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校企共建多维一体的国际化试点班建设的实践与思考——以飞机制造技术专业为例

2016-03-31王姣姣丁娜人花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校企共建国际化

王姣姣,丁娜人花

(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航空航天与汽车学院,天津, 300350)



基于校企共建多维一体的国际化试点班建设的实践与思考——以飞机制造技术专业为例

王姣姣,丁娜人花

(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航空航天与汽车学院,天津, 300350)

[摘要]为适应国内外航空企业对高素质职业技术人才的需求,探索基于校企共建多维一体的飞机制造技术国际化试点班建设,利用国际化教学资源,推进与欧洲航空制造企业的深度合作,全面推行高水平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专业背景、培养标准、师资队伍、教学资源考核评价国际化的实践,培养出能适应国际化航空企业需求的具有国际化视野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关键词]校企共建;多维一体;国际化;试点班

Practice and Ponderation of Construction of Multi-dimensional International Experiment Class based Co-establishment of School and Enterprise——take the major of aircraft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as an example

WANG Jiao-jiao,DING Na-ren-hua
(Tianjin Sino-German Vocational Technology College, Tianjin300350)

[Abstract]Meeting the need of high-quality skilled talents from domestic and foreign aviation companies, the paper explore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Multi-dimensional International Experiment Class of aircraft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based on co-establishment of school and enterprise. International teaching resources are used, and the deep cooperation with the European aerospace manufacturers is promoted, and the high-level international talent training mode is performed. By the practice of the major background, the cultivation standard, the teaching staff and the international examination and evaluation of teaching resource, the international skilled talents should be cultivated to meet the talent needs from international aviation companies.

[Key words]co-establishment of school and enterprise; multi-dimensional integration Internationalization; experiment class

为适应国内外航空企业对高素质职业技术人员的需求和市场经济对航空制造产业的影响,中德职院开办了基于校企共建多维一体的国际化教学资源组建飞机制造技术国际化试点班,推进与欧洲航空制造企业的深度合作,探索航空专业全面推行高水平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实践,以培养输出具有国际视野、遵循国际标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航空领域的技术人才。

一、专业背景国际化

航空航天产业是国家高度重视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天津八大优势支柱产业之一。随着国家和天津航空航天产业的迅速发展,必将带来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大量需求。天津按照“十二五”规划纲要已初步形成“三机一箭一星一站”的产业结构集群。2006年学院成功竞标空客A320技能人才测评中心和培训中心,并在2006年至2008年配合空客公司总计完成2000人的测评和考核工作,共计168名飞机制造机械工和电气安装工的培训工作。在2007年学校根据已有基础成功申报了“飞机制造技术”专业,2011年获得中央财政支持的“飞机制造技术实训基地”项目,2012年应空客要求,启动空客A320机械装配M3模块的“本土化”教学培训资源开发,并为空客公司培养了35名飞机制造技术工。

二、培养标准国际化

专业教学标准是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核心,是专业教学改革的依据,对提升国际化人才培养水平,有着尤为重要的推动作用。利用国际化教学资源,推进与欧洲航空制造企业的深度合作,以培养就业竞争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为目标,培育和输出能适应国际化航空企业需求的具有国际化视野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人才培养方案。

国际化试点班[1]人才培养方案以欧洲空客原汉堡培训中心的飞机制造技术专业的培训框架为基础,对接欧盟航空制造业核心技能点,将其引入到本专业的人才培养建设,一方面将国际化的航空素养、技能要求融入课程内容中,另一方面将欧洲空客的生产规范和员工培训模块及相关课程包引入到本专业的课程体系,形成专业核心课程,如:将空客的生产工艺规范引入到飞机制造工艺规范课程中,将空客机械培训中的模块2引入到飞机钣金与铆接技术课程中。同时,借鉴德国G15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教学计划,并参照企业对于培训课程的要求编写具有国际化元素的专业课程标准。

图1国际化专业教学计划

三、师资队伍国际化

国际化的师资队伍是实施国际化教学的重要保障,依据国际化标准师资队伍建设要求,组建由外籍专家、专业带头人、专任专业教师、来自行业、企业一线的兼职教师和教学顾问。

长期聘任德方专家鲁道夫·亚尼教授(原空客德国培训中心经理)作为飞机制造技术专业建设指导专家。由14名专业核心教师团队(其中85%到国外接受专业技术培训,学习航空知识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一支具有丰富企业生产时间经验、长期合作稳定的企业兼职教师队伍组成。

德方专家亚尼教授带领教学团队组织建设教学各个环节,严格把关专业课程体系、教学模块、实验实训条件、教学资源等软硬件建设,指导完成国际化试点班人才培养方案、教学模块的制定等工作。立足本校,建立教师国际机制,重点选派优秀教师到德国空客培训中心和G15航空职业院校培训学习,学习先进的飞机制造技术、先进的教育思想与管理理念,掌握领先的航空专业知识与教育技术手段,开阔教师的国际视野。

