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际贸易结算》课程双语教学改革的探索与研究

2016-03-30张宇星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12期
关键词:教学效果教学方法

张宇星

摘要:国际贸易结算在整个国际结算中占有重要地位。为了适应我国对外经贸发展的需要,探索贸易结算课程的双语教学改革,培养具备较强专业英语能力的复合型经贸人才十分必要。

关键词:国际贸易结算;双语教学改革;教学方法;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2-0138-02

一、《国际贸易结算》课程开展双语教学的目标

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贸易和经济合作持续、快速地增长,全球经济日趋一体化。国际贸易结算作为涉外经济活动中的重要环节,越来越受到国内外银行的广泛关注。作为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商务专业的必修课程,不少高校的《国际贸易结算》课程也开展了双语教学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国际贸易结算》是一门理论与实务相结合的课程,涉及到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商法、外贸单证等课程的综合运用。近年来,随着国际信贷、外汇买卖等金融交易量的迅速增加,国际间非贸易结算的笔数和金额均已大大超过了国际贸易结算,但是国际贸易结算在整个国际结算中仍然占据着重要地位。就国际结算实务而言,贸易结算较之非贸易结算要复杂得多,它几乎使用了所有国际结算的手段和方式。不懂得国际贸易结算的基本理论和相关知识,就不能从事国际结算的操作,也不能胜任进出口贸易的业务工作。因此,《国际贸易结算》双语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在理论原则指导下教导学生办理国际结算业务,侧重于业务程序的来龙去脉和基本操作方面的教学。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国际结算的专有词汇的英文表述,基本理论和基本业务知识,学会使用外语完成各种结算方式的基本操作程序,培养学生在掌握课程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具备较强的专业英语应用能力。

二、开展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为了完成《国际贸易结算》双语课程的教学目标,国内高校积极进行该课程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改革。在开展双语教学中,有些高校较好地实现了贸易结算双语课程的教学目标,既让学生掌握了该课程的专业知识,又让学生的专业英语能力得到了提高。与此同时,也有些高校的双语教学改革效果并不理想,未能顺利地实现教学目标。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

1.开展双语教学的师资力量不足,师资能力有限。由于《国际贸易结算》双语教学改革不少高校是近几年才开始进行实践的,在探索初期,许多高校出现“师资慌”的情况,即年长的专业水平高的老教师外语口语表达水平有限,不适合从教双语课程,而许多擅长外语口语表达的年轻教师,由于教学时间短,经验资历浅,专业积累有限,采取这种新型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也不甚理想。

2.《国际贸易结算》双语教材较少,难以满足多种院校课程教学的需要。目前还没有正式出版的《国际贸易结算》双语教材,不少院校都选择使用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国际结算:理论·实务·案例(双语教材)》或者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国际结算(英文版)》等教材作为替代使用。显然这些替代教材并不能完全适应贸易结算双语教学的需要。

3.贸易结算作为一门综合性较强的专业课程,在教学过程中着重介绍了UCP600、URC522、《托收统一规则》等国际惯例,以及各国票据法的内容,可以让学生较好的掌握国际贸易结算有关的基本概念和相关规定,不足之处是教学内容太过理论化,实践性不强,学生也不容易理解和掌握。如果在教学中侧重介绍案例,着重实训过程,不重视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则的介绍,又会使得学生的基本知识掌握不系统、不扎实。因此在实际教学中理论教学和实训的比例不好掌握。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双语比例的把握也有一定的难度。英文和中文的比例既影响了学生对于该课程专业英语的学习水平,也影响到学生对于基本概念和学科知识的理解水平。孰多孰少、孰轻孰重都会直接影响教学的水平和效果。

4.传统的结算课程虽然在各个学校的学科体系中都被设定为专业必修课程,但是各个学校在教学课时的安排上却差异很大。对于课时安排较少的结算课程,中文授课勉强能完成该课程基本内容的介绍和学习,如果改成双语课,课时的限制就会影响其完成基本教学内容,从而影响整个课程体系的完整,以至于不能达到原定的教学目标。

5.在结算课程改为双语课后,许多学校针对该课程的教学效果评价机制并没有改变,即大多数学校仍然采取闭卷考试、开卷考试等方式来评价。这种评价方式无法针对学生专业英文应用水平的提高进行评价,因为对于双语课的教学效果评价过于片面。

