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BIM云平台的应用优势与在实际运用中的局限性★

2016-04-06杨镇宇

山西建筑 2016年35期
关键词:参与者协同模型

杨镇宇 周 佶

(南京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江苏南京 211800)

BIM云平台的应用优势与在实际运用中的局限性★

杨镇宇 周 佶

(南京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江苏南京 211800)

针对传统BIM应用模式在建筑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引入了企业级BIM公有云平台,并阐述了BIM云平台的功能与优势,分析了BIM在使用中的局限性,为BIM技术的进一步研究工作提供了方向。

BIM,云平台,管理模块,局限性

1 概述

1.1 传统的BIM应用模式

建设项目通常规模大、周期长而且复杂程度很高,这就使得项目信息之间的共享更加困难,在多个参与者之间,容易形成“信息孤岛”和“管理陷阱”,很难对大型项目参与者和项目实施、进行的各阶段进行有效的管理与控制。

目前我国的BIM技术应用方面大体上分为以下两大类:1)单机模式。每个用户都有一个工作站,BIM数据模型一般都是保存在本地的,由自己掌握。2)基于产品数据的管理模式。BIM可视化管理平台使企业内部的所有设计模型数据集中存储与管理。每个用户还拥有一个工作站,同时也可以在本地图形工作站中安装BDS套包。在这种模式下,可以通过英特网将BIM模型数据上传至PDM服务器,进行统一的存储与管理。

1.2 传统BIM应用模式中尚且存在的问题

1)投入的项目成本比较高。由于需要进行3D图形化的处理和计算,每个用户都需要高配置的图形工作站。一个建设项目管理人员多则上百少则几十,如果每个人都想要这种高配置的工作站,企业将承受巨大的经济压力。这将使得硬件设施作为一个需要仔细斟酌的项目成本内容,所以设备要求高导致的成本居高不下已成为阻碍BIM发展的重要因素。

2)BIM模型数据的安全性让人担忧。数据是BIM的核心组成部分,基本上所有的应用程序和业务都是基于数据流的,因此确保数据的安全性是相当重要的。因为BIM数据仍然被多数管理员存储在本地服务器中,容易被复制、传播,所以可能面临竞争对手或商业间谍的窃取。因为在建设项目的大环境中,现在的信息共享者很可能会发展为以后的竞争对手。当项目文件涉及到建筑企业的核心知识产权和商业机密时,必须有一部分信息被控制在高级管理员中。

3)BIM模型的交互性较差。我们使用BIM的价值在于它强大的协同性,协同设计可以使参与者在项目全生命周期中进行信息共享,由于设计、施工、运维部门分别建立自己的BIM模型,而且各部门之间缺乏沟通和交流,容易导致重复劳动和资源的大量浪费,这并非是真正意义上的BIM而是伪BIM。

2 企业级BIM公有云平台的特点和优势

2.1 云和云平台的概念

云计算概念:用户的手机、PC、笔记本等统称为终端设备;网络服务被称之为云。从端到云可以获得强大计算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远远超过本地计算机的水平。每个终端设备也同样为整个云服务器贡献计算能力。

云计算的核心内容是充分地利用英特网上的大量计算资源进行整合、管理与调度,构成一个计算资源的应用池,用户可以申请按需服务。提供所需资源的英特网被称之为云端。云服务器是能够无限制地利用强大的云计算能力,并可以即时获取、扩展,并按使用情况付费。

广联达云平台包括创建、管理和应用三个部分,每一个部分都具有多个客户端和服务器,形成了一个完整的BIM应用系统。建模高效、专业齐全、计算能力卓越和高达数百种的专业应用软件,是目前最完整、最有价值的BIM系统。

2.2 BIM云平台的优势

广联达云平台对硬件配置的要求相对较低,普通配置的台式机和笔记本即可进行大型项目建模;低速的网速即可实现协同管理和多专业的应用,图形和报表数据可以被快速调用。相比很多设计中动辄使用工作站的情况,投入产出比是非常高的。通过互联网将整合过的资源提供给企业用户,实现了资源的高效利用;不仅可以减少采购人员购置软硬件的成本,同时也可以降低施工方和设计方的运维成本。

广联云不仅可以帮助项目组实现图纸、文件、模型和信息的集中化管理并且安全高效地进行信息共享,更切实地解决了跨专业、跨部门、跨区域的协同问题,有力地促进了设计、施工与业主方等各参与者之间的交流,有效地提高了通信效率,节约了通信成本。

