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平台构建探索★

2016-04-08刘艳慧王艳伟赵永任

山西建筑 2016年10期
关键词:农业大学云南基地

刘艳慧 王 静 程 静 李 盼 王艳伟 宋 佳 赵永任

(1.云南农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云南 昆明 650201;2.云南农业大学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云南 昆明 650201; 3.云南农业大学招生就业处,云南 昆明 650201)



·建筑业管理与政策研究·

基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平台构建探索★

刘艳慧1,2王 静1程 静1李 盼1王艳伟3宋 佳1赵永任1,2*

(1.云南农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云南 昆明 650201;2.云南农业大学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云南 昆明 650201; 3.云南农业大学招生就业处,云南 昆明 650201)

分析了大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教学的现状,以云南农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为例,从完善校内实验室建设、加强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实施校企联合等方面,阐述了构建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平台的具体策略,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实践教学,创新能力,实践基地,实验室

随着中央提出的“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方针的实施,以及“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启动,社会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高等院校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主要实践基地。创新教育的基础是实践,构建多学科、多层次的实践平台,对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有重要意义[1,2]。

1 大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教学现状

大学生普遍缺乏创新能力,其主要体现在:创新意识觉醒,但主动性不强,缺乏创新毅力;善于定势思维,创新思维一般,缺乏发散性思维;创新技能不强,知识基础薄弱;创新成果单一,市场应用性不足。目前,大部分农业类高校存在以下问题:随着每年高校扩招,学生人数的增加,实验室的实验设备和人员配备相对不足;课程(毕业)设计一方面设计题目缺乏创新,另一方面学生在设计过程中属于技术拼凑和模仿,缺少创新;实习环节大多数是参观性质的活动,实习基地建设落后,对生产实践未有深入的了解;因此,要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构建良好的实践平台。

2 基于农业院校建筑土木类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平台构建

以云南农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为例,在“以学生为中心、产学研相结合”的理念指导下,基于建筑土木类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构建实践平台。实践平台是由校内实践平台(实验室和实训中心)、校外实践平台(实践基地)和产学研实践平台(校企联合研发中心)共同组成的多学科、多层次的实践平台。

1)完善校内实验室和工程实训中心建设和管理,构建校内实践平台,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完善校内实验室和实训中心的建设和管理,加强实验和短学期的实践环节,构建校内实践平台,为培养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提供基础平台。目前建筑工程学院有10个土木建筑类本、硕专业,依托建筑土木的学科优势,整合全校实验教学资源,形成了工科中心(建筑工程检测中心、力学实验室、岩土实验室、机械制造实训中心、地理信息与遥感实验室、水力学实验室、测量实验室)、学院专业实验室(建筑学实验室、建环实验室、给排水实验室和工程造价实验室)和工程实训中心(以第三学期为主的土木建筑学科的实践动手能力的实训)的校内实践平台。

2)加强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构建校外实践平台,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扩展与企业的深层次合作,积极拓展校外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践机会,提高创新能力。学院与云南省建工集团有限公司、十四冶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云南省设计院、昆明设计院等行业龙头开展实践基地建设,目前建有30余个校外实践基地。在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和运行过程中,在学科调整、专业设置、培养方案制订、课程设置、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让企业积极参与进来;学生充分发挥学科专业优势,依托实践单位积极开展科研实验、科技创新等实践活动,使校外实践基地同时成为创新实践基地,不断拓展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新途径。

3)促进校企联合研发中心建设,构建产学研实践平台,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结合学科发展前沿,学院成立了云南农业大学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BIM工程研究中心、云南农业大学建筑工程检测中心、云南农业大学节能减排检测与研究工程中心等科研实践平台,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创造了良好科研平台。目前由创新团队教师带领学生完成了景洪千村规划、景迈传统村落保护与改造项目、云南省庄园规划、会泽、马龙的“3+3”校县联合行动等科研项目,并同时加强创新团队教师的培养、考核和激励机制,激发教师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积极性,主动进行课程改革,指导学生开展创新实践活动[3]。学院与省建设行业龙头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建立了校企研发中心,让学生积极参与到项目中,共同完成实际生产项目和科技攻关,提升创新能力。与云南省建工集团有限公司共建云南省岩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完成了云南省机制砂技术规程的编制;与云南昆钢新型复合材料开发有限公司共建钢结构设计研究院,完成了云南城镇地下管廊供水管道建设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可研的编制;与昆明佳晓自来水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共建水安全工程协同创新中心,完成了降低昆明主城自来水管网漏损率研究项目的申报以及云南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督导检查工作;与云南省城乡规划设计院共建联合设计机构,完成了云南国惠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园总体规划。为强化校企合作,加大“订单式”培养方式的力度,与十四冶建设集团云南第六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共同成立了“联合培养班—鹏程班”,为企业培养优秀的创新人才,开启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实现高校与企业的双赢。

