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柳永《雨霖铃》的及物性分析

2016-04-03袁舒芳

文学教育 2016年26期
关键词:雨霖铃雨霖柳永

袁舒芳

对柳永《雨霖铃》的及物性分析

袁舒芳

本文试图以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为理论框架,对柳永所作《雨霖铃》及物性特征进行分析,以探究柳词的意象特征,从而进一步证明了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在欣赏与评价我国古诗词方面的贡献。

《雨霖铃》 及物性分析系统功能语言学

1.引言

在群星璀璨的北宋词坛上,柳永是耀眼的巨匠之一。在不胜枚举的柳词中,《雨霖铃》是流传最广的佳作之一。《雨霖铃》这首词以冷落秋景为衬托,淋漓渲染了惜别的场景,进而推测别后铭心刻骨的思念。

国内不少学者对这首经典词作进行了不同程度、不同角度的研究。在《中国知网》中输入“雨霖铃”作为篇名词进行检索,可得318条检索结果。其中,有人从纯文学角度对《雨霖铃》原文进行研究,如柯迁娣从情景交融等探讨了该词的艺术技巧[1];有人从教学角度对《雨霖铃》进行解读,如郭熠就教学目标等对其展开了教学设计[2];有人从语言学角度对《雨霖铃》英译文进行剖析,如林应梅分析了其英译文的人际意义[3]。但在这诸多的论作中从语言学视角对原文进行的研究寥寥无几。本文尝试用韩礼德功能语法及物性理论分析《雨霖铃》这篇宋词,考察六大过程类型在语篇中的分布,并就其主要过程类型所实现的功能进行实例分析。

2.系统功能语言学及物性理论

韩礼德是伦敦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提出了著名的系统功能语法,对语言学的发展起到了重大作用。系统功能学派认为[4],语言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产物,作为人类交际的工具,它承担着各种各样的功能。韩礼德认为语言有三种基本功能: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其中概念功能即语言的概念意义,是指讲话者作为观察者的意义潜势,是语言的内容功能。它表达讲话者的社会经历和内心体验以及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及物性是表现概念功能的一个语义系统,“其作用在于把人们在现实世界中的见闻和作为分成若干种“过程”,并指明与各种过程有关的参与者和环境成分”[5],这三者构成及物系统中有意义的语法单位“小句”。

韩礼德列举了及物性语义系统中的六个过程,即物质过程、心理过程、关系过程、行为过程、言语过程、存在过程。其中,物质过程表示做某事的过程;心理过程表示感知、情感和认知;关系过程表示事物处于何种关系;行为过程既指生理行为,也指心理行为,如咳嗽、呼吸、哭笑、做梦等;言语过程通过谈话来进行信息交流的过程;存在过程指事物现象存在的事实。

3.《雨霖铃》的及物性过程分析

柳永《雨霖铃》的原作是: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经过统计,全篇及物性过程分布如下:物质过程为8例,约占全篇38.1%;言语过程为5例,约占全篇23.8%;关系过程为3例,约占全篇14.3%;心理过程和存在过程均为2例,分别约占全篇9.5%;行为过程为1例,约占4.8%。文中物质过程最多,说明了作者侧重于对客观事物进行描述,契合了古典诗词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言语过程次之,表明词人泪眼作别,有千万句心语要和恋人倾诉的痛苦哀愁之情。行为过程所占比例最低,说明词人虽然在抒发离别之情,但他却不偏好直观地将人物的心理和生理活动大量铺陈出来,而是以委婉的笔触寓情于景,以衬得离情更显悲切。