结合专业教学进程表,满足飞机制造技术所涉及的机械基础,航空材料加工及处理,航空专用工具的使用以及飞机部件装配规范等核心能力的培养要求,聘请2名在航空专业领域具有企业经历,并有多年从事职业教育工作的优秀教师担任专业带头人。由国内外航空企业技术或培训专家做团队顾问,在课程涉及的不同课题,具有该课题相对知识和实践能力的老师担任专任教师;在专项技能方面具有优势的航空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分工负责、优势互补,形成一支具有中外航空业专家,专兼职结合、结构合理的具有国际视野的高水平教学团队。

四、教学资源国际化

国际化的教学资源是实施国际化试点班建设的物质保障。飞机制造技术专业紧紧围绕国际化专业人才培养需要,深入开展实验实训条件建设、立体化教材及精品课程建设,搭建了具有国际化水准的软硬件资源体系,为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有效实施提供了实践的环境和机制的保障,确保人才培养质量。

1.实验实训条件的国际化建设

图2专业核心实训室

航空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遵从航空航天100%质量控制意识,融入国际化航空标准,参考德国航空类技术学院的实训环境设计理念与布局,完成央材支持的“飞机制造技术实训基地建设项目”,高标准建设飞机蒙皮装配实训室、机身结构实训室、飞机钣金实训室、飞机铆接实训室等符合航空制造技术培训标准的专业核心实训室(如图2所示)。国际化标准实训场所的建设既融入了职业技术教育教学的先进理念,又引进了先进的实验实训设备,数量充足,能够满足专业课程教学和研究性实训的要求。

国际化实验实训条件的建设为培养符合国际标准的职业技术人员提供了实践场地,为航空航天企业的技术研发、技术培训和技能鉴定等提供的服务;为业内相关院校提供资源共享、师资培训创造了条件;同时还可承担国际航空类技能大赛和境外留学生的培训任务。2012年,中德职院成功举办了首届天津市航空类企业技能大赛;2013年又成功举办了中德两国“飞机蒙皮技术”国际邀请赛。

2.课程资源的国际化建设

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要求,紧扣“实用性、先进性”的原则,融入欧洲空客公司等国际化企业的操作规范和工艺标准,与企业合作编写《飞机钣金与铆接技术》、《飞机制造工艺规范》等各种适用于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中的校本教材,教材已获得航空专家的认可并投入使用。

2010年开始,在空客公司的支持和配合下,我院与空客公司合作编写了《航空机械安装技术模块M2、M3》和《航空电气安装技术模块E2、E3》教材,教材内容引入国际标准、行业特性强、符合欧盟航空制造业对质量和标准的严格要求。目前,作为国际化班教学专业教材投入使用。

五、考核评价国际化

国际化班学员的遴选采用航空企业选拔员工的形式进行,即注重过程又通过语言的考核、团队协作、面试等环节,注重考核过程和结果,综合评价,选取16名学员进入国际化试点班进行学习。

课程评价融合国际职业考核内容,构建符合国际教学标准的考核评价体系,包含考试课、考查课和职业技能训练课程等,考核标准以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为目标,切实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为社会输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航空领域的应用技术人才。(如图3所示)

图3专业学生考试现场

1.考试课:依据课程的培养目标,实行过程考核(阶段评价)、期终考核(闭卷考试评价)相结合的考核方案。过程考核占总成绩30%,期终考核占总成绩70%,过程考核是在课程学习过程中进行的;期终考核为笔试。

2.考查课:依据课程的培养目标,实行过程考核(阶段评价)、期终考核(闭卷考试评价或实训项目考核方式)相结合的考核方案。过程考核占总成绩50%,期终考核占总成绩50%,过程考核是在课程学习过程中进行的;期终考核在课程结束时进行。

3.职业技能训练课程:依据课程的培养目标,采用过程考核的形式,即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依据完成任务的功能和过程表现进行打分。

4.顶岗实习与毕业设计:采用校企人员组成的评定委员会依据学生出勤情况、月报告、顶岗实习企业评价报告、毕业设计论文、答辩成绩记录表进行评价。

5.职业资格证书要求:具有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相应的职业资格标准纳入到专业教学方案中,学生完成职业技能训练课程学习后,可参加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中级以上)的取证考试。

中德职院飞机制造技术国际化试点班建设以校企合作、国际合作为指导思想,充分考虑专业背景的国际化,以构建国际化人才培养标准为核心,整合国际化的师资队伍和教学资源,适应社会需求,创新国际化人才评价体系,实现多维一体,真正培养输出具有国际视野、遵循国际标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航空领域的技术人才作出了自己的努力。

[参考文献]

[1]吕景泉,汤晓华,周志刚.建设国际化高职教育专业教学标准的学理考量[J].中国高教研究,2014,(9):103~105.

[2]孙锋.软件技术专业国际化教学标准研究与实践[J].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8):61~64.

[作者简介]王姣姣(1988-),女,天津人,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硕士,研究方向:航空课程改革。

[收稿日期]2015-11-12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004(2016)01-0090-03

猜你喜欢

校企共建国际化
聚焦港口国际化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风电巨头的艰难国际化
高职院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模式的探索
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探讨
关于新时期民办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的几点思考
校企共建《动态网站开发》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
产教融合、校企共建企业案例库建设的研究
校企共建职业教师培养基地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