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益阳市城市空间结构优化初探★

2016-04-07龙郑成

山西建筑 2016年29期
关键词:旧城区益阳市益阳

龙郑成 谭 阳 易 品

(湖南城市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湖南 益阳 413000)



·规划·建筑·

益阳市城市空间结构优化初探★

龙郑成 谭 阳 易 品

(湖南城市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湖南 益阳 413000)

通过分析益阳市城市空间结构的演进过程,探讨了益阳市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完善东部新区城市功能、加强绿道构建、推进旧城更新、加强地下空间开发等改进策略,意在提升城市空间活力,优化城市结构,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城市,空间结构,生态景观,绿道

0 引言

城市的空间结构是城市各要素在空间范围内的分布和组合状态,是城市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在空间上的反映,一个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发展、城市历史渊源、人类活动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是城市社会经济存在和发展的空间形式[1]。益阳市起源于“益水之阳”,“益水”就是今天所指的经流益阳市城区的资水。古时水运交通尤为重要,因此滨水河畔形成了沿资江流域发展的带状城市。此后盐渔之利,农业、手工业迅速发展,商业进一步繁荣,益阳又再度成为资江流域的经济、文化中心。随着近代政治、经济、科技、社会的影响,及长株潭城市群的逐步形成,益阳市城市发展策略和空间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在这不断的变化过程中出现了诸多的城市问题。城市问题开始影响着益阳市的城市空间结构,阻碍益阳市城市可持续发展。由此可见,对益阳市所形成的城市问题进行分析,进一步提升益阳市城市空间结构是至关重要的。

1 益阳市城市空间结构演化过程

1.1 鸦片战争后的近代时期

鸦片战争以后,受西方资本主义的影响,中国开始大规模的物流运输。益阳依托资江,迎来了水路运输的黄金时期[2]。由于上游拥有丰富的自然矿产、药材等等重要物质,商人们在大码头地区建立了许多加工厂和收购点。活跃的航运交通必然带来大量的财富和人口,在加工厂收购点附近形成了三个盛大的码头:大码头、石码头、向家码头,而在这三座码头之间形成了一条十五里麻石街。益阳古镇的原城市市中心是在下游十里外的南门口,由于水运“大码头”的形成,不但贸易闹市中心城市西部转移,而且也促成两地连成一条长街,形成了一条长达十五华里的繁华商业街。这个时期益阳人口迅速增加、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城市空间结构由原先的分散发展转变为沿资江流域组团式发展。

1.2 改革开放时期

改革开放时期,益阳市城区不断发展,大量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资江沿岸已经不能满足城市发展需要。1980—2000《益阳市总体规划》决定“北改南建,由内向外,集中紧凑发展,将资水南岸定为益阳长期发展的主要方向”。1994年,随着国务院批准撤销益阳地区,新设的资阳区、赫山区,代管沅江市,南部的赫山区建成区面积逐步扩大,城市重要功能逐步南移,城市功能中心主要集中在赫山区的桃花仑片区,空间拓展沿石长铁路与长常高速向南延伸,益阳城市空间结构由原先团状向轴线型转变,呈现出中心密集、外围疏散的特征。

1.3 新世纪后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湖南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发展,益阳市作为环长株潭城市群的重要节点城市,为了有效地对接和融入长株潭的核心位置,城市空间发展战略也逐渐由“南扩”转变为“东接为主,南扩为辅”[3]。另外为保护城市主城区不受工业活动干扰,使益阳打造成为国家中部地区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在城区东南方向规划建设了东部新区,形成了现在“一轴三带”,“一轴”串联益阳市主城区和东部新区的城镇发展轴,“三带”资江风光带、西部山林风光带、东部农田风光带的结构[4]。

1.4 小结

益阳市具有典型的依水而建的城市特点,水域对城市空间形态有着巨大的影响。鸦片战争以后城市形态由分散的点状发展模式,逐渐变为组团式发展模式;改革开放时期,由于城市撤县改市的决策实施,使得益阳市的发展重心从资江北岸到资江南岸,赫山区渐渐兴起,城市空间以赫山区为主开始迅速扩张;新世纪后,为与长株潭城市群协同发展,发展战略调整为“东接为主,南扩为辅”,在东南部建立新区,城市空间向沿东南方向有序扩张。

