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视听艺术的律动冲击——从行进艺术历史脉络看当今国际行进艺术之发展

2016-04-03李和伟

乐府新声 2016年2期
关键词:艺术表演幻影方阵

李和伟

视听艺术的律动冲击——从行进艺术历史脉络看当今国际行进艺术之发展

李和伟[1]作者简介:李和伟(1970~),沈阳音乐学院行进管乐教师。

[内 容 提 要]行进艺术表演进入我国已经有近30年,不同于欧美、日本等行进艺术的发达国家,在我国还是一种并不被大众广泛熟知的艺术形式。本文从行进艺术的历史演变、中外行进艺术的发展、美国顶级行进艺术殿堂DCI以及知名的幻影艺术团等几个方面,介绍行进艺术的特有魅力与国际发展潮流。

行进艺术/DCI/幻影艺术团/斯巴达克斯

现代行进艺术表演是从西方仪仗音乐逐步演变而来,直接起源于军乐,是一种以广场、街道、或大型室内场馆为表演场所,集音乐、戏剧、舞蹈、道具、队列表演为一体的综合视听艺术形式。不同于现有独立的各种艺术表演形式,在古代战争中,军事化的音乐有着广泛而实际的军事作用。现代行进艺术表演至今仍保留者一些基本的要素,比如道具表演中主要的三种道具:旗帜、来复枪、礼宾马刀,这些都能让我们感受到行进艺术与军事之间那千丝万缕的联系。

欧洲古代战争中的一些直接特点和东西方因战争、贸易所带来的交流,造就了现代行进艺术表演的最终形成。古代欧洲战争的首要特点是以预设战场实施方阵对抗,哪一方的方阵现溃败即宣告了胜利者的产生,一直到美国独立战争初期,西方战争的这种基本形式都未发生很大改变。在这样的战争模式下,对于军队的指挥系统就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最为重要的是能够在嘈杂的战场环境下清晰准确的传递命令,命令从军团的指挥中枢首先传递给一个相对独立的乐队方阵,这个方阵中会有号角手、鼓手、旗语手、护卫手等,乐队方阵从指挥官那里得到命令,将命令以鼓乐和旗语的形式传递给战斗方阵,演奏例如什么样的旋律是冲锋,什么样的节奏是防守等,每个战斗方阵会配备想对人数较少的乐手,战斗方阵的军官听到指挥中枢传递出的命令后将其解读,在对所属方阵的乐手下达命令并以这种形式传递到方阵的每个战斗列队中,每个列队的低级军官解读后在以语言的方式传达给士兵。这种组织结构首先就确立乐队方阵的高阶性,即便进入到近代战争,在无线电没有被应用到军事指挥之前,大量的声音与旗语传递命令一直是指挥官的首选,既能保证吵杂环境的命令传递,又能相对保证战场指令的秘密。随着战争形势的不断改变,军乐逐渐退出了指挥系统,逐步成为执礼象征,或鼓舞士气、或征兵宣传、或军事交流,现代军乐就是在这样的历史逻辑下逐步形成,与宫廷音乐所最终形成的高雅音乐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我国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同样有“擂鼓行军,击缶列阵,鸣金收兵”等耳熟能详的音乐与军事关系。而现代军事仪仗音乐的传入比较统一的认识是从清末袁世凯“小站练兵”开始,袁世凯以德国军制为基本范本,制定了中国近代陆军的一些列建制制度,其中就包括命当时的正定知府李映庚制作近代陆军军乐,自1905年始开始编写整理,同时试行与当时的陆军中,到1908年最终成稿,即今人所见《军乐稿》。《军乐稿》由文、表、歌、乐四部分组成。文,有叙、表叙、凡例、禀;表,有中外字谱表、中外律吕表、中外律吕旋宫表;歌,有15部分,85阙。从使用场合和歌词内容可分为颂赞(神武颂、升旗颂)、朝贺(望阕吟)、宴歌(宴宾歌、军宴歌等)、祷祭(军祷歌)、散曲(军中散曲)、队列(从军行、行军歌、出队歌等)、军挽(军挽歌)、练音(练音南、北调)共八大类别。根据其试用范围还可分为工(专职乐手)歌、将(军官)歌、弁兵(低级士兵)歌三种。伴奏乐可分为中乐、洋乐、无伴奏乐;乐,有步法(即队列)、迎送、行礼、开宴定席、军迂五种,分别使用《将军令》、《朝天子》等民族传统乐曲曲牌,皆使用西洋乐器演奏。