三、提高《国际贸易结算》课程的双语教学效果,积极进行双语教学改革的建议

正是由于在开展《国际贸易结算》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存在上述问题,各学校需要在师资队伍建设、教材选用、教学方法与手段、课程结构优化、教学效果评价等方面进行积极的改善和提高。

1.针对许多学校开展贸易结算双语教学课程中出现的师资不足的问题,建议各学校加大力度配备新进教师担任双语课程的教学工作。与此同此,可以协调相关学科的授课教师加入授课工作。对于原来从事贸易结算课程的授课教师外语表达能力有限,从而影响双语教学的教学效果问题,建议各学校有计划、有步骤、分批次的安排相关授课教师进行外语培训和深造,提高教师的外语表达水平。培训方式可以采取要求专业外语培训专家来校进行,也可安排教师去培训机构进行,有条件的学校还可安排教师去国外高校学习和深造,以提高培训效果。不少学校外语部往往有对外语言学习的国际交流项目,建议这些项目的申请范围也扩大到双语教学的授课教师,以提高教师的双语授课水平。

2.积极组织和开展贸易结算双语课程教材的编写工作。建议有条件的学校根据自己学校的学科设置与专业要求编写适合自己双语教学需要的专业教材,以满足教学需要。

3.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相结合,提高双语教学的授课效果。

(1)在贸易结算双语教学过程中,要尽量使用全英教学,营建英语环境,创造学生使用专业英语的机会。

(2)在尽量全英授课的努力下,根据学生的外语水平和接受能力来适当安排中英文教学的比例。在票据概述、结算方式等前面的章节学习中,建议使用全英教学的同时,将专有名词翻译成中文,方便学生接受。例如,在介绍汇票时,先用英文介绍“Bill of Exchange”、“Draft”,接着介绍其中文名称——“汇票”。用这种中英文对比的方法介绍专有名词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重要概念。对于这些专有名词的解释则建议尽量使用英文。例如,在解释汇票的概念时,应介绍“A Bill of Exchange is an unconditional order in writing,addressed by one person to another,signed by the person giving it,requiring the person to whom it is addressed to pay on demand or at a fixed or determinable future time a sum certain in money to or to the order of a specified person or to bearer”.

(3)对于字数较多的英文释义,教师一定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消化时间,并且可以通过提问问题、要求学生作答等方法来与学生互动,督促学生自主思考和理解概念。例如针对汇票的英文释义,教师可以提出问题:“Can you tell me how many parties are involved in this implication?”学生在努力寻找答案时,自然会对这段英文释义进行研究和思考。通过积极的互动,授课教师可以及时掌握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方便在教学活动中随时调整双语教学的进度和讲解的深度。

(4)为了让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增加课程的趣味性。授课教师可以多收集一些相关多媒体图片和视频等资料,展示给学生,方便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最后,在知识点讲解结束后,尽量给学生布置一些实践性较强的作业,以督促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复习和研究,同时提高其使用所学知识为实践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4.在课程结构上,学校应适当增加双语教学的课时,以完成全部教学大纲知识点的学习,让学生系统掌握贸易结算课程的知识点。相较于中文授课,在双语教学中,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接受过程较长、难度较大,因此讲授同样的知识点,双语课程需要的课时更多,各学校应依照具体情况来合理安排。

5.在评价双语课程的教学效果时,传统的闭卷或开卷考试只能测试学生的书面外语水平,对于听、说等其他方面的语言能力无法考察,建议学校可以结合面试、实践性操作测试等方法,综合评价《国际贸易结算》课程双语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费钟琳.国际结算课程双语教学实践[J].教学研究,2008,(01).

[2]于永生,卢桂荣.大学双语教学中的问题及改进策略[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04).

猜你喜欢

教学效果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用信息技术增强初中篮球教学效果
关于提高开放电大“统计学原理”教学效果的探讨
实用型中医人才培养中慕课教学方法的探讨
文言文教学方法实践初探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
加强焊接教学质量提高焊接教学效果的探讨
抓好课的结束部分 深化体育教学效果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