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诊严重多发伤患者转运中的无缝隙交接

2016-04-05周小媚

关键词:无缝急诊科病房

周小媚

(广西桂东人民医院急诊科,广西 梧州 543000)

急诊严重多发伤患者转运中的无缝隙交接

周小媚

(广西桂东人民医院急诊科,广西 梧州 543000)

总结了218例急诊严重多发伤患者在转运中无缝隙交接的实践经验。通过建立和完善缝隙交接的相关制度与流程、完善转运交接流程、规范交接内容、完善设备和设施、加强人员培训等方式,保障了急诊严重多发伤患者转运安全,缩短了交接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严重多发伤患者转送安全管理

严重多发伤是指同样的伤害因素,人类的身体同时或先后有两个以上的解剖部位或器官受到严重创伤[1]。特点是重伤害、快速变化、震惊和血氧不足,是现代创伤的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及时和安全运输和转移,准确有效的诊断检查和治疗或手术成功治疗的患者具有重要意义。2012年10月开展优质护理来掩盖我们部门特殊地区的过程中病人转诊转运和过渡到无缝的概念——“一站式服务”,强调保持医疗服务的连续性和完整性,需要在整个生产过程中信息共享的设备、技术、护理和合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2012年10月至2015年10月,共接诊严重多发伤患者218例。男性156例,女性62例;年龄1.5~76岁。受伤时间10min~10h。均因交通事故、高处坠落、工作中意外伤害、斗殴等造成严重多发伤。受伤部位以颅脑损伤、四肢骨折、肝脏和脾脏破裂,肺损伤,大面积的degloving软组织的损伤,面部受伤,泌尿系统损伤;其中2处伤86例,3处伤87例,4处伤45例。83例急诊简单包扎伤口,43例肢体合并骨折或组织损伤行外固定。昏迷97例,气管插管9例,合并休克112例。创伤后心跳呼吸停止6例,抢救无效死亡2例,其中1例因特重型颅脑外伤死亡,1例因肢体离断大动脉断裂失血过多死亡,4例抢救成功。均安全、顺利转运完善检查后送病房或ICU、手术室进一步治疗。

2 方法

2.1 实施前的准备工作

为了安全、有效和快速应急严重多发伤患者转运和无缝过渡,我们从几个方面改进和完善。1、建立和完善的系统安全的运输和交付。建立紧急急危重症患者的绿色通道,使紧急接受转移系统,医院病人安全运输和交付系统,紧急系统过渡到病房,设施和设备共享系统、预警和应急系统和流程,运输人员资格,和定期评估系统,不良事件报告系统,等等。2、改善设施和设备。设施和设备的改进,包括医院配备急救设施和救护车。医院紧急运输设备包括监测设备、生命支持设备、便携箱和多功能转运平车。3、加强培训和提高综合急救护士的能力。之前的实现无缝交接管理、运输决策的主治医生或高年资主任医师,并要求政策制定者运输团队胜仼力。对转运团队人员进行培训,结合临床实践,讨论流程中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法,进一步提高护士对患者突发病情变化作出快速反应的能力。

2.2 实施方法

2.2.1 急诊“一站式服务”

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医院救护车和急救电话可以实现实时的对讲机,成立现场应急人员、医院急诊科和辅助检查科室、专家病房紧急呼叫的多边机制。紧急医务人员在初步评估诊断病人可根据患者情况直接与医院急诊科和辅助检查科室或专科病房保持联系,对严重多发伤患者同时请多学科医生前往急诊室会诊,救护车到达医院后由急救一线医护人员继续对患者实施“一站式服务”保证急救措施的落实和延续。避免急诊接诊交接的繁琐。

2.2.2 院内安全转运和交接

(1)严重多发伤患者的临界条件,迅速改变,计划在急诊重症监护的结果必须再次检查是否所有的管流,紧凑的连接,是否妥善固定,防止管道变形和滑动,检查电池运输应用程序,以确保足够的权力,在转发之前删除病人的气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准备好呼吸,便携式氧气瓶或氧气袋和监控;约束烦躁患者权利,确保患者安全运输;目标部门人员通知目标部门,告诉病人的基本情况以及接受病人的床单位和特殊物品设备准备。

(2)病人到达目标部门,急诊科人员妥善安排被护送人员协助检查,密切观察病情,完成检查。当病人转移到病房或ICU,手术室、紧急车队与目标部门接受固定运输平车和床上,护士把病人一起搬到床上,办好病人,药物使用、各种管道、监测集过渡,如仪器的参数由目标部门接受护士测量生命体征,急诊科护士根据规范护士收据填写所有内容,有序过渡,最终双方确认签名。

3 效果总结

严重多发伤损伤、快速变化、震惊和血氧不足,转运和高风险过渡的过程中,安全、快速、有效的转移和回归生活的患者治疗和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回顾性总结分析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我们部门的紧急接受126例严重多发伤患者中,4例在紧急抢救无效死亡,1例,重型颅脑损伤,1例多器官损伤在运输过程中在现场的心脏骤停抢救无效死亡,呼吸,120例交通安全。急诊科接受交货时间平均(9.07 +1.33),紧急病房过渡时间平均(6.18+6.18)。2012年10月至2015年10月,采用无缝交接管理、紧急接受的218例严重多发伤,2例死亡,安全的运输,216例的“一站式服务”紧急接受时间减少到0,急诊病房过渡时间缩短(5.02+5.02)。建立和完善安全运输和交付系统,采用无缝交接管理,实现紧急接受“一站式服务”,实现标准化和程序化的严重多发伤患者院前抢救措施,可以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和伤残率和死亡率。

[1] 韩春玲,王斌全,吴晋普主编.现代急救护理.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1.

[2] 陈金华.医院急诊科建设定位及其发展的探讨.中国急救医学,2006,11(28):10-11.

[3] 汪 松,肖雪,龙仙萍,等.院内急危重症转运途中意外死亡研究.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1,20(12):1331-1332.

本文编辑:白 璐

R472.2

B

ISSN.2096-2479.2016.07.156.02

猜你喜欢

无缝急诊科病房
让农民工培训与就业“无缝对接”
急诊科床旁超声的教育和培训
更正
急诊科抢救脑出血患者的护理应用
整建制接管改造COVID-19重症监护病房的实践与探讨
母乳到辅食,如何无缝衔接
“无缝对接”打开国地税合作新局面
AS SMOOTH AS YOU LIKE – HELPING YOU MAKE TRANSFERS SEAMLESSLY
急诊科护理安全管理的探讨
护理绩效考核在急诊科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