从国内外两方面的发展来看,军乐起源绝不是单一传播的,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有战争的地方就有军队,有军队就一定有军乐,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下都发展了自己的军乐形势,而现代行进艺术就是在这种背景下,逐步从军乐表演中发展而来的。

一、行进艺术与DCI(Drum Corps International国际鼓乐联盟)

新中国成立以后军乐艺术得到长足的发展,1984年应泰国国王邀请,解放军军乐团在泰国,完成我国第一次现代意义上的行进艺术表演。在此之前12年,也就是1972年,美国DCI(Drum Corps International)国际鼓乐联盟成立,并举行了第一次面相北美地区的锦标赛。与我国一开始由军乐团发展行进表演不同的是,DCI是一个非盈利性的法人机构,它的前身是主要来自于VFW(Veterans of Foreign Wars)即国外战争退伍军人协会这个组织。二战结束后大批海外军事人员复员回到美国本土,其中一些具备音乐才能的人由VFW组织,被安置在学校、社区、教会等地辅导组建乐队,他们中的很多人组建了军事色彩浓厚的青少年乐队,并进行地区性的对抗比赛和巡演,久而久之使这些乐队形成了自己鲜明的风格。直到DCI成立时,VFW所带来一些影响仍然巨大,这其中就包括一条至今影响着DCI乐团的准则,就是纯铜管(Brassline)的乐队编制。

现在的DCI主要面向14--22岁的青少年,辐射北美、东亚、东南亚、西欧等地区,持续推进现代行进艺术的发展。而美国也是世界行进艺术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无论在行进乐团的数量与质量上都名列前茅。每年 8月份在美国举行的(DCI World Championships)世界行进艺术锦标赛,吸引着世界各国最优秀的行进乐团参加,可以说是全球行进艺术的盛会。

2008年对于中国来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这一年北京成功举办了奥运会,随着这一国际盛会的举办,中外文化的交流也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使国人充份认识到了现代行进艺术的魅力。这一年在美国举行的DCI锦标赛中,出现了众多的行进艺术优秀作品,其中,由 DCI联盟下的幻影行进艺术团(PhantomRegiment)表演的行进作品《斯巴达克斯(Spartacus)》成为了这届比赛的耀眼之星,并一举夺得了表演赛的冠军。这个优秀的行进艺术表演团队的杰出表演,通过行进艺术特有的队列行进和旗队的人物化的扮演,对由俄国作曲家哈恰图良作曲的同名芭蕾舞剧斯巴达克斯这一历史故事进行了一种全新的演绎,技压群雄一举斩获了当年锦标赛的冠军。

二、幻影行进艺术艺术团

幻影行进艺术团成立于1956年,主要由军队退役乐手组成,这些喜欢行进表演的退伍乐手组建了当时的“罗克福德流浪者”乐团,同时包含了一个女子旗队。后在锡拉丘滋准将题为“幻影军团”的音乐影响下更名为“幻影乐团”。

在乐团发展的初期,更多的专注在各种体育赛事的中场或赛后活动中。1967年9月11日对于幻影来说是具有重要意义的日子,很多新的队员和前队员组成了一个新的乐队董事会,并发布了如下声明:“我们组建和运营幻影行进艺术团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参加一般意义的仪仗表演,我们要为那些具备音乐天赋、兴趣、及理想的青年人提供广阔的活动、音乐会、比赛等机会,并促进行进艺术的不断发展。”

