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神经血管治疗仪联合中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研究

2016-04-05阚广迪丹东市中医院辽宁丹东11800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6年18期
关键词:运动神经治疗仪传导

阚广迪 丹东市中医院 (辽宁 丹东 118000)

神经血管治疗仪联合中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研究

阚广迪 丹东市中医院 (辽宁 丹东 118000)

目的:探讨神经血管治疗仪联合中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5年12月于本院就诊的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共7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西医治疗选用营养神经药甲钴胺常规治疗;观察组40例,选用神经血管治疗仪联合中药治疗,疗程1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7.5%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6.6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感觉神经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较对照组治疗后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血管治疗仪联合中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疗效更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神经血管治疗仪 中药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神经传导速度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内分泌科室一种常见的疾病,其继发于糖尿病,属于一种神经病变,临床主要表现为:感觉异常、疼痛难忍、四肢麻木等症状,严重影响了生活质量。西医针对本病的研究较多,但对其发病机制研究尚无明确结论,在治疗上也仅仅应用营养神经药物进行治疗,尚无确切特效药物[1]。笔者采用神经血管治疗仪联合中药治疗本病,取得了一定疗效,获得了一定的经验,现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月~2015年12月就诊于丹东市中医院DPN患者共7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及其他相关文献制定的DPN诊疗标准。其中对照组30例,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37~70岁,平均年龄(52.3±4.5)岁;糖尿病病程:(6.8±2.9)年;DPN病程:(2.2±0.9)年。观察组40例,男性21例,女性19例;年龄40~70岁,平均年龄(51.8±4.3)岁;糖尿病病程:(7.2±3.0)年;DPN病程:(2.4±0.9)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选用口服或胰岛素进行降血糖治疗。对照组选用常规营养神经药物甲钴胺注射液500μg肌内注射或静脉注射,每日1次,周3次;维生素B1注射液100 mg肌内注射,日1次。观察组选用神经血管治疗仪联合中药汤剂中药汤剂主要组成:黄芪30g,生地20g,当归20g,丹参15g,川芎10g,鸡血藤20g,白芍15g,桂枝10g,地龙9g,乌梢蛇9g。日1剂,水煎200ml,早晚各服一次。神经血管治疗仪:型号MPET400/800。具体操作:将神经血管治疗仪的治疗垫放置于患者两侧足底,同时将另外的治疗垫放置于小腿部位,选用透明薄膜包裹治疗部位,防治使用时出现交叉感染,能量控制器选用8格能量,开始治疗每次治疗时间为30min左右,日2次,早晚各一次,疗程为1个月。

1.3 观察指标

主要观察指标包括:两组患者血糖值的变化,感觉异常疼痛难忍、四肢麻木、肌力减退等症状和体征变化及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的变化。

1.4 疗效判定标准[2]

(1)显效:患者血糖平稳,症状及体征消失或明显改善,神经电生理检查感觉神经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较前加快≥5m/s;(2)有效:患者血糖平稳,症状及体征有所改善,神经电生理检查感觉神经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较前加快<5m/s;(3)无效:患者血糖升高,症状及体征无改善或加重,神经电生理检查无改善。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处理

2.结果

2.1 临床疗效(见表1)

2.2 神经电生理检查(见表2)

3.讨论

DPN是一种常见内分泌常见的由于糖尿病日久而引发的并发症。根据英国相关学者糖尿病前瞻性研究(UK Prospective DiabetesStudy,UKPDS)研究发现:11%的患者在确诊糖尿病前已经发生患有DPN,及DPN的发生可能于糖尿病早期既可出现。中华医学会等学会组织关于DPN研究发现:50%~90%的糖尿病患者随着病程的不断延续,会引起DPN的发生,而且一旦发生病程缠绵难愈。DPN包括感觉神经病变、运动神经病变以及自主神经病变,具有一定的致残致死率,同时也可以引起其他合并的发生或加重其他合并症的病情。DPN的发病机制极为复杂,尚无明确阐述。多数学者认为是在糖代谢紊乱基础上,由于微血管和大血管病变、生长因子不足、自身免疫系统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3]。现代医学研究认为治疗DPN的主要措施是极早进行神经修复,甲钴胺属于维生素B12的衍生物,参与细胞内核酸、卵磷脂和蛋白质的形成,促进轴突再生及髓鞘形成,从而使受损的神经组织得到修复[4]。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 [例(%)]