为了更好地从及物性理论来探索该词的主题内容及词人的思想感情,以下将对该词逐句分析。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第一句包含三个过程。第一个小句是言语过程,寒蝉在凄切地鸣叫,恰似为即将离别的恋人而伤心哭泣,开篇就奠定了凄凉伤感的气氛。第二个小句是物质过程,动作者是词人,对象是“长亭”,“晚”是环境成分,这一过程交代了离别的地点是汴京城外的长亭,时间是深秋的黄昏。最后一个小句也是物质过程,动作者是“骤雨”,将分别的时间细化到了深秋雨后阴冷潮湿的傍晚。这三个过程嵌入了对景物的描写,寄情于景,将一对恋人即将分别时哀痛凄冷的心情真切反映出来,同时烘托点染了悲冷的基调。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这个整句虽然只有三个小句,但是却包含了四个过程。第一个小句包含了两个过程,分别是以词人作为动作者,酒作为对象的物质过程“饮”,以及表达没有畅饮心绪的存在过程“无绪”。“都门帐”是一个环境成分,点名了饯别的具体地点。词人在城门外设帐与恋人置酒饯别,然后互相依恋不舍,不忍分离,丝毫没有举杯畅饮的心绪。“留恋处”是一个心理过程,感觉者是词人和他的恋人,“留恋”的对象也是彼此。最后一个小句是一个言语过程,说话者是兰舟上的人,说话的内容是“发”,即出发,受话者则是虽对恋人万般不舍,但即刻便得启程的词人。后面两个过程完全是写实,但寥寥数字却描绘出了词人与恋人分离时的典型坏境和典型心理,一边是思恋情深,一边是兰舟催发。何等急迫,何等无奈,何等愁苦!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第一个小句包含三个过程,其中两个是物质过程,分别是“执手”和“相看”,动作者均是词人和他的恋人,对象也是彼此;另外一个过程是行为过程“泪眼”,二人眼含离泪,不舍之至。后一小句是言语过程,欲语却“无语”,悲戚而又无奈。这四个过程描绘了二人执手互视告别时的情状,满眼泪花,感情炽烈,直到最后却只能无言相对。恋人告别之时本该急于倾诉离情,然当那一刻真正来临,却只能你看着我,我看着你,泪眼相对却一言难发,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也正因气结声阻,更能凸显一对恋人之间分别时刻内容沉痛的悲伤之情。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这一句中“念”字是心理过程的标志,“念”的感觉者是谁?这点在词里没有交代,但从感情来看,应包括行者和送行者两个方面,感觉的对象是别后道路遥远。“念”之一词上承“凝噎”,下启“千里”,一气流贯。“千里烟波”是环境成分,千里迢迢,一片烟波,令人感到离情的无限愁苦。最后一个小句是关系过程,载体是“暮霭沉沉楚天”,属性是“阔”,这一个小句和前面的“千里烟波”结合在一起,描述了浩渺的烟波,沉沉的暮霭,辽阔的天空,诸景融合蕴含了浓烈的情意。离别之后,词人便要消失在烟雾氤氲的尽头,这一情景衬出旅人前途茫茫,恋人相见遥遥无期,景色浩瀚无边而情意延绵不绝。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这一句包含两个过程,分别是关系过程及物质过程。“多情自古”是关系过程中的被识别者,而“伤离别”则是识别者。后一句“冷落清秋节”是环境成分,极言当时是冷落凄凉的秋季,离情更甚于常时。“更那堪”是一个物质过程,动作者和对象都没有在词中明指,但可以推想,动作者是词人及其恋人,“堪”的对象是哀苦的离愁别绪。这三个字感情比之前的以景寓情更显强烈深刻。词人俯仰古今,把自己恰逢“冷落清秋节”的离愁放在历史发展的广阔空间中咀嚼,更显情境相融,离别时分的深沉感伤一览无遗。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第一句兼有言语过程和存在过程,是词人对自身酒醒所处之地所发出的感慨,存在物是词人自身。后面一句的“杨柳岸”是环境成分,点名了醒后所处的地点。“晓风残月”是心理过程,动作者显然是词人,所感觉的对象是晓风以及残月。这是使柳永光耀词史的千古名句,被称为“古今俊语”。作者在想象今夜旅途之境况,没有直说酒醒之后如何寂寞孤凄,而是遥想醒后只得见晓风拂疏柳,残月高挂杨柳梢头。此句描绘出一幅清幽而凄清的画面,更衬托词人客情冷落,离愁悠远绵长。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第一个小句是物质过程,“经年”是环境成分,是对“此去”时长的说明,“此去”的动作者是即将远行的词人。后一小句是关系过程,“良辰好景”是载体,“虚设”是属性。由此可见,在词人眼中,自己这一去长年相别,即使遇到再好的时光,再美的风景,也都无心领受,只能徒增伤悲,令人读后不禁悲从中来。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这是该词的收尾句,前一小句是存在过程,存在物是“千种风情”,即满腹的情意,深表词人心绪满腹,愁肠百结,对恋人情深似海。后一小句是言语过程,是作者对自己心事无人可听的一种憾叹。这里的“更与和人说”与前面的“无语凝咽”互相照应,前面因愁绪满怀只能“无语”,别后又有满腹情意想要倾诉,而恋人与自己却千里相隔,便只能发出“更与何人说?”的感慨,凸显了词人对恋人的念之心切,爱之情深。

4.结束语

本文以韩礼德系统功能语法为理论框架,对柳永的千古名作《雨霖铃》进行了及物性语义分析,得出整个文本中各类“过程”的运用情况和分布情况,并对其逐个进行分析解释,以期探索作者在写作过程中对语义进行选择的动因,从而发掘其要表达的深层经验意义。也正是通过对及物性系统六个过程在该语篇中分布情况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加具体地了解语篇营造出的艺术感染力以及深刻体会到词人与恋人别后心中的离愁别恨。从而可见功能语言学作为一种语言学理论,为我们了解中国的古典诗词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为评析我国的古典文化瑰宝做出了一定贡献。

[1]柯迁娣.浅析柳永《雨霖铃》的艺术技[J].池州学院学报,2009,23(1):64-65,69.

[2]郭熠.《雨霖铃》教学设计[J].语文建设,2013,(2),17-18.

[3]林应梅.浅析宋词《雨霖铃》英译文的人际意义分析[J].咸宁学院学报,2011, 31(9),61-62.

[4]Halliday,M.A.K.AnIntroduction toFunctionalGrammar[M].London: EdwardArnold,1994.

[5]胡壮麟,朱永生,张德禄.系统功能语法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

(作者单位:广东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外语系)

猜你喜欢

雨霖铃雨霖柳永
柳永·望海潮
半小时漫画宋词之雅俗共赏柳永
题庐山三叠泉
从“柳三变”到“柳永”
一字一句总关情
《雨霖铃》点染手法浅析
从《雨霖铃》课堂实例看信息化的运用
《雨霖铃》教学设计
理解“画面” 把握“诗意”
你不懂我,我不怪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