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代服饰代称

2016-04-01乔木

老友 2016年4期
关键词:代称白丁黄裳

文 乔木

古代服饰代称

文 乔木

古代的服饰以其鲜明的特性,显示了着装者的贵贱尊卑或性别职业,因而不同特点的服饰就成了不同社会地位人的代称,有的甚至沿用至今。

黔首:黔,黑色。黔首,即以黑巾裹头,代指平民,具体指本业为农业与小手工业,末业为小商贾等各种不事生产的人。战国时期,黔首之称已经被广泛使用,它的含义与当时常见的“民”“庶民”相同。秦统一天下后,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下诏令谓民为“黔首”,这是秦统一中国后更定名物制度的内容之一。秦始皇三十一年(公元前216年),发布“使黔首自实田”的律令。占有土地的地主和自耕农,按照当时实际占有的田数,向官府呈报,即可取得国家的承认。从此,“黔首”一词便伴随着这套封建土地制度和法令在全国施行而成为固定称谓。

白丁:古代平民着白衣,所以常以“白丁”称呼平民百姓。刘禹锡《陋室铭》:“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中的“白丁”可引申为没有学识的人。

白袍:旧指未得功名的士人。唐士子未仕者着白袍,故以此为入试士子的代称。

布衣:麻布衣服,借指平民。古代平民不能衣锦绣,多穿布衣。诸葛亮《出师表》:“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袍泽:“袍”和“泽”都是古代衣服的名称。《诗经·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用来形容战士们互相友爱、同心同德的品质。因此“袍泽”就成了将士、战友的代名词。

青衿:亦作“青襟”,周代读书人常穿的服装,泛指有学识的人。明清科举时代则专指秀才。

黄裳:黄色表示尊贵,穿黄裳意味着臣居尊位,因而黄裳成了将做君主的太子的别称。卢照邻《中和乐·歌储宫》:“黄裳元吉,邦家以宁。”

黄冠:古代指箬帽之类,蜡祭时戴之。东汉末年,张角创立太平道,信奉黄帝,发动农民起义,起义军皆头裹黄巾,首领张角等亦都穿黄衣。这开了后来道士黄衣的先风。隋唐时,黄色渐为皇家垄断,唐高宗总章年间“禁士庶不得以赤黄为衣服杂饰”(《旧唐书·舆服志》)。黄衣道服遂亦渐为白、黑、青取代,唯留顶上黄冠还维系着旧时崇尚。《新唐书·方技传》载:“李淳风父播,仕隋高唐尉,弃官为道士,号‘黄冠子’。”后世遂用以指道士。

缙绅:插笏于绅带间,旧时官宦的装束,亦借指士大夫。

簪缨:簪和缨,古时达官贵人的冠饰,杜甫《八哀诗·赠左仆射郑国公严公武》:“空余老宾客,身上愧簪缨。”旧时把它作为做官者之称。如:簪缨世族(世代做高官之家)。

青衫:指黑色的单衣,唐代官职低的服色为青黑色。白居易《琵琶行》:“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后人也常用“司马青衫”形容悲伤凄切。

珠履:缀有明珠的鞋子。《史记·春申君列传》:“春申君客三千余人,其上客皆蹑珠履。”因而珠履成了豪门宾客的代称。

巾帼:本是古代妇女头上的头巾或装饰物,借以代表女性,源于《三国志》。当时诸葛亮多次向司马懿挑战,司马懿不予应战,诸葛亮便把妇女的头饰遗下,以此辱笑司马懿还不如一个女性。自古以来把妇女中的英雄豪杰称为“巾帼英雄”,故代指女性。

青衣:古时地位低下者所穿的服装。婢女亦多穿青衣,后用为婢女的代称。

裙钗:古代妇女的服饰,用为妇女的代称。

纨绔:纨绔是古代一种用细绢做成的裤子。古代富贵人家的子弟都穿用细绢做的裤子,这很能反映出他们奢侈的特点,因此,人们常用“纨绔”来形容富家子弟。

赭衣:《说文》:“赭,赤土也。”以赤土染衣,故曰赭衣,赤褐色。古时囚犯乃服赭衣,因以褚衣代称囚犯。

责编/花语

猜你喜欢

代称白丁黄裳
白丁少年大学史
白丁少年大学史
白丁少年大学史
从《诗经》看古代美女代称的形成与流传
白丁少年大学史
我国古代年龄代称
酒的代称
黄裳《劫饬古艳》读后
黄裳所藏天一阁藏书考
服饰与代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