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高校转型背景下的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2016-03-29陆晓燕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专业人才转型专业

陆晓燕



地方高校转型背景下的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陆晓燕

摘要:在我国整个高等教育体系中,地方高校占有重要地位,它担负着为一个地方区域经济发展培养人才的重要责任。就地方高校的小学教育专业来说,它可以为地方培养出很多优秀的小学教育者,促进当地小学教育事业的进步,从而带动整个地区的经济发展。近年来,地方高校面临着转型,小学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也应该随之转型,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打造多元化课程体系等,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本文主要围绕在地方高校转型背景下,小学教育专业应该实施怎样的人才培养模式才能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地方高校转型;小学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究

陆晓燕/文山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云南文山663000)。

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家对教育事业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因为只有良好的教育才能培养出对社会做出贡献的优秀人才。2013年至今,国家引领一大批地方普通本科高校朝着应用技术型转型,这样的转型是为了更好地适应我国的经济发展。小学教育专业在地方高校的转型中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培养出来的人才既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还要有情感性和人文性等。因此地方高校小学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应该进行创新,重视学生的综合能力、实践能力、知识探究能力等的全面发展,培养出更多适合我国国情的优秀的小学教师。

一、地方高校转型背景

(一)地方高校转型的原因

教育是一个民族振兴的基石,是国家未来的希望。纵观世界,每一个经济强国都有着极其发达的教育事业。近年来,国家制定的地方高校转型策略,从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目标等多方面进行了改革,其最终目的是为了推动地方区域的未来社会经济发展。此外,地方高校的转型可以促进自身尽快走出当前的困境。调查显示,多数地方高校的发展都面临着许多问题,如学生的实践能力低、就业率低、对社会的贡献低等,而这些问题的解决都有赖于地方高校的转型。

(二)地方高校如何转型

地方高校的转型极其复杂,任务也十分艰巨。这项工程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坚持问题的导向作用。由于地方高校的转型是存在的各种问题为起点,只有针对目前存在的各种问题,做到对症下药,转型工程才能更加有效完成;2.以服务地方为终身使命。地方高校生存的基本是地方性,因此它必须服务地方、真正融入地方。在当今急需人才的社会背景下,地方高校应该承担起服务地方的重要责任,不断优化人才培养结构;坚持校企合作,地方高校的教育和企业相结合,可以增强学校的办校活力,使得高校专业课程的开设和企业人才需求相适应,制定出适应企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3.地方高校的转型需要加强职业技能的培养,以培养有极高专业能力的人才为培养核心,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这样才能确保学生将来步入社会后的职业技能;4.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教师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直接影响了地方高校的教学质量,但是目前多数地方高校教师都缺乏职业素养,应该加强对这些教师的培训,不断引进优秀教师,扩大学校师资队伍。

地方高校的转型是一项有着复杂内容的工程,需要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地方高校以及社会企业等多方面的努力。各级政府应该为这一工程创造良好的机会和条件,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健全相应的办学机制并完善制度保障,鼓励社会企业积极参与到地方高校的人才培养中,多多借鉴其他先进国家的经验,此外还要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地方高校应该积极配合政府的规章制度,认清自身的实际状况,明确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加大师资队伍的建设,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应用型人才。

二、地方高校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

在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开始在高等教育中开设小学教育专业,北京、南京、上海等地区陆续开设了小学教育专业,但直到目前小学教育专业仍然没有得到较稳定的发展。纵观国际师范教育发展史,美国在20世纪30、40年代就提出了小学教师应该有大学学历要求;日本在20世纪60年代规定培养小学教师的学校必须是四年制的教育大学或教育学部;德国在20世纪70年代大体实现小学教师必须由高等教育机构培养。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地方高校小学教育专业的起步较晚,没有得到较稳定的发展,并且存在着多方面的问题。

(一)人才培养方式单一

我国地方高校小学教育专业缺乏先进的人才培养理念,也没有考虑当今社会市场的需求,导致培养出大量的同质化人才,他们的个性特征、知识能力等都在相同的水平上,这样对小学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壮大有十分不利的影响。此外,很多高校多年来一直使用同一套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都没有及时的更新,导致培养出很多不符合当今社会需求的小学教育专业人才。

(二)忽略实践活动

多年来,地方高校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束缚,往往过分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实践能力的培养。很多地方高校都没有开设实践课程,有的设有实践课程也是流于形式,实践活动项目不够丰富,这些都导致了小学教育专业人才的实践能力得不到提升。当今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在不断提高,对学生的实践能力更加重视,这就使得很多地方高校小学教育专业人才的就业率极低。