随着乐团不断的发展,比赛数量的攀升,幻影开始走上了职业行进艺术团的道路。1974年幻影首次参加了国际行进锦标赛(DCI),分别在在排位赛和决赛获得第8和第11名。并从此逐步发展成为拥有128名乐手的竞赛级行进艺术团,逐渐形成了自己鲜明的风格,并拥有了一批成熟的世界级乐手。1975年乐队获得锦标赛第十,1976年第四名,1977、78、79年均是第二名。1981、82年幻影连续两年使用同一主题:“斯巴达克斯”参赛,并且分别取得了锦标赛的第5名和第4名,恰恰从此开始,幻影积累了对经典作品改编成行进作品的大量经验,连续两年的突出表现使幻影广受好评,并且进一步奠定了自己在DCI中的地位。

从80年代后期开始,幻影连续改编了柴可夫斯基、马勒、德沃夏克、帕格尼尼、普契尼、德彪西、拉赫马尼诺夫等音乐巨匠的一系列经典音乐作品,终于在1996年凭借方案“叛逆之心”(A Defiant Heart)问鼎DCI冠军,此方案的全部音乐主题均改编自肖斯塔科维奇的经典名曲。正是幻影在经典音乐改编上的一次次创新编排和精彩演绎,造就了独特的乐队气质,传统和创新对于幻影来说从来就是不需要思考的问题,我们总是能够看到一个又一个从新绽放的经典作品。从90年代末期迈向新世纪,幻影继续沿着这一道路前进,我们看到了瓦格纳、斯特拉文斯基、罗查、巴托克、理查斯特劳斯、甚至皮耶佐拉,2008年幻影再一次演绎了曾经的经典作品斯巴达克斯,这是他们第三次编创这个主题,完美的诠释了整个作品的史诗气质的同时,将经典音乐改编推向了更高的层次,并且再一次获得当年DCI的冠军。

《斯巴达克斯(Spartacus)》是幻影行进艺术团的经典之作众所周知芭蕾舞剧原作斯巴达克斯,是一部关于奴隶革命与爱情的故事,1956年莫斯科波修瓦剧院首演,哈恰图良作曲,雅各布逊编舞,今流传的版本主要是1968年格里果洛维奇重编的版本。自1957年以《宝石花》的上演为开始,前苏联迈入了交响芭蕾时期。在继承传统戏剧芭蕾的基础上,这一时期的芭蕾舞剧从音乐内涵出发,追求音乐与舞蹈的完美结合,既要表达时代精神,又尽力揭示原始素材的内涵。音乐在整个舞剧中功能更强。不再是早期芭蕾时期单纯的音响背景或渲染环境的色彩,而是塑造音乐舞蹈形象的主要支柱。打破了过去认为某些题材不能用芭蕾呈现、某些音乐无法配舞的障碍,从这一交响芭蕾时期开始,宣告了舞蹈艺术的无所不能。(也许是历史的巧合,也恰恰是2008年幻影所诠释的斯巴达克斯,告诉我们行进表演艺术的无所不能。)

剧本改编自古罗马共和时期真实的斯巴达克斯起义事件,20世纪30年代,前苏联舞台剧脚本作家瓦尔科夫已经开始构思关于斯巴达克斯的舞剧作品,原剧共分为四幕九场:1、罗马的胜利;2、奴隶集市;3、竞技场;4、角斗士的营地;5、阿比耶夫之路;6、克拉苏的宴会;7、斯巴达克斯的帐篷;8、克拉苏的帐篷;9、斯巴达克斯之死。在整部作品中,作曲家特别注重主要角色的音乐形象,使用不同的音乐主题分别代表剧中人物,以及大量的特定场景音乐,还有那些经典中的经典,富有鲜明民族特性的柔美舞曲。斯巴达克斯整部舞剧的完整性、戏剧性、交响性在同时期的作品中都是极为出色并超越时代的。正因为原著作品合理性与艺术性并存的特点,为后世提供了广阔的艺术联想,同时造就了今人对斯巴达克斯的重新演绎。

三、行进艺术表演中的里程碑——斯巴达克斯(Spartacus)

