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茶叶名称英译的影响因素及翻译对策

2016-03-31隋丹婷李金燕江西服装学院江西南昌330201

福建茶叶 2016年7期
关键词:英译译者茶文化

隋丹婷,李金燕(江西服装学院,江西南昌 330201)



浅析茶叶名称英译的影响因素及翻译对策

隋丹婷,李金燕
(江西服装学院,江西南昌 330201)

茶叶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对外交流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分析了当前茶名英译中存在的几点问题,指出翻译规范、专业素养与翻译方法是影响英译结果的三大要素,而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应对策略,以期推动我国茶名英译的规范进程,实现我国茶文化的国际传播。

茶叶;英译;问题;影响因素;应对策略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世界一体化程度不断提高,各地之间的文化交流也愈加密切,文化对外传播逐步成为一个国家或民族展示其独特魅力的窗口。我国拥有五千多年的发展历史,民族文化博大精深,通过积极有效的弘扬,可以显著提升我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增强我国的软实力。在这一过程中,翻译扮演着无可替代的重要角色。

我国是茶叶的故乡,神农氏时期便发现了茶叶的存在,公元九世纪茶叶传播至日本,十七世纪传入欧洲,如今仍是世界第一大茶叶生产国和第二大茶叶出口国。茶叶作为我国的特色民族产品,已经成为我国的文化标签,是我国与世界各地交流的物质媒介之一。在种茶、制茶、饮茶的过程中,中华民族创造出光辉灿烂的茶文化,经历了几千年的浮沉,演变为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元素,成为世界了解中国及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渠道。然而,由于我国茶名翻译缺乏统一的管理,加之译者水平参差不齐,导致市面上存在的诸多英译结果不尽人意,不仅未能准确传达出茶名中所蕴含的文化深意,甚至还对国外消费者的认知与理解造成了困扰,不利于我国茶产业与茶文化的长足发展。

1 茶名英译存在的问题

根据制作方式与茶色的区别,我国茶叶可以分为六个基本类别,包括绿茶、红茶、白茶、黄茶、青茶与黑茶,在每一个大类之下,又有成百上千个品种。对这些茶叶的命名一般采用如下方式:其一,以茶叶的产地命名,比如日照绿茶、信阳毛尖、武夷岩茶、黄山毛峰、云南普洱茶等;其二,以茶叶的形状命名,比如银针茶、芽茶等;其三,以茶叶的采制时间命名,比如春尖、秋香、冬片等;其四,以茶叶的香气、味道和色泽命名,比如苦丁茶、茉莉花茶、绿雪茶等;其五,以茶树的品种命名,比如铁观音、本山茶等;其六,以与茶相关的历史典故命名,比如龙井茶、大红袍等;其七,综合运用多种方式命名,比如六安瓜片茶、洞庭碧螺春等。

在翻译时,那些属性单一且外显程度较高的茶名比较容易处理,可以采用直译或者音译的形式完成,但是对那些具有高度意象性、历史性、文化性的茶名则颇有难度,很容易望文生“译”,忽略了茶名中所蕴含的文化实质,导致一系列问题的产生。

1.1一茶多译,缺乏统一术语

当前,茶名翻译尚未被纳入统一的管理范畴,具有很强的随意性,一茶多译的情况层出不穷。洞庭碧螺春是我国十大名茶之一,也是我国出口国际市场的主要茶品,其命名涵盖了茶叶的产地、颜色外形与采制时节,“洞庭”是指苏州太湖的洞庭山,“碧”是指茶叶翠绿的颜色,“螺”是指茶叶卷曲如螺的外形,“春”则代表茶叶采制于早春,这五个字可以说是集写实性与艺术性为一体,具有较高的翻译难度,加之现在我国尚未成立专门的翻译团队去研究和规定茶叶名字的英译,于是这一茶名的英译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茶多译的现象,比较常见的译文有 Dongting Biluochun,Dongting Pilochum,Bi Luo Chun Tea,Spring Spiral,Green Spiral等,不利于国外消费者的理解与认知,造成了国际茶叶市场的混乱。

笔者认为,对这类较为复杂的茶名,可以采取分解翻译法,将茶名中的各个元素分离开来逐一处理,再结为一体形成译本。“洞庭”为地名,可以直接音译为“Dongting”,碧螺春可按照其物理属性译为“Green Spiral Spring Tea”,但这样一来就显得复杂冗长,不符合事物命名的特点,难以被消费者接受,也未能传达出原文的神韵,因此,不如直接将其音译为“Dongting Biluochun Tea”,在彰显茶叶本质属性的同时,保留原文的东方文化色彩。加之碧螺春在国外市场几乎随处可见,知名度相对较高,采用这种音译形式并不会造成理解困难,可以为消费者认可。