(三)师资力量薄弱

很多地方高校开设小学教育专业,但是并没有配备相应的教师队伍和教学资源。此外,社会在不断发展进步,小学教育专业教师也应不断创新教学理念。但是很多高校教师缺乏终身学习意识,没有做到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地方高校小学教育专业的教师队伍和教学资源的匮乏,直接影响了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

(四)课程设置不符合社会发展需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对人才的需求以应用型人才为主。地方高校的课程设置应该以市场的需求为出发点,做到与时俱进。但是,目前很多地方高校小学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缺乏多元性、开放性,课程内容多为理论知识,和学生实际生活有距离,导致整个课程体系的范围不够宽泛,从而影响小学教育专业人才的发展。

三、地方高校转型发展背景下的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一)当今社会背景下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必备特质

当今,小学教育专业人才除了要有极高的文化底蕴,还要有一定的教育理论水平。由于小学教师的工作就是通过各项课程活动培养小学生真、善、美这些品质,因此,还要有极高的综合素质。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必备的特质主要有:

1.情感。小学生一般都处于6-12岁这一年龄段,他们从以前的玩耍生活进入真挚的学习生活中,对家庭有着极强的依赖感。小学老师应该引领学生把对家庭的归属感升华为更高级的情感,比如说道德、理智,这就需要小学老师用自己的情感感染学生。

2.综合知识结构。小学生的性格特征表现为好奇心强,小学阶段也是小学生发展进步的关键时期。小学教师的文化素养、知识深度、人格魅力等都在时刻影响着他们的发展,必须要有多个学科文化知识基础。要想培养小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首先教师就要对人文社会学、自然科学等多个学科的基础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3.教育的艺术化。小学老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可以适当地将教学活动艺术化,这样可以有效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价值。

(二)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随着时代的发展,整个社会的人才结构、标准等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地方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面临着转型。小学教育专业应该不断探索构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以符合当今社会的发展需求。

1.人才培养目标。是地方高校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重点,应该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促进学生多元化发展。地方高校不应该把人才培养为单一型人才,而要做到因材施教,传授给学生更多步入社会所需要的知识,有利于他们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生存发展。在人才培养目标设置上,应该有多样性,还要考虑到学生自己的人生规划等。

2.课程设置。为了更好地适应当今时代的人才培养要求,地方高校小学教育专业应该设置多个层次的课程体系。当今时代需要的是有着综合能力的人才,课程的设置不仅仅担任着这某一学科的任务,还应该涉及其他专业,比如说还应该开展教育学、心理学、医学、美术等多专业知识的教学。

3.师资队伍的壮大。对地方高校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有着直接影响的是师资队伍。只有教师有极高的专业知识能力和职业素养,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小学教育工作者。因此,高校应该重视自身的师资队伍建设,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教师自己也要培养终身学习意识、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以高校制定的人才培养目标为出发点认真完成自己的教学工作。

4.重视实践课程。在地方高校逐渐向应用型院校转型背景下,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也应该越来越重视实践课程,保证实践活动所需要的各种设施等,使实践课程真正发挥其作用。此外,地方高校还应该以小学为基地,让学生亲自体验小学教育工作,有利于了解未来职业的面貌,这样可以为学生带来前所未有的情感体验。学生将会真正明白小学教育工作的定义,从而更好地为小学教育事业服务。

目前我国地方高校小学教育专业人才既需要有极其深厚的文化知识底蕴,以提高小学生的知识认知能力,还需要有人文性、情感性等,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吸引学生。在地方高校转型的背景下,小学教育专业应该以培养学生扎实的理论知识、极强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能力为目标,满足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促进我国小学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能河,吴基良.小学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比较与转型改革初探——以6所地方本科院校为例[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8).

[2]刘丹.“教学场”在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应用[J].教育探索,2013(11).

[3]蔡志凌.本科小学教育专业教育实习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探索,2012(4).

[4]赵建梅.小学教育专业综合性特点的理论剖析[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

[5]吕立杰.小学教育专业实践课程规划与实施探讨[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4).

[6]边春丽.小学教育专业学生专业素质培养探析[J].教育探索,2012(2).

责任编辑:郭一鹤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531(2016)02-0042-03

猜你喜欢

专业人才转型专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聚焦转型发展 实现“四个转变”
转型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高校应用型经管类专业人才的培养
编辑出版专业人才的培养路径