4)鼓励学生参与各类科研项目与创新活动,构建创新活动平台,提高创新思维。通过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以及参加各类创新竞赛和活动,构建创新活动实践平台,使学生拥有展现自己创新能力的舞台,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学院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科研项目,促进教学与科研的结合,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启发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协作精神。学院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类创新竞赛和活动,如挑战杯、创新创业大赛、数学建模大赛、软件大赛、力学竞赛、节能减排大赛、计算机大赛、工程算量大赛等,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逐渐培养创新思维和科研精神。

3 取得的初步成效

经过近年的实践,实践平台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推动了良好学风的形成和学生就业层次的提高。学院学生在2015年各类科技创新竞赛中,获得了全国高等院校工程造价技能及创新竞赛团体二、三等奖及单项一等奖;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三等奖;全国BIM施工管理沙盘及软件应用大赛团体和单项一等奖;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和科技竞赛三等奖;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省三等奖;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省三等奖等国家、省级奖项60余项;各专业补考率逐年降低;2011年—2015年连续5年毕业生就业率达90%以上,就业率、就业质量在全校名列前茅。

4 总结探讨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学院针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现状,并结合自身特点,构建由校内实践平台、校外实践平台、产学研实践平台和创新活动平台的多学科、多层次的实践平台。实践平台以校内、外实践教学平台为基础,帮助学生构建系统的学科知识和创新能力结构;以产学研实践平台和创新活动平台为支撑,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科研团队精神[4,5]。学院今后将继续加强对实践平台的探索与实践,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1] 徐 典,欧明喜,卜艮明.培养创新能力的实践教学平台建设探讨[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7):192,196.

[2] 张怀强,李 丽,刘玉娟,等.面向新时期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平台建设[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3(2):193-196.

[3] 李伯奎,左晓明.论应用型工科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继续教育研究,2013(2):137-138.

[4] 周骥平,张 平,李益民,等.基于卓越人才培养的多元化实践平台的构建[J].教育教学论坛,2012(28):74-77.

[5] 于彦华,周建忠.构建高等农业院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多维实践平台的探索[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6):277-279.

The practice platform construction exploration based on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ve ability training★

Liu Yanhui1,2Wang Jing1Cheng Jing1Li Pan1Wang Yanwei3Song Jia1Zhao Yongren1,2*

(1.CollegeofArchitectureandEngineering,YunnanAgriculturalUniversity,Kunming650201,China; 2.InstituteofUrbanandRuralPlanningDesign,YunnanAgriculturalUniversity,Kunming650201,China; 3.EnrollmentandEmploymentOffice,YunnanAgriculturalUniversity,Kunming650201,China)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on ability and practice teaching, taking the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llege, Yun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for example, from the perfect on-campus laboratory construction, strengthen off-campus practice base construction, implementation of school-enterprise joint operations and other aspects, elaborated the specific strategies of construc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ve ability training platform,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

practice teaching, innovation ability, practice base, laboratory

1009-6825(2016)10-0243-02

2016-01-22★:云南农业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XYJG201368,XYJG201367);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012Y368);云南农业大学第八批校级一类建设课程(项目编号:3161033,3161025)

刘艳慧(1981- ),女,博士,讲师

赵永任(1960- ),男,副教授

G642

A

猜你喜欢

农业大学云南基地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被国内外数据库收录情况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湖南农业大学通知教育中心
云南茶,1200年的发现
云南邀您来“吸氧”
云南是你避暑的最佳选择
一图读懂云南两新党建
我的基地我的连
중국인 학습자의 한국어 발음에서나타나는 오류 분석 연구―홑받침 발음오류를 중심으로
吉林农业大学招生就业及国际交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