1.2茶名不含“茶”,英译不含“Tea”

纵览我国的茶叶品类及其命名,可以发现好多茶名本身并不带有“茶”字,比如黄山毛峰、信阳毛尖、碧螺春、大红袍等,国内消费者在传统文化的氛围中具备了一定的茶文化知识,可以很好地理解这些茶名,但是外国消费者对我国茶叶品种及茶文化知之甚少,如果不在英译之后加一个“Tea”字,他们很难一眼判断出产品的属性,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很多消费者将选择移步那些名称简单易懂的产品,不利于茶产业的发展。

例如,乌龙茶中有一个著名品种叫做“东方美人”,它是半发酵茶中发酵程度最高的茶品,1960年在世界食物博览会上获得银奖,英国女王品尝后赞不绝口,由此赐名,常见的英译版本为“Oriental Beauty”。不过从译名中我们无法看到茶叶的本质属性,不符合国外消费者的认知习惯,因而在英文直译后加上一个“Tea”字,以起到良好的外宣效果。相似的还有“龙井茶”的翻译,根据历史典故,龙井是西湖畔一个小村庄的名字,也是龙井茶的原产地,在英语中并没有对应的词汇来准确传达茶名中所蕴含的典故文化,所以可以采用“音译+Tea”的形式,保留茶叶的读音,避免误译、漏译,并且非常直观地将产品的属性展示给消费者,有利于促进消费者理解和选购。

1.3忽略茶名本质,译文造成误解

在我国语言体系中,有很多音同、形同而意不同的词汇,在茶文化体系中也是如此,如果译者不能准确把握其中的差异,将会背离原文的本意,造成错译、引起误解。例如,我国茶文化中有“功夫茶”和“工夫茶”两种不同的概念,其中前者所指的是一种泡饮方式,是“功夫茶艺”的简称,而后者则是指制作精良的红茶,翻译时译者应当仔细研读原文,避免将两者混为一谈。在现有翻译资料中,很多译者将两者不加区分地翻译为“Kongfu Tea”。事实上,“Kongfu Tea”对应的是“功夫茶”,而“工夫茶”的正确英译是“Congou”,在柯林斯字典中的解释为“a kind of black tea from China(一种中国红茶)”。倘若译者不注意其中的差别,就会导致我国茶文化在海外市场的缺损,甚至导致“Congou”从茶文化中淡出。

又如,玉露茶是我国的一种蒸青绿茶,原料细嫩、工艺考究,因其茶叶翠绿如玉而得名,英文译名为“Jade-Green Tea”。日本也有一种茶名为玉露,它所指代的并非茶叶的天然色泽,而是在种植过程中人为地将茶树遮阴以提高叶绿素含量而形成的绿色,英文表达为“Gyokuro”,解释为“a type pf shaded green tea(一种由遮阴而成色的绿茶)”。由此可见,中国玉露与日本玉露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茶叶品类,但是有些译者将中国玉露简单地翻译为“Chinese Gyokuro”,很容易让西方读者认为两种茶叶仅仅是产地不同而已,掩盖了其中的本质差异,不利于我国茶文化的传播。

针对这一问题,译者在翻译前应当做足功课,特别关注那些音似、形似、音同、形同的茶名,理清其中的异同而后再做翻译。倘若两者之间本质接近,可以通过译名体现其中的关联性;倘若两者实质上相差甚远,则要通过译名对两者进行区分,帮助读者了解中国茶叶及茶文化。

2 茶名英译的影响因素及对应策略

茶名英译的水平受诸多因素影响,其中比较重要的包括翻译标准与规范的完善程度、译者的翻译水平、所使用的翻译方法等。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应当综合考量这些因素,借鉴现有的权威翻译,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使用科学的翻译方法,从而保证茶名英译的恰当性与严谨性。

2.1创建专业团队,规范翻译术语,促进文化外宣

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汉语言体系也与英语体系有着显著差异,很多文化负载词在英语中并没有自然的对应物,所以,不同的译者面对同一个文化负载词时,就会根据个人理解、翻译水平与翻译风格的不同呈现出五花八门的译本,其中有很多都是不准确的或是错误的,不利于消费者的理解。而后续翻译工作往往会直接选用那些使用频率较高的译本而不加以辨别,将直接导致我国茶文化在传播过程中的缺损和扭曲,不利于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

