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课堂师生矛盾冲突的成因与应对处理

2016-03-30褚凤娇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12期
关键词:矛盾冲突成因对策

褚凤娇

摘要:现代教育倡导人文关怀,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这是对事实的尊重,更是对学生人格的尊重。一个孩子的转变和成长需要一个过程,期待学生的成长要有耐心、有信心,教师要善于等待,要善于寻找和挖掘孩子的闪光点,通过教师的妥协智慧,让学生少一点自卑、多一些自信,少一点指责、多一些欣赏,少一点挑剔、多一些合作,从而走向人格独立、身心健康的理想彼岸,更好的提高课堂的高效性。

关键词:矛盾冲突;成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2-0022-02

当前,常常有教师感叹: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越来越难管了。的确,随着社会的不断变革,人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都已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学校也因此面临了新的社会挑战。具体说来,教师应用发展变化的观点看问题,从人性的一般特点出发,本着促进师生双方,特别是学生发展日趋完美的目标,使师生之间自然而然地形成一种民主、平等、情感交融的主体间性关系。

一、师生矛盾冲突的原因分析

从教师的角度看,教师自身素质是影响课堂纪律的重要原因。传统的教育使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处于领导者、管理者、教育者的优势地位,也就是说,教师往往会忽视自己与学生在价值观和道德观上存在的差距,这里面也包含了教师的言行仪表、学识水平、师德修养、人格魅力不足以让学生尊重等因素。当学生不能认同教师的管理行为、教育教学行为或表达方式时,便引起了冲突,产生了对抗,使教师和学生在身心上遭受不同程度的创伤。冲突的实质是教师没有认清楚自己与学生之间观念上的不同及道德标准上的差距。学校对教师评优等的各项指标以成绩为最重要的项目,迫于学校压力,很多教师就形成了只重视升学率,超负荷为学生灌输知识的思想。这样,那些学习比较困难的学生就成了教师的“眼中钉”,容易与教师产生冲突。其次,教师课堂管理方法不当。在课堂管理中,教师常常会走向两个极端:一是放任自流。这种教师只管自己上课,完成教学计划,对于学生的问题行为不闻不问。二是过于严苛。这种教师要求课程完全按照他的要求来进行,不允许有学生破坏,对于问题行为的学生大加训斥、滥用惩罚,甚至小题大做,过于敏感。过于放任会使还不能自制的学生迷失方向,过于严苛会使孩子失去创造力、死气沉沉,甚至性格变得怪异极端。第三,教师自身素质偏低。部分教师的教学方法陈旧呆板、千篇一律,教学内容过难或过易,表达能力、逻辑能力较差,课堂缺乏活力。还有的教师言行举止、人格魅力、道德素养等方面有某些欠缺,导致学生对教师不服,不把教师放在眼里,故意违反纪律,甚至明目张胆地挑衅教师。学生不再对教师的教导诺诺称是、顶礼膜拜了,他们对教师的言语极其敏感,有的学生面对教师稍重的善意教诲,也觉得颜面无存,受到了委屈,对教师的提醒和劝戒却视而不见、无动于衷。面对此情此景,教师就不容得提高嗓门对学生斥训一番。而恰恰又是这种拉高了八度的逆耳忠言使得一些学生的自尊心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挫伤,心灵受到了委屈。另一方面,从教师方面来看,讨厌和人接触、不喜欢与人建立人际关系、太执着于自我的教师容易与学生发生冲突。有研究者指出,具有较高权威、武断和缺乏自尊的教师容易与学生发生冲突。从学生方面看,具有否定权威、个性较强、不合群等特质的学生易和教师发生冲突。

从学生方面来看,初中学生正处于少年期或学龄中期。这个时期的学生具有半儿童半成年的特点,是身心发生巨大转变的时期,成年感是其心理变化显著的表现。有些学生长期以来因学习差,厌学情绪重,对学习失去信心,对听课不感兴趣,课堂成了他们哗众取宠、违纪捣乱的地方,甚至故意挑衅。在这种情况下,就形成了较稳定的消极心理倾向——逆反情绪。

由于遗传、家庭环境、社区环境等因素,每一个学生都具有不同的特征,正是由于学生之间具有差异性,导致不同学生对同一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同,对学习的需求、兴趣的选择、目标的追求也各不相同。每个班级必然有学习相对较差的学生,由于基础较差,常常越学越没信心,对学习失去兴趣,甚至厌学情绪严重。这样的学生会用一些违纪行为来“引人注目”或“逗人一笑”,从而获得一种在学习中得不到的情绪体验。而对于成就动机主要来自于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的学生来说,学习成绩一旦不如其他人,没有得到期望的表扬和赞同的时候,便会挫败和焦虑情绪,从而对学习失去信心,并直接转化为课堂问题行为,通过捣乱、欺骗、懒散来缓解内心的压力并获得教师的注意。一般来说,贫困、社会排斥、失学、失望、歧视、挫折、欺侮等通常是引起所谓的“学困生”攻击性行为的主要根源。学生的品行障碍的形成影响因素十分复杂,其中包括社会文化的影响、家庭环境的影响、同伴群体的影响,以及学生性格发展历程的影响,等等,需要进行多方面综合考虑。

