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作坊式”模式用于高职服装结构与工艺课教学

2016-03-30李依蔓张学龙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12期
关键词:能力本位教学

李依蔓 张学龙

摘要:“作坊式”教学模式应用于高职服装结构与工艺课教学实践是作者之一完成的上海市高校青年教师培养计划资助项目中的重要内容。项目研究:所预期进行的“作坊式”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方法的比对研究以及“作坊式”教学模式在服装专业《结构与工艺课程》教学中的具体运用研究等,取得了良好效果。本文作为研究内容的主要部分,重点介绍“作坊式”教学模式内涵及其意义、“作坊式”教学的基本模式和基本原则及其应用实践,并通过“作坊式”教学实践后的反思提出了需要注意的问题,为进一步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作坊式”教学;服装结构与工艺;能力本位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2-0217-02

服装结构与工艺课是为从事服装企业制版岗位设置的服装生产技术专业方向的核心课程。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服装结构与工艺的原理和方法,掌握服装从设计定位到款式结构分析、结构制版与裁剪、样衣制作全过程的基本技能。在传统的模式中,服装专业高职学校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是以教师为本,教师制定学习目标,设计教学重难点,再传授知识给学生。这种依葫芦画瓢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思考和接触,无法贴近企业的现实生产过程,导致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减弱,所学知识脱节,而且学生在学习后不能举一反三,从而导致学而无用。服装结构与工艺教学中必须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采取“作坊式”教学方式,抓住学生的学习心态,激发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

本文提出的“作坊式”教学,通过组织学生真实地参加项目设计、履行和管理的全过程,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分析能力及其他关键能力。这一模式突破了传统的“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身临其境,更加有效的培养学生学习氛围,强调实用能力,强调知识创新,有效地建立了课堂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充分展现了现代职业教育“以能力为本”的价值方向。

一、“作坊式”教学模式内涵及其意义

“作坊式”模拟工厂教学环境布置,包括物质环境、心理环境、社会环境和劳动现场等,这将直接影响着学习的动机和效果。“模拟公司、工厂”就是从改善教学环境入手来达到其教学目的的。如:服装设计室、服装制版室、缝制车间、服装成品检验室、服装展览厅等,全部设置与社会上的服装工厂一样,学生在不同的作坊室进行着不同的实操练习。

“作坊式”教学环境既要在硬件建设上达到仿真性要求,还要应尽可能使学生感到真实。“作坊式”服装模拟公司摆放有相应的服装样品、服装设计图、服装结构图、面料辅料样品等,在教学中,教师和学生角色也要像服装工厂的技术管理人员与工人关系,甚至着装也与公司或工厂一样。这种心理和行为等方面的适应性对于高职学生从学习场所向工作岗位现场过渡是大有裨益的。

“作坊式”教学模式其教学运作的基本方式是在“服装设计与制作工作岗位”上学习,采用的正是行为导向教学中常用的几种方法:模拟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引导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上述教学法的共同特点:一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性学习为主;二是学生参加教学全过程,收集信息、制订计划、做出决策、实施计划、反馈控制、评估成果;三是教师既是知识的传授者,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咨询者和伙伴。例如,在服装设计教学中,可以先采用项目教学法给学生制定一个工作任务,再采用引导教学法,引导、辅助学生来完成此工作。学生在整个教学中将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任务的研究与实施。

教师在整个操作过程中从方向、进程、方法上起到引导作用。学生在独立完成项目任务时,能够产生一种自豪感与满足感,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学生在不断摸索、练习中,不仅对所学内容有了感性的认识,而且积累了很多问题,再通过教师对练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的分析和总结,引导学生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作坊式”教学通过组织学生真实地参加项目设计、履行和管理的全过程,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分析能力及其他关键能力。“作坊式”教学是我校服装专业高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全新课程教学模式,其良好效果意味着在未来服装结构与工艺课将要以“作坊式”教学替代传统教学,从而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

