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相似性角度谈茶诗英译中“音”与“形”的传递

2016-03-31张帆周口师范学院河南周口466000

福建茶叶 2016年7期
关键词:英译中相似性饮茶

张帆(周口师范学院,河南周口 466000)



从相似性角度谈茶诗英译中“音”与“形”的传递

张帆
(周口师范学院,河南周口 466000)

从相似性角度研究茶诗英译中“音”与“形”的传递,目的在于了解茶诗这种东方的古典诗歌和代表着西方文化内容之一的英语在本质上存在的差异,从“音”和“形”两方面掌握茶诗汉译英的特点,进而更好地理解中国古典茶诗的内涵。本文介绍了与茶相关的文字翻译在“音”与“形”方面的相似性,并通过举例的形式分析了相似性角度下茶诗英译中“音”与“形”的传递。

相似性;茶诗;英译

茶诗是中国古代诗歌与茶文化相结合后的一种相当特殊的文学艺术形式,归属于传统古典诗词范畴,但主题却只指向一个——茶。无论是形容茶的形、色、香、味等表相的特色与美感,还是描绘饮茶、品茶的过程及其情趣,抑或是借茶抒情、咏怀,茶诗都凝聚着极其典型、纯粹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结晶。正因为如此,当茶诗遇上英语,这种最东方的诗歌翻译成西方人的语言时,就面临着十足的困难。汉语中一字多义、一词多义的情况比比皆是,而为了向西方民众介绍中国茶文化的符号性代表茶诗的音律美、结构美、形式美,仅仅依靠逐字逐句一对一式的翻译自然无法最贴切地传递这种东方文学艺术的内蕴,故而历代翻译者们往往会遵循汉译英的相似性原则,以形似、神似及神、形兼顾几种形式进行翻译工作。一般情况下,译者常常会采用直译、意译和直译加意译等形式,以争取以最恰如其分的翻译结果将中国的茶诗展现给西方的受众。

1 与茶相关的文字翻译在“音”与“形”方面的相似性

由于与茶相关的贸易、文化传播活动早在千年前就已经开始,因此与茶相关的汉语言文字在翻译过程中经历过方言的相似性翻译和普通话相似性翻译等若干阶段。比如,“Bohea Tea”对当下不熟悉传统茶文化的多数现代人来说是个很陌生的名称,不少人虽然能够轻易辨识出“Tea”是“茶”,却很难猜测出“Bohea”的含义。事实上,“Bohea Tea”正是大名鼎鼎的武夷红茶,这个“Bohea”是早年间开展茶叶贸易的武夷人方言的发音。彼时尚不存在普通话的概念,故而“Bohea Tea”就成为了沿用至今的武夷红茶的通用名称。同理,“Lapsang Souchong”在现代人读来基本上不知所云,既不似英文又不似拼音,但却是名茶“正山小种”在国际上的通用名称,这一被世界茶产业界公认的全球红茶“鼻祖”的茶叶名称来源于当时的出口港——福州当地的土语发音,在当下习惯了普通话发音的人读来确实摸不着头脑。

不过在标准中文拼音开始推行以后,这种以汉语方言命名茶产品或相关事物的现象基本消失,出现的中国茶相关文字的翻译绝大多数都能够按照形似、神似或形神兼备等翻译手法让现代国人理解。比如,“Tie Guanyin”的发音正是名茶“铁观音”的汉语拼音,“Dahongpao Tea”就是闻名于世的“大红袍”。除了这类直接照搬拼音作为翻译结果的情况,还有不少采用了意译或直译结合意译的方式,比如“Golden Steed Eyebrow”是“金骏眉”,顶级正山小种的品牌;“Golden Monkey”是“金毛猴”,工夫红茶著名品种名称之一。直译结合意译的例子也不少,比如“Lianxin Green Tea”就是“莲心绿茶”,“Tianshan Green Tea”就是“天山绿茶”等等。

2 从相似性角度分析茶诗英译中“音”的传递

中国古人饮茶、品茶的过程与现代人一壶沸水冲泡散茶的简便不同,古人们最初从饮用粉末状的茶末开始,发展出种种“套路”各异的饮茶步骤,比如唐宋时期曾经在全社会风靡过“斗茶”,其过程包括了鉴茶、碾碎、调膏、点茶、击拂等若干环节。每个环节几乎都充斥着各种各样不同的声响、动作,没有哪个步骤寂静无声。明清后的中国人开始逐渐适应以沸水冲泡散茶的习惯,饮茶的过程同样在炭火上煮沸一壶泉水或井水,经过洗茶盏、涤茶叶、冲泡茶汤、饮茶等流程,其间充满了水的沸腾、杯盏敲击、水流如注等声响的交叉、碰撞。白居易就曾根据自己以山泉水煎茶的过程写出了一首诗。这首诗中“泠泠”很明显就是水流从壶中倒出、注入茶盏时,水与容器相击产生的如“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清脆声响;而“瑟瑟”正是燃烧得旺盛的炭火之上,满满的一壶水正被烧得沸腾、不时有水珠溅落在通红的木炭上时发出的灼热的声响。

