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尾带孔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治疗内踝骨折57例

2016-04-04江共涛胡和军徐南云毅陈德旺邓雄伟邓平征

实用临床医学 2016年4期
关键词:内踝克氏钢丝

江共涛,胡和军,徐南云,程 毅陈德旺,邓雄伟,邓平征,张 斌

(南昌市洪都中医院北院a.骨八科; b.外二科, 南昌 330018)



针尾带孔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治疗内踝骨折57例

江共涛a,胡和军a,徐南云a,程 毅a陈德旺a,邓雄伟a,邓平征a,张 斌b

(南昌市洪都中医院北院a.骨八科; b.外二科, 南昌 330018)

目的 观察针尾带孔克氏针张力带固定治疗内踝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针尾带孔克氏针张力带固定治疗内踝骨折57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7例患者术后随访1~12个月,优50例,良5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为96.5%;差1例为踝关节严重粉碎骨折。结论 针尾带孔克氏针张力带固定治疗内踝骨折具有操作简单,损伤小,固定牢靠等优点,避免了克氏针易松动,针尾刺激皮肤,而导致的局部感染、疼痛、关节活动受限等并发症的发生,适用于各型内踝骨折。

针尾带孔克氏针; 张力带; 内固定; 内踝骨折

踝关节骨折在临床上较常见,传统的克氏针钢丝张力带固定方法是将克氏针自内踝尖部钻入交叉克氏针固定内踝,于内踝上约2~3 cm处的胫骨内侧钻一小骨孔,穿一钢丝,返折于克氏针尾“8”字固定,这种方法的缺点是随着固定时间的延长,克氏针易松动翻转,针尾易形成滑囊炎,甚至刺破皮肤造成局部感染[1]。2012年8月至2014年8月南昌市洪都中医院采用针尾带孔克氏针张力带固定治疗内踝骨折57例,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57例内踝骨折患者,男32例,女25例,年龄18~67岁,均为闭合性骨折。受伤至手术时间为5~7 d,致伤原因:车祸13例,重物砸伤19例,摔伤、扭伤25例。按照Lauge-Hansen分型[2]:SA型9例,SER型27例,PA型10例,PER型7例,PD型4例。

1.2 治疗方法

待骨折肿胀减退后再行手术治疗。常规消毒铺巾,止血带下手术,取内踝短弧形切口,消除断端嵌入的三角韧带,骨碎片,直视下复位,并用布巾钳维持临时固定,交叉钻入2枚克氏针固定内踝,松布巾钳,于内踝上约2~3 cm处的胫骨内侧钻一小骨孔,穿一钢丝,返折于克氏针尾“8”字固定,抽紧钢丝,活动踝关节骨折端无松动,术中把克氏针尾端针孔埋于三角韧带下,松止血带,止血冲洗,缝合术口。合并双踝、三踝骨折或脱位,手术按外踝、后踝、内踝复位顺序进行,外踝采用钢板或克氏针固定,后踝采用螺钉固定,下胫腓联合分离用一枚拉力螺钉平行于胫距关节面从后向前倾斜25°~30°自外踝拧入胫骨。术后早期抬高患肢,指导患者进行渐进性踝关节不负重屈伸活动。

1.3 治疗结果

本组57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分别为术后1、3、6及12个月。根据Baird-Jackson疗效评定标准[2]。优50例,良5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96.5%;差1例为踝关节严重粉碎骨折。

2 讨论

踝关节骨折属关节内骨折,解剖复位是踝关节功能恢复的基本要求,内踝骨折会造成距骨在踝穴内位置的改变,距骨向外侧移位1 mm导致胫距接触面下降达42%,向外侧移位2 mm则胫距接触面下降达65%[3],内踝不解剖复位、复位丢失,不能达到解剖复位,远期将出现创伤性关节炎,导致关节疼痛,影响患肢功能[4]。克氏针加张力带钢丝固定,能使骨折端拉紧靠扰,张力转化成压应力,起到加压作用而稳定骨折断端,但普通克氏针加张力带钢丝固定的缺点有:1)术中需将克氏针尾弯成大于90°的弯钩,要准确适度地操作此弯钩,存在一定的难度,操作不当会引起克氏针松动,骨折位移,失去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的意义;2)针尾弯曲过长,容易出现松动翻转,可引起局部皮肤疼痛,甚至戳破皮肤,造成感染,影响术后康复锻炼,甚至被迫提前取出内固定[5]。另外,克氏针的滑动,甚至脱出可造成内固定失效,骨折块再移位。

本组57例患者均采用针尾带孔克氏针张力带固定治疗,术后随访1~12个月,临床疗效优良率为96.5%。相比普通克氏针加张力带钢丝固定,笔者体会针尾带孔克氏针张力带固定有以下优点:1)带孔克氏针张力带治疗内踝骨折符合张力带原则,即对骨折端有加压作用,又有张力带作用,有利于骨折愈合及早期功能锻炼;2)操作简单,不需要像传统克氏针一样将针尾折弯,易控制针孔距离,较好地避免了由于克氏针针尾翻转,针尾形成滑囊炎,甚至刺破皮肤造成局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3)钢丝穿过针孔和骨孔,三者构成一个整体结构,不会出现克氏针退针现象;4)若内踝骨块小,使用加压螺钉或可吸收螺钉固定,骨质疏松者则易使骨块分裂[1],使用克氏针张力带固定不容易出现骨块分裂。但该方法也有不足之处,如针孔部分陷入骨质内,内固定取出时较普通克氏针稍困难等。

综上所述,针尾带孔克氏针张力带固定治疗内踝骨折具有操作简单,损伤小,固定牢靠等优点,避免了克氏针易松动,针尾易形成滑囊炎,甚至刺破皮肤造成局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适用于各型内踝骨折。

[1] 魏怡丰,贾万贵.踝关节骨折治疗中不同内固定方式的疗效分析[J].浙江实用医学,2014,19(3):189-191.

[2] 刘志雄.骨科常用诊断分类方法和功能结果评定标准[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298-299.

[3] 郭世绂.临床骨科解剖学[J].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914-915.

[4] 王亦璁.骨与关节损伤[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504-1505.

[5] 吴昊,石展英,李百川,等.不同内固定方式对后踝骨折固定的生物力学效果及临床疗效分析[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3,13(26):5094-5098.

(责任编辑:况荣华)

2015-10-04

R683.42

A

1009-8194(2016)04-0028-01

10.13764/j.cnki.lcsy.2016.04.011

猜你喜欢

内踝克氏钢丝
除草剂敌草快对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的毒性研究
一种低压钢丝编织蒸汽橡胶软管
内踝截骨术的临床应用与进展
一种十七股子午胎钢丝帘线
三踝骨折采用后踝一内踝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临床分析
带血管蒂腓骨头骨骺截骨整形重建内踝的应用解剖与临床应用
一种对废旧轮胎中钢丝与橡胶进行分离和回收的装置
外固定支架联合克氏针闭合复位治疗第5掌骨基底部骨折
克氏针张力牵引固定法治疗骨性锤状指
克氏针悬吊法在急性伸肌腱Ⅰ区损伤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