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潜阳封髓丹加味临床应用举隅

2016-04-06冯保斗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6年10期
关键词:潜阳龟甲诸症

冯保斗

(广东省阳江高新区人民医院,广东 阳江 529533)

潜阳封髓丹加味临床应用举隅

冯保斗

(广东省阳江高新区人民医院,广东 阳江 529533)

火神派的潜阳封髓丹是近年常用于治疗“虚阳上浮”诸病的重要方剂,方由附子、砂仁、龟甲、黄柏、甘草组成,具有纳气归肾、引火归原、补益三焦、折伏虚火功效,主治阳虚导致阴盛于下,孤阳僭浮于上的诸症。辨证得当,用之无不随手奏效,介绍如下。

1 方剂来源

潜阳丹首见于郑氏《医理真传》,由西砂仁一两、附子八钱、龟甲二两、甘草五钱组成[1]。具有回阳祛阴、收纳真气的作用,主治阳气不足,虚阳上浮诸症。郑氏谓“夫西砂辛温,能宣中宫一切阴邪,又能纳气归肾。附子辛热,能补坎中真阳,真阳为君火之种,补真火即是壮君火也。况龟板一物,坚硬,得水之精气而生,有通阴阳之力,世人以利水滋阴目之,悖其功也。佐以甘草补中,有伏火互根之妙,故曰潜阳”。

封髓丹一方,最早见于元代许国祯编纂的《御药院方》[2]。由黄柏三两,砂仁一两半,甘草组成。具有降心火,益肾水之作用。郑氏《医理真传》云:“夫黄柏味苦入心,禀天冬寒水之气而入肾,色黄而入脾,脾也者,调和水火之枢也,独此一味,三才之已具。况西砂辛温,能纳五脏之气而归肾,甘草调和上下,又能伏火,真火伏藏,则人身之根永固,故曰封髓。”[1]后来由吴佩衡首创将原各成一体的“潜阳丹”和“封髓丹”合成一方,起名为“潜阳封髓丹”,为后世医家广为习用。

潜阳封髓丹为潜阳丹加黄柏或封髓丹加附子、龟板而成。与潜阳丹比较而言,加黄柏后,既增加了原方苦甘化阴之功,又有“反佐”之义。与封髓丹比较而言,加附子则增强扶阳抑阴之功,加龟板则有能沟通阴阳之力。因而两方相合,组方更加缜密,药专效宏,法简理深。

2 医案举偶

例1:林某,女,68岁。两胁反复发热感多年,每当心情着急时发作,发作时并鼻干如冒火,手足心热,便溏,舌淡胖润,苔青白,脉弦似数而软。既往慢性咽炎病史多年。遂拟潜阳封髓丹合四逆加味。制附子30g,龟甲15g,黄柏15g,砂仁25g,柴胡15g,枳实10g,白芍15g,麦芽30g,姜蚕10g,炙甘草20g,大枣10枚。7剂后诸症皆减,药已中的,效不更方,守方加肉桂10g,牡蛎30g。5剂告愈,1年后回访两胁发热无再发。

按:此为阴盛格阳,气机附少阳而出之证,故见双胁发热,但患者虽有热感,但身无大热,舌胖润苔青白,伴便溏,当属阴证,仍是真龙不归纳,无根之火上扰[4]所致,故拟温纳肾气、引龙归位,拟方潜阳封髓丹合四逆散加味获效。

例2:张某,女,40岁。阵发性颜面潮红伴自觉发热年余,多年来到医院体检,各项检查指标均无特殊异常。面部潮红并自感热气蒸腾,以午后为甚,手抚之有灼热感,同时伴有头胀微痛,测体温并不高,早晨面部肿胀,伴面部痤疮起,晚上则双脚肿胀,手色现紫,舌质淡红苔白,脉沉弦数。考虑阴盛阳虚,阴盛格阳证。拟潜阳封髓丹加味。附子30g,龟甲15g,炙甘草30g,砂仁15g,磁石60g,生龙骨30g,生牡蛎30g,肉桂15g,黄柏15g,白芍30g,当归12g,红花10g,桃仁15g,生地黄15g,丹参30g。3剂。二诊面部潮红灼热消失,头脑清晰,效不更方,上方再服3剂。三诊面部潮热已不再出现,上方增加石菖蒲15g,郁金15g,远志10g化痰解郁,再服7剂诸症消失。

按:面热属虚阳上越之证,常误为阴虚火旺,致疗效不佳。郑氏云:“凡午后面赤,或发热,举世皆谓阴虚,不知久病与素秉不足之人,阳气日衰,不能镇纳其阴,阴邪日盛,上浮于外,……若按阴虚治之,其病必剧。”[5]可见此案非潜阳封髓丹治之莫属,有如拔云见日,天空晴朗一片,阴霾尽散,病即愈。