神经血管治疗仪作为一种安全性高、操作简单、无创伤性、非药物治疗的设备,在治疗相关神经内科疾病时作用效果颇佳。神经血管治疗仪主要构成:一个主控箱、4~8个治疗垫、固定胶带若干、维可牢尼龙绑带若干、一个手提箱。神经血管治疗仪属于一种以发光二极管为基础的光能治疗系统,其产生的红外激光对机体组织细胞能够产生多种生物作用,能够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对机体产生调节作用,改善机体神经功能,提升机体免疫力,调节机体内分泌。同时相关研究发现神经血管治疗仪产生的红外激光刺激能够提高机体清除自由基的能力,改善机体体内循环、提高腓总神经传导速度[5~6]。

DPN是由糖尿病并发而来,中医学中没有相关确切病名,根据其临床特征,将其归属于“痹证”和“痿证”的范畴。本病的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消渴病日久,或消渴失治误治,导致机体阴虚内热肢体日久伤津,津液粘稠而形成瘀血,加之外邪侵扰,或寒凝,或热扰,或湿稠,加重机体内瘀;阴虚日久肢体,阴损及阳,寒气内生,凝滞经脉,而阳郁不达四末,机体肌肉筋脉失气、血、阴、阳之滋养、温煦发为本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之本在气阴两虚(气血亏虚),而瘀血贯穿了疾病的发生发展。瘀血既是发病因素,又是重要的病理产物,既能引起疾病的发生,又能加重疾病的病情,因此在辩证施治的时候要考虑其重要性。故我们在治疗时以益气养阴、活血化瘀通脉之中药投以治之,临床效果颇佳。

研究显示:经过1个月的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87.5%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6.6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感觉神经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较对照组治疗后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神经血管治疗仪联合中药本病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和进一步深入研究。

[1] 范录平, 金艳红, 张有超, 等.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120例[J]. 辽宁中医杂志, 2015,42(3):559-561.

[2] 郑筱萸.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2:156-160.

[3] 施晓红.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发病机制研究[J]. 上海医药, 2016,37(2):3-6.

[4] 常亮. 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J]. 海峡药学, 2016,28(3):124-126.

[5] 郑敏杰. 神经血管治疗仪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治疗效果观察[J].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 2016,1(1):39-40.

[6] 周仕莲, 毛业娜. 中药足浴联合神经血管治疗仪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J]. 现代医药卫生, 2015,31(14):2178-2181.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的比较(±s,m/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的比较(±s,m/s)

注:#组内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P<0.05,Δ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例数时间感觉神经传导速度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正中神经腓总神经正中神经腓总神经对照组33治疗前33.32±2.35 33.45±2.66 35.12±4.56 34.88±4.69治疗后37.55±3.51#37.53±3.87#39.78±7.68#39.38±6.71#观察组34治疗前33.81±2.67 33.33±3.24 34.32±3.19 34.77±4.69治疗后41.33±4.10#Δ41.89±4.06#Δ43.82±8.09#Δ44.60±7.12#Δ

1006-6586(2016)09-0021-02

R587.1

B

猜你喜欢

运动神经治疗仪传导
准分子激光治疗仪联合CO2点阵激光治疗仪对白癜风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
CO2点阵激光治疗仪联合多爱肤治疗面部凹陷性疤痕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和电生理特点研究
呼吸湿化治疗仪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致呼吸衰竭序贯通气中的应用
神奇的骨传导
卒中后运动神经反馈康复训练研究进展与前景
充分发挥银行在政策传导中的作用
tokyo boy carm_67 平野紫耀(King&Prince)
“散乱污”企业治理重在传导压力、抓实举措
选择困难症治疗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