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立意统领课堂

2016-04-06李晓刚

文理导航 2016年7期
关键词:海峡两岸本课祖国

李晓刚

一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在绝大多数专家看来,高远的主题立意是判断一节好课的必备条件。立意是一节课的灵魂,“每节课都应有一个教学的主题,即教学内容设计的指导思想和教学主线中渗透的教学旨趣。有了教学主题,材料的运用才会‘形散而神不散,提升历史认识的境界”。①在《祖国统一大业》一课的教学设计中,笔者对以立意统领课堂进行了一些尝试。

一、立意的确定

根据课标要求,本课的学习要点有两个方面,一是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二是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如果教学重点仅仅满足于教材表面内容的讲授,本课的立意显然是较为浅显的停留在对历史知识的解释与罗列。但要让学生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又离不开中国人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而在理论和实践上所做出的努力和尝试。因此,通过基本史实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是本课的主要目标。

二、立意的达成

什么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间到底是怎样的关系?这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所在,因此,在课堂开始我就直奔主题,以习近平主席的“中国梦”讲话导入。

PPT:“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我们称之为‘中国梦,基本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习近平

问:怎样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学生回答: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PPT:

1.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望兮,永不能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有国殇!

——《望大陆》——于佑任

2.林肯总统说过:“一个自相分裂的家庭是站立不住的。”我相信,经历过南北战争的美国人民,会充分理解中国人民反对台湾分裂、捍卫国家统一的决心。

——温家宝总理在哈佛的演讲

问:以上材料反映了在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中国人民还面临怎样的困难?

学生回答:祖国统一大业尚未完成。

以上导入使学生明白实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涵,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角度看待祖国统一大业,理解实现祖国统一是所有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的基础,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要实现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富强,国家的统一都是前提和基础。拔高了本课的高度,突出了本课立意之所在。

关于“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和香港、澳门的回归问题上,我紧紧围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主题,先抛出两个问题:

1.为实现祖国统一,中央政府做出了那些努力?最终提出了怎样的解决方案?

2.这种方案是怎样付诸实践的?取得了怎样的成就?

最后重点通过对香港澳门回归原因和意义的分析,认识到港澳回归既使中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也是中国在实现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充分理解了民族复兴与国家统一的关系,突出了“一国两制、和平统一”在实现住过统一大业方面的指导作用。

在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方面,我重点开展了以下探究活动:

合作探究:(PPT)

1.我们应该登高望远,看到时代发展、民族振兴大趋势,看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两党应该以实现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为己任,促进两岸同胞团结合作,在共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抚平历史创伤,谱写中华民族繁荣昌盛的崭新篇章。

——习近平在会见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一行时的谈话

2.孙先生手创之中国国民党,历尽艰辛,无数先烈前仆后继,终于推翻帝制,建立民国。光辉业迹,已成定论。国共两度合作,均对国家民族作出巨大贡献。首次合作,孙先生领导,吾辈虽幼,亦知一二。再次合作,老先生主其事,吾辈身在其中,应知梗概。事虽经纬万端,但纵观全局,合则对国家有利,分则必伤民族元气。今日吾弟在台主政,三次合作,大责难谢。评价历史,展望未来,应天下为公,以国家民族利益为最高准则,何发党私之论!

—1982年7月24日《廖承志致蒋经国先生信》(节选)

探究1:综合以上材料,指出二者有何共同的政治愿望。

教师总结:

政治愿望:国共再度合作,实现民族的复兴。

探究2:在两岸同胞的努力下,海峡两岸的关系有何发展?

归纳总结:(略)

探究3: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有利于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积极因素。

本目内容通过三则材料的阅读探究,理清了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脉络,使学生理解了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是全体中国人共同努力的结果,实现祖国统一是两岸人民共同的心愿。同时使学生认识到海峡两岸关系在两岸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不断取得突破,实现祖国统一的积极因素远大于消极因素,增强了实现祖国统一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三、教后反思

就本节课而言,我们仅仅让学生理解“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要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就要让我们的下一代知道,为什么要实现祖国的统一,实现祖国的统一到底有何意义,我们的子孙后代才会为实现祖国统一,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断努力奋斗,祖国统一大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才能够早日实现。

每一节课都应该有它的灵魂。通过一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得到什么,收获什么,才是这节课最大的意义之所在。我们一定要通过问题的探究,使学生得到情感的体验,每节课后,让学生都能有所感悟,都能学以致用,得到一些东西,解决一些问题。每节课如何以高远的主题立意来统领课堂,给课堂以生命和灵魂,这才是我们每位走上讲台的老师应该真正思考的东西。

【参考文献】

[1]《构建一节好课的四个要素》.《历史教学》,2013年12月上半月刊

猜你喜欢

海峡两岸本课祖国
Let’s play football.(部级优课)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
从“听唱读写”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节奏训练
我和我的祖国
对祖国唱出爱
我和我的祖国
A double inequality for the modulus of the Grötzsch ring in Rn
海峡两岸
我爱我的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