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现当代文学》精品课程的建设与改革

2016-03-30颜莺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12期
关键词:中国现当代文学精品课程建设

颜莺

摘要:《中国现当代文学》精品课程的建设与改革应贯彻开放式的理念,遵循教育原则,找准学科的定位,加强课程体系建设、课程平台建设和课程质量建设,注重教师的理论引导与学生的自主学习,确定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进行多样化的课程设计。改革应基于精品课程网站平台,基于三个着力点,适应应用型大学转型的教育改革趋势。

关键词:《中国现当代文学》;精品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2-0124-02

面对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全面开放和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的陆续启动,如何提升自己的课程开发能力、教学设计能力和教学实施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是高校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根据2013年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的推荐要求,现阶段的《中国现当代文学》精品课程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

一、开放式教学理念的贯彻

开放式教学最初的提出主要是针对幼儿教育的。但实际上高校的教育更适合开放式教学。这种开放式的教育,老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自学贯穿其中,体现了自由与约束,原则与发散的思维模式。

(一)学科的定位和建设

学科定位应顺应学校的总体部署,做好重点学科、特色专业的建设规划,努力打造省级精品、特色专业。精品课程建设是一个长期而不断深化的过程,《中国现当代文学》精品课程的建设规划可将进度设计为三个阶段:课程体系建设阶段、课程平台建设阶段和课程质量建设阶段。

课程体系建设阶段是《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的设立、发展与稳步深化的基础阶段,是按照精品课程评价体系建设并申报立项的关键阶段,这一阶段是本课程的历史发展阶段。教学课件平台和课程网络平台的建设是《中国现当代文学》主要的建设内容。课件平台建设阶段是初级阶段,是平台内容的基本部分。而网络平台建设是课程内容的拓展部分,能扩大教学的有效范围,更大地发挥教育的时效性。课程质量建设阶段是《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的终极阶段,也是课程的存在价值得以最终体现的一种标志。

(二)课程的原则和目标

教育原则应适合逐步建立和完善合理人才培养的格局。以培养基础知识扎实、实践技能强、拥有专业特色、具备发展潜力的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等专业人才为目标,切实加强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等教学环节的管理;根据社会需要和学科发展要求,适度调整课程的设置,加大教研成果培育力度。

通过该课程的教学,可以使学生从宏观上把握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脉络,从微观上重点赏析重要作家作品,进而提高其文学作品的赏析、批评及创作能力,为从事中小学语文教学以及从事企事业单位的文秘、宣传等相关工作,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

(三)教师的理论引导与学生的自主学习

要确定一个教育理念:学生不仅是教学的对象,也是教学的主体。韩愈:“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是传统教师角色的定位。美国威廉姆、多尔(W.DOLL)教授对教师的角色的定位是“平等中的首席”(first among equal)。现今,教师不再是知识与管理的权威,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传授者。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也将不断让位于师生的互教互学,在此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从主宰到主导的角色转换。

1.始终坚持教师的主导地位。在任何的教学中,教师的导的地位都不可忽视,没有教师的引导学生就不易找到方向。作为引路人,教师要适应现代不断更新的知识和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要站好位置,把好度,宁可片面展现,无须面面俱到,让学生有更多思考的空间,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中国现当代文学》横跨了近现代至当代,时间跨度大,且当代的作家层出不穷,文学知识点会越来越多,知识的广度也会越来越大,但课时并没有增多,这就更要求教师加强引导,以点带面,以有限的讲解带动学生面的自学,从而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2.鼓励学生质疑析疑,开发学习自主性。古语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教学改革中要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重视学生的参与和思考。教师可设计问题情境,提出疑问,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交流疑点、分析思考,自行解决问题。在这种自主学习氛围中,教师要积极地听,积极地看,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随时调整气氛,激发学生的质疑冲动,掀起质疑、析疑的师生互动高潮,这样让学生在质疑、析疑的过程中体验生活、活跃气氛,实现知识的升华。

3.注重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南开大学顾沛教授指出:“在课堂这个舞台上,学生应该既是观众,又是演员。”“I hear,I forget.I see,I know.I do,I understand!”这美国教育教学流行的一句话,即“我听了,我忘了。我看了,我知道。我做了,我懂了!”这是要让学生真正当课堂的主人,提高其参与的热情,让课堂生动活泼起来。作为一名现代教师,要与时俱进,注重实践教学,充分考虑知识点的更新以及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组织学生多看、多做、多参与,让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反复亲历体验的过程。课堂上开展讨论、辩论、朗诵、剧本表演等活动活跃课堂气氛,课外鼓励、引导学生开展采访、调查、参观、义务宣传等实际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课堂教学收集更多的素材,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提高教学效果,让课堂“活”起来。

