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认真贯彻实施政府令实现散装水泥新跨越
——山东省“十二五”时期发展散装水泥工作回顾

2016-04-07山东省散装水泥办公室

散装水泥 2016年4期
关键词:十二五砂浆山东省

山东省散装水泥办公室

认真贯彻实施政府令实现散装水泥新跨越
——山东省“十二五”时期发展散装水泥工作回顾

山东省散装水泥办公室

2015年是《山东省促进散装水泥发展规定》政府令颁布实施的第六年。“十二五”时期,在政府令的推动下,山东省散装水泥发展步伐加快,为节能减排,治理雾霾天气,建设美丽山东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十二五”期间发展散装水泥成绩显著

(一)散装水泥供应量位居全国前列

全省水泥散装量由“十一五”末的8462万吨发展到2015年的9336万吨,年平均增长1.99%,位居全国第二。“十二五”期间全省累计完成散装水泥达4.91亿吨,比“十一五”的4.12亿吨提高了19.17%。

水泥散装率从“十一五”末的57.37%提高到2015年的61.53%,同比提高了4.16个百分点,年均提高0.83个百分点。居全国省区第六位,高出全国平均值3.11个百分点。已经超额完成了国家“十二五”水泥散装率58%的发展目标。

(二)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显著

“十二五”期间,散装水泥的使用可节约标准煤1128.12万吨,减少水泥损失287.24万吨,减少粉尘排放493.45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933.14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9.59万吨,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综合利用工业废弃物11 724万吨。实现节能减排综合经济效益220.95亿元。

通过发展散装水泥,推广使用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和水泥制品,提高了施工效率,改善了劳动条件,保护了工人的身心健康,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低碳经济发展作出了较大贡献。

(三)政策法规建设有了新的突破

在《山东省促进散装水泥发展规定》的推动下,各级政府非常重视和支持散装水泥发展,围绕着政府令的贯彻实施,积极出台配套政策措施。济南、青岛、淄博和潍坊等16个市以及20个县(市、区)出台了有关城市禁止现场搅拌混凝土、砂浆和农村推广散装水泥等方面的政策。各项配套政策的相继出台,进一步完善了发展散装水泥政策法规体系,极大地推动了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三位一体”协调发展。

(四)散装水泥装备能力显著增强

“十二五”期间,全省散装水泥发、运、储、用各环节装备能力配套增长。

截止2015年底,全省拥有散装水泥发放库1441座、中转库35座、固定接收库1305座、专用汽车3469辆、散装水泥罐8366个。综合配套能力由“十一五”末的9500万吨提高到1.2亿吨,同比提高了26.32%。

预拌混凝土企业发展到972家,年设计产能达到46 359万立方米,拥有混凝土搅拌车8213辆、混凝土泵车978辆。年设计产能比“十一五”末的21 600万立方米增加了1.15倍。

“十二五”期间,我省预拌砂浆的发展从小到大,截止2015年底,已经建成预拌砂浆企业158家,年设计产能达到5773万吨,比“十一五”末的937万吨增加了5.16倍。拥有干混砂浆运输车303辆,干混砂浆背罐车36辆,干混砂浆移动筒仓2565个。

散装水泥和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技术装备水平进一步提高,物流装备体系逐步完善。水泥企业加大了散装水泥库容,强化均化工艺,配备了先进无尘装车系统,散装水泥发放效率和环保效果有了较大的改善。大方量混凝土生产线得到快速发展,预拌混凝土企业遍布全省所有市县,并不断向发达乡镇拓展,混凝土的保供能力提高。预拌砂浆生产企业正在向县级城市发展。

(五)散装水泥应用程度显著提高

随着发展散装水泥工作力度的加大,节能减排意识的增强,使用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逐步成为人们的自觉行为。建筑工程和交通、水利、电力、市政等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均使用了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水泥预制件的用量也在不断增加,散装水泥应用程度得到显著提高。

1、散装水泥供应量由“十一五”末的8462万吨,增加到2015年的9336万吨,应用程度提高了10.33%。

2、预拌混凝土供应量由“十一五”期末的8595万立方米,增加到2015年的12 315万立方米,同比增加了43.28%。

累计供应预拌混凝土66 075万立方米,比“十一五”(25 608万立方米)增加了1.58倍。

3、预拌砂浆累计供应量达2389万吨,比“十一五”(165万吨)增加了13.48倍。随着机械化施工的普及,预拌砂浆的优越性得到了更好的发挥,发展前景广阔。

(六)散装水泥社会知名度显著提高

2012年,中央电视台采访了我省农村推散经验,在央视新闻报道了“山东送建材下乡,散装水泥便民利民”的先进经验,中央电视台的宣传是对全国散装水泥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充分肯定,影响面广,宣传意义深远。

