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溻痒洗坐盆外洗治疗肛门湿疹的临床疗效

2016-04-06马春莱周玉祥

陕西中医 2016年9期
关键词:药理肛周湿疹

马春莱 周玉祥

江苏省常州市中医医院肛肠科(常州213003)



溻痒洗坐盆外洗治疗肛门湿疹的临床疗效

马春莱周玉祥

江苏省常州市中医医院肛肠科(常州213003)

目的:观察并探讨用溻痒洗坐盆外洗治疗肛门湿疹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门诊就诊的80例肛门湿疹患者,两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复方酮康唑乳膏涂擦患处,观察组患者给予溻痒洗坐盆外洗治疗,连续治疗2周,评价两组治疗的临床疗效,并观察瘙痒程度积分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的有效率达92.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有效率70%。观察组的瘙痒程度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改善尤其明显,其瘙痒程度积分(3.24±1.32)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7.85±2.13)。结论:溻痒洗坐盆外洗治疗肛门湿疹疗效较好。

主题词肛门疾病/中医药疗法 @ 溻痒洗坐盆

肛门湿疹是肛肠科的常见疾病,患者以瘙痒为主症,有分泌物渗出,且皮疹呈多样性,具有病程长、易复发、经久不愈等特点。临床以激素类、抗组胺类药物内服外用治疗为主[1]。近年来,积极探求有效措施减轻症状、促进皮肤修复是肛门湿疹研究的重点。我科近年来多给予我科周玉祥名老中医的协定方“溻痒洗”坐盆外洗治疗,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选择2014年3月至2015年5月期间在我院门诊就诊的80例肛门湿疹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40例,男性28例,女性12例;年龄17~60岁,平均年龄38.2±4.4岁;病程2~16年,平均7.2±1.6年;慢性湿疹19例,亚急性湿疹9例,急性湿疹12例。观察组:患者40例,男性27例,女性13例;年龄18~60岁,平均年龄37.5±5.3岁;病程2.5~15年,平均7.5±1.3年;慢性湿疹20例,亚急性湿疹7例,急性湿疹13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构成、病程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对比。

纳入标准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皮肤病学》[2]诊断标准确诊。认知能力良好,依从性性良好,近1个月内未使用细胞毒性药物、免疫抑制剂、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史,患者认真阅读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3]中湿热证肛门湿疹确诊。患者肛周皮肤瘙痒严重,病程长,反复发作,有明显渗出、皮肤红斑、灼热、伴有口渴、心烦大便干结、尿黄,舌质红,苔黄腻,脉滑。

排除标准不符合纳入标准、依从性差的患者;严重精神疾病、重度抑郁、痴呆等患者;合并有严重的心肺、肝肾器质性病变患者;造血系统、免疫系统病变患者;合并肛门其他病变的患者;妊娠期、哺乳期患者。

治疗方法观察组:给予我科周玉祥名老中医的协定方“溻痒洗”坐盆外洗,方药组成如下:制大黄、黄柏、荆芥、防风、白鲜皮、地肤子、丹皮、丹参各15g,土茯苓、虎杖各20g,花椒6g。每日1剂,分2次各煎取500ml药液混合,用时适量加温开水稀释,肛门患处埋入药液坐盆外洗,每日2次,15min/次,连续用药2周为1个疗程。叮嘱患者禁食寒凉、辛辣、荤腥刺激发物类食物。对照组:给予复方酮康唑乳膏(国药准字H20056696)清洁患处后,取适量均匀涂擦,2次/d,连续用药2周为1个疗程。

疗效标准瘙痒程度评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3]进行瘙痒程度评分。0分,无瘙痒;5分,轻度瘙痒,偶尔发作;10分,阵发性瘙痒,时轻时重;15分,瘙痒剧烈,影响工作和睡眠。临床疗效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3]评价。痊愈:瘙痒消失,皮损消退完全;显效:瘙痒明显减轻,皮损大部分消退;有效:瘙痒有所改善,皮损部分消退;无效:各方面改善不明显,甚至恶化。

治疗结果疗效比较观察组痊愈25例(62.5%),显效7例(17.5%),有效5例(12.5%),无效3例(7.5%),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痊愈19例(47.5%),显效5例(12.5%),有效4例(10%),无效12例(30%),总有效率为7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χ2=6.646,P<0.05)。

瘙痒程度积分比较观察组治疗前、后的平均中医证候积分别为13.02±1.57、3.24±1.32;对照组分别为12.85±1.64、7.85±2.13。两组治疗前瘙痒程度证候积分比较(P>0.05);两组治疗前、后比较(P<0.05);治疗后治疗组积分高于对照组(P<0.05)。

讨论肛门湿疹多因患者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腻,导致湿热下注,或血虚夹风,或因食积虫扰,脾失健运,湿热蕴阻,留滞肌肤,瘀滞气血,加之毒邪侵袭,充于腠理,湿热与风邪相搏结,浸淫肌肤而成[4]。中药熏洗是治疗肛门湿疹的基本疗法之一,中药有效成分能够清热解毒、活血化瘀,通过熏洗能够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使气血通畅,腠理疏通,能够有效缓解肛门瘙痒,减少渗液,促进愈合,达到治疗效果,临床应用具有简便、疗效高、毒副作用小等优势[5]。