从学校方面来说,平时未注重提倡尊师重教的风气,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也不够,学生不知道怎样去尊师重教,也不知道哪些是该做的、是光荣的,哪些是不该做的、是耻辱的。诚然,绝大多数的班级都贴有《中学生守则》,但学校却未注重引导学生真正学习和领悟过其中的内涵。缺乏良好的思想和法制教育,学生尊师重教的意识淡薄,容易产生逆反心理,甚至不把教师放在眼里,进而顶撞教师。在学校里,教师与学生各自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教师是社会整体普遍规范的化身,而每一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角色的不同,在教学中自然形成了教师和学生的一系列矛盾。

从家庭方面来说,家长放任学生,对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不闻不问,也不对孩子提出任何要求,听之任之,得过且过。这种放任型的家庭环境,往往会贯成学生生活自由散漫、言行表里不一、学习漫无目的,上课积极性不高,受不了班纪班规的约束,我行我素,狂妄自大,目无尊长,也不服教师和班主任的教导。同时,家长溺爱学生,总是百依百顺,大事小事父母包办,毛病错误姑息迁就,甚至护短偏袒。当孩子与教师之间出现矛盾冲突时,家长就不分青红皂白、蛮横无理地认为是教师教育不当,自己孩子无辜。有的不仅不教导自己的孩子要诚恳接受批评和教育,甚至无知地到学校去大吵大闹,以为这样就是维护了孩子的正当权益。对于留守学生来说,大部分的学生父母都外出打工挣钱,家庭教育的担子往往是年事已高的祖父辈支撑着。这些长辈们本身文化素质不高,对儿孙们的教育普遍是“不饿着,不冷着,不哭着”就行,至于对孩子的学习、思想、教育则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从社会方面来说,金钱的价值反倒显示得淋漓尽致:读书无钱不行,找工作无钱不行。再则,有的读书升学不成,花几个钱便可买来升学,而有的即使考上了学校,却终因为没钱而进不了学堂。这种思潮和现实对比的反差也潜移默化地影响和熏陶着学生。有些家庭富裕的学生会对学习不重视不在乎,把教师的教导当作耳边风,认为自己不用努力学习也能有机会继续上学。

二、对策分析

一是建立家长档案。当学生的思想发生变化时,教师则可将情况及时反映给家长,采取有利对策,共同教育孩子。二是经常召开家长会。召开家长会时,可让家教比较成功的家长介绍经验,以便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地提高家长教育子女的水平,也可激励家长更好地管理和教育孩子。家长会成功了,家长对学校就多了一份关注和支持,对教师的良苦用心就多了一份理解和敬重。三是做好家访工作。有的家长以为孩子成绩好,没必要再去打扰教师,也有的家长因为文化、贫富和地位等原因,怕与教师联系。要改变这种状况,密切与家长的关系,教师就得放下架子,身体力行,下乡家访。

尊重差异,妥协之中求发展。升学的压力让教师急功近利地要求学生进步,而跟不上进度的学生逐渐对学习失去了信心,容易产生问题行为。若教师降低对底子差的学生的要求,让学生一步步从会的学起,鼓励学生学习,与学生真诚相待,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将会降低课堂上学生的问题行为。教师和普通人一样,有自己的喜怒哀乐,喜欢美好的事物,因此教师不自觉地会偏爱那些表现好的或学习好的学生,对表现不好的学生会特别敏感,有不好的事情就会先想到某某学生。教师要尽量做到公平,让每个学生都感觉到教师对自己的关心,让每一个学生都在教师的带领下团结一致,努力学习成才。

当前学校教育工作基本是围绕升学目标展开的,从管理者到教师到每一个学生,重中之重的任务就是保证升学,教师之间比业绩,学生之间比成绩。教师作为社会主流文化的代言人,所传递的文化是按照预定的教育目的筛选出来的理想文化,而学生是一群正在成长过程中的文化群体,他们在选择、吸收各种文化时,便有了与教师不同的机制和特点,因而很容易形成新的文化类型。再加上时代的变迁、社会的转型,使这一代学生个性更加突出,许多学生不愿简单地趋同于主流文化,在行为方式、语言等方面追求个性,对成人文化持不同程度的批判态度,在价值态度方面也有求新求异的趋向。

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生观。首先,就是教师要认识到学生是一个有感情、需要、愿望和尊严并具有独立人格的人,必须充分尊重他们。其次,要认识到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具有其自身的身心发展特点,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难免犯错误,难免有缺点(他们的缺点、错误,较成人来说,一般有较大的可矫正性)。第三,要认识到学生是将要走进“社会”的人,教师的手里握着学生的明天,不仅要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也要提高学生的认识、情感、行为能力。作为教师,平时多与学生接触,私下多关怀学生,真正了解到学生的困难、问题与需要所在,师生在思想上达到良好的沟通,营造一种和谐的相互信任的气氛。

参考文献:

[1]于光华.板子、老鼠夹子和扣子——师生矛盾成因浅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1,(03):165.

[2]王艺霖.论课堂冲突中的教师妥协智慧[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2,26(2):7-9,19.

[3]柏艳琴.当前农村学校师生矛盾激化的原因及处理对策[J].零陵学院学报,2005,26(2):50-52.

猜你喜欢

矛盾冲突成因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晕纹石成因解读(上)
解决小班幼儿区域活动中矛盾冲突的有效策略
着眼细节,促进学生“四能”发展
翻译实践问题及成因
“酒”类语符两个修辞场及其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