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西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水利支撑

2016-04-08

山西水利 2016年12期
关键词:水保贫困县贫困地区

山西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水利支撑

水利是山西省贫困地区发展的短板,也是脱贫攻坚的主要措施和重要抓手。山西十年九旱,特别是贫困地区有水难存、无水可蓄、因水受困、因水成疾、因水致贫的现象依然存在。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充分发挥水利的基础性、先导性、保障性作用,加快补齐补强贫困地区水利短板。这不仅是贫困地区增强发展能力的治本之策,也是“十三五”时期水利系统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

山西省水利厅党组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省委、省政府脱贫攻坚战略部署,实施好水利扶贫“3211”工程,加快推进全省水利扶贫工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更加有力的水利支撑和保障。

一、把握方向,稳步推进,全省水利扶贫工作取得良好开局。

山西省水利厅党组历来高度重视水利扶贫工作。全省脱贫攻坚推进大会召开后,厅党组深入学习贯彻,健全厅扶贫领导小组和办事机构,高位推进全省水利扶贫工作。一是及时下发通知,要求各市贯彻落实中央,省委、省政府脱贫攻坚战略部署,落实水利扶贫领导责任,形成了做好水利扶贫工作的良好氛围。二是编制完成了《山西省“十三五”水利扶贫专项规划》,出台了《山西省水利扶贫工作考核办法》、《山西省水利扶贫行动方案》、《山西省2016年水利扶贫行动计划》和《关于搞好水土保持生态扶贫工作的意见》,提出了实施水利扶贫“3211”工程,初步建立了水利扶贫的政策体系。三是省市县各级水利部门在资金安排上加大了向贫困地区倾斜的力度,截至10月底,58个贫困县完成水利投资约12亿元,高于往年同期完成额。四是各级水利部门坚持发挥行业优势与立足定点扶贫村实际相结合,创新帮扶方式,统筹资源配置,积极开展定点帮扶,全省水利定点扶贫初见成效。

二、明确目标,主动作为,切实做好水利扶贫各项工作。

脱贫攻坚,水利先行。为此,山西省制定了水利扶贫工作总体目标,提出到2020年使贫困地区水利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能力达到或接近全省平均水平,不合理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方式得到根本扭转,水利良性发展机制初步建立,水利人才队伍建设全面加强,管理服务能力明显提高,基本建成与全面小康社会相适应的水安全保障体系;形成了水利扶贫工作基本思路,即以水利水保重点项目建设为依托,通过生态扶贫、精准发力,全面实施水利扶贫“3211”工程,加快补齐脱贫攻坚水利短板,有效解决贫困县水资源配置、基础设施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及生态修复与保护等问题,为如期实现全面脱贫提供强有力的水利支撑和保障。

“3”即研究制定出台三个水利扶贫政策性文件。一是报请省人大常委会出台《山西省小流域承包租赁拍卖治理的决定》,明确水保治理户的权利和义务,通过激励性政策吸引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投入水保生态建设。二是报请省政府出台《山西省贫困县农建水保专业队组建管理办法》,全面支持贫困县各乡镇依照管理办法组建农建水保专业队,确保山西省贫困人口能够从项目建设中获得应有的劳务收入。三是报请省政府出台《农村小型水利水保项目建设管理办法》,切实消除市县两级对小型水利水保项目自行确定的招投标“门槛”、对农民参与项目建设的制约和束缚。

“2”即重点建设两大支撑山区水利发展的技术体系。一是研究解决水保淤地坝与农田水利灌溉相结合的问题。通过对淤地坝现有坝型的技术创新,变“拦淤放水造地”为“拦淤蓄水造地”,将流域内拦蓄的宝贵水资源收集起来用于高效节水灌溉。二是研究解决山区农业灌溉的技术难题,推进农村饮水工程、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煤矿排水利用与高效节水灌溉相结合。

“1”是启动一项水利技术帮扶行动计划。省水利厅将有步骤、分批次地抽调厅直单位优秀技术干部派驻贫困县开展技术帮扶,安排水保、农水、供水等方面的技术人员开展水利技术帮扶行动。

最后一个“1”是以试点为先导,按照全省58个贫困县的分布情况,在东西两山的沿黄地区和太行山地区贫困县,有重点地规划实施一批水利脱贫攻坚项目。

通过实施“3211”工程,力争用5年时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2万km2,形成1万处面积在1 km2左右、以小流域为单元的庄园经济,在20个贫困县建成县域小水网工程,并在山区县增加8.67万hm2高效节水灌溉面积,新增13.33万hm2可实施高效节水灌溉的沟坝地。

按照这一思路,当前要重点抓好与大水网工程相配套的县域小水网建设、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贫困山区农田水利建设以及山洪灾害防治和抗旱应急水源建设。

三、加强领导,健全机制,确保各项水利工作落到实处。

山西省水利厅提出,要积极践行“三严三实”要求,将“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与水利扶贫工作有机结合,确保各项工作取得实效。

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工作责任。充分发挥省市水利扶贫领导小组的组织领导和协调指导职能,及时研究解决水利扶贫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作为水利扶贫实施的责任主体,要把水利扶贫职责扛在肩上、抓在手上,围绕脱贫目标,统筹资源,强化实施。

健全工作机制,确保精准扶贫。要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要求,健全贫困地区水利需求调查机制,为精准安排水利项目创造有利条件;健全水利扶贫项目储备机制,扎实做好前期工作,为优先安排水利扶贫项目奠定基础;健全水利扶贫统计工作机制,通过统计真实反映贫困地区水利建设进度、水利扶贫成效;落实水利扶贫考核办法,引导各级水利部门把扶贫资源集中用于贫困地区。

坚持多措并举,完善融资渠道。要深化贫困地区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落实好金融、财政等支持政策,尤其是加大国家政策性贷款对水保生态建设的扶持力度。要积极探索水利工程政府委托代建或购买服务模式,创新财政扶持资金使用方式,开展“资产(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受益有分红”试点。

加强沟通协调,提高工作效率。水利扶贫工作机构要加强与扶贫部门的沟通协调,及时掌握最新的政策要求和工作动态。市级水利扶贫工作机构要加强与厅扶贫办和贫困县水利部门的沟通协调,做好上传下达。县级水利扶贫工作机构要加强与贫困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的联系,了解贫困村最真实、迫切的水利需求。

做好舆论宣传,营造良好氛围。要通过多种媒体形式,广泛宣传水利扶贫政策和工作成效,及时总结推广水利扶贫实践中的成功经验和典型事迹,积极争取社会各方面更多的关心和支持,为水利扶贫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和社会氛围。

做好水利扶贫工作,使命光荣,任务艰巨。山西省将进一步凝聚共识,狠抓落实,全力做好水利扶贫各项工作,充分发挥水利的重要作用,为全省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两个确保”,提供水动力,强化水支撑,搞好水服务,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转自《中国水利报》第3933期 现代水利版)

猜你喜欢

水保贫困县贫困地区
扎根基层不动摇 倾情奉献为水保
野蛮时代终结,动保行业要自律,水保协会年会透露出哪些重大信息?
水保工程的质量监督与管理
山西省政府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1.42亿元
山西省58个贫困县产品将陆续走进84所高校
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
对贫困地区乡村学前教育的几点思考
交通运输部累计投入约7100亿支持贫困地区交通建设
上学不如“混社会”? 贫困地区的“厌学症”如何治
山西已实现41个贫困县脱贫“摘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