二、多样化课程设计的应用

近年来,专业课程的课时压缩,因而在授课时必需不拘泥于教材,不断探索教材辅导性资料的选取和积累,课程设计上,尽量做到知识性、思想性、趣味性、应用性的统一。在传统讲授法基础上,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创新教学方式,融新入旧。在教学过程中,讲授课本原有知识的同时,融入新的学术成果。运用“案例分析法”与“问题驱动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深化基础知识的讲解。同时,以问题设计来组织教学,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实现学生思维能力、赏析能力和批评能力的提升。注重实践教学,要求学生课前做好准备,把课堂交给他们,由他们主讲。另外,还可以把拟定好的几个问题交给学生,供他们在课堂上和课堂外思考。

2.运用“EEPO有效教学法”和“情境教学法”来深化课程重难点的学习,对关键的知识点通过学生讨论来巩固。或以要素组合和平台互动来开展课堂教学,或以营造虚拟情境以开展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地加强学生角色意识的培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深入学习基础知识,较为深入浅出地理解抽象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思辨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另外,还可以举办中国现当代文学经典诵读比赛、经典话剧排演比赛、文学作品创作评奖等活动,为学生提供发表和展示成果的空间,以激发学习热情,促成优良学风的养成。

3.合理运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增强视听效果,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学习的趣味性。积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网络教学手段,创建新型教学模式。课堂教学应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积极开展多媒体辅助教学;运用当面辅导和网上答疑等手段做好课后教学辅导工作。同时,着力于当代网络资源平台的建设,加大学生的课程自学能力,开发网络课堂教学,倡导学生自主学习与研究,强化学生的课程问题意识,真正实现大学生专业学习能力的提升。

三、实践性精品课程的改革

《中国现当代文学》精品课程建设的改革方向根据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定位全面优化课程结构,注重求新、求变。具体改革思路:把文学思潮教学背景化,把文学史知识教学纲要化,把作家作品教学主体化。同时,加强对课程网站与相关网络平台资源的利用率,利用课外的学习与交流来弥补课堂时数的不足。

1.逐步完善《中国现当代文学》精品课程网站。强化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网络平台意识,在此平台基础上,不断充实和建设课程数字资源,将日常教学资源的上传与教学改革内容的增加作为丰富课程数字资源的主要方式,深化师生互动环节,创造性地推进网络平台建设。同时,注重专业的互撑。与同时开设的《现代汉语》、《写作》、《古代文学》等专业课程衔接紧密,构成了一个较为系统、严谨的专业课程体系,有利于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的养成。

2.建立课程数字资源库,创建网络课程教学平台。积极开发、制作多媒体课件,建立课程的素材、信息、课堂教学、课程习题、作家作品等数字资源库,加大师生互动栏目的使用功能和教学效果,最终创建网络课程的教学平台。网络课程是基于网络技术的课程,更多地呈现为一种特定教育情境下的“体验课程”,这就要求课程目标必须突破传统课程目标的局限性,更多地体现网络教学活动的特点,让教师和学生在对课程文本的理解和解释中融入个人独特的生活经验,具有全面性特征。教师可以用Frontpage、Dreamweaver、flash50等平台制作交互性的网络课件。教师在课件中设计教学过程,提供教学素材和情景,并设计论坛实现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学生还可在网上回答问题和提交作业。

3.求新、求变,适应整体的教育改革趋势。课程改革要针对理论课时紧缩的现实而开展。作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精品视频公开课程及教材,应对中国现当代的主要文学现象、文学潮流、作家作品做出精要的分析和中肯的评价,揭示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和基本规律,结合时代背景和文学发展进程考察其影响,使学生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有较为清晰的概念和整体性的印象。

课程的教学改革是一个总体方向,总的来说,可基于精品课程网站平台,基于三个着力点,即以问题为中心,以中国现当代名家名作为载体,以文本细读为主要方法。通过改革,侧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与自主学习能力,训练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品评鉴赏能力和论文写作以及作品创作能力等,最终达成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孙晓东.高师中国现当代文学网络课程的建设与思考[J].林区教学,2008,(9):1.

[2]肖智成.论中国现当代文学精品视频公开课程教材建设的对策性要求[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3,(11):70.

猜你喜欢

中国现当代文学精品课程建设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圣经》文学价值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影响
《圣经》文学价值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影响
精品课程转型升级为精品资源共享课的认识与思考
浅析《Photoshop》精品课程开发及网站建设
精品课程资源共享建设问题的探索与思考
高职高专医药卫生类国家精品课程的分析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