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3D打印技术在模具设计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2016-03-30张艳华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12期
关键词:打印机成型模具

摘要:3D打印技术是一项新型快速成型技术,3D打印机容易掌握、使用方便,将其应用到传统的模具教学当中,势必会带来更加直观的效果。文章对此观点进行了论述,对其在模具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探索研究。

关键词:3D打印;模具教学;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2-0146-02

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制造业市场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迅速将产品推向市场已成为制造商把握市场先机的重要保障。3D打印技术正是应此而快速发展起来的一项快速成型技术,目前在很多领域已得到了应用。在模具制造领域,3D打印常被用于产品的开模,节约产品到市场的开发时间,但由于存在材料等方面的制约,目前仍没得到大范围的投入使用。但是,把3D打印技术用于模具教学中,增加教学互动,强化知识理解,提高学习乐趣,是一项值得研究的有意义的事情。近年来,很多的高教专业在摸索着创新教学模式,把3D打印系统与教学体系相整合。我校今年引入多台桌面3D打印机,尝试将此技术引入教学实践中,并取得了一些效果。

一、3D打印概述

3D打印技术是一种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来构造物体的技术。它以“叠加式制造”著称,运用激光束融化金属或塑料粉末,以塑造高度复杂的形状。3D打印机操作简单,只需将建立好的三维模型输入到3D打印机的电脑中,就能够进行打印,这也是其比传统制造业更便捷的地方。

运用3D打印技术进行生产的主要流程是应用计算机三维软件(UG、Pro/E等)设计出立体的样式加工,然后保存成“.stl、.obj、.thing”等格式,通过MakerWare软件将绘制好的模型转换为3D打印机可以识别的代码,通过USB接口或者SD卡传递给3D打印机,再通过加热PLA(绿色环保生物降解材料聚乳酸Polyacticacid)细丝,使融化后的材料通过喷嘴喷出,打印结构的第一层,然后是第二层、第三层……每一层逐渐叠加,最后打印出成型的产品[1]。其工作原理示意图见图1所示。

目前,在教学中应用最普遍的是SLA和FDM两种打印技术。SLA主要用于制作模型,在国外大学教学领域上用的比较广泛。它的优势有:光固化成型法成熟度高,由CAD数字模型直接制成原型,加工速度快,产品生产周期短,无需切削工具与模具,降低错误修复的成本。可以加工结构外形复杂或使用传统手段难于成型的原型和模具,可联机操作和远程控制。存在的缺陷有:系统造价高昂,使用和维护成本过高,对工作环境要求苛刻。成型件多为树脂类,强度、刚度、耐热性有限,不利于长时间保存。预处理软件与驱动软件运算量大,软件系统操作复杂,入门困难;立体光固化成型技术被单一公司所垄断。FDM主要采用丝状材料(石蜡、金属、塑料、低熔点合金丝)作为原材料,目前市场上采用FDM技术较为普遍,相对比较便宜,一般在4000~6000元之间。FDM的优势有:操作环境干净、安全,可以在办公室环境下进行。表面质量较好,易于装配,可以快递构建瓶状或中空零件。原材料以卷轴丝的形式提供,易于搬运和快速更换,材料费用低。可选用多种材料,如可染色的ABS和医用的ABS、PC、PPSE等,材料利用率高。存在的技术缺陷有:精度较低,难以构建结构复杂的零件。做小件或者精细件时不如SLA技术,最高精度0.127mm,与截面垂直的方向强度小,成形速度相对较慢,不适合构建大型零件。

二、3D打印机在模具教学中的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用好各种媒体,要学会并善于引用一些先进技术来弥补各种直接经验的不足,变抽象为具体,使教学活动更高效。面对第三次工业革命浪潮,教育需要更多地让孩子们接触、感知和体验未来的新兴技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3D打印机技术的普及为学校的创新教育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技术支持。

1.课堂教学中的应用。3D打印技术在本质上是多媒体技术的延伸,是虚拟现实技术的延伸,它拓展了人的感觉和知觉,促进了人的思维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它与教学的融合势在必行。目前绝大部分模具设计课程的教学,几乎使用powerpoint或flash软件来制作多媒体课件,通过动画、图形、声音、视频的演示,加上教师深入浅出的讲解,学生会在不知不觉中学到知识。这样学生可以在原有认知结构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认同教师的概念和思维方式,并内化到自己新的认知结构中,形成自己新的概念和思维方式[2]。随着3D打印机的出现,引入该项技术,将课程中涉及的典型模具零件打印展现,对模具的教学能够起到更好的辅助。如图3所示为3D打印出的鞋模模型,教学中展示会使学生对模具有更直观的认识,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2.课程设计中的应用。模具设计课程通常要进行为期1~2周的课程设计,教师辅导学生使用合适的设计软件,如Pro/E、UG,使用计算机进行模具设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负责答疑,通过一两周的课程设计使学生加深对课堂上教学内容的认识,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2]。应用3D打印机后,可以安排学生分组设计、分组打印,使学生能够真正见识到自己设计的模具零件打印成型的过程,更加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能提高设计水平。

三、3D打印技术在模具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3D打印应用于教学,主要分为3D造型设计、3D打印、3D打印后处理、性能试验及评估等环节。通过一系列环节的锻炼,提高学生的创意能力、规划能力、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深化实验教学的改革,为培养更多的复合型技术人才打好基础。从教学实践的过程来看,取得了如下效果。

1.采用3D打印技术辅助教学后,学生对于模具的基本组成结构能够进行更直观的观察,对于模具的结构有了更深的认识。

2.采用3D打印技术辅助教学后,学生分组讨论问题更加热烈,对于模具的学习兴趣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3.采用3D打印技术辅助教学后,学生不仅熟悉3D打印机的操作方法,而且对于先进制造技术有了更多的了解,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4.3D打印机可以提高学生在掌握技术方面的优势,提高学生的科技素养。

四、3D打印教学中注意的问题

1.由于受材料的限制,3D打印机主要使用塑料作为打印材料,与真正的模具材料存在很大的差别。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意对此方面要做出提示。

2.模具尺寸的限制。教学用的3D打印机多为台式打印机,尺寸较小,能够打印出的产品尺寸受到限制。

3.模具精度的限制。3D打印机由于分层制造存在“台阶效应”,每个层次虽然很薄,但在一定微观尺度下,仍会形成具有一定厚度的一级级“台阶”,如果需要制造的对象表面是圆弧形,那么就会造成精度上的偏差。

五、结论

教育需要与时俱进,尽可能让学生接触、体验、掌握3D打印这一门新兴技术,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将会对学生的未来产生重要影响。实践证明,在模具设计和制造课程中使用3D打印技术是可行的,在教学的过程中也获得了一些效果。但是不要过多依赖3D打印机,其只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仍是正确处理多媒体和粉笔、黑板、普通教具、语言表达之间的关系,将模具设计方法进行很好的传达。

参考文献:

[1]乔瑞丽,李海林.桌面3D打印技术在模具教学中的实践[J].模具制造,2015,(1).

[2]张艳华.压铸模具设计课程多媒体教学方法的实践与探索[J].读书文摘,2013,(9).

猜你喜欢

打印机成型模具
成型液压机技术改造
《模具制造》月刊2020年订阅通知
第十三届Asiamold广州模具展盛大开幕
三向接头注射成型模具设计
擦擦模具
另类3D打印机
模具制造中高速切削技术的应用
打印机基板大型注塑模具设计
FDM型混色3D打印机的设计
快速成型技术在口腔修复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