各级散办以“发展散装水泥,减少粉尘污染”等为主题,利用电视台、电台、网络、手机公益短信、微信、出租车LED显示屏、报纸、杂志等媒体,以及发放宣传材料、悬挂横幅、数字电影下乡等方式,积极宣传发展散装水泥的政策法规、重要意义、先进工作经验。在“全国散装水泥宣传周”期间,与节能宣传紧密结合,全省统一开展声势浩大的集中宣传活动。通过广泛宣传为发展散装水泥工作创造了良好氛围。

(七)专项资金的引导作用显著增强

政府令的实施进一步促进了散装水泥专项资金作用的有效发挥,“十二五”期间全省征收专项资金达7.75亿元,比“十一五”(3.85亿元)增加了1.01倍。各级散办认真执行专项资金政策,对于使用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符合条件的工程项目,及时办理资金返还,“十二五”期间共返还5172万元。

各级散办按照《山东省散装水泥“十二五”规划》目标,协助财政部门加大散装水泥专项资金的投入,引导、拉动社会资金参与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和农村散装水泥的发展。“十二五”期间全省用于散装水泥项目的专项资金投入总计11 127万元,比“十一五”增加了1.78倍。带动社会资金投入约159.2亿元,专项资金的带动比例高达1:143,政府型基金的宏观调节作用得到了较好的发挥。

(八)农村推广散装水泥稳步发展

农村推散工作得到了各级政府以及散办的高度重视,各地抓住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有利时机,学习借鉴章丘、桓台、菏泽和平度等典型经验,因地制宜,开展农村推散工作。一是通过散装水泥销售网点,扩大市场覆盖面,提高农村散装水泥使用量;二是积极推广预拌混凝土,拓展农村散装水泥市场;三是创新发展,向农村推广使用预拌砂浆,不断开创农村推散工作新局面。

2015年,沂源县散办创新农村推散方法,结合县政府提出的“美丽乡村建设”,在3个乡镇设立12个预拌砂浆销售网点,向农民宣传使用预拌砂浆提高建筑质量、减少污染、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通过试用农民认识到了预拌砂浆的好处,全年推广使用4000余吨,预拌砂浆进农村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淄博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推广散装水泥工作的通知》,提出要加大农村推广散装水泥工作力度,争取2016年末全市农村散装水泥使用率达到57%,2020年达到65%。同时,要求各区县根据实际需求,每个镇每年可新建2~3个预拌砂浆销售点,力争2020年达到200个,基本完成预拌砂浆农村销售网络布点工作。

“十二五”期间全省建设农村散装水泥销售网点达到1241个,在农村推广使用散装水泥8802万吨,比“十一五”增加了65%;推广使用预拌混凝土4247万立方米,比“十一五”增加了3.86倍;首次在农村推广使用预拌砂浆4000余吨。为农民节省建设成本约13.2亿元。

(九)城市“禁现”工作有了新突破

在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城市禁止现场搅拌砂浆和农村推广散装水泥工作的通知》和省经信委《山东省预拌砂浆生产企业备案管理实施细则(暂行)的通知》《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提升建筑质量的意见》的推动下,没有列入国家要求“禁现”的城市也积极出台相关政策,全省16个地级市和20个县级城市出台了禁止现场搅拌混凝土和砂浆的规定,配合大气污染治理,各级散办与建设部门联合做好“禁现”工作的督促检查,加大“禁现”力度,扩大“禁现”范围。采取有力措施发展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禁现”工作为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

(十)散装水泥产业转型发展步伐加快

我省将发展装配式建筑作为促进建筑业、房地产业和散装水泥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在政策支持、技术标准、产业培育、示范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全省累计建设装配式建筑624.2万平方米,已经具备大规模发展的基础。

2014~2015年,省财政安排资金7900万元,支持创建省级建筑产业现代化试点城市,组织开展两批、17项试点项目建设,项目规模达80万平方米。2016年,启动了18项装配式建筑示范工程建设,预拨省财政奖励资金3158万元,示范面积88万平方米。试点示范激发了装配式建筑发展活力,目前,全省累计建设装配式建筑624.2万平方米。

山东万斯达集团有限公司等8家企业先后被批准为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55家企业被列为省级生产基地。万斯达集团既能生产装配化所需的部品,也能生产制造部品的机械设备。

截至2015年年底,山东省已有混凝土预制构件企业18家、生产线48条,年生产能力达480万立方米。

2015年1月,我省首个装配式公租房——济南港新园公租房项目全面开工建设,由山东万斯达集团全过程主导设计、构件制造及安装施工,是我省规模最大、装配化率最高的建筑产业现代化建设项目,装配率达85%。规划总建筑面积约14.52万平方米。预计2017年上半年交付使用,届时可提供9栋2017户高层住宅。