2 益阳市城市空间结构存在的问题

2.1 职住分离,增加城市交通压力

益阳东部新区位于益阳市赫山区与宁乡县交界处,距离益阳市区20 km,主要由城际干道和桃花仑东路进行连接。东部新区是益阳市的工业发展重心,现阶段是以发展工业产业为主导。虽然高新区有布置配套的居住和部分商业,但是公共设施和生活环境滞后,不足以满足现代城市生活,大量的居民形成了工作在东部新区,而居住在益阳市市区的生活模式,导致工作岗位分散布局模式的出现。正常情况下城区只需具有容纳在本城生活、工作的城市人口,而益阳市的主要城区既要容纳本城人口,还要容纳东部新区的人口,不仅加大了城市生活压力,更加大了城市交通压力,导致通勤距离的增加,增加汽车尾气的排放,导致温室效应的加剧。

2.2 城市绿地分布失衡,缺乏整体性

益阳市区内自然生态景观良好,市域范围内拥有会龙山森林公园、奥林匹克公园等多座市级公园,还拥有800 ha的梓山湖水库和一条穿越城区的资江沿江风光带。改革开放后益阳市发展重心的偏移,资阳区人口集中、开发时间早,以至于建筑混乱、用地紧张,绿地建设存在局限性。680 km2的旧城区仅仅只有一条沿江风光带作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公共绿地,缺乏供市民休闲娱乐的小尺度绿地;而赫山区虽拥有多座市级公园,但是服务半径有限。城市绿地分布不均匀,并且城市新老城区绿地没有形成不同层次,不同尺度的系统,以至于益阳市绿地系统缺乏整体性,地区生态稳定性从而降低,部分市民的生活质量也无法保证。

2.3 旧城区发展滞后,空间退化

旧城区始终是益阳市的历史印记,见证了益阳市上千年来的历史变迁,也是益阳市最有识别性的地区。随着近年益阳市发展战略的变化,政治、经济重心的变迁,城市空间结构发生了剧烈的变化,旧城区核心功能被抽走,其功能结构,交通结构逐步落后于城市整体水平。旧城区由于结构衰退逐渐的丧失发展活力,居住环境恶化,区内新老建筑交错,许多旧房老化问题严重,人居环境质量和生态环境下降;交通压力巨大,没有明确的交通组织,道路网层次不明,不同层次的道路系统间衔接混乱,路口车辆拥堵现象严重,区域发展从而遭受到巨大考验。以致城市旧城区人口分布呈现两种形式,一部分人集中在商业和公共服务设施相对较好的地方,另一部分人迅速向新城区移动,从而使新老城区社会阶层分异问题突出。

2.4 城区过度拓展,破坏自然格局

自1994年益阳撤地设市以来,直到2004年,益阳市的空间拓展一直处在快速发展阶段。1995年益阳市中心城区建设用地面积为25.20 km2,到2004年扩展到41.27 km2,年均增长1.607 km2,在此期间,益阳市城市空间呈同心圆式的拓展模式,城市发展核心已经由桥北资阳区逐步南移。一般来说城市发展核心的移动是因为原有片区城市空间开发强度已达饱和,而益阳市中心城区的城市空间负荷并没有达到饱和状态,例如福中福商业中心一直处于“空心化状态”,周边城市空间也没有得到有效率的利用。如此外延式的发展模式,将侵蚀益阳市南部寨子仑、鱼形山、云雾山自然保护区,打破城市自然山体水体的保护格局。

3 益阳市城市空间结构优化建议

3.1 完善东部新区城市功能,优化用地布局

扩充建东部新区城市功能,意在将东部新区建设成为城市次级中心,使其成为拥有独立的、功能齐全的城市次级中心。首先,应该加速城市不同等级的商业服务设施、公共设施和生活环境等方面的构建,形成功能相对完善,生活气息浓郁的东部新区,同时将中心城区的部分产业和商务设施转移至东部新区,将主要人口活动范围拉回东部新区;其次,应提倡公共交通,在人流密集的中心区域与东部新区之间建设快速交通,同时公共交通线路应尽量避免主要城区通勤频率较高的路段,以此来解决交通高峰期拥堵、缓解因职住分离而引发的城市交通压力。

3.2 加强绿道构建,优化城市绿地结构

城市绿道是一种线形绿色开敞空间,其优势在于布置灵活,占用空间少,适合于高密度的城市,既可用以隔离城市用地、作为斑块缓冲区,也可作为联系斑块与斑块之间的廊道[5]。通过构建绿道用以优化益阳市的绿地结构,保留并继续深化沿江风光带绿道,力求打造滨河休闲绿道,起到生态隔离与缓冲的作用,保护现状的自然斑块和水系;构建城市十字绿道,主要连接街道旁绿地,市区公园,充当连接功能,强化景观的连续性,保护局部地区生态稳定性。“横向”是以益阳大道为轴线,从会龙山公园到梓山湖水库直到益阳东站,“竖向”是以龙舟南路为轴线与沿江风光带绿道相连。不仅促进了城市景观形态的美化,还增强了沿线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城市户外休闲空间的建设,形成“一带两轴”的城市绿地结构。