2008年幻影行进艺术团的斯巴达克斯全长约14分钟,显然无法和原版芭蕾舞剧两个小时的信息量相比较。在这一前提下方案的创作者们对整个故事的脚本首先做出了调整,保留原有精髓的基础上重新演绎这个故事显得尤为重要。与原版脚本最大的不同在于竞技场的设定,和弗里西亚的设定。原著中竞技场这一幕安排了斯巴达克斯与另一位角斗士蒙面竞技,最后斯巴达克斯获胜并杀死了对手,当面具摘下来后发觉是自己的朋友,斯巴达克斯对此悲痛不已。幻影版则是将此处改为斯巴达克斯在竞技场中杀死了一名出卖奴隶的叛徒,大快人心。另一处原著中斯巴达克斯在最后被杀死英勇就义,妻子弗里西亚和其他同伴找到他的尸体并祭祀,由此唤醒了被压迫者反抗罗马暴政追求自由的意志。幻影版中这一情节改写为弗里西亚首先被罗马贵族杀死,斯巴达克斯悲痛愤恨之下带领大军与罗马军团厮杀并战死。除了这两处重要的脚本设定不同外,还有一处极为重要的故事线索设定是原版所不具备的,就是由3名乐队指挥所象征的罗马贵族中有一人是同情奴隶并反对罗马暴政的,情节设定中最后还杀死了象征统治者克拉苏的那名主指挥。最终我们看到是一个八场景的斯巴达克斯。分别是:1、罗马的奴隶;2、罗马的荣耀;3、竞技场;4、起义;5、爱与痛;6、斯巴达克斯之死;7、人民的意志;8、自由。正是首先在脚本和故事上的突破思路,造就了整个方案合理框架,成就了行进版斯巴达克斯精彩的表演。

幻影的编导对于乐曲的改编功力极为深厚,音乐上并未以一般意义上的主题发展部和显著的外部运动来获得交响性的动力。而是充分在许多完全静止的和声基础上同基本音调多次重复来达到目的。通过“延长”旋律和织体得出力度增长的感觉,我们听到的很多音响上的内在力量都是这样展现的。每一个段落的主要音乐主题虽然都很短,却能体现出精心构思的引子、间奏和终曲。音乐作为方案载体的一部分,为主要的戏剧形象创造了宽广的表现空间。作曲家经常在数小节间奏中稳步的、几乎察觉不到地把观众从基本节奏和调性中引入主题,而使斯巴达克斯整个方案的表现力奇迹般的不断更新。

斯巴达克斯丰富的和声织体与清晰的段落主题,是能够引导方案编导最可贵、最有效的发展轨道。对于原始脚本的修改与再创造,丰满而又深刻的内容充实着整个故事情节。无论在主线故事上或细节上,观众都不自觉的服从了幻影的智慧与完美无缺的戏剧布局。整个方案延续了原著厚重的历史悲壮气息,以行进表演的独特方式完美诠释了史诗戏剧的特质。

四、结语

行进艺术的发展离不开历史的条件,从与战争的紧密联系,到逐步演化成军乐仪仗,进而发展为现代行进艺术表演,可以说走过了一个漫长而又复杂的过程。随着行进艺术在我国进入到蓬勃发展期,作为一个新兴的艺术门类,必将有更多的人喜爱上这种丰满的视听音画艺术,在可以预见的将来,我国的行进艺术必将成为文化艺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The Marching Band Handbook.By Morrison,Jim;Holston,Kim R McFarland&Company

[2]The Dynamic Marching Band.By Markworth,Wayne Isaac Publishing,Inc

[3]The Complete Marching Band Resource Manual.By Wayne Bailey

[4](清)李映庚原著.军乐稿[M].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

(责任编辑 王进)

1001-5736(2016)02-0215-3

J621

A

猜你喜欢

艺术表演幻影方阵
劳斯莱斯幻影
《幻影》
Jiao Ayi| 《娇阿依》
方阵训练的滋味真不好受
像素前线之“幻影”2000
演出监督在艺术表演中的作用分析
街场黄梅戏的艺术表演风格
最强大脑:棋子方阵
大型体育赛事中体育艺术表演运行管理探析
幻影游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