因此,我国外宣部门及相关行业应当组建一支专业素养高、业务能力强的翻译团队,由茶学专家和翻译专家通力合作,共同研讨茶文化相关术语的译本,制定茶名英译的规范标准,编撰茶文化术语词典,对各类茶名给出权威译本,同时密切关注我国茶文化的最新动向,及时补充与茶相关的新术语与新现象,定期更新茶文化术语库,做到与时俱进,逐步统一我国茶叶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翻译形式,促进茶叶市场的有序化发展。

2.2提升译者专业素养,把握东西方文化差异

目前很多茶名的英文翻译都存在不准确乃至错误的问题,究其根本,是由于译者专业素养不高、翻译能力欠缺所致。因此,译者应当努力扩充自身的知识范围,通过不断的学习与实践提高自己的翻译水平,同时加强对东西方文化的研究,理解茶名中所蕴含的文化理念,并通过能够为西方消费者所接受的语言表达形式予以传达,促进我国茶文化的传播。

译者应当加强文化背景知识学习,努力成为茶文化领域的专家,对该领域中所有概念、原理和术语的来源及意义了然于胸,对任何无法确认其内在文化意义的茶名都应当进行多方考证,查找名称的来历,了解该茶品形成的历史、典故以及与之相关的人名、地名等,准确理解之后再着手翻译工作,避免望文生“译”或断章取“译”。翻译结束后应当仔细检查,借助权威翻译术语库确认英译的可行性。

另外,译者还应当强化对两种语言体系的把握,成为两种语言的专家,明确汉英在语言表达方式上的不同。中西方在历史文化、语言表达上各不相同,很多中国文化中常见的意象和表达都无法在英语中找到自然对应物,特别是那些文化负载词,更成为译者翻译与读者理解的难点。所以,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应当站在国外消费者的角度,使用他们乐于接受的方式传达原文的文化内涵,对那些仅靠名称翻译无法澄清的概念应当加以注释说明,降低理解难度,促进中西方交流的有序开展以及跨文化互动的顺利进行。

2.3灵活使用翻译方法,准确传达茶名内涵

茶名翻译的方式多种多样,译者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不同的翻译方法,比较常用的直译法、音译法和意译法,也可以对这三种方法进行综合使用。直译法适用于文化特色内容较少或者在英文中意义相同或相近或是已有自然对应物的茶名英译,比如绿茶、白茶、黄茶这些品类的翻译,可以采用字字对应的方式,翻译为Green Tea,White Tea,Yellow Tea。

音译法适用于文化内涵丰富且在国际上拥有较大知名度的茶名英译,比如龙井茶、碧螺春、普洱等,可以直接按照“音译+Tea”的形式翻译为“Longjing Tea”、“Biluochun Tea”、“Pu’er Tea”,既保留了原文的发音形式与文化特色,也不会对国外消费者的理解造成阻碍。

意译法适用于文化背景、民族心理、认知环境等存在较大差异的茶名翻译,为了实现交际目的,译者应当变通翻译手段,使用改写、增删的方法进行翻译,比如将“红茶”翻译为“Black Tea”,这是由于中西方的关注重点不同,中国人的关注点在于茶汤的颜色,红茶冲泡以后茶汤色泽赤红光泽,故而以“红”冠名,而西方人则关注茶叶本身的颜色,暗红偏黑,故称之为“Black Tea”。

3 结语

综上所述,茶名英译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促进外国消费者对我国茶叶及茶文化的了解,推进茶产业的发展以及茶文化的有效传播。受东西方文化语言差异以及译者翻译水平的影响,我国茶名英译过程中仍存在一定问题,给我国文化的世界传播造成了阻碍。因此,国家外宣及相关部门应当组建专业翻译团队对茶名英译工作提供指导,译者应当加强自身的专业素养,努力成为中英两种语言以及中西文化的专家,密切把握两者之间的差异,科学选取翻译方法,灵活运用翻译技巧,实现中国茶文化在传播过程中的准确传达。

[1]王佐良.翻译与文化繁荣[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2]黄汝干.中国茶文化对外交流与翻译人才的培养 [J].农业考古,2010(2),37-39.

[3]熊学亮.语言使用中的推理[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隋丹婷(1982-),女,黑龙江齐齐哈尔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英语翻译、英语教育。

猜你喜欢

英译译者茶文化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译者的适应与选择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摘要英译
摘要英译
茶文化的“办案经”
要目英译
要目英译
论新闻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世界各地的茶文化
别具特色的俄罗斯茶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