例3:敖某,男,70岁。失眠多年,午夜醒后再难入睡,靠服地西泮维持,夜间身热多汗,素来痰多,咽干,目赤,舌淡青黑胖润,脉弦似数。按少阳证试治,投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有小效,再投不效。细问病史,平时目眵较多,时而鼻冒热火,且冬季加重,喜热饮,腰寒,少气懒言,遂按阴证治之,投拟潜阳封髓丹加味。砂仁20g,附子30g,龟甲20g,肉桂10g,炙甘草30g,黄柏10g,炮姜20g,龙骨30g,磁石40g,酸枣仁30g,茯神30g,牛膝15g。服7剂后能睡到后半夜2时,夜间身热多汗大减,咽干鼻热亦减。守方附子加至60g,服7剂后睡眠6h,余症均减,守方再服10剂而愈,多年未发。

按:患者失眠日久,必损君火,君火真火乃一元之气,虽症似少阳,但喜热饮,舌青黑示之阴证无疑,失眠仍为阳虚真龙不能归位入阴使然,遂改予温潜归纳之法即效。

例4:林某,女,42岁。双耳暴痒1周,曾服抗过敏药暂能止痒,同时服用湿毒清胶囊收效甚微,多以午夜更甚,双耳及耳周围已被挠得红肿条斑,精神倦怠,胃纳极差,足凉,舌淡伴润苔青白,脉右弦浮寸弱。此乃阴火升浮于上,欲从耳出,用潜阳封髓丹加减治之。制附子30g,砂仁20g,干姜30g,炒白术30g,肉桂10g,黄柏6g,炙甘草20g,龟甲15g,蝉蜕15,细辛15g。3剂。服1剂基本止痒,服3剂后已双耳已不再瘙痒,考虑脾阳不足,守方附子加至50g,再加红参、茯苓、五灵脂,续服7剂而愈。

按:郑氏云:“夫两耳开窍于肾,肾中之火暴发于上,故痒极欲死。……法宜收纳真气为要。”[3]细读郑氏《医理真传》,其之医理问答均来自于临床医案而非意揣而出,对医者临床临证指导性极强,本例获效,全有赖于对阴火上炎医理之熟悉和掌握,而避免了用清热解毒、祛风止痒之法。

3 体 会

实践证明,潜阳封髓丹为火神派治疗阴盛于下。孤阳上浮的常用方剂,该方看似简单,其实内寓奥妙,法理俱深,诸药配伍大有玄机。《医理真传》谓:“真龙或上或下,皆能令人病。在上则有牙疼、喘促、耳面肿诸症,在下则有遗尿、淋浊、带诸症,学者苟能识得这一点真阳出没,以此方治之,真有百发百中之妙。”[3]火神派大家吴佩衡先生用该方治疗牙龈出血、虚火牙痛、不寐等病症[6],后世诸医家也常用其治疗各种阴火上浮之头面浮肿、口臭咽痛、胸腹痛、遗精、臌胀、头痛、肺病咳嗽、带证等多种疾病疗效显著。本方可治疗诸多因阴火上冲的各种疾病,使用范围还有不断拓宽的空间,是值得发掘的方子。

[1] 郑钦安.郑钦安医书阐释[M].唐步祺阐释.3版.成都:巴蜀书社,2006:77,80-81.

[2] 张存悌.王福强.火神名医验方辑要[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5.

[3] 郑钦安.中医火神派三书[M].医理真传.北京:学苑出版社,2012:39,43.

[4] 孙其新.李可临证要旨(1).增订版[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5:79.

[5] 张存悌.中医火神派探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76.

[6] 吴佩衡.吴佩衡医案[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81-82.

R271.917.5

B

1004-2814(2016)10-1020-02

2016-05-31

猜你喜欢

潜阳龟甲诸症
按摩推拿护理缓解哺乳期乳汁淤积诸症的作用
牙龈出血 按摩承浆穴
韩景波运用潜阳入寐汤治疗不寐经验总结
商朝——在龟甲、兽骨上刻字的朝代
商朝
———在龟甲、兽骨上刻字的朝代
潜阳丹加半夏汤对无创通气的AECOPD伴呼衰患者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影响的研究
特异性扩增技术鉴定龟甲与鳖甲
杞黄补阴丸治疗绝经前后诸症临床研究
潜阳封髓丹临床运用心法
潜阳育阴颗粒含药血清对AngⅡ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损伤NADPH氧化酶、AKT、TNF-α、IL-6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