进入广联云,会弹出创建新任务的窗口,然后输入项目的名称和相关介绍,所有的信息即可在项目的全生命周期中进行云存储和实时管理,并且可以登录自己的帐户以便随时调用。帮助项目参与者完成项目设计、钢筋算量、碰撞检查、运维和施工等各阶段的信息共享和协同。同时,广联达云平台也可以同时管理多个项目的数据,随着工程项目数量的增加与难度的提升,可以进行个性化定制企业专属工程数据库。

(1)钢筋调直采用机械调直,钢筋加工的形状、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钢筋半成品在制作前先做样板,经质检员确认后再成批下料。

通用性好。BIM云平台不是针对于某个具体的应用,同一个云平台可以兼容和支持各种不同的应用类型。

平台支持多终端接入,项目参与者随时可以通过浏览器、手机、电脑、iPad等方式访问工程数据。通过浏览器即可在线查看Office,DWG,RVT,NWD等60种以上的不同项目模型和专业性文件,还可以在线添加评论和批注,实现了云端直接浏览模式,并且无需安装专业软件,同时也无需担心数据文件的安全,广联云传输过程中采用企业级的SSL加密传输和无单点故障的全冗余设计,并把数据进行多重备份,便可以从多层次保护工程数据的安全。

广联达云平台中的权限管理:管理员可以定义使用者的数据访问、浏览、下载、创建、修改、删除等权限操作,帮助项目团队进行高效、安全与精细化的数据文件共享。

3 BIM云平台的功能

1)云端文档管理模块。广联云的云文档管理模块可以使每个项目参与者在云空间里进行集中存储和共享。建立起统一的多文件目录列表,不同的文件权限包括:预览、下载、创建、修改与删除。

项目文件被上传到云空间后会自动生成一个新版本并记录老版本,默认情况中项目参与者都会在云空间中得到最新升级的版本,也可以查找到历史版本。同时记录操作痕迹,方便日后溯源追责。

广联云是基于成熟的阿里云文档存储架构来存储数据的,可以进行多重备份,可以避免磁盘遗失或损坏等事故导致的数据丢失。另外,阿里云高级安全策略可以有效地防止云文件被破坏或恶意窃取。

2)云端任务流程管理模块。由于项目参与者众多,相互之间有很强的依赖关系。使得项目的数据在不同项目参与者之间进行传播时,必须符合多方协同参与的审批过程。但传统的审批流程不太适合跨平台使用,而云协同平台就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难题。

任务流程对云中传播的文件都做了明晰的权限管控与版本记录,因此可以保证文件传输过程中项目的参与者与审批者都是用的同一个版本。文件一旦通过审批就可以及时归档,归档后的文件会锁定住该版本并记录所有痕迹和意见,以便日后的责任追溯。

3)云端消息通知模块。在一个中大型项目中,由于存在大量的数据交换,会使得项目成员很难及时获取最新的项目工程文件。项目参与者往往会因为更新的文件没有及时地收到通知而导致设计返工,甚至会引起施工变更频发,最终导致了工期延误和成本超支,让业主损失惨重。

广联云将消息通知模块、文档模块和任务流程模块进行了深度的整合。在文件有版本的更新和项目流程变化时,项目参与者都会及时得到消息提醒,之后就可以登录到广联云中查看到最新的项目数据文件。

4)BIM协同设计与可视化管理模块。来自不同参与方的BIM数据之间有很强的依存关系,当BIM模型经过碰撞检查或模型优化后,还需更新相应的二维图纸。这样的更新如果仅仅靠人工管理,很容易遗漏掉重要内容,这必将导致项目图纸与模型不一致,造成项目延迟、投资成本的增加和所用资源的浪费。

利用广联云可以进行存储和可视化浏览项目的工程图纸和模型文件,并且可以将文件、模型、任务流程、构件与批注等建立关联,实现一处修改处处更新的协同设计目标。然后,便可快速地找到模型、构件、批注、任务流程等;这些数据中任何一项被修改后,使用者都可以接收到信息提醒,从而可以及时地更新相关的图纸和模型,最终解决由于项目数据不一致导致的返工、变更、工期延误等问题。

广联云可以在模型建完后依据各专业、构件类型和构件规格进行分层浏览。可以方便调控一些构件的可见性属性,再加上分离、剖切和导航的功能,能够在线浏览三维模型,可以高效地查找出BIM模型中存在的问题。

