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视位置 化繁为简 回归课本

2016-04-06陕西解鹏辉

教学考试(高考地理) 2016年4期
关键词:北极点拍摄者海岸线

陕西 解鹏辉

重视位置 化繁为简 回归课本

陕西 解鹏辉

在日常的教学与备考中,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有的学生能认真听讲和按时完成作业,平时也注意知识的积累,但在答题解题的过程中,却耗时长、正确率低、成绩差。笔者经过长期的观察思考及与学生的交流发现,这些学生在复习备考时,只重视对地理规律和原理的识记,而不注重对地理原理和规律形成过程的理解;学生不看问题的本质,只看问题的表象,不能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不能从整体上把握答题的脉络。地理位置是高考地理解题答题的重要突破口,本文拟从地理位置出发,通过寻根溯源和分析推理,找到答题解题的方法和技巧,以期帮助学生提高答题速度和正确率。

一、明确位置,把握方向

自然地理环境由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四大圈层组成,组成地理环境的五大要素——气候、地形、土壤、水文和生物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气候要素既是自然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会对其他的自然因素如植被、水文、地貌等产生深刻的影响。因此,在自然地理的复习中,不能孤立地看待问题,应该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海陆位置和经纬度位置等地理位置信息是影响气候的关键因素。为此,在解题过程中,可以先从总体上把握该地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然后由此及彼,由气候到其他,顺藤摸瓜,得出正确答案。对地理位置的重视,不仅要重视从宏观上把握该地理事物的经纬度、海陆位置等,还应该注意从微观上重视该地理事物的具体位置,在明确该题所涉及区域的基础上,再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这样就会提高答题的速度和正确率。

【例1】(2 0 1 4年安徽卷)下图为我国科考队在北极点放置中国结时拍摄的照片。读图完成下题。

该照片拍摄日期、拍摄者或中国结影子的方位是 ( )

A.3月2 1日、中国结影子指向正南

B.6月2 2日、拍摄者位于中国结东南

C.8月2 0日、拍摄者位于中国结正南

D.9月1 6日、中国结影子指向东北

【关键信息】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其位置信息——北极点,明确了考察区域为北极点。试题问拍摄者或中国结影子的方位,联系北极点的特殊性,在北极点上,任何地方都朝向正南,因此,不管是拍摄者还是中国结的影子都是朝向正南,排除B,D;问照片拍摄日期,结合图文信息,北极点上为极昼则排除A。故正确选项为C。

【启示回顾】虽然本题为普遍认为难度较大的“地球运动”部分的考题,但从对该题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在了解相关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地理位置信息就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因素。找不到“北极点”这个关键信息,不明确“北极点”这个关键信息的特殊性,那么要正确得出本题的答案,无异于盲人摸象。

二、逐级分解,各个击破

高考为选拔性考试,高考试题有综合性强,形式新颖、灵活,其背景材料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等特点,难度较大。但寻其踪迹,都能从课本上寻找到它的影子。高考题目中关于自然地理考题的设置实际上是设置了一道综合性很强的题,多角度、多考点进行多方位考查。表面看上去,难度很大,但我们可以把一个大问题细分成几道小题,如有必要,在每一道小题中,还可以根据所涉及的知识再向下一级细分,使其回归到自己熟悉的课本中的领域上去。课本是学习的第一手资料,它用精练的语言、科学的表达、典型的案例、严密的逻辑对地理原理和规律做了系统性的讲解。自然地理是高中地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理解和熟悉课本中自然地理原理和规律的基础上,把考题和考点一一对应,将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理解应用,事半功倍

对自然地理的复习与答题建议:

1.复习建议

先熟悉课本上的基本原理和规律,然后构建知识体系。如在熟悉课本每章节基本内容的基础上,用框架图或知识网络的形式进行知识点之间的联系,通过联系来完成不同背景下知识体系的构建,快速迁移和运用所学知识。

2.答题建议

难题逐级下分,回归课本,从地理位置入手,综合分析。

以2 0 1 5全国新课标Ⅰ卷第1 0题为例,谈谈自然地理试题具体的应用方法。

【例2】(2 0 1 5年全国新课标Ⅰ卷)下图示意在黄河三角洲近岸海域的某监测剖面上,不同年份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起始点是位于海岸一侧的固定点。读图,完成下题。

1 9 7 5—2 0 0 4年,该剖面近岸海域海底侵蚀、淤积的变化趋势是( )

A.持续淤积 B.先侵蚀、后淤积

C.持续侵蚀 D.先淤积、后侵蚀

【分析应用】第一步:逐级分解。

该题以黄河三角洲近岸海域海底侵蚀、淤积的变化趋势为背景,考查三角洲的形成。

①确定地理位置。材料中的位置信息是:黄河三角洲、近岸海域。可以追溯到课本中的信息是:三角洲的形成是在河流的沉积和海水的顶托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形成黄河三角洲的主要作用是河流的沉积作用。(人教版必修1第7 9页第三段及案例“黄河三角洲的发育”)。

②分析成因变化。海底侵蚀、淤积的变化趋势可通过不同年份海岸线的不同位置或者是三角洲面积大小的变化反映出来。海岸线前进或者是三角洲面积变大,则以淤积为主;海岸线后退或者是三角洲面积变小,则是以侵蚀为主。(地理知识的运用)

③寻找关键信息。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是:不同年份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材料中的微观位置信息是:起始点是位于海岸一侧的固定点。注意,材料中的起始点并不一定是水深为0米的海岸线,寻找海岸线这个关键位置,就是解开这道题的突破口。

第二步:整理思路。

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逐渐大,说明海岸线前进,三角洲面积变大,以淤积为主;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逐渐小,说明海岸线逐渐后退,三角洲面积变小,以侵蚀为主。

第三步:给出答案。

1 9 7 5—1 9 7 8年间,距离明显变大,以淤积为主;1 9 7 8年后,距离变小,以侵蚀为主,故选D。

(作者单位:陕西省延安市延安中学)

猜你喜欢

北极点拍摄者海岸线
街头被偷拍传上网,未告知就是侵权
徒步拍摄英国海岸线
徒步拍摄英国海岸线
徒步拍摄英国海岸线
毕淑敏推出新作《破冰北极点》
徒步到极点
无巧不成图
徒步拍摄英国海岸线
是不是站错了位置
触摸的岁月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