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同经济与山西其他各市对比分析

2016-03-31王叶飞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经济指标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王叶飞

(大同大学大同师范分校,山西大同,037000)



大同经济与山西其他各市对比分析

王叶飞

(大同大学大同师范分校,山西大同,037000)

[摘要]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倾向不同,主导产业不同决定经济发展类型不同,山西作为产煤大省,11个地级市绝大多数主要以煤炭发展为龙头,经济发展有很多相似性,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不同地区有明显的层次差别,本文主要以衡量经济发展的常用指标量化分析大同与其他兄弟城市的差别,指出大同存在第二产业比重较高,单位产值能耗过高,第三产业优势不明显等问题。通过分析问题所在,找出差距,弥补不足,明确大同日后经济发展的重点与方向。

[关键词]经济指标;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Contrastive Analysis of Datong Economy and the Economy of Other Cities

WANG Ye-fei
(Datong Normal School in Datong university,Datong037000,Shanxi)

[Abstract]The different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tendency and the different leading industry decide the different type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s a province producing much coal, the leading industry in 11 cities in Shanxi is the coal. There are not only many similarities but also obvious differences in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11 cities. This paper analyzes difference between Datong and other cities in Shanxi by using the common indicators of measuring economy development, and points out such problems existing in Datong as the high proportion of the secondary industry, the high energy consumption per unit of output value, the unapparent advantages of tertiary industry, etc. By analyzing problems, the weaknesses is found and made up, and the focus and the direction of Datong economy development are made explicit.

[Key words]economic indicators; the first industry; the secondary industry; the tertiary industry

一、引言

不同地区由于自身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等综合因素不同,区域发展的定位不同。山西作为全国的产煤大省,依靠自己的丰富的煤炭资源,经济发展主要是建立在以煤炭为主的基础上,辅之以电力、钢铁、化工、制药等第二产业。大同是山西各地级市的典型代表,大同境内含煤面积632平方公里,累计探明储量376亿吨,被冠以“煤城”的称呼,但是大同的经济发展并没有出现与其丰富的储量相匹配的同步发展,各项经济表现与兄弟城市存在一定的差距。不同的学者提出衡量经济发展的指标不同,本文主要以反映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常用指标量化分析大同与山西省其他地级市的差别,找出大同经济发展的差距,弥补自己的不足。

二、大同经济发展与山西其他城市经济发展比较

本文主要通过图表,表格,用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的常用指标量化分析,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

表1山西各市经济发展水平

从表一中可以看出:太原作为省会城市地区生产总值位于第一,其次为长治,大同与朔州相当,生产总值不高。第一产业值最高为运城,说明该市自然条件等原因决定农业对经济的贡献高于其他市,大同第一产业在总产值中比重约为0.05,低于全省的平均水平0.06,原因为大同由于地处黄土高原的东北部,气候,地形等自然原因决定农业发展在经济发展所占比重不高。第二产业总产值太原作为龙头位居前列,长治、临汾、吕梁数值偏高,大同与其他城市相当,但是第二产业在总产值的比重来看,吕梁、长治的二产比重较高,高于全省的平均水平,吕梁高达0.69,大同约为0.49,太原0.44。第三产业数值太原最高,大同与其他城市水平明显低于太原,忻州最低。第三产业在总产业中所占的比重大同为0.46,太原,阳泉等市高于全省的平均值,吕梁长治低于全省的平均值。从以上数值中可以看出,大同产业结构比重为0.05:0.49:0.46,第二产业仍占较大的比重,和其他靠煤炭,石油等资源发展起来的城市产业结构相类似。人均生产总值大同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显著低于太原和朔州等城市。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不同部门具体分析见表2。

表2各行业分析表

从表中可以看出工业产值太原、长治、临汾、吕梁较高,大同工业产值处于中低水平;单位产值能耗太原较低,大同较高,临汾、运城、忻州的能耗值高,说明太原工业经济的发展已经注重能效的利用,大同工业产值不高,能耗利用偏高,说明大同经济的发展资源的利用率不高,比较粗放。第三产业中的交通运输太原最高,大同略比其他城市高点;批发零售业太原位居第一,大同不及运城,临汾。一般公共服务大同与其他兄弟城市相差不大,教育事业费用和社会保障没有太突出的差别。

三、大同经济发展的问题

(一)第一产业比重低,地位不占重要地位

大同由于自身的自然条件决定第一产业不占重要地位,其在产业结构比重不高。在现代经济发展中,第一产业本身就比重不高,但是大同高比重的农业人口,解决不好它的问题会涉及到很多三农问题,所以不能忽视其在经济发展的基础地位。虽然地形气候等原因决定其产量不高,但是农业是关系地区民生问题,解决人口最基本的吃饭问题,它还可以为工业生产提供生产原料,也可以为畜牧业提供饲料。农业科技水平含量低,很多地区的农业生产的工具仍然停留在锄头,铁锹等农耕时代,市场指导性差,农产品的市场随即应对性差,农业发展被动性,靠天吃饭形成主流。

