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校园交通路网初探★

2016-04-08

山西建筑 2016年10期
关键词:教学区青蓝学苑

程 倩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江西 南昌 330013)



大学校园交通路网初探★

程 倩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江西 南昌 330013)

介绍了大学校园交通路网的研究背景,以江西科技师范大学为例,结合该校园的空间布局、功能分区以及交通流线设计情况,提出了校园出入口与道路网的优化措施,改善了校园内的交通环境。

大学校园,道路网,出入口,交通流线

1 研究背景

我国自1978年来,在改革开放和“科教兴国”战略的双重作用下,高校招生计划逐年扩大,在校学生数量呈直线上升;另一方面,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的出行方式也由轿车、自行车等逐步取代过去单一的步行方式,导致机动车数量不断增加。但随之而来的却是一系列问题——校园拥挤、交通问题、噪声污染以及安全隐患等;再加上大学校园的发展慢慢趋于城市化、开放化,与国外高校不同的是,国外虽大多为开放式设计,但校园自身与周围早已融合,在建设规划初期就做出了方案,所以避免了我国高校的很多问题。相反,在我国高校功能体系中,大学教学、研究生教学等交织在一起,功能变得复杂,人们的行为更是多样化,校园交通事故不断出现,使得交通、安全问题变得越来越严峻[1]。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建设较早,面积有限。目前枫林校区在校学生7 000余人,教职工1 500多人,师生间有着相同的时间表。在上下课高峰期,行人及车辆容易出现拥堵,形成人车洪流。各种节假日、开学或校庆期间情况更甚,加剧了学校的交通压力,带来了诸多环境问题、安全隐患;另一方面,学校也并没有出台相应的管理办法来应对这一问题,导致问题不断加深,这对和谐校园的发展来说是很大的安全隐患。

大学校园犹如一个微缩的社会,虽不及城市系统的复杂,但在机动化的推动下,校园交通问题也日益突出。从学校的长远发展来看,机动化让校园交通拥堵、环境噪声以及安全隐患等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校的发展。本文将从学校本身的需求出发,针对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总结归纳原因,在交通规划方面提出自己的优化策略及方案,能对学校建设、交通优化有一定意义,改善我们的校园环境[2]。

2 交通调查

2.1 校园空间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枫林校区校园规划为:南临枫林西大道,其他三个方向均为城市用地,校园大致沿东西方向展开,道路呈网状分布。

2.2 校园出入口及外部交通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枫林校区南面为学校出入口,城市主干道枫林西大道于南侧,该路是连接高新工业园区与市区的主要道路,交通状况较为复杂,人流量较大。该出入口作为唯一出入口,车辆与人流混行。学校固定车流主要包括:私人轿车、校车、食堂用车,此外节假日、开学或大型活动期间等临时车辆;人流主要包括学生、教职工及校外人员等。由此可看出,出入口交通量大,交通行为复杂。

2.3 学校功能分区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枫林校区内,现有格局功能主要分为教学区、学生公寓区、教师公寓区、体育运动区及后勤服务区。教学区主要位于校区东部、中部,包括综合教学楼、各院系办公楼图书馆、大学生活动中心等共10栋。

学校功能分区较为合理。教学区与生活区紧邻,避免学生上下课路程较长;后勤服务区位于学生公寓旁,方便学生用餐;但学生上下课、后勤集中在几条学校主要干路上,造成上下课期间,学生与车辆的人车混行,且学校规划不到位,某些车主随意停车,更加深了学校的交通问题。

2.4 交通流线

1)机动车流线。私家车主要路线是,从正门进入前广场,环绕教学区后,最终到达理科楼、九号教学楼及各院系大楼停车区,途经范围几乎遍布全校,这种随意性的停车模式对学校的交通、安全稳态造成很大影响,同时也带来了噪声、空气等问题。校车的路线较为单一,白天停靠在图书馆门前青蓝路段,在此等候学生、教师乘坐;晚上停在学苑一路研究生公寓区。食堂用车主要从学校大门,经青蓝路到食堂。

2)非机动车流线。学生上下课、吃饭活动集中在学生公寓区、体育运动区、教学区等。上课途经流线,从女寝区出发,经后勤服务区,沿知行路到达大学生活动中心、图书馆、九号教学楼等;从男寝区出发,沿青蓝路、学苑一、二、三路到达大学生活动中心、图书馆、理科楼和文化会堂等。下课途经流线呈大范围网格型分布。以九号教学楼、理科楼为起点,各食堂、各寝室楼为终点,在各条道路上都形成大量人流;有些学生也会选择从建工楼前的步道往返。

3)综合流线。综合考虑流线时,情况就变得复杂起来。人流、车流在大学校园交通系统中作为一个整体,两者必须结合考虑,不能顾此失彼。而通过比较人流、车流可以发现,两者流线几乎完全重合,在青蓝路、学苑一、二、三路的问题尤为突出。

3 调查及布局

3.1 停车场调查

经调查,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枫林校区的集中停车场很少,学校目前规划有100余个停车位,这远远不能满足学校目前的停车需求,这也导致学校普遍存在乱停车的问题。

