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池金教授应用中药外洗法治疗跖疣临床经验

2016-04-06戴骊颖指导张池金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6年3期
关键词:临床经验

戴骊颖 指导:张池金

1.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天津 300193;2.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天津 300193



张池金教授应用中药外洗法治疗跖疣临床经验

戴骊颖1指导:张池金2

1.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天津300193;2.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天津300193

【摘要】导师张池金教授结合诸家观点认为跖疣的主要病因病机为气滞血瘀、热毒蕴结,治疗当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软坚消疣为主,遂自拟中药外洗方治疗。此方是在斩毒箭的基础上,依据中医辨证论治思想并结合患者本身皮疹的特点而成,在临床治疗跖疣等疣目病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关键词】跖疣;中药外洗法;临床经验;斩毒箭

张池金教授是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在多年的临床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注重发挥中医的特点和优势,擅长治疗变态反应性疾病、银屑病、痤疮等皮肤疾病,对于各种疣类皮肤病,张老师的中药外洗法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此中药外洗方是张老师应用中医辨证论治结合现代药理学研究的自拟外洗方药,以斩毒箭(麻黄、地丁、甘草等量)为基础加减而成。笔者有幸跟随张老师学习,获益匪浅,现将张老师治疗跖疣的临床经验报道如下。

1病因病机

跖疣中医称“足瘊”、“千程蹇”、“枯筋箭”,中国传统医学认为,本病外由于风热毒邪,搏于肌肤,凝聚气血而成; 内由于腠理不密,卫外失固,或肝虚血燥,筋气不荣所致[1]。现代医学认为本病是发生于足底的寻常疣,是由人类乳头瘤病毒(HPV-1、HPV-2、HPV-4、HPV-27、HPV-57型)感染所引起的表皮良性赘生物。跖疣传染性不强,外伤和摩擦可为其发病的诱因,足部多汗与跖疣的发生也有一定的关系[2]。然而,免疫力较强者,即使具备这些诱因也不会发病,这也正符合《黄帝内经》中所记载的:“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隋代 《诸病源候论·疣目候》记载: “疣目者,人手足边,忽生如豆,或如结筋,或五个,或十个相连肌里,粗强于肉,谓之疣目。此亦是风邪搏于肌肉而变生也。”清代 《外科证治全书》记载: “疣,亦名枯筋箭,初起如赤豆,渐渐微槁,日久破裂,钻出筋头,蓬松枯槁,如花之蕊,多生于手足、胸乳之间,系肝虚血燥,筋气不荣。”《中医大辞典·外科骨伤五官科分册》称“足瘊,脚病名,即足部的各种扁平疣、寻常疣、粉瘤等,多为生物、物理刺激造成。”跖疣多角化坚硬,病久颜色淡黄或暗褐,表面粗糙,压痛明显,证属气滞血瘀、热毒蕴结。临床上多采用清热解毒(含抗病毒)、活血化瘀、软坚消疣之法。张老师治疗跖疣在斩毒箭的基础上加减自创中药外洗方应用于临床,获得了良好的疗效。

2中药外洗方组成分析及现代研究

张老师结合诸家观点认为气滞血瘀、热毒蕴结为跖疣的主要病因病机,故治疗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软坚消疣为主。中药外洗方的组成有麻黄、地丁、苦参、贯众、鹤虱、乌梅、野菊、蜂房、山慈菇等。此方是在斩毒箭的基础上,依据中医辨证及患者本身皮疹的特点而成。“斩毒箭”( 麻黄、地丁、甘草等量)出自边天羽教授主编的第二版《中西医结合皮肤病学》,原方为治疗阴痒的外洗方,对于皮肤瘙痒、杀菌消毒有较好的作用。方中地丁、苦参、贯众、野菊、山慈菇均有清热、解毒、燥湿、散结作用;麻黄、鹤虱、蜂房具有祛风作用;贯众、鹤虱、乌梅、蜂房、枯矾均有杀虫之功用,诸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软坚消疣之功效。此外,组方中麻黄的提取物在镇痛、抗菌抗炎、免疫调节等方面有着广泛的药理作用,其煎剂有抗病原微生物作用[3]。地丁清热解毒,凉血消肿,其药理作用具有明显的抗菌、抗病毒作用,且长期大量使用不会产生瘾性,是消炎消肿镇痛良药[4]。现代医学研究证实,多数具有清热解毒作用的中草药均能够通过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而发挥治疗作用,抵抗病毒,如野菊花、贯众、败酱草、木贼、乌梅等。若患者痒甚,可加白鲜皮、地肤子止痒;若皮疹暗红,血瘀明显,可加赤芍、红花、桃仁;若足部多汗,可加枯矾。

3病案举隅

3.1病案1贾某,女,5岁。2014年6月26日就诊。主诉:右脚底角化性污灰色丘疹半年。初诊(见图1):右脚足掌、足跟及拇指外侧缘米粒大小的污灰色角化性丘疹,表面粗糙,外周有略带黄色高起的角质环半年余,伴足部多汗。

