稠密区域,建设万家寨引黄北干线配套供水工程,进行地下水超采区水源置换;持续推广普及节水器具、推进供水管网更新改造,限制高耗水产业发展,优化水资源配置,改善现状供水结构;继续推进污水处理厂管网配套建设,提高污水收集率、处理率和再生水利用率;在朔城区、大同城区建设林灌草湖一体化公园,增加城市降水下渗量,恢复和储存地下水资源,同时增加雨水的收集和存蓄设施,提高雨洪水使用量。

三是在干支流流经的朔城区、山阴县、应县、怀仁县、大同城区等河段,进行生态蓄水湿地建设,改善人居环境。

3.4 干支流河道整治

对桑干河干流、御河支流等进行系统治理,治理长度约295 km,治理标准为城区50~100年一遇洪水、乡镇20年一遇洪水、其他支沟10年一遇洪水,工程主要有堤防工程、险工控导工程、支流入河口防护工程、河槽整治工程及生物防护工程。在干支流河道或泉源附近宽阔地带,如御河宏赐堡到堡子湾、十里河汇入口等区域,结合林木灌丛生长情况,布设滞洪生态湿地,在河道堤防修建引洪口,引洪水至滞洪生态区,浇灌林木,增加入渗,涵养水源,改善河道周边环境。

3.5 水生生物保护

桑干河流域马邑段检出底栖动物3门5纲8种,大型水生生物12科15属25种,鱼类5目8科19种;东榆林水库除前述鱼类外还有鲤鱼、草鱼、花白鲢、鲫鱼等。因此,规划在马邑段约8 km、册田水库吉家坡至徐町段约25 km的范围内建设2个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并在册田水库、东榆林水库、壶流河干流等地进行增殖流放,品种以滤食性鱼类为主(占80%),搭配鲤鱼(占20%),以减轻水体的富营养水平。

4 结论及建议

特定的自然条件和经济社会的发展使桑干河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河流生态健康受到严重威胁,通过大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大幅提高林草覆盖率、水污染防治、河流整治等措施,可达到修复生态、改善环境、保障城乡供水安全的目标,具有重大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建议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的“坚持绿色发展,着力改善生态环境”为指导,农业、水利、环保等部门联动,从政策制定、法规健全、投资渠道建立等方面,推进桑干河流域生态保护工作尽快、顺利实施。

TV213.4

C

1004-7042(2016)12-0005-02

荆海丰(1965-),男,1989年毕业于长春地质学院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专业,高级工程师。

2016-10-15;

2016-11-24

猜你喜欢

桑干河流域生态
压油沟小流域
“生态养生”娱晚年
堡子沟流域综合治理
罗堰小流域
塞北桃源桑干河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桑干河(外一首)
打造智慧流域的思路及构想——以讨赖河流域为例
施大畏连环画选页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