为了能够形象、准确地表现出以上茶诗中惟妙惟肖的声音,在翻译为英语的过程中,译者们也尽可能遵循着相似性原则,采用了不少拟声词、象声词传递着诗词中的“音”。其中一种翻译结果是“Bending,I bale in trickles crystal clear,Boiling,tea bubbles to chant and cheer.Pouring a cup full for no reason special:Just to share it with its doter,my tea-peer.”(Brewing Tea by the Rill)。“Bending”、“bale in”、“Boiling”、“bubbles”四个词用在英译结果中,不仅用来代表饮茶人的行为举止、水在壶中沸腾的状态,且这四个单词具有一个相同的特点,即每个单词起始都是字母B,而读音也恰巧是爆破音。这样的翻译目的在于用英语单词中短促、强烈的爆破音比拟汉语文字中的拟声词带给受众的音感。此刻的英语单词和汉语的“泠泠”、“瑟瑟”起到了异曲同工的作用,在相似性原则上达成了高度的一致。

除了在汉译英过程中按照中文茶诗中表示声音的词选择相似度尽量高的英文单词外,汉诗讲究的平仄、对仗等格律在翻译为英语时则转变为追求押韵,尤其是每句末尾单词的发音。比如宋代诗人梅尧臣的诗《答建州沈屯田寄新茶》中,第一、三、四句末尾分别用了“饼”、“井”、“领”,此三字字音均以“ing”的韵母结束,使全诗韵脚齐整。而在翻译为英语后,内容为“Buds thru pestle melt to……a leaf of fresh bamboo.As grains of the emerald go for brew,Verdant reeds by the rill scent anew.……Taste in tea is shared between us two.”在第一、二、四、五、六、七分句的末尾分别使用了“dew”、“hue”、“bamboo”、“brew”、“anew”、“two”,这些单词的韵脚均为“u”,也算得上对仗工整了。

3 从相似性角度分析茶诗英译中“形”的传递

汉语古诗与其他外国文字的诗歌差异众多,其中一个就是对“形”的追求,这里的“形”涵盖的既有形式,也有形状、图形等意思。有一个极其典型的代表性茶诗《一字至七字诗·茶》(元稹)就能充分说明中国古诗较其他语言诗歌的独特性。诗句从碾碎茶叶开始一直描述到击拂的环节,使用了“碾雕”白玉来形容碾茶时动作的精细和神情的凝重;又用了“碗转”描绘点水和击拂时手腕转动茶盏的灵活和迅捷,而“碗转”与“宛转”谐音,引申为调膏后的茶汤在注水的同时随着水流的力道飞旋时的状态;而“曲尘花”则描绘了细如微尘的末茶在水中形成了如白米细粥般的汤花,这里的“曲”也是形容注水时茶汤被冲击得泛出层层涟漪的形状。诗人除了描写具体的泡茶流程和亲眼所见的茶之形与貌外,还强调了“夜后”与“晨前”都会泡茶、饮茶的习惯,入夜后泡茶如同“对影成三人”,黎明前饮一杯则仿佛等待朝霞升起,突出了诗人强烈的爱茶之心,以及入夜和晨起精心泡茶的人之形与貌。而诗的前半段中的“慕诗客,爱僧家”与末尾的“洗尽古今人不倦,将至醉后岂堪夸”遥相呼应,点出了诗人一生尊儒重释,不为尘俗名利所困的崇高情怀,这里描绘的则是茶和人在精神层面的无形之形的共通。本诗与寻常的五言七律均不相同,每个以句号为断的诗句的字数和下一句相比都恰恰少了一个字,若将此诗一句为一段,则全诗从肉眼直观看来就是一个如同金字塔般的梯形结构。此诗之所以名为《一字至七字诗·茶》,正是按照诗歌的梯形结构命名的诗名。每句的韵脚字分别是“茶、芽、家、纱、花、霞、夸”,排的是“a”(拼音读音“啊”)韵,非常齐整,足证此诗要求之严苛。

因此,在一些类型的翻译结果中,译者遵从相似性原则,将英语的翻译处理成了如同汉语诗结构的梯形——首句和汉语诗的开头完全相同,仅一字“Tea”,其后则相对严谨地依照汉语诗逐句翻译。尽管英语确实难以做到如同汉语那般每句都仅比下一句少一个字,但从整体结构形式上,英译结果已经做到了梯形排列。同时,英译结果还在确保“形”的相似基础上,兼顾了韵脚。比如从第一句的Tea开始,余下每句(按照句号隔断)的末尾单词分别使用了“juicy、holy、ruby、beauty、jolly、remedy”。从读音上看,这些单词均是以“i”音结束,而从字母来看,这些单词又全部以Y结束,再次从“形”的相似性上照顾了汉语诗的结构。

4 结语

茶诗作为中国古典诗歌集合中的一支奇葩专以茶为主题,贯穿饮茶、品茶、茶事、茶人、茶情等诸多环节,不仅满足普通古典诗词的要求,更有独属于茶诗自身的格律、音形。在将这些特殊的中国文化艺术瑰宝翻译为英语时,音和形的相似性决定了汉译英的准确性。

[1]卓振英.汉诗英译中的“移情”[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1):53-55.

[2]潘文国.译入与译出——谈中国译者从事汉籍英译的意义[J].中国翻译,2004(2):40-43.

张帆(1987-),女,河南周口市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

河南省软科学项目“中原传统文化典籍对外译介策略研究”(项目编号:142400410831)。

猜你喜欢

英译中相似性饮茶
一类上三角算子矩阵的相似性与酉相似性
浅析当代中西方绘画的相似性
饮茶养生De四季区别
低渗透黏土中氯离子弥散作用离心模拟相似性
四季饮茶与健康
阿瑟·韦利中国古诗英译中的“人本主义”透视
从框架理论看中国古典诗歌英译中的意象传递
V4国家经济的相似性与差异性
月下饮茶
从关联翻译理论看汉语格律诗英译中形式的趋同*——以《春望》三个译本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