3.2 校园停车状况

校园内停车主要集中在教学区,以九号教学楼、理科楼旁居多,教学区旁虽然布置了停车位,但供不应求,且存在乱停车的问题。此外,在学校每条干道上都有沿路停靠的私家车,其中不少停车影响正常的人行。特别是节假日、开学校庆、各种大学活动期间,食堂、音乐楼、文化大礼堂附近停放的车辆络绎不绝,造成交通拥堵。

3.3 校园停车管理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枫林校区目前采用交通暂行管理条例,车辆出行采用学校发放的通行证。经调查一共发放了300张左右。据相关数据显示,除去开学节假日等交通繁忙期间,正常情况下学校每天车流量在600辆左右。

4 交通优化

4.1 出入口优化

南面出入口与城市干道直接相连,没有任何缓冲空间,在机动车出校时,校门口是三岔路口,交通复杂,易造成拥堵。同济大学正南门也曾有过类似境况,在改造过程中他们采取的措施是,保留原校门,仅拆除两侧围墙,将新校门置于后面,原校门形成“导流岛”,形成了较为顺畅的汽车回旋场地,这个方法值得我校借鉴。

对出入车辆进行限时进出。限定后勤区、生活区、外访车辆在限定时段内进校,与上学高峰期人流、教师车流错开。

对于教职工上下班车辆进行限时、方向限定、限定停放区域。首先划分学校停放区域,大致可分为:禁止停靠区、可停靠区、限时段停靠区。学生公寓区为避免人车交通事故,划分为禁止停靠区;教学区附近一般依附停车场地,划分为可停靠区域;而其他地段作为学生上课的必经之路,划分为限时停靠区,且上下课高峰期,设置路障禁止停车。另外,还可限定车流方向,在教学高峰期时段,车流进入校园后,车流主导方向往东面教学区推进,避免与西面学生上课人流交叉;其他较为畅通的时段,可以允许车辆根据空缺车位选择停放。

4.2 道路网优化

1)车行道。道路的通行能力是解决校园交通问题的重要核心[3]。目前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枫林校区内,各道路间人车混行现象严重,基本上机动车在每条道路上任意行驶。所以目前要解决校内交通混乱的问题,在优化的过程中,进行适度的人车分流是重中之重,要建立起便利的交通模式。对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枫林校区的道路交通优化,可采用:主干道与各机动车入口相连,采取校园环形流线,环线之间联系各功能区;次干道设计为尽端式道路,但能到达各主要建筑物,与尽端式道路连接的是步行道路。通过对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流线的调查及综合考虑,可将校园内的环形道路设计为以下几条:南校门→青蓝路→学苑一路;南校门→青蓝路→学苑二路→体育馆前路;南校门→青蓝路→学苑三路→知行路;南校门→青蓝路→学苑四路;南校门→青蓝路→东区化工楼。

2)优化后道路。原有路网结构与优化后的车行道,构成了校园内新的道路网结构。车行环路是校内机动车的指定路线,但是学苑二路图书馆至体育馆路段、学苑三路小红楼至知行路段,应实施限时停放,在上下课高峰期应该禁止机动车通行,仅作为人行道。其他次干道为人车共行道,尽量设置为尽端式,减少机动车过多的穿行。

5 结语

通过对大学校园交通系统的调研分析,发现大学校园中普遍存在交通安全问题,并结合相关大学校园案例研究得出,要改善校园内交通问题,应从交通管理、校园出入口、内部道路网等方面提出优化策略。但是只在现有条件、现阶段的研究成果下,还应充分发挥校院师生的参与性,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在整体性原则基础上,让每部分与其他部分相协调,才能形成一个良好的交通氛围。

[1] 刘慧娟.大学校园交通系统初探——以华中科技大学为例[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0.

[2] 裴文祥.华南理工大学北校区校园交通优化策略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2.

[3] 林 臻.机动化背景下我国大学校园交通的优化策略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2007.

On traffic road network in college campus★

Cheng Qian

(JiangxiScienceandTechnologyNormalUniversity,Nanchang330013,China)

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research background of the traffic network of college campus, and points out the optimal measures for the entrances, exits and road network by taking the campus of Jiangx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ormal University and combining with the design for the space layout, functional divisions and traffic streamline design, so as to improve the traffic environment of the campus.

college campus, road network, entrance and exit, traffic streamline

1009-6825(2016)10-0010-02

2016-01-28★: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大学生创业、科研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0140804066)

程 倩(1995- ),女,在读本科生

TU244

A

猜你喜欢

教学区青蓝学苑
“青蓝工程”助推力行青年教师稳步成长
荀卿之教,青蓝绚兮
铜系青蓝釉:开创陶瓷工艺美学新时代(一)
高校教学区景观探讨——以西南交通大学犀浦校区教学区为例
浓郁群青蓝
豪雅三维渐进学苑
与家有关的字
学苑诗风
勤劳小矿工
建在美国斯坦福大学教学区屋顶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