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静脉采血中缓解恐惧心理的心理疏导干预分析

2016-03-30方拴锋朱晓华任灵敏叶蓓陈静静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8期
关键词:恐惧心理心理疏导

方拴锋 朱晓华 任灵敏 叶蓓 陈静静 张赟

【摘要】 目的 探讨在儿童静脉采血过程中进行缓解恐惧心理的心理疏导干预效果。方法 140例进行静脉采血的儿童, 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70例。对照组儿童进行静脉采血时完全按照正规操作流程, 而试验组儿童进行静脉采血时则在按照正规操作流程的同时对其进行缓解恐惧心理的心理疏导干预。观察对比两组儿童采血前后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以及采血依从性优良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两组儿童采血前SAS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在采血后试验组儿童的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儿童的采血依从性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而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儿童静脉采血时采用缓解恐惧心理的心理疏导干预可以缓解儿童的恐惧心理, 并提高了儿童的采血依从性, 减少了不良反应的发生。

【关键词】 儿童静脉采血;恐惧心理;心理疏导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08.210

在临床工作中, 对儿童进行静脉采血往往得不到较好的依从性[1]。这是由于儿童由于心理发育的不健全, 往往在采血时会产生恐惧心理而影响医护工作人员, 导致采血时刺激儿童, 进而引发儿童的应激反应, 表现为哭闹不停、抵触采血等行为, 这对儿童的心理发育有一定的影响, 严重者可产生持久的恐惧心理, 使医疗救护无法继续, 最终导致儿童无法配合进行治疗。因此, 如何减少儿童静脉采血时儿童的恐惧心理是进行治疗的关键。心理疏导是指在临床诊疗过程中, 医疗工作者通过温暖、亲切的语言以及一定程度的心理干预而使患者的心理状态保持在正常状态下的一种治疗方法[2]。本研究探讨在儿童静脉采血过程中进行缓解恐惧心理的心理疏导干预的效果,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4月~2015年5月于本院检验科140例进行静脉采血的儿童, 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各70例。试验组男36例, 女34例, 年龄2~10岁, 平均年龄(7.8±1.9)岁, 平均体重(31.2±2.4)kg;对照组男38例, 女32例, 年龄1~9岁, 平均年龄(8.1±2.1)岁, 平均体重(32.4±1.9)kg。两组儿童年龄、体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所有儿童均为首次进行静脉抽血, 并不伴严重的凝血系统疾病。

1. 2 研究方法

1. 2. 1 对照组儿童完全按照正规操作流程来进行静脉采血, 采血过程中不进行任何干预。

1. 2. 2 试验组 试验组儿童在按照正规操作流程的同时进行缓解恐惧心理的心理疏导干预, 具体方法包括:①采血前:儿童在心理上对医院以及穿着白大褂的工作者是抗拒的。医护工作者要注重技巧, 用微笑与笑容使儿童减少恐惧, 给儿童温和, 亲切的感觉, 拉近彼此关系, 从而建立初步的信任。并开始与儿童聊天, 询问其感兴趣的事情, 并让其身处于感兴趣的事情而忘记了采血的恐惧。对于一开始就哭闹不停的儿童, 要有耐心, 并慢慢安抚, 切不可粗暴治疗, 以免留下阴影。若还是哭闹不止, 应停止治疗, 等候片刻, 并予以安慰。②采血时:主要通过分散儿童的注意力来达到采血的成功, 可以通过播放动画片的方法, 或者让儿童自己讲述几个故事, 通过上述方法可以减少儿童采血时的恐惧心理, 从而增加采血成功率。还要注重儿童家长的作用, 家长的陪伴可以极大的增加儿童的勇气, 减少了儿童在静脉采血过程中的恐惧心理[3]。③采血后:对于在采血过程中表现不错的儿童要予以鼓励, 并加以口头赞美, 这有助于其形成健康的心理。

1. 3 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两组儿童采血前后的SAS评分及以采血依从性优良率、不良反应发生率。①SAS评分:60~69分为轻度焦虑, 70~79分为中度焦虑, 80分以上为重度焦虑;②采血依从性优良是指在采血过程中没有哭闹, 并配合较好的儿童;③不良反应是指在采血时发生穿刺部位出血、儿童哭闹不停等。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15.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儿童采血前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儿童采血前后S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儿童采血前后SAS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儿童采血后的SAS评分与对照组采血后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试验组儿童采血依从性优良率为81.42%明显高于对照组儿童的32.86%, 而且试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57%明显低于对照组儿童的65.71%,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静脉采血作为一项基本的医疗操作, 广泛的应用于临床中, 无论是进行体检还是在疾病的诊断, 治疗以及辨别中都是必不可少的。儿童由于心理发育不成熟, 对事物的感知也处于初步阶段, 往往不能有效地配合医护工作人员进行静脉采血, 常常产生抗拒以及恐惧等心理反应, 这对于儿童的心智发育成熟极为不利[4]。医护人员在面对儿童时, 应尽量减少其恐惧心理, 诸如营造一个良好温暖的氛围和环境, 使儿童一开始就接受周围环境, 而后给予言语鼓励, 并不断的通过讲故事、聊天及肢体行为吸引儿童的注意力, 减少儿童在采血时的疼痛[5]。针对不配合的儿童, 切记不可强行进行治疗, 以免使患儿产生更为严重的恐惧心理。

有研究表明, 在儿童进行静脉采血时予以心理疏导, 可使儿童更加配合医护工作人员, 这与本研究的结果是一致的。在本研究中, 对照组儿童采血前平均SAS评分为(68.1±3.1)分, 试验组儿童采血前平均SAS评分为(69.3±3.0)分, 两组儿童均有轻度的焦虑情绪, 而试验组儿童在经过心理疏导后, 其采血后的平均SAS评分为(42.9±2.8)分, 较采血前的(69.3±3.0)分大幅度降低,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说明经过心理疏导后的儿童其恐惧心理已经恢复正常, 能更好的配合采血操作;而对照组儿童的采血后平均SAS评分(64.2±2.7)分, 较采血前的(68.1±3.1)分,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说明儿童在采血过程中是一直处于轻度焦虑的状态。这也决定了两组儿童的采血依从率以及采血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儿童的采血依从性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而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经过了心理疏导的儿童采血时更容易配合, 从而减少了不良反应的发生。

综上所述, 儿童静脉采血中对其进行缓解恐惧心理的心理疏导干预可明显缓解儿童的恐惧心理, 并提高儿童的采血依从性, 减少了不良反应的发生, 可在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李冰茹.心理疏导在儿童采血中产生恐惧心理的应用.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 2012, 19(22):28-29.

[2] 杨顺玉.心理干预在入托儿童静脉采血中的应用.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0(24):154-155.

[3] 包莉娜.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对门诊静脉采血患儿及家属的影响. 内蒙古中医药, 2014, 33(1):160-161.

[4] 魏晓燕.护理干预在幼儿静脉穿刺中的应用.光明中医, 2014, 29(7):1516-1517.

[5] 叶丹玲.心理护理在体检人群静脉采血中的应用.齐鲁护理杂志, 2014, 20(16):109-110.

[收稿日期:2015-10-08]

猜你喜欢

恐惧心理心理疏导
跨栏跑恐惧心理产生的原因分析
强化学员心理,优化游泳教学
浅析恐惧心理对学生体操动作技术形成的影响
网球初学者网前截击心理状态分析及对策
拳击训练中克服运动员恐惧心理的途径与对策研究
浅析艺术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的重要性
重视EAP工作增强员工幸福感的实践与探索
浅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心理疏导与教育
加强施工企业员工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的探究
浅议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