4 BIM在使用中的局限性和误区

1)认为BIM的应用仅仅是建模。众所周知,BIM的核心功能的确是建模,但是我们应该清楚应当建立一个怎样的模型。应当建立能够指挥施工,模拟施工进程,减少碰撞导致的返工,能够提高投资者收益的建筑模型。

2)被动地使用BIM技术。很多企业只是因为招投标中明确要求使用BIM技术或者是由于政府强制推广BIM技术,根本没意识到这是建筑行业的一场信息革命,这场革命能够彻底改变传统建筑业的粗放式施工与管理,引入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云技术,将大大提高施工的效率和投资收益。部分有私心的高管更是害怕BIM革命带来的透明化威胁自己的盈利模式。

3)BIM模型数据缺乏统一标准的格式和相关规范。各参与方的BIM模型数据交互模式缺乏统一的格式标准,存在各种不同的行业与企业标准,使得模型数据文件难以集成和交互。由于缺乏统一的标准,容易造成数据的不兼容、丢失和无法正常读取等问题。

4)国内的BIM生态圈建设尚未成熟。首先BIM的发展需要人才,然而现在熟练的BIM人才缺口巨大,懂设计、施工、管理、造价、算量又有经验的BIM人才更是凤毛麟角。其次BIM的构件库不足,本该由第三方公司完成的构件库,如今却需要BIM团队自己单独设计使用,造成效率低下,无法像CAD时代运用图库那样得心应手。好在市场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专业族库定制企业。最后,国内建筑行业的工程师们对于BIM的认识不足,没有意识到BIM能带给建筑与土木工程行业的巨大益处。因此,对于BIM方面的投入不足,无法聘用优秀的BIM咨询顾问,无法获得相应的实践经验,从而导致失败。

5 结语

在建筑信息化的浪潮下,BIM技术已经成为了建筑行业信息化的关键性技术应用。BIM的应用包括协同设计、虚拟仿真、工程量统计和模拟施工等全方位多层次的技术。引入广联达或鲁班云平台后,大大降低了采购软硬件的成本,使得相关公司和企业不需要对自己的硬件设施进行太多的升级便可以进行云端的设计与协同。

然而还存在BIM技术的运用不是很成熟,模型数据的格式尚且缺乏相应的统一规范和标准,云服务器传输负担过大,BIM生态圈不成熟,行业对于BIM技术的重视程度不够等诸多问题,因此作为BIM从业者或建筑信息化研究人员应当勇于面对BIM行业的相关阻力与困难,勇敢走向BIM2.0时代。

BIM2.0的发展趋势为统一数据格式以便能实现BIM模型的共享和协同设计,在运维阶段进行智能化运维和物业管理,促进管理模式的变更以实现集成化的交付模式。BIM云平台能够很方便地对于施工现场和实时数据进行收集与查看,逐渐积累数据库,整合多项目、多地区的有效数据,形成自己的企业数据库,以便于丰富自身的BIM应用经验。

[1] 徐 迅,李万乐,骆汉宾,等.建筑企业BIM私有云平台中心建设与实施[J].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2014(2):138-139.

[2] 曹 成,钟建国,严 达,等.BIM云协同平台在工程项目的五大应用[J].工程质量,2016(4):230-231.

[3] 叶青青,章珏蒙.预立卷、BIM平台与私有云:勘察设计行业信息化协同设计的发展之路[J].武汉勘察设计,2014(2): 34-35.

[4] 李英攀,马晓飞,梁 欣,等.基于Cloud-BIM的绿色施工信息化管理研究[J].施工技术,2016(18):188-189.

On application advantages of BIM cloud platform and its limitation in practice★

Yang Zhenyu Zhou Ji

(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Nan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Nanjing 211800,China)

According to the problems of traditional BIM application model in architectural projects,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enterprise BIM cloud platform,illustrates its functions,and analyzes its limitations in practice,so as to provide the orientation for the research on the BIM technique.

BIM,cloud platform,management model,limitation

TP319

A

1009-6825(2016)35-0255-03

2016-09-23 ★:BIM团队大创项目

杨镇宇(1993-),男,在读硕士; 周 佶(1963-),男,教授

猜你喜欢

参与者协同模型
休闲跑步参与者心理和行为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台胞陈浩翔:大陆繁荣发展的见证者和参与者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重要模型『一线三等角』
重尾非线性自回归模型自加权M-估计的渐近分布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浅析打破刚性兑付对债市参与者的影响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3D打印中的模型分割与打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