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代藏书第一人:罗振玉

2016-03-29王瑛

书屋 2016年3期
关键词:罗振玉旅顺罗家

王瑛

甲骨四堂之一的罗振玉一生勤于治学,著述不辍,平生著书一百三十余种,刊印书籍百余种,校刊书籍六百四十二种。他在对中国历代史料的保存,敦煌文献的整理,汉晋木简的研究,尤其是对甲骨的搜集、收藏、考释、传播等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罗振玉是一位甲骨巨匠,兼有农学家、教育家、考古学家、金石学家、敦煌学家、目录学家、校勘学家、古文字学家多种身份。当然他还有一个被忽略的重要身份——近代藏书大家。

罗振玉(1866—1940),初名振钰,后改名振玉,字叔蕴、叔言,号雪堂、贞松,又号贞松堂,自署贞松老人。祖居浙江上虞永丰乡,后移居江苏淮安。罗振玉清末任学部参事,辛亥革命后携家眷避居日本京都,潜心著述八载,曾搜集和整理甲骨、銅器、简版、佚事等考古资料,均有专集刊行,流传较广者有《殷墟书契》和《三代吉金文存》等。

1919年罗振玉回国,寓居天津。1928年移居旅顺,在新市街扶桑町购建私宅。1932年春,在私宅后面购买两亩土地,新建一座砖木结构的三层俄式藏书楼,藏书面积四千五百平方米,取名为“大云书库”,将在天津的全部藏书移此收藏,并在大连开设“墨缘堂”书铺。“大云书库”这个名字,是沿用了他在日本和天津所建藏书楼的名字。“大云”二字出自敦煌北朝写本《大云无想经》。1940年5月14日,罗振玉病故于大连旅顺寓所,葬于水师营西沟。他在旅顺居住生活了十二年。谢世后,大云书库藏书由家人共同嗣守。

当时大云书库的藏书数量至今说法不一。罗振玉曾自言大云书库藏书“五十万卷”。据其孙罗继祖老先生回忆,藏书约有三十万卷。这个数字比较翔实可靠。因为在后来的书库搬迁中,曾装满六千余麻袋。每袋就以平均五十余册计算,也就是三十余万册。就拿这三十余万册的私人藏书来说,也就成了近代藏书的翘楚与第一人。私人藏书达一万册就非同小可,起码要建有一百五十平方米的藏书库,更何况是三十万册藏书呢?笔者所供职的一所省级示范高中学校,有二百五十余名教职工,三千多名学生。在上级有关教育行政部门评估认定示范高中的过程中,学生人均图书数量是项硬指标,校方竭尽全力,七拼八凑,才凑齐十点五万册图书,勉强过关。而这些图书仅仅是罗振玉私人藏书的三分之一罢了。

这三十余万册藏书是由罗振玉自清末开始,历时四十余载辛苦搜寻,花巨款购买积聚起来的,其中不乏稀世之宝,孤本善本图书占有很大的比例。郭沫若曾给予很高的评价。他在1929年撰写的《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一书自序中称:“罗振玉的功劳即在为我们提供了真实的史料。”在古代典籍的收藏方面,罗振玉也是卓有成就,他可称为近代书籍、典籍收藏第一大家。

1945年8月15日,日军侵略者宣布无条件投降。8月22日苏联红军中的两名将军各率二百五十余名空降兵,军事接管了旅大地区。因苏军征用房舍仓促急迫,罗家人被迫搬到一家旅馆暂住,而大云书库藏书和文物一时无法搬走,又遭苏军强行搜查,被翻腾的狼藉一片,大量藏书散落到楼外,遭到哄抢,损失极为惨重,有一多半书籍散失,令国人痛心不已。

罗家藏书惨遭损失的消息传到陕北延安,惊动了中共高层。酷爱书籍的毛泽东十分痛心,唏嘘不止,立即发电报指示东北局和旅大地委要采取一切措施抢救和保持罗家藏书,并要求组织人员进行归类整理。

旅大地委按照中央指示派出当时在大连休养的原辽北省教育厅厅长廖华,火速前往旅顺,主持对罗家藏书的寻找、保护和整理工作。

1951年,罗家藏书和典籍在毛主席的关注下,得以保护整理并获得新的归宿,成为大连市图书馆的珍贵馆藏。

日换星辰,岁月沧桑。罗家藏书楼“大云书库”作为历史遗迹至今尚存。1955年苏军撤离旅大后,由我人民解放军接管,改做部队招待所。

罗振玉作为近代藏书第一人,实至名归,无人企及。

猜你喜欢

罗振玉旅顺罗家
日本关西大学藏罗振玉致内藤湖南信三十九封考释
破解函数零点差问题的两个“妙招”
王国维、罗振玉晚年交恶考论
如何重评罗振玉的学术成就
罗振玉致西园寺公望手札解读
小蜗牛
Experimental and simulation studies of single-event transient in partially depleted SOI MOSFET∗
旅顺道院暨世界红卐字会旅顺分会地址奠定记碑
大连至旅顺中部通道隧道消防系统设计
纵横波联合反演在储层预测中的应用——以沾化凹陷罗家地区沙一段生物灰岩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