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球运动原理及其规律”考向探微及备考策略

2016-04-01广东赵沿雨

教学考试(高考地理) 2016年1期
关键词:昼长黄经长城站

广东 赵沿雨

“地球运动原理及其规律”考向探微及备考策略

广东 赵沿雨

“地球运动”的原理规律较多,难度大。纵观近几年各省市的高考试题,涉及“地球运动”的考点主要包括时间计算、昼夜长短变化、正午太阳高度变化。从题型上看,一般以选择题为主。从考查能力上分析,表现为推理、计算、判断三个层次。为了帮助学生掌握“地球运动”中的原理、规律,提升复习的效率,下面以2015年部分省市相关高考试题为切入点,进行分析、梳理,为2016年的备考提供一些复习思路。

一、推理类——公转轨道与黄赤交角

推理是根据一个或几个已知信息,推导出一个未知结论的思维过程。这种推理类问题,在考查“地球运动”知识中最常用,能很好地反映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及迁移运用能力。

【例1】(2015年重庆卷)二十四节气是我国独有的农业物候历,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寒露节气在每年公历10月8日左右。据此回答下题。

地球绕太阳一周为360°,以春分日地球在黄道上的位置为0°,则寒露日地球在黄道上的位置为 ( )

A.15° B.105°

C.195° D.285°

【分析】本题要求学生能够根据题干中所提供信息,做出准确推断。春分日为每年3月21日前后,寒露日为每年10月8日前后,地球绕太阳公转导致地球在黄道上的位置变化,根据地球公转一周(约为365天)为360°,约为每天公转1°,则可计算出寒露日地球在黄道上的位置为195°,故C项正确。

【拓展】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地球绕日公转轨道,也就是太阳周年运动的路线)上的位置及引起地面气候演变的次序,将全年划分为24个段落,每段相隔约半个月,每一段叫做一个节气。二十四节气在黄道上的位置如下:

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每两个节气相差黄经15°。春分时黄经为0°,清明时黄经为15°,如此类推。由图可知,二分二至日,在黄经上的位置刚好相差180°。

【策略】解答“地球运动”中的推理问题,需从以下几方面培养能力。

(1)熟悉“地球运动”章节教材中每一幅“地球运动示意”图(如地球公转轨道、地球公转轨道、二分二至、黄赤交角)所表达的内容,并能挖掘其背后隐藏的信息。

(2)熟练掌握黄赤交角及其变化的影响。如:

(3)头脑中形成与“地球运动”关联的一些运动图像空间,如太阳视运动、晨昏线(圈)的移动、太阳直射移动等,通常要多看相关视频、动画。

二、计算类——时间、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

在地球运动中,计算是一种很重要的能力。通常是根据已知条件,结合所学的计算公式或方法,要求计算某地的区时(地方时)、昼长(日出、日落)、正午太阳高度等。其中,时间计算是最常见的类型,正午太阳高度计算难度最大。

【例2】(2015年重庆卷)马尔代夫是以旅游业为支柱产业的著名岛屿。2014年12月4日,马累(位置如图)海水淡化厂设备摧毁导致该岛淡水供应中断。应马尔代夫政府请求,中国政府及时向其提供了饮用水等物资和资金援助。

中国一架满载饮用水的飞机紧急从广州飞往马累,若北京时间12:00出发,经4小时到达马累,机长身高为1.8m,到达时其在机场地面的身高影长接近于(tan 55°≈1.43,tan 65°≈2.14) ( )

A.0.6m B.1.2m

C.1.8m D.2.4m

【分析】本题借助时事新闻,将区时、正午太阳高度、昼长等知识融合,很好地突出了“地球运动”主干知识。第一步:进行区时计算。飞机于北京时间(东八区)12:00出发时,马累(约75°E,东五区)时间为9:00;4小时后,马累地方时约为9+4=13:00。第二步:根据12月4日日期,此时太阳直射在约20°S,根据两地正午太阳高度差等于两地纬度差公式,可算出马累(4°N)的正午太阳高度为66°。第三步:马累(4°N)的昼长接近12小时,正午太阳高度为66°,至太阳落山时的太阳高度为0°,则每小时太阳高度下降66°÷ 6=11°/时,故马累13时,太阳高度为55°。第四步:太阳高度的正切值等于物体长度和其影长的比值,即tan 55°=1.8m/影长,可算出影长约为1.2米,故B选项正确。