图1 右脚底角化性污灰色丘疹

舌淡红,苔薄白,脉弦。诊断为跖疣,证属热毒蕴结,治疗以清热解毒,化瘀消疣之法。给予中药外洗方:麻黄15g,苦参30g,野菊30g,地丁15g,贯众15g,乌梅20g,鹤虱15g,诸药同煎,熏洗患处,药效直达病所,日一剂。7月9日二诊,部分小的疣体已经脱落,部分大的疣体变平,摸之无粗糙感,给予上述外洗方加山慈菇15g,红花15g,蜂房15g以加强活血化瘀解毒之效,7月17日三诊(见图2),疣体全部脱落,外洗方加赤芍15g,当归10g,以巩固疗效。至今未复发。由于该患者年龄小,喜欢光脚到处跑,遂嘱患者监护人让患者平时穿透气的鞋,并注意局部卫生。

图2 疣体全部脱落

3.2病案2齐某,女,44岁。2014年3月24日就诊。主诉:左脚脚趾灰褐色角化丘疹两年余。一年前于外院做过激光治疗后疣体增大。初诊(见图3和图4):跖疣两年余,其左脚拇指下缘,第二脚趾内侧缘均可见黄豆粒大小灰褐色角化性丘疹,粗糙不平,周围红肿,走路则痛,足部多汗。

图3、图4 左脚拇指下缘,第二脚趾内侧缘均可见黄豆粒大小灰褐色角化性丘疹,粗糙不平,周围红肿

舌暗红,苔白,脉弦。诊断为跖疣,证属气滞血瘀,治疗以活血化瘀,解毒消疣。给予中药外洗方:麻黄30g,地丁15g,苦参30g,贯众15g,败酱草20g,鹤虱15g,蜂房15g,红花15g,野菊15g,煎汤外洗,日一剂。嘱患者平日穿透气的鞋。4月22日二诊,两处疣体均萎缩稍变平,红肿消失,疼痛减轻。加强解毒散结,外洗方加山慈菇15g、乌梅10g。5月27日三诊(见图5和图6),两处疣体变平,走路无疼痛感,给予外洗方加赤芍15g,莪术10g以加强活血散结的作用。

图5、图6 两处疣体变平

6月24日四诊(见图7和图8),疣体基本消失,表皮轻度脱屑,给予外洗方加香附15g,桃仁15g,以巩固疗效。随访三个月未复发。

图7、图8 疣体基本消失,表皮轻度脱屑

4讨论

疣类皮肤病属于常见病、多发病,跖疣为疣类皮肤病的一种特殊类型。现代医学一般根据跖疣发病的数量、部位等采用化学疗法、免疫疗法、二氧化碳激光、电灼、冷冻、红外巩固、光动力学治疗及外科手术切除等,以上疗法共同缺点是损伤面积大,形成的创面愈合时间长,复发率高且易留瘢痕,对于瘢痕体质、巨大疣、甲旁疣及年龄较小的儿童不是很适用,而卡介苗、左旋咪唑、IL-2 等免疫调节剂治疗存在着疗程、疗效不确定,治疗费用昂贵等不足,限制了其广泛使用[5]。笔者采用中药煎汤外洗治疗跖疣,采用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软坚消疣的治则,虽然治疗时间较长,但是具有治愈率高、操作简单、副作用少、复发率低、患者痛苦少等优点,同时对于特殊体质及疣长在特殊部位的患者不失为治疗的一种好方法。但用外洗方时应注意,因足底皮肤角质层厚,宜趁热先薰患处,浸泡时药液温度最好保持在40℃左右,这样有利于软化角质,促进跖疣角质层松解脱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从而使疣体渐消,以提高疗效[6]。根据张老师的临床经验,此中药外洗方不但可以治疗跖疣,对于治疗泛发型传染性软疣及特殊部位的寻常疣的疗效也是十分显著的,而对于尖锐湿疣的治疗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参考文献

[1]朱仁康.中医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733.

[2]赵辨.临床皮肤病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415.

[3]潘国华,孙晓如.国外对麻黄及其制剂的安全性评价[J].药物警戒,2007,4(2):111.

[4]宋修云,俞腾飞.蒙药苦地丁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概况[J].内蒙古医学院学报,2008,6(30):449.

[5]赵辨.临床皮肤病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417.

[6]李宏宇.自拟中药方熏洗治疗跖疣35例[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7,13(6):448.

(收稿日期:2015.10.08)

【中图分类号】R275.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6)03-0121-02

作者简介:戴骊颖:E-mail:dailiyingchn@163.com

猜你喜欢

临床经验
马鸿杰教授治疗过敏性紫癜性肾炎临床经验总结
陈金水教授辨证治疗老老年高血压病临床经验总结
增液汤和寿胎丸加减治疗羊水过少临床经验分析
高瞻治疗前列腺癌雄激素剥夺治疗后代谢并发症的临床经验
某三甲综合医院肿瘤科持续提高放疗病人双向转诊率的临床经验
闵晓俊教授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肝损害临床经验
程良斌教授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临床经验
温补法治疗痞满临床经验
方邦江教授治疗不明原因发热临床经验
蒙医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