本次研究所用的溻痒洗为我科周玉祥名老中医的协定方,方中大黄性味苦寒,功可清热活血、止血解毒,善治疮痈肿毒之证。《医学衷中参西录》中言其“善解疮疡热毒,以治疔毒尤为特效之药。”临床上局部外用,则其解毒散瘀、消肿止痛之功更著。现代药理学认为,大黄外用于肛肠科疾病的主要机理在于大黄中的蒽醌类化合物等有效成分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其能破坏细菌细胞膜的通透性,抑制菌体内的蛋白质合成,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具有敏感的抑制作用,从而消炎镇痛,且不易产生耐药性;不仅如此,大黄还能促进血小板的黏附和聚积功能,促进凝血,还能解除肛周局部的微循环障碍[6]。黄柏性味苦寒,善清下焦湿热,现代药理研究认为,其主要成分盐酸小檗碱等具有抗真菌、抗细菌、免疫抑制等药理作用,且其与大黄联合应用,抗菌活性更为突出[7]。土茯苓亦为苦寒之品,长于清热解毒、燥湿止痒。现代药理研究认为,土茯苓水煎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喉杆菌、福氏痢疾杆菌等有极强的抑菌活性和很高的抑菌率。白鲜皮、地肤子重在清热燥湿,祛风解毒,善治湿热疮毒,黄水淋漓,湿疹等病证。现代药理研究认为,白鲜皮具有突出的抗炎作用,其能有效抑制炎性细胞因子释放,不仅如此,其对堇色毛癣菌、红色表皮癣菌、星状奴卡菌、白色假丝酵母菌等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广谱抗真菌作用显著[8]。现代医学亦认为,地肤子具有抗病原微生物、抗炎、抗过敏等药理活性,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等均有较好的抑菌活性,不仅如此,地肤子所含皂苷为止痒、抗炎及抑制I型变态反应的有效成分,其能通过抑制单核巨噬系统的吞噬功能及迟发型超敏反应而发挥止痒作用[9]。丹皮、丹参功可凉血活血、祛风止痒。现代药理研究认为,丹皮的有效成分丹皮酚具有镇痛、解热、抗菌消炎、抑制血小板聚集、增强细胞免疫功能等作用[10]。而丹参则可有效改善局部血液流变学指标、降低肛周局部的血液黏稠度、抑制血小板聚集、扩张肛周微血管、改善肛周微循环,二者配伍主入血分,达到“治风先治血,血行而风自灭”之效。虎杖长于祛风利湿、散瘀定痛,现代医学认为中药虎杖及其有效成分对多种细菌及病毒具有较强的抗菌抗病毒活性,能抗炎镇痛,还能有效改善机体局部的血液循环[11]。花椒辛热走窜,能增加药物的透皮渗透作用,善治皮肤增厚增粗、苔藓样变化等。现代药理研究认为,花椒的有效成分具有显著的抗菌、镇痛作用,能有效抑制肠内多种致病菌[12]。荆芥、防风重在祛风止痒、胜湿止痛,为治风之通用药,善治瘙痒之证。二者的药理作用相似,均具有解热、镇痛、抗炎、抗菌、抗过敏等作用[13]。总之,方中多药配伍,外洗直达病所,共奏清利湿热、祛风止痒之功。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采用溻痒洗坐盆外洗的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患者,其瘙痒程度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改善尤其明显,其瘙痒程度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由此,可以总结出,溻痒洗坐盆外洗治疗肛门湿疹疗效确切,尤其善于缓解瘙痒症状,减少渗出,其机制与药物的抗菌、镇痛、促进肛周微循环等机制有一定的相关性。

[1]张少波,刘坚,宁海明.中药熏洗合羌月乳膏治疗肛周湿疹40例[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4(11):1022.

[2]赵辨.临床皮肤病学[M].第3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312-315.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第三辑.北京,1997:91-94.

[4]李炯弘.自拟湿疹方治疗肛门湿疹627例[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2,33(9):37.

[5]熊国华,张少军,石丽,等.百防汤加白醋熏洗治疗慢性肛周湿疹疗效观察[J].陕西中医,2015,36(6):707-708.

[6]陈刚.大黄在肛肠疾病术后运用的机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29):3769-3770.

[7]李建红,黄敏,薛耀华,等.大黄及黄柏提取物体外抗沙眼衣原体活性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5,30(8):2935-2938.

[8]张明发,沈雅琴.白鲜皮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J].抗感染药学,2012,9(2):95-99.

[9]王建农,刘青云,姚春海,等.地肤子“杀虫止痒”外用功能规范研究[J].中药材,2012,35(12):1974-1976.

[10]刘强,刘文彬,张玉芳,等.丹皮酚的酮基衍生物及其药理活性研究进展[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35(2):56-59.

[11]樊慧婷,丁世兰,林洪生.中药虎杖的药理研究进展[J].中国中药杂志,2013,38 (15):2545-2548.

[12]梁辉,赵镭,杨静.花椒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J].华西药学杂志,2014,29 (1):91-94.

[13]于柳,王哲,武志强.药对荆芥、防风的现代研究现状[J].中药药理与临床,2013,29 (5):150-153.

(收稿2016-05-26;修回2016-06-10)

R266

A

10.3969/j.issn.1000-7369.2016.09.051

猜你喜欢

药理肛周湿疹
中药药理学科简介
中药药理学科简介
中西医联合治疗慢性肛周湿疹1例
战胜湿疹是持久战
烦人的湿疹何时休
延胡索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战胜湿疹是持久战
甜叶菊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肛周子宫内膜异位症60例治疗探讨
艾滋病合并结核性肛周脓肿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