济南打响建筑产业化攻坚战。目前已经形成了推进建筑产业化的“一二三四五六”工作思路,正在积极探索“济南模式”:围绕一个目标,打造千亿元的产业集群;突出两个重点,推进项目落实与园区建设;建成长清、章丘、济阳三大产业园区;构建四大服务平台;强化“五化”标准,即设计标准化、生产工厂化、施工装配化、装修一体化、管理信息化,完善项目标准化产业链。此外,济南市为了确保产业化绿色健康发展,避免“为了产业化而产业化”,还将建立起政策法规、技术标准与服务、建筑工程质量控制、建筑部品(件)认证管理、科技创新与应用、人员教育与培训六大保障体系,使当地建筑产业化发展真正做到“量增质更优”。

即墨市万科东郡住宅产业化项目开工建设,总建筑面积17 009平方米。烟台市首个住宅产业化TUS体系示范工程——嵛景华城48号楼已正式投入使用。威海市《关于加快推进威海市建筑产业现代化工作的意见》出台。国内首家装配式农村住宅产品在日照落户。

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山东省房地产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关于贯彻国办发[2015]61号文件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贯彻国办发[2015]75号文件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分别提出推进建筑(住宅)产业现代化、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和海绵城市建设的具体要求。

预计到2017年,全省建筑部品生产线将达到30条,产能1200万平方米,建筑产业实现产值260亿元,形成百亿级产业集群。

我省有水泥制品企业500余家,其产品有水泥混凝土排水管、压力管、电杆、管桩、预制装配式箱涵、检查井和海绵城市建设用透水砖、透水管等水泥预制件。2015年主要产品产量:水泥混凝土排水管2861.84千米、水泥混凝土压力管1704.77千米,水泥混凝土电杆73.71万根,水泥混凝土管桩712.85万米。

未来建设需要大量工厂化生产的水泥制品,大规模、高质量、多品种的水泥预制件的应用,进一步延伸了散装水泥使用产业链,必将带动散装水泥行业的发展、变革,为散装水泥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十一)散装水泥统计工作得到加强

按照商务部的要求,为了进一步提高统计人员的专业水平,对全省80余名财务及统计工作人员进行了“全国散装水泥‘三位一体’网上智能直报系统”培训。统计工作者能够认真执行统计法律法规,及时保质保量地完成统计工作。同时,还及时上报《山东省散装水泥行政执法情况统计表》。为分析行业发展存在的差距和趋势,制定行业发展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省散办以及多个市县连续被评为“全国散装水泥统计先进单位”。

(十二)为行业发展做好服务

为了更好地指导和服务行业发展,组织编制《山东省散装水泥“十二五”规划》;济南大学共同开展了“山东省散装水泥在农村推广和普及的现状与对策研究”和“山东省预拌砂浆生产与工程应用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等课题。

2014年11月,省人社厅、省建材协会、省散办和省建材工会共同举办了首届“方达康杯”预拌砂浆行业职业技能大赛,这在全国尚属首创。来自全省70家预拌砂浆企业的134名选手参加了竞赛,有40名选手获奖。第一名的选手获得“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山东省技术能手”和“山东省首席技师”称号。

省散办主办了“2012中国(山东)预拌砂浆产业展览会暨预拌砂浆产业发展论坛”,多次组织企业参加了中国散装水泥暨预拌混凝土与预拌砂浆技术装备及产品展览会和中国散装水泥产业可持续发展论坛。

举办了四期全省预拌砂浆生产和检测技术培训班,为企业培养技术人才400多人次。青岛、济南市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设数字化散装水泥管理平台,进一步提高了管理水平和效率。

省散办参与商务部《焊接式散装水泥钢板筒仓》和《螺旋卷边式散装水泥钢板筒仓》《预拌砂浆生产及其装备制造企业等级评价规范》《预拌砂浆应用技术规程》等标准的编制工作。负责完成了《散装水泥行业系列教材——预拌混凝土》的编写任务。

“十二五”期间省散办还荣获“促进全国散装水泥行业建设与产业发展突出贡献单位”“促进行业发展与标准化建设工作优秀单位”“全国散装水泥宣传先进单位”和“省直文明单位”等荣誉。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我们要抓住建筑产业现代化、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海绵城市和新型城镇化等建设发展机遇,锐意进取,开拓创新,通过延伸散装水泥使用产业链,加快发展水泥制品实现散装水泥产业转型升级,不断开创我省散装水泥工作新局面,为建设美丽山东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猜你喜欢

十二五砂浆山东省
大连市材料价格补充信息
大连市材料价格补充信息
山东省交通运输研究会正式成立
大连市材料价格补充信息
RCEP对山东省高质量对外开放的影响
大连市材料价格补充信息
眷 恋
——山东省济宁市老年大学之歌
山东省即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