3.3 推进旧城更新,提升城市整体活力

首先通过将旧城区部分居住功能的地块置换为商业、文化娱乐、公共设施用地,丰富鹅羊池片区的城市功能。通过商业功能注入提升老城区的商业价值;文化娱乐功能丰富市民的日常活动,唤醒大码头古城记忆;完善公共设施保障,使城市发展更有序、更便民和更安全[6]。其次,需要对旧城区交通整合,提升旧城区交通效率。旧城区的交通总体上已经饱和,路网骨架也基本形成,需要通过打通建筑周边的道路,形成贯通性支路,增加支路密度,以此加强路网综合通行能力,提高旧城区道路通行水平。以此推进旧城更新,提升益阳市整体活力。

3.4 加强地下空间开发,提升空间利用效率

在城市空间开发过程中,可以适当加强城市土地的开发强度,通过充分利用地下空间,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多元化的城市功能和聚集化的空间要素与空间紧张之间的矛盾,同时也可以增加区域的活力,实现城市空间的全面化利用[7]。首先是城市商业空间复合化,益阳市福中福商业中心可以结合人的亲地性特性设计,商业空间从地面上下延伸,将原本聚集于地面的功能部分转移至地下,实现地面价值的再造和升级,能够形成较高的人群聚集度;其次是城市居住空间的复合化,可以通过大型市政设施地下化、停车设施的地下化和绿化空间的垂直化手段,达到节约土地面积,达到空间最大程度的利用。

4 结语

未来的益阳市作为“3+5城市群”的重要节点城市[8],通过构筑便捷城际通道,将改变其地处湖南中部的区位劣势,以求得发展的动力。因此,必须要从区域整体的高度来探索与益阳自然地理条件、社会及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城市空间结构。以“东接为主,南扩为辅”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来适应新时期益阳市的城市快速发展节奏,以健康的、可持续的方式应对各方面的挑战,从而正确地引导益阳市城市发展。

[1] 冒亚龙,欧阳梅娥.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城市空间结构[J].规划师,2006,22(12):77-80.

[2] 易永卿,李益群.近代益阳城市文化勃兴的背景与契机[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07,28(2):22-28.

[3] 徐 美.“两型社会”建设中长株潭城市群发展模式创新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4] 李 辉,韩晶玉.中部六省承接加工贸易转移的困境、产业选择及对策建议[J].国际贸易论坛,2008(5):63-68.

[5] 许 慧,肖大威.绿道在优化城市空间中的应用[J].中国园,2014(6):47-50.

[6] 赵 勇.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思考城市发展模式[J].城市发展研究,2013,20(5):111-117.

[7] 朱大明.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基本规律初探[J].地下空间,2004,24(3):2-5.

[8] 汤放华,陈立立,曾志伟,等.城市群空间结构演化趋势与空间重构——以长株潭城市群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10(8):91.

On optimization of urban spatial structures in Yiyang City★

Long Zhengcheng Tan Yang Yi Pin

(CollegeofArchitectureandUrbanPlanning,HunanUrbanCollege,Yiyang413000,China)

By the analysis of the evolution of the urban spatial structures in Yiyang City,the paper explores the main problems in the urban development of the city,and points out the improvement of the urban function of the East New Zone,the promotion of the green road construction,and the enhancement of the renewal of old cities,and the reinforcement of the underground spatial development,so as to promote the urban space activeness,optimize the urban structure,and realiz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ities.

city,spatial structure,ecological landscape,green road

1009-6825(2016)29-0001-03

2016-08-01★:湖南省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编号:201511527010);湘教通[2015]269号

龙郑成(1994- ),男,在读本科生; 谭 阳(1994- ),女,在读本科生; 易 品(1994- ),女,在读本科生

TU984.113

A

猜你喜欢

旧城区益阳市益阳
非遗文脉传承下城市旧城区更新设计
基于“益阳消阴”理论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浅析
乐为编纂党史正本献余热——记益阳市中共党史联络组顾问钟明星
对党忠诚 纪律严明 赴汤蹈火 竭诚为民——益阳市消防支队侧记
疏肝益阳胶囊治疗精液液化异常的临床观察
南昌市旧城区废弃铁路景观再生设计研究
颜新元·中国画《益阳地花鼓·拖板凳》
浅议房屋征收稳评入户应注意的问题——以某旧城区改建项目入户调查为例
益阳市水库监控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及应用
贺优328在益阳的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