【拓展】太阳高度的日变化(注:H代表正午太阳高度,h代表太阳高度):

1.从直射点(H=90°)开始,h向四周降低,呈同心圆分布,晨昏线上h=0°(如图甲)。

2.极昼区:极点的h在一天之内无变化,等于直射点纬度(如图乙)。

3.极昼区最低纬度:0:00日出,24:00日落,日出日落时,h=0°,H=直射点纬度的2倍(如图丙)。

4.极昼区其他纬度:太阳整天都在地平线上,0:00,24:00时h最小,但大于0°,正午最高。子夜的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直射点纬度的2倍(如图丁)。

5.非极昼区:日出日落时,h=0°,正午太阳高度最大。

由上述所知,如果我们知道某地某日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与昼长时间,就可以算出该地该日每小时太阳高度上升(或下降)的度数。

【策略】“地球运动”中的计算题,要掌握一种自己最熟练的解法。

文章由昙花写起,强调了“低调”对于生命的意义。作者写昙花,生动细腻地描述了昙花的香味、色泽、情态以及花开的时间,重在突出它的特点:美丽而低调。而后借牡丹与杨修的张扬来做对比,揭示了内敛者与张扬者给人不同的心理感受。最后,由物及人,点出文章的主旨:为人当低调,方可淡泊明志,赢得美好人生。

(1)时间计算——画0°经线为中点数轴,运用“东加西减”法。如下图:

(2)正午太阳高度

②变化规律:紧扣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朝某地移来,该地正午太阳高度增大;离某地而去,该地正午太阳高度减小,简称“来增去减”。

③识记一些重要纬线上的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增强理解力。

(3)昼夜长短

①计算日出、日落、昼长、夜长,可用图解法:

日出时间=12-昼长/2;日落时间=12+昼长/2。

③昼夜长短的年变化规律——由赤道向两极逐渐增大。

④同一纬度,夏至日的昼长等于冬至日的夜长;北半球某纬度昼长等于南半球同一纬度数的夜长。

三、判断类——南北半球季节、日出(落)方位等

在地球运动中,许多地理现象南、北半球是相反的,如季节、地转偏向力、地球的自转与公转方向、昼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等。因此,在掌握地球运动的主要原理、基本规律的基础上,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例3】(2015年江苏卷)北京时间2015年2月19日零点钟声敲响时,某工程师在南极长城站(如图)参与了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微信抢红包活动。

春节假期期间 ( )

A.南京太阳从东北方升起

B.南京昼夜长短变化幅度增大

C.长城站日落时间推迟

D.长城站正午太阳高度角减小

【分析】本题属典型地理现象判断类题型,每个选项考查一个知识点。解答本题的要点在于明确时间:春节期间(2月19日—3月5日)。此时,太阳直射在南半球且向北移动,看日出,南京太阳从东南升起;南京昼渐长,夜渐短,昼夜长短变化幅度减小;长城站南半球白昼渐短,日落时间提前;长城站位于南半球,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远离南极,正午太阳高度减小。故D项正确。

【拓展】太阳升落地平的方位随季节、纬度而异,日出、日落点偏角是指日出、日落点分别相对于正东和正西的偏角。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春分至秋分),全球各地日出东北,日落西北,但是在不同的纬度,日出、日落方位角大小不同,一般情况下,同一日期,纬度越高,日出、日落方位角越大(注:赤道上的日出方位角始终等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秋分至春分)与之刚好相反,日出东南,日落西南,纬度越高,日出、日落方位角越大。

【策略】对于判断类问题,知识跨度大,综合性强。因此,备考中需做好:

(1)掌握好地球运动中的一些基本原理与规律。

(2)熟悉气候类型的特征、大气运动(季风环流、气旋与反气旋)、水循环(河水补给、洋流)等主要知识。

(3)熟悉重要等值线(如等温线)与季节、半球的关系。

(4)适度强化此类题的训练。

(作者单位: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第四中学)

猜你喜欢

昼长黄经长城站
春分
大寒
南极不再“难及”,长城站旅游申请开放
我们的南极长城站
例说解方程在地理解题中的应用
例说解方程在地理解题中的应用
我们的南极长城站
按阳历算的清明节
一道培养学生全局观的典型试题
三种方法精确估算昼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