二、“作坊式”教学模式应用实践

在实施“作坊式”教学的过程中,为了体现高职服装结构与工艺课程的教学理念,完成高职服装专业的教学任务,着重贯彻科学性、灵活性和实用性原则:首先,以项目设计为主导的“作坊式”教学,其关键是要注重高职服装结构与工艺课程教学课程中的科学性,实践的是学生与教师合作之间的个性与共性并存,将常规教学与科研教学有机结合,从而逐渐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与教师的研究水平。其次,“作坊式”教学强调教师在高职服装结构与工艺课程教学过程中进行相互交流和学习,教研过程不再固定化、形式化,而是强调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性与灵活性,注重对高职服装专业人才的针对性培养。再次,“作坊式”教学在高职服装专业的教学任务中,真正的体现了知识教学与专业教学之间的接轨,更为贴近培养“专业实用型人才”的目标,从根本上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模式的研究重在实证性研究和实践性研究,高职服装专业高职服装结构与工艺课程“作坊式”教学在前期模式内涵研究的基础上,最有效方式就是行动研究法与案例进入法,重点进入教学的全过程进行研究,在实践过程中分析、诊断、调整、优化与改善,从而提升教学能力与水平。

高职服装结构与工艺课程教学的具体运用实践在课堂中,并没有传统的成排的课桌椅,可是在教室周围围成了一个圆圈,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在中间,随着上课铃的响起,开始了新的一节高职服装结构与工艺课。教师针对西装版型的结构进行了实体研究讲解,并请一名同学穿上量体定做的西装让同学们仔细研究,同时就制作方法中的难点展开讨论,讨论结束后教师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教授,详细的介绍西装的制作并拓展思维,通过电脑课件展示版型的画法,并练习局部零部件的制作过程,最后要求学生制作出整件西装,并注重某些特殊部位的特殊工艺要求。整个课堂充满了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有的学生积极提出自身的不解,有的学生针对不解之处给予回答,教师予以补充,在这个课堂中避免了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避免了传统的单纯理论介绍,而是将理论结合于实践,通过学生的动手与动脑调整课堂的学习氛围。

通过高职服装专业、高职服装结构与工艺课程“作坊式”教学在结合服装企业实际操作过程中岗位职责的复杂性实践,我们体会到,虽然在服装结构与工艺课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复杂学习,但是只要充分运用“作坊式”教学模式的优势,激发兴趣,提升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就可以大大降低服装专业课程学习中的压力,使学生真实的聚精会神地参与到项目设计与管理过程中,真正的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策划分析能力以及其他关键能力。

高职服装结构与工艺课采用“作坊式”教学模式,在日常服装结构与工艺课教学中能够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的活动,可以实现促进学生服装结构与工艺课的完善和超越。其次,“作坊式”教学所激发的学习乐趣,导致克服学习压力,突破学习心理极限,有效提高学习效果。为了提升课堂教学与社会实际的联系,“作坊式”教学同样需要融入更多的育人元素,引导学生了解自己的价值取向和承受压力的能力,定期根据自己的学习生涯实践进行理性的评估,找出自己的差距和不足,根据内外环境的变化修正自己的学习目标,针对自己的薄弱环节进行加强和提高,从而全面提升操作技能和综合素养。

三、“作坊式”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高职服装结构与工艺课程“作坊式”教学的开发行动研究的过程中,虽然取得了良好效果,但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注意问题。

1.注重加强课堂教学管理。“作坊式”教学的开发行动大都以小组方式展开,发挥学习小组的功能是高职服装结构与工艺课程“作坊式”教学展开的前提,学生在企业也必须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我约束。因此教师需要对小组长进行培训,让组长成为教师进行高职服装结构与工艺课程“作坊式”教学的帮手。

2.注重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高职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的教学,特别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教师在组织高职服装结构与工艺课程“作坊式”教学中,可以针对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与实践操作的评价与对比,在促进小组之间相互学习的基础上,不断提升课堂的互动性。此外,教师也应该针对企业操作技能进行定期调整,改善学生参与高职服装结构与工艺课程“作坊式”教学的形式,在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改善在高职服装结构与工艺课程“作坊式”教学中的参与方式和效果。

3.注重引导学生成功就业。在高职服装结构与工艺课程“作坊式”教学中,教师应该主动与学生进行学习与生活方面的情感交流,增加对学生的关注程度,主动收集学生身边的故事,如学生周边学姐、学长的就业案例,并将案例做成课堂教学介绍给学生,通过学生身边的案例引发学生对未来就业的关注度与兴趣,由于生活经历类似,会对学生的未来就业发展有着较大的引导作用,可以正确分析学生的就业目标。

参考文献:

[1]滕守尧,等.知识经济时代的美学与设计[M].南京出版社,2006.

[2]潘鲁生.设计艺术教育笔谈[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5.

[3]孙喜亭.教育问题的理论求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4]张先华.教育思想的革命[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能力本位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能力本位的《影视艺人经纪》课程改革刍议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
初中50米迎面接力跑教学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