(二)第二产业比重较高,单位产值的能耗高

通过以上表格对比可以看出,大同工业产值不是很高,与此同时单位产值的能源消耗较大。说明大同工业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比较单一,资源的利用率不高,经济的发展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对环境的污染比较严重,城区生活垃圾处理不到位,虽然现在治理的还可以,但是大同市区雾霾现象很严重,矿区的生态环境令人堪忧,煤层踩空塌陷,水土流失现象随处可见。山区由于畜牧散养等原因,地区荒漠化的速度加快。大同的主导产业主要是以煤炭为主建立起来的电力、化工、医药等产业,经济的发展单一,产业结构老化,被动性强,职工的工资收入受市场的波动性大,失业率增加,其他产业后劲不足。煤炭产业交通运输能力差。

(三)第三产业优势不明显。

通过图表比较可以得出,大同第三产业明显低于省会城市太原,与其他兄弟城市水平相当,优势不突出。一座城市的经济发展速度快慢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第三产业,金融、信息、服务业发展将会带动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同中心缺少具有带动作用的中心商务区,很多地区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商务区;各功能分区混乱,南郊区、城区、矿区,行政区划扯皮现象严重;教育水平落后,教育投入低;图书馆等公共文化设施较少;窗口服务业的管理水平差,门难进,脸难看;市民对政府建设出谋划策的积极性与参与度不高。

三、大同经济发展的对策

(一)利用自身优势,多元化发展农业

因地制宜,可以借鉴东北农业发展的模式来发展大同农业。在地形平坦的多数南郊区可以发展种植业,推广大棚生产等农业模式,避开大同自然条件的局限性,增加农民的收入;在地势较高的北郊区可以发展畜牧业,加大资金投入,引进国内外优良的牛羊品种,提高产量和质量;矿区可以发展立体农业,林业和畜牧业结合,因地制宜。大同可以利用其独特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多元化发展适合地方特色的农业:大力发展农家乐;农加大现代农业的科技投入,从播种收割等环节给予技术支持和指导,从根本上解决农民想脱贫但是没方向的盲目发展。重视农产品的深加工,加大宣传,把各区县的特产深加工,形成产业链;用现代的营销模式把农产品放到各景区,让世界知道大同,更知道大同的美食,创出品牌效应。

(二)调整产业结构,加大科技投入

调整产业结构,加大科技投入,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在工业生产中,延长产业链条,将产业横向竖向铺开,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在生产过程中积极寻找新的替代清洁能源,解决大同空气污染问题,生产过程中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加大尾气废渣等的回收再利用,响应国家号召,市场化运作污染物的排放,低碳环保生产。加大员工的职业培训,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也为日后大同产业升级提供人员储备。响应大同提出来的“绿色崛起,转型发展”的口号,发展新型产业,积极招商引资,增加大同人的就业机会。很多资源城市在发展过程中资金问题一直是其发展的瓶颈,大同应该积极引入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利用区位优势,凭借大同现有的产业设备,廉价劳动力等优势,积极承接京津唐地区产业转移,等资金积累到一定程度再进行产业升级。多修路,打通大同煤炭外输通道。

(三)重视本地教育,发展第三产业

知识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教育,大同应该加大发展公立和私立学校的发展,增加学校的数量,引进名校模式,提高自身的竞争力,活力,不能让教育成为大同经济发展的瓶颈。加大大同对外交通的疏通度,加快大西高铁的铺设速度,加大城区与各县区的联系。提升各旅游区的交通通达度,把大同市内和县区旅游景点整体打包,让来大同的游客知道大同除了云冈石窟外还有其他好玩的地方。延长游客在大同逗留的时间,把大同城区以不同的主题划分出来,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地区定位,不同的发展策略,有所针对,不能一锅端,浪费资源和资金。加强与北京和其他临近城市联系,学习其他地区旅游管理经验。加强各窗口服务业的管理,特别是火车站,公交车站,高速公路等能代表大同城市形象的窗口,改变管理模式:既然第三产业主要服务于公众,就应该体现出其服务的特性,应该把银行,移动等服务管理模式应用到市级各单位,对每次服务质量进行评价,给最后的绩效工资提供量化标准,解决很多部门,门难进,脸难看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张爱国.人口文化素质与经济发展水平的相关分析[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7,4(2)

[2]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山西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

[3]中国统计数据库.大同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

[4]大同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2008-2030)

[5]卓勇良.空间集中化战略[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6]王永芹,王永军.农民文化素质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与对策[J].经济观察,2005,(179).

[7]许红艳.湖南林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J].湖南林业科技,2006,33(4).

[8]姚启明,张纪仲,王铭,等.山西省地理[M].山西教育出版社,1994.

[9]张志强等.可持续发展研究:进展与趋向[J].地球科学进展,1999,(6):590-595.

[10]马姝莉.山东省人口文化教育素质评估与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5.

[11]王闰平,陈凯.资源富集地区经济贫困的成因与对策研究[J].资源科学,2006,28(4).

[12]李旺明,加年丰.山西工业经济回顾与展望[J].兴晋专论,2005,(3).

[作者简介]王叶飞(1984-),女,山西省大同市人,大同大学大同师范分校社会科学部助教,山西师范大学城市与资源环境系人文地理专业在职研究生,研究方向:人文地理。

[收稿日期]2015-11-1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004(2016)01-0022-03

猜你喜欢

经济指标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第三产业完成投资增长2.9%
国内生产总值指数
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研究
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研究
江苏省县域第三产业增加值的空间统计分析
一季度第三产业增速明显下滑
本周重要经济指标
本周重要经济指标
生产性服务业与第二产